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0)
2023(18420)
2022(15682)
2021(14525)
2020(12002)
2019(27302)
2018(27036)
2017(51590)
2016(28189)
2015(31666)
2014(31777)
2013(31397)
2012(29098)
2011(26360)
2010(26590)
2009(24606)
2008(24051)
2007(21190)
2006(18905)
2005(17219)
作者
(82065)
(68166)
(67732)
(64248)
(43400)
(32534)
(30787)
(26779)
(25929)
(24399)
(23222)
(22997)
(21761)
(21623)
(21201)
(20903)
(20193)
(20007)
(19456)
(19405)
(17076)
(16840)
(16403)
(15645)
(15224)
(15213)
(15142)
(15077)
(13747)
(13395)
学科
(116462)
经济(116307)
管理(83539)
(77765)
(64142)
企业(64142)
方法(45710)
数学(38567)
数学方法(38106)
中国(34085)
(31714)
(29883)
地方(29625)
业经(27549)
(25373)
(24931)
(21803)
贸易(21788)
农业(21228)
(21103)
(20857)
金融(20853)
(20645)
银行(20597)
环境(20213)
(19798)
(18905)
理论(18844)
技术(18571)
(17774)
机构
大学(400467)
学院(399540)
(160414)
经济(156794)
管理(154367)
研究(140101)
理学(132019)
理学院(130461)
管理学(128309)
管理学院(127575)
中国(106099)
(86713)
科学(85594)
(76821)
(70866)
(64408)
研究所(64016)
中心(62703)
(60304)
财经(59712)
业大(57978)
北京(55365)
(54824)
师范(54306)
(54117)
(51485)
农业(49994)
(49070)
经济学(47861)
财经大学(44202)
基金
项目(268250)
科学(211119)
研究(198533)
基金(193172)
(168252)
国家(166826)
科学基金(142814)
社会(125001)
社会科(118432)
社会科学(118404)
(105224)
基金项目(102212)
自然(91474)
教育(90423)
自然科(89293)
自然科学(89275)
(88535)
自然科学基金(87620)
编号(81071)
资助(78747)
成果(66835)
重点(60561)
(60516)
(58746)
课题(56869)
(55795)
创新(52139)
国家社会(51178)
(51122)
科研(50524)
期刊
(186012)
经济(186012)
研究(123763)
中国(84778)
学报(62056)
(59603)
管理(58770)
(58017)
科学(57651)
教育(48453)
大学(47197)
学学(44167)
农业(40891)
(39591)
金融(39591)
技术(34628)
业经(30903)
财经(28965)
经济研究(28679)
(24739)
问题(24197)
(21280)
图书(20561)
科技(19510)
(19302)
理论(19222)
技术经济(18920)
现代(18104)
(18049)
国际(17948)
共检索到612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姚王信  曾照云  程敏  
流域绿色发展中存在诸多利益冲突,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协调各方利益。根据泰晤士河流域、多瑙河流域、墨累—达令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治理实践,要实现流域绿色发展,需要在统一的管理机构统筹下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利益整合有效解决经济建设与绿色发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有效的制度体系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对标国际流域绿色发展经验,淮河流域应建立顶层管理机构,统筹流域绿色发展,科学配置水资源和排污权,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转移支付机制以及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综合治理和综合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伟  邓峰  
国际环境问题的特点之一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环境退化都会影响到另一个国家的福利 ,这种越境环境影响要求通过多边合作加以解决 ,没有这种合作 ,各国将需要更多资金才能解决问题 ,造成资源浪费。因此 ,首要问题是设计出一种有效的刺激机制 ,使各个国家的利益达到一定程度的兼容性 ,促使有关方面合作。切实有效地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是 :环境规范的统一 ;合理运用“绿色壁垒”政策 ;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援助 ;建立“环境服务”市场 ;完善“承诺和检查”制度 ,在一定限度范围内实施债务与自然互换。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秦一航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需要法律协调机制的保障。黄河流域九省区都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且各省区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各省区之间的地方性立法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且跨区域立法存在合宪性以及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会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建立一套长效的法律协调机制,用以协调解决各省区之间地方性立法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协调各省区之间利益冲突、提高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协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该机制以立法技术建立跨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九省区立法主体在同一时间通过相关法律,解决跨区域立法合宪性问题,实现沿黄九省区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庆国,邓峰  
近年来对环境资源被破坏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以保护环境资源,但环境资源被破坏的现状仍很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种集团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因此,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协调这些冲突,从而更为有效地保护环境资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景宇  单既琛  
本文在McGuire和Olson(1996)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发现,即使是具有共容利益的政府,其与社会之间依然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政府的存在总会造成一定的制度扭曲,使经济处于非最优效率状态。本文还研究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转型经济中的表现。研究表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会随着经济体制的改进而得到强化,从而使新制度受到更大的扭曲。另外,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对经济体制的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最终都会妨碍制度变迁达至最优状态。本文的研究实际上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意义。我们也指出,在转型经济中,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选择不当可能会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华  赵景华  
水利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优化区域发展质量的调控手段。水利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四个方面。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分别从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淮河流域整体、流域内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水利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基本协调。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伟全  
由于区域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存在一致性与差异性、群体性与集中性、中观性与微观性的矛盾属性,导致区域合作中的地方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且利益冲突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等诸多领域,阻碍了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了协调利益冲突,亟待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完善利益分配协商、利益分享与补偿、利益争端调解、利益共享等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乐京  
民族村寨旅游涉及当地政府、村寨居民、旅游企业、旅游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旅游开发中并非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自己期待的利益,因此,不同的利益主体间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寻求更多的利益共同点。文章探索积极构建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利益冲突,为民族村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普万  
本文将利益分析方法与制度分析方法相结合 ,构建利益冲突的制度分析框架 ,并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启动及改革过程中凸显的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利益冲突的制度根源、解决利益冲突的制度创新路径作了详细论述。认为利益冲突引发的制度创新要使利益主体各方博弈达到均衡 ,必须完善配套的改革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敬莉  冯彦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慧娴  俞洋  牛惠  吴一平  程清清  
黄河流域是"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指数由2011年的0.316曲折上升至2019年的0.609,年均增长8.5%,其绿色发展指数由2011年的0.366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0.652,年均增长7.5%,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优于全国整体水平,其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劣于全国整体水平,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指数相较于生态环境指数前期增速较慢,后期增速则较快。(2) 2011-2019年,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指数平均得分为0.476,中游为0.425,下游为0.403,整体呈现上中下游依次递减格局,黄河流域上游绿色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0.473,中游为0.482,下游为0.527,整体呈现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分布特征,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平均得分为0.482,中游为0.467,下游为0.470,整体呈高-低-中分布,空间发展不均衡。(3)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由2011年的0.412增长至2019年的0.561,2011-2019年间整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略低于全国整体水平,其耦合协调度基础较好,但提升速度较为缓慢,中后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发展较为滞后。研究结果验证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定量分析了2011-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对于推动该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应兼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弥补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建立跨区域互动合作和协同治理机制,实现上中下游地区均衡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敬莉  冯彦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荣胜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