- 年份
- 2024(6669)
- 2023(9528)
- 2022(8042)
- 2021(7150)
- 2020(5698)
- 2019(12817)
- 2018(12620)
- 2017(23651)
- 2016(12292)
- 2015(13650)
- 2014(13674)
- 2013(13632)
- 2012(13136)
- 2011(12428)
- 2010(12990)
- 2009(12073)
- 2008(11761)
- 2007(10781)
- 2006(10212)
- 2005(9695)
- 学科
- 济(78637)
- 经济(78587)
- 管理(33973)
- 业(31408)
- 地方(25841)
- 企(23825)
- 企业(23825)
- 中国(21549)
- 方法(18550)
- 农(18023)
- 业经(16801)
- 地方经济(16035)
- 数学(15437)
- 数学方法(15318)
- 学(14593)
- 环境(14490)
- 农业(12752)
- 发(12600)
- 融(11533)
- 金融(11533)
- 银(11051)
- 银行(11037)
- 制(11002)
- 行(10873)
- 贸(10600)
- 贸易(10589)
- 易(10104)
- 和(10019)
- 财(9815)
- 划(9519)
- 机构
- 学院(188373)
- 大学(183447)
- 济(88304)
- 经济(86516)
- 研究(75715)
- 管理(66195)
- 中国(57465)
- 理学(54745)
- 理学院(54005)
- 管理学(53255)
- 管理学院(52881)
- 科学(44332)
- 京(40435)
- 所(39265)
- 财(37446)
- 研究所(35260)
- 中心(32282)
- 江(30193)
- 农(29515)
- 财经(28505)
- 经济学(27356)
- 院(27339)
- 范(27147)
- 北京(26950)
- 师范(26920)
- 经(25476)
- 州(24899)
- 经济学院(24037)
- 科学院(23907)
- 业大(23779)
- 基金
- 项目(114672)
- 科学(90152)
- 研究(86868)
- 基金(80560)
- 家(69876)
- 国家(69255)
- 科学基金(58341)
- 社会(56293)
- 社会科(53445)
- 社会科学(53432)
- 省(46385)
- 基金项目(41816)
- 划(38145)
- 教育(37481)
- 编号(34680)
- 自然(34485)
- 自然科(33503)
- 自然科学(33497)
- 自然科学基金(32842)
- 发(32781)
- 资助(32442)
- 成果(28289)
- 发展(27152)
- 重点(26880)
- 展(26694)
- 课题(26027)
- 部(24069)
- 创(23432)
- 国家社会(23212)
- 创新(21953)
- 期刊
- 济(117903)
- 经济(117903)
- 研究(64399)
- 中国(44172)
- 农(28873)
- 管理(28480)
- 财(26601)
- 科学(25747)
- 学报(25147)
- 融(21166)
- 金融(21166)
- 教育(20730)
- 农业(19812)
- 经济研究(19295)
- 业经(19183)
- 大学(19098)
- 学学(18002)
- 技术(17369)
- 财经(14688)
- 问题(14542)
- 经(12923)
- 贸(11557)
- 世界(10935)
- 技术经济(10892)
- 资源(10872)
- 国际(10628)
- 业(10499)
- 商业(9979)
- 现代(9592)
- 经济问题(9547)
共检索到314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立生
建设淮河经济带,需要将防洪、灌溉、航运三者结合起来,治理淮河建设公、铁、水、空、管等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并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发展战略 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玉华 夏永祥 毛广雄 蔡安宁 刘传明
淮河生态经济带既具有区域经济系统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流域经济的特点,时空分异具有多元复杂性。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权法定量测度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区域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区域差异程度,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判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时空分异特征;基于综合发展水平的"三个梯队"和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四大类型区"空间分布与上、中、下游"三大流段"基本一致,但不完全重叠。推进淮河经济带协同发展,既要顺应流域的自然规律,又要根据空间分异特征实施差异化策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久文 易淑昶
通过深入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部经济发展情况与外部发展环境,结合区域自身禀赋和发展优势,研究发现: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经济实力弱,内部发展差距大,产业升级空间大;外部有多个省会城市及经济强市环绕,是区域经济的洼地。在区域特征方面,淮河生态经济带地理区位优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也存在行政分割严重的问题。未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转变区域发展导向,从经济主导转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推进;转变区域发展动力,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核心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转变区域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区域空间格局,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批复指出,原则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实施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
关键词:
淮河生态经济带 国务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成升魁 黄兆良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着眼,动态地将中国划分出三大区域带:珠江商贸带、长江产业带和黄河经济带。同时指出:建设黄河经济带是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北移西进的必由之路,而搞好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与关键技术的研制,则是搞好黄河经济带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技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新立
2013年10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2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应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根治淮河和发展流域经济的总体规划,努力把淮河打造为我国第三条出海黄金通道,把淮河流域打造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的第四增长极,把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战略支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胜武 黄超群 李小胜 刘海猛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开展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收敛性研究有助于水生态文明的全面协同建设。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考虑其区域发展特色,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水文化和水设施等7个维度构建水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测度其2006~2020年间的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模型框架,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时空依赖动态演化。比选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剖析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淮河生态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尤其2013年之后发展水平成倍提升,但水生态、水文化、水监管仍是水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短板。空间分布特征从2006年“高—低—中”哑铃式演化为2020年的“高—中—低”阶梯式分布,空间路径锁定与跃迁共存;(2)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LISA时间路径相对长度东部大于西部,84%的城市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水平低,在移动方向上缺乏协同整合,存在跃迁惰性,局部空间关联格局稳定性较强;(3)淮河生态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不存在σ收敛,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条件β收敛速度更快;(4)本地城市水生态文明发展的收敛性显著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也显著受到邻域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李沂泓 孙臻瑶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并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淮河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淮河中游地区次之,淮河上游地区最低;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划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一般地区、较低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祥生,张复明
黄河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带 ,本文在分析黄河经济带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黄河经济带发展的必然选择 ,并且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原则、措施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经济带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荣胜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中林 乔冰彬 朱勤敏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实施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是构建新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举措。针对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实施中存在的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体化步伐缓慢等问题,提出了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谋划、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市场、合作、创新、城镇化等方面,探讨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合作以及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在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步伐过程中,提出坚持统筹协调与分类实施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实施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久文 孙翔宇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明确提出,表明经济带模式成为中国区域开发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文章分析了经济带的研究背景、一些认识的误区,总结了中国经济带的发展概况。提出重塑以经济带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培育经济带、构建倒"π"型国土开发格局,构建海陆统筹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展望未来,中国要培育更多经济带,构建区域开发的完整骨架。
关键词:
经济带 重塑 区域战略 国土开发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久文 孙翔宇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明确提出,表明经济带模式成为中国区域开发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文章分析了经济带的研究背景、一些认识的误区,总结了中国经济带的发展概况。提出重塑以经济带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培育经济带、构建倒"π"型国土开发格局,构建海陆统筹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展望未来,中国要培育更多经济带,构建区域开发的完整骨架。
关键词:
经济带 重塑 区域战略 国土开发空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彦庆 李燕
哈牡绥对俄产业经济带是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布局的点-轴理论、梯度转移等理论提出的。哈牡绥应充分结合中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利用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化整合经济带内各市县资源,扩大对俄产业集聚效应和扩散能力,促进对俄经贸和科技合作,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发展体系和对俄产业集群。
关键词:
对俄产业 经济带 发展战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久文 孙翔宇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明确提出,表明经济带模式成为中国区域开发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创新。文章分析了经济带的研究背景、一些认识的误区,总结了中国经济带的发展概况。提出重塑以经济带为支撑的新型区域发展战略,包括培育经济带、构建倒"π"型国土开发格局,构建海陆统筹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展望未来,中国要培育更多经济带,构建区域开发的完整骨架。
关键词:
经济带 重塑 区域战略 国土开发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