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8)
2023(9593)
2022(7994)
2021(7321)
2020(6077)
2019(13419)
2018(13200)
2017(25293)
2016(14040)
2015(15572)
2014(15616)
2013(15475)
2012(14356)
2011(13183)
2010(13312)
2009(12595)
2008(12421)
2007(11449)
2006(10419)
2005(9488)
作者
(41448)
(35806)
(34782)
(33327)
(21771)
(17104)
(15505)
(13637)
(13335)
(12229)
(12206)
(11772)
(11208)
(11200)
(11194)
(10673)
(10457)
(10243)
(10044)
(9982)
(8959)
(8869)
(8650)
(8036)
(8023)
(7905)
(7839)
(7771)
(7190)
(7011)
学科
(62993)
经济(62908)
(47654)
(46356)
管理(38133)
农业(30818)
(25954)
企业(25954)
方法(19528)
业经(18716)
地方(17212)
数学(17211)
数学方法(17082)
(16948)
中国(15629)
(14494)
(12535)
(11683)
(10995)
环境(10942)
(10586)
贸易(10578)
农业经济(10425)
(10318)
(9531)
银行(9503)
(9220)
金融(9217)
(9203)
农村(9192)
机构
学院(205286)
大学(198902)
(89186)
经济(87432)
管理(75887)
研究(75167)
理学(65355)
理学院(64600)
管理学(63617)
管理学院(63251)
中国(59007)
(57430)
科学(46782)
农业(43966)
(41863)
(39436)
(39433)
业大(38156)
研究所(35719)
中心(34821)
(32688)
财经(30145)
(27257)
(26976)
农业大学(26956)
经济学(26600)
(26444)
(26174)
师范(25938)
北京(25591)
基金
项目(139979)
科学(111020)
研究(103462)
基金(101430)
(89770)
国家(88940)
科学基金(75252)
社会(67379)
社会科(63490)
社会科学(63478)
(56806)
基金项目(54069)
自然(47161)
(46420)
自然科(45965)
自然科学(45957)
自然科学基金(45102)
教育(44513)
编号(42428)
资助(39501)
成果(33203)
(32968)
重点(32447)
(32218)
(31542)
(31305)
课题(29110)
(29038)
国家社会(28363)
创新(27356)
期刊
(108017)
经济(108017)
(61966)
研究(58725)
中国(45983)
农业(42078)
学报(34677)
科学(32656)
(29218)
大学(26893)
学学(26029)
管理(24739)
业经(23390)
(22095)
金融(22095)
(20433)
教育(17096)
技术(16576)
问题(15382)
财经(14732)
农村(14366)
(14366)
经济研究(14296)
农业经济(14186)
资源(13511)
(12710)
(12620)
世界(12406)
经济问题(11147)
业大(10562)
共检索到315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筠  许莹  马晓群  
针对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问题,本文基于淮河流域171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121站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采用气候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模型计算了冬小麦、夏玉米和一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着重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淮河流域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以一季稻最高,其次是夏玉米,冬小麦最低;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间变异系数均超过10%,其中冬小麦超过20%,但三种作物均无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占光温生产潜力的比例(简称气候比)以冬小麦最低,多年平均值仅为49.7%,且变异系数达到25.4%;夏玉米和一季稻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67.3%和66.4%,变异系数仅为12.9%和16.3%。降水变化对三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限制以冬小麦最大,其次是夏玉米,一季稻最小。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严重不足,且降水变异系数大,构成了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双重限制作用;夏玉米生长季内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变异系数均是限制夏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一季稻的气候比则仅与生长季降水量相关显著,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量多少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筠  许莹  马晓群  
针对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问题,本文基于淮河流域171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121站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采用气候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模型计算了冬小麦、夏玉米和一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着重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淮河流域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以一季稻最高,其次是夏玉米,冬小麦最低;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间变异系数均超过10%,其中冬小麦超过20%,但三种作物均无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占光温生产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魁东  屈右铭  张超  王勃  汤宇  
根据1961-2004年湖南省96个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近44年温、光、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作物生产潜力模式,计算了湖南农作物光合潜力、光温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农作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湖南省年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1℃,年日照时数自20世纪80年代初下降了173.2 h,年降水量存在2个明显的多水期和少雨期.光能潜力和光温潜力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气候生产潜力,湘西和衡邵盆地为低值区,湘北和湘南为高值区.光能潜力、光温潜力44年分别下降了7 629.6,4 739.7 kg/hm2,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不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晓东  马晓群  许莹  陈超  
利用淮河流域171个站点1971年-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通过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和有效降水量计算了主要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盈亏指数。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小麦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66~-0.43之间,各分区均呈现水分亏缺,但多年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越往北水分亏缺越明显;②玉米种植区全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分区平均值在0.05~0.17之间,各区多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北部平原夏玉米区和中部平原夏玉米区增加趋势通过了α=0.05显著性检验,分别达到0.099/10a和0.097/10a,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分布特征,由西北向东南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情  刘雪华  岳天祥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经济发展任务重,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为确保流域可持续的粮食增产,亟须根据流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和现状生产等,进行流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作物产量限制因子逐级修正模型计算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并将潜力与现状产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粮食生产潜力转化率,结合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淮河流域未来粮食生产的优化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总潜力为1.95×108 t,约占全国粮食生产总潜力的16.5%,在保障未来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2005年为例,淮河流域粮食实际产量为8195.54×104 t,总体潜力转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世坤  蔡焕杰  王健  
【目的】分析石羊河流域种植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探索影响石羊河流域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当地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2005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机制法分析该流域玉米的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ArcviewGIS软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利用FAO的CROPWAT模型,分析玉米生育期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灌溉建议,发掘作物生产潜力,提高流域玉米的产量。【结果】石羊河流域玉米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22 704.79~25 732.44和10 665.73~17 189.27kg/hm2,二者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为由北向南逐渐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久丽  任勇  包晓斌  陆守一  
在对FAO(1976),Beek(1978)等有关土地评价、土地质量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土地生态位、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设计等一系列有关土地分类和评价概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并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的水平,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指标体系的定量方法;建立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的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水平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评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艳玲  
根据福建省沿海地区农业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状况 ,对该地区主要农作物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 ,提出农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公式 ,并计算出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潜力 ,提出提高农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霍治国  李茂松  王丽  肖晶晶  黄大鹏  王春艳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时空变化对降水时空变化响应事实检测的方法,系统分析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影响的已有观测事实及其变化规律性,提出其影响的最新认知,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已有影响事实检测表明:一定区域、时段的降水偏少、高温干旱有利于部分害虫的繁殖加快、种群数量增长,降水、雨日偏多有利于部分病害发生程度和害虫迁入数量的明显增加,病虫危害损失加重;暴雨洪涝可使部分病害发生突增,危害显著加重;暴雨可使部分迁入成虫数量突增、田间幼虫数量锐减;降水强度大,可使部分田间害虫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虫口密度显著降低。高温干旱年可使部分病虫害大发生、飞蝗可比常年多发生1代,持续多雨年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宫连英  罗其友  陶陶  薛志士  
本文测算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粮食增产潜力:半干旱偏旱区201.7万吨,半干旱区941.38万吨,半湿润偏旱区1061.8万吨,半湿润区897.08万吨,黄河流域旱地合计可增产粮食3000万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谈丰  苏布达  高超  方玉  
利用CCLM(COSMO model in Climate Mode)高精度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淮河流域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年降水量、降水强度、大雨日数和强降水量4个降水指数,首先通过与1961~2010年流域内气象站点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CCLM模式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CLM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淮河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在4个降水指数中,对年降水量的模拟效果最佳。CCLM模式在SRES-A1B(中排放)情景下的降水预估数据显示,2011~2050年淮河流域降水整体将呈增加趋势,增幅在70mm之内,降水量年际变率较大,波动范围达-40%~60%,很有可能造成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小霞  孙燕  李超  杨婷娅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全国714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淮河流域代表站点的选取,分析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周期特征,以及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降水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80年代前期为降水变化的转折期;(2)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准3a的显著振荡周期和准10a的次显著振荡周期,同时在60~90年代还存在准6a振荡周期;(3)淮河流域多雨年,500hPa经向风偏强且范围广,85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有训  刘勇  叶金印  余品忠  
采用1959—2009年逐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序列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月平均海温场,计算与预报对象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量相关系数,选取预测因子;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组合预测因子。用支持向量分类机方法分别建立山东淮河流域、河南淮河流域、江苏淮河流域、安徽淮河流域共4个区域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对2007—2009年夏季降水量SVM分类预测,4个区域的训练集回预测正确率为85%~99%,平均训练集回预测正确率91%;预测结果误差最大不超过1级,绝对值平均为0.4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推广前景,可在气候预测业务中使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华贞  张强  顾西辉  史培军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水源,了解其径流变化特征及成因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基于趋势性分析、广义可加模型(GAMLSS)等方法,采用黄河流域近60 a来流量、降水、主要农业种植面积及大型水库资料等数据,通过细化农业小麦生长期与玉米和大豆生长期以及假定不同降水情景,在季节尺度上深入分析了1960—2005年黄河流域气候、农业种植面积等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5个水文站点小麦生长期与玉米和大豆生长期径流变异点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且除花园口站小麦生长期间径流有少部分呈上升趋势外,黄河流域径流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唐乃亥、兰州的小麦生长期、玉米和大豆生长期及龙门、花园口的玉米和大豆生长期趋势均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2)对比两种降水假设状态,暴雨年的径流始终高于小雨年的径流,因此,降水仍是影响径流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农业种植面积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程度,不仅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还与流量分位数的大小有关,对于唐乃亥站小麦生长期的暴雨年时期,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在低流量分位数时可以增加径流,而在高于0.75分位数时会减小径流,小雨年时期规律相反。该研究结果对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海霞  张勃  王亚敏  张亚宁  王强  赵一飞  
根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7年-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所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引起作物需水量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型理论的R/S方法对作物需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43年来,中游地区春小麦和玉米ETc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小麦下降斜率为6mm/10a,玉米下降斜率为8mm/10a;其中,民乐和甘州站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他站点春小麦和玉米的ETc均呈下降趋势,且部分站点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