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2)
2023(15512)
2022(13359)
2021(12137)
2020(10197)
2019(23256)
2018(22995)
2017(44314)
2016(23772)
2015(26740)
2014(26823)
2013(26869)
2012(24815)
2011(22795)
2010(23074)
2009(21310)
2008(20343)
2007(18158)
2006(16348)
2005(14040)
作者
(71490)
(59708)
(59069)
(56550)
(37453)
(28628)
(26796)
(23544)
(22556)
(21201)
(20209)
(20122)
(18953)
(18729)
(18221)
(18108)
(17572)
(17487)
(16825)
(16705)
(14860)
(14796)
(14297)
(13582)
(13457)
(13167)
(13075)
(12965)
(12217)
(11695)
学科
(121065)
经济(120892)
管理(64270)
(62865)
(48079)
企业(48079)
方法(46279)
数学(40381)
数学方法(39962)
(37252)
地方(29232)
中国(27425)
业经(26637)
(24821)
农业(24686)
(21870)
环境(19030)
(17708)
地方经济(16802)
(16364)
理论(15665)
(15648)
贸易(15638)
产业(15362)
(15280)
(15037)
技术(14879)
(14424)
(13817)
金融(13816)
机构
学院(350867)
大学(349739)
(148272)
经济(145183)
管理(138010)
研究(122826)
理学(119767)
理学院(118395)
管理学(116375)
管理学院(115758)
中国(88284)
科学(76767)
(74277)
(62196)
(61901)
(61811)
研究所(56798)
业大(54743)
中心(54601)
(51148)
财经(50052)
(47443)
农业(47268)
师范(47063)
北京(46810)
(45309)
经济学(44789)
(44061)
(41263)
经济学院(40098)
基金
项目(241876)
科学(189904)
研究(176752)
基金(174090)
(151671)
国家(150395)
科学基金(128525)
社会(113225)
社会科(107149)
社会科学(107118)
(96026)
基金项目(93024)
自然(81660)
自然科(79589)
自然科学(79572)
(79484)
教育(78768)
自然科学基金(78104)
编号(71571)
资助(70819)
成果(57483)
重点(54197)
(53862)
(52368)
课题(49548)
(49384)
国家社会(46553)
创新(46076)
科研(45344)
教育部(44451)
期刊
(172004)
经济(172004)
研究(103292)
中国(66495)
(60268)
学报(56309)
科学(52985)
管理(48875)
(44416)
大学(42666)
农业(41000)
学学(40566)
教育(34586)
技术(30206)
业经(29187)
(27317)
金融(27317)
经济研究(26765)
财经(24324)
问题(22213)
(20992)
技术经济(18911)
(18745)
科技(17477)
资源(17412)
(16935)
统计(16540)
图书(16421)
理论(16160)
现代(15993)
共检索到513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敦平   叶岩松   姚旭敏   刘璇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从农产品产业体系振兴、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振兴以及农业支撑产业体系振兴3个维度构建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13~2022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地市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地区乡村产业振兴障碍因子。研究表明:2013~2022年,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产业振兴整体水平相对不高,综合得分位于0.2~0.4区间波动,但呈现上升态势。淮河生态经济带上、中、下游三大区域之间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差异与维度差异,空间上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凹型分布特征。三大维度中,农产品产业体系振兴与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振兴综合得分均值相对较高,但农业支撑产业体系振兴综合得分均值较低。进一步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得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能源投入与支撑能力不强以及新型业态培育不足是制约淮河生态经济带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因素。从加强沿淮城市跨区域协同、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能源革命及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航  王跃伟  
[目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生维度目标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相呼应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该文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的测度体系。[方法]运用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与省域相比,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潜力水平处于较高等级,高水平地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省域的等级呈现动态变化。[结论]经济、文化、社会维度是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文化维度的障碍度呈降低趋势,环境、社会维度的障碍度呈增大趋势;环境治理、绿化覆盖、客源市场消费能力、产业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波  
为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来源,2020年国家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2001—2017年相关数据,描述激励约束机制下的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发展历程,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乡村自身三个层面识别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及总体运行框架,阐释各项潜在障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时间序列上各潜在障碍因素数值变化趋势。采用熵值及理想解相似排序法测算三个层面障碍程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17年影响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三个层面的障碍作用同时存在,但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与乡村自身的障碍程度呈现“此消彼长”变化趋势,导致总体障碍度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土地财政资金规模的增长,对于以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的障碍逐年减小,表面现象上最主要的障碍是乡村自身发展较滞后的现实情况,实质根源是国家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路线及分权财政体制和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评价体系。从完善土地财政形成制度根源、优化考评监管体系、征收保有环节房产税、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推动低效农村建设用地异地入市与农户规模化经营等方面,提出土地出让收入支持乡村振兴潜在障碍因素化解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小雯  郭精军  
文章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模糊物元法探讨了2010—2019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生态安全时空特征,并借助障碍度模型测度阻碍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时间序列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在空间格局上,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从“中游领先”到“下游超越”的演进格局;在障碍因素上,人均水资源量是流域沿线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共同障碍因素,且不同省份的生态安全障碍因素亦具有区域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刘梦茹  殷保国  王楠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世祥  刘梦茹  殷保国  王楠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DPSIR模型构建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9年的低碳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低碳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14—2019年长江经济带低碳竞争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低碳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呈现出“下游较强,中上游次之,局部跳跃”的空间格局。(2)驱动力和响应子系统的贴进度呈上升趋势,而压力、状态及影响子系统的贴进度均呈下降趋势。(3)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主要障碍因素集中在响应、驱动力及状态子系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蒋静宇  
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并且存在指标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双重异质性。首先,长江经济带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得分相对较高,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得分紧随其后,而治理有效得分相对较低;其次,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中—西”梯度递减的分布格局,即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最后,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农村教育水平与财政支农水平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川  张宁  
[目的] 对2010—2020年河北省及其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针对区域差异展开了解析,以期为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构建河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均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河北省及其区域乡村振兴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选取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 (1)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子系统均呈现稳步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两子系统水平偏低,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水平相对较高,变化趋势以生态宜居增长最快,生活富裕增长缓慢,产业兴旺波动性较大。(2)河北省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和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邯郸和唐山发展水平最高,沧州和承德相对较低,邯郸、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和承德五市水平提升较快,衡水变化最小,其他地区提升速度相对缓慢。(3)冀东、冀南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小,冀中、冀北区域差异相对较大,冀北和四大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全省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结论] 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增幅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中心城市规模小,乡村之间、地区之间要素流动的成本高,难以对乡村造成有效辐射,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诸多乡村振兴的短板依然存在。未来应继续加强推进缩小区域间差异,尤其是冀北和冀中地区内部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严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邓熙舜  罗利平  蒋勇  
发展数字乡村是党和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战略路径,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利突破口。明晰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衡量两者当前发展水平及协同程度,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繁荣兴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分析了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乡村发展地区分异程度加剧,乡村振兴发展地区分异程度趋于减缓;数字乡村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进步速度逐渐赶超乡村振兴系统。(2)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形成良性发展。整体由濒临失调衰退向初级协调发展转变,但目前全国范围耦合协调程度仍然偏低,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3)阻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的主要因子有农村产业数字化、农村数字产业化、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收入水平,障碍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地区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优化农村财政投入、提升数字产业化服务综合水平等建议以促进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璐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与精神动力。乡村振兴视阈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优秀乡村文化逐渐遗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传统文化以及重视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展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璐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与精神动力。乡村振兴视阈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优秀乡村文化逐渐遗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传统文化以及重视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展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甜  谢中清  
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探索其与农民收支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932份农民的问卷调查为研究对象,探究农业信息化对于农民收支的影响,进一步考虑农民认知差异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农业信息化在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降低了其生活支出,并且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2)农民认知在农业信息化影响农民收支的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更高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了农业信息化对其收入的提升效果,并且降低了农业信息化与农民消费之间的负相关。(3)信息认可度与信息关注度是影响农业信息化应用与农民收入关系的正向调节变量,农民认知及其三个子维度均承担着农业信息化应用影响其消费水平过程中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在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影响农民支出过程中仅受到农民内容信任度的负向调节。因此,地方政府应发挥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作用,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从而带动农民收支水平上升,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平  李雄军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玉珍   宋国靖   窦晓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障碍度模型,研究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发展特征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存在区域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3)通过障碍因子识别发现,快递量、技术市场成交额等因子是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钱嘉奇   李晓华   王德才  
数字经济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能为乡村产业技术革新提供平台支撑,还有助于乡村产业生产力的提升。但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不足,农业科创体系发展滞后,农业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不成熟等因素制约了数字经济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因此要通过改善乡村数字技术应用环境,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农业数据要素流动共享效率,完善乡村数字人才体系建设等措施推动数字经济更好驱动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