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63)
2023(17906)
2022(15191)
2021(13945)
2020(11901)
2019(26557)
2018(26311)
2017(50860)
2016(27232)
2015(30297)
2014(29812)
2013(29724)
2012(27263)
2011(24754)
2010(25032)
2009(23486)
2008(23083)
2007(20659)
2006(18714)
2005(16734)
作者
(79398)
(66509)
(66006)
(62923)
(42050)
(31681)
(29739)
(26126)
(25112)
(23606)
(22582)
(22385)
(21236)
(21203)
(20467)
(20178)
(19543)
(19239)
(18944)
(18941)
(16516)
(16486)
(16002)
(15333)
(14921)
(14784)
(14746)
(14532)
(13429)
(13132)
学科
(132565)
经济(132425)
(101315)
管理(88463)
(82999)
企业(82999)
方法(50933)
(49419)
数学(41118)
数学方法(40738)
业经(36080)
农业(32887)
(32561)
中国(29866)
地方(28309)
(25130)
(23132)
(22311)
财务(22250)
财务管理(22220)
(21142)
环境(21116)
企业财务(21060)
技术(20551)
(19707)
理论(19652)
(19272)
贸易(19259)
(18813)
(18616)
机构
学院(397704)
大学(392743)
(170596)
经济(167255)
管理(159771)
理学(137767)
理学院(136314)
研究(134815)
管理学(134196)
管理学院(133485)
中国(102971)
(83266)
科学(82322)
(75120)
(74753)
(67633)
业大(61531)
研究所(61399)
中心(60802)
财经(59865)
(59742)
农业(57171)
(54302)
北京(52152)
经济学(50889)
(49906)
师范(49537)
(48701)
(47688)
经济学院(45646)
基金
项目(267164)
科学(211562)
研究(196363)
基金(195212)
(169418)
国家(167916)
科学基金(145418)
社会(127115)
社会科(120238)
社会科学(120202)
(104946)
基金项目(104251)
自然(93218)
自然科(90973)
自然科学(90956)
自然科学基金(89340)
教育(86595)
(86209)
编号(79526)
资助(78632)
成果(62724)
重点(59207)
(58521)
(58485)
(56586)
课题(53358)
国家社会(52553)
创新(52386)
科研(50278)
教育部(49885)
期刊
(202627)
经济(202627)
研究(117741)
中国(73586)
(73484)
管理(60983)
学报(60763)
科学(58408)
(58147)
农业(49592)
大学(46836)
学学(44826)
业经(36227)
(35316)
金融(35316)
技术(34387)
教育(33821)
经济研究(30572)
财经(29874)
问题(26492)
(25715)
(25387)
技术经济(22480)
现代(19617)
世界(19482)
(19338)
资源(19125)
科技(18993)
商业(18130)
理论(17962)
共检索到59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利京  黄振英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功能区,长期以来以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厘清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状况,为生态经济带内各级行政主体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用产污系数法、等标污染法、GIS技术等方法,对经济带内155个县域单元农业面源污染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核算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区、排放强度及空间分布。结果发现: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物中COD、TN、TP排放量分别为199.3、107.2、12.6万t,排放强度分别为69.2、34.7、3.4 kg/km~2;重点污染源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重点污染物为TN和TP,重点防治区为建湖县、兴化县、漯河市辖区等10个县(市、区)。农田化肥污染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最广的污染类型,综合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防治难度最大的污染类型。针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县域单元农业面源污染存在较高空间异质性的现实,提出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类型实施针对性治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赖诗琪   安敏   安慧   宋孟斐   吴海林  
[目的]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方法]基于2010—2020年历史统计数据以及栅格数据,采用清单分析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核算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和负荷量,分析了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种植业污染源和COD、氨氮、总氮、总磷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阐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污染年份、高度污染地区和主要污染源。[结果](1)与2010年相比,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整体降幅12.10%,农业源COD、总氮、氨氮排放总量分别降幅13.53%、6.94%、13.02%。(2)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高于上游地区,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主要涉及湖南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级市。(3)三种污染源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依次为农村生活>畜禽养殖业>种植业。(4)根据等标负荷比,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7种污染类型,农村生活污染型占比最大,覆盖率达39.09%。[结论]客观分析了长江经济带2010年至2020年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对污染源进行了深度剖析,所得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月祥  
论文以“流空间”为研究视角,构建了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口、物流、资金及信息流联系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区域联系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区域内资金和信息联系高于人口和物流联系,徐州市各类要素联系总强度都较高且3种中心性指标均为最高,为区域要素联系的枢纽性城市;扬州市与其附近单元联系紧密因而要素联系总强度也较高但与其他单元联系强度较弱。淮河生态经济带28个单元可划分为4个凝聚子群,由江苏板块和山东板块组成的子群内部凝聚力最强且对其他子群具有相对较强的凝聚力,其他子群内部凝聚力较弱且对其他子群影响也较弱。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可划分为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一般城市和边缘城市,其中核心城市为徐州,次核心城市为阜阳、蚌埠和淮安,边缘城市往往在区域内处于边缘位置且本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最后,基于区域网络结构特征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争创“中国发展第四极”提供有益指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富田  卢黎霞  华春林  
尽管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有其客观性,但是,目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从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农产品的产出,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全过程中,形成政府、市场、农户及涉农企业多元主体协调配合的农业污染治理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国安  牛静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基础、技术条件、行政管理等各个层面。以汾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为例,应大力推广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生态农业优先发展,辅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中国农业、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升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的范围广、分布的区域多,污染的分量虽然很小,但是总量却很大,所以污染源是分散的,治理难度相比于工业污染要大得多。因此,新时期必须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处理,否则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制约之一。结合整体上了解和把握中国面源污染的状况特点和规律,笔者试图结合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来探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措施,进而为实际业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薛松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传统农业面源污染模型作为基准组,与引入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互联网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农业环境效果明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解春艳  丰景春  张可  薛松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将传统农业面源污染模型作为基准组,与引入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农业面源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互联网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农业环境效果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书秦  武岩  
农业面源污染物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基于淮河流域的监测数据,利用降水的中介作用(携带污染物与稀释污染)来识别农业面源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度污染的区域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在轻度和无污染区域,降水携带农业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会提高水体污染物浓度,但由于该影响强度非常小,这些区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在中度污染区域,施肥季的降水对水体污染物浓度上升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重度污染区域,降水对水体污染物浓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实现工业和城镇污染的达标排放是改善流域整体水环境质量的首要任务,防止农业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吉婷婷  王细元  
[目的]揭示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水文时期水质的时空特征,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阐明不同水文时期水质的时空特征。[结果](1)时间上,不同水质指标在各水文时期的中位值总体接近,但波动幅度差异较大;丰水期前期水质偏差而后期较好,而平水期和枯水期污染物浓度以2月、3月偏高。(2)空间上,不同水文时期的水质表现为干流较好而北侧支流较差的格局。各水文时期pH总体稳定,DO仅在丰水期时空间差异略大;不同水文时期COD_(Mn)和NH_3-N的浓度差异较大,空间分异较突出,北侧支流水系浓度较高水质偏差。(3)水质时序差异与不同水文时期降水径流的消解作用和水利工程的调节控制有关;而水质的空间差异主要受南北水系不对称且降水南多北少的水文差异和水体自净能力影响。[结论]淮河生态经济带各水文时期的水质在时间上波动差异较大,而空间上干流水质较好但北部支流水质较差,应当重点加强经济带内淮河干流北侧支流的水体污染治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国安  
在农业领域,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在一些农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传统农作物无法继续种植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的发展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石油农业把依靠太阳能的农业转变为依靠矿物能的农业,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但是,石油农业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生态农业首先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着力恢复农业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对挽救中国目前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庆尧  王树进  
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选取我国省域农业的总化学需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农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构造了农业生产的经济环境指数,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环境指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省域经济环境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化肥施用强度、畜禽养殖产值比重、农业技术水平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率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亚莉  钱小娟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渐严重,已成为导致河流和湖泊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从农田源头污染和径流污染2个方面采用生态工程措施防治农田面源污染,介绍并讨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措施,包括生态农业、水土保持、植被缓冲带、湿地系统与生态渠系统等。生态工程措施立足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与传统技术相比,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更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江  罗珺  
该文依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成因。研究发现:微观层面,追求经济收益农户的短视行为直接造成了农业污染;宏观层面,源于农业环境资源配置失灵及农业污染治理的政府失灵。该文认为,农业污染问题的解决还需从宏观入手,政府和相关部门除继续完善农民收入保障体系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并弥补政府环境管理的缺陷,使得市场价格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资源与环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曲福田  冯淑怡  
借鉴Islam的研究思路,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演变的内在驱动机制,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面源污染演变受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减污效应的共同影响;(2)规模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正,这说明农业生产规模和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会增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结构效应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作物比重的提高和畜禽养殖业产值比重的提高)都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减污效应开始初步发挥,二者都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这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