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7)
2023(8773)
2022(7348)
2021(6651)
2020(5069)
2019(11183)
2018(10901)
2017(20490)
2016(11096)
2015(12076)
2014(12094)
2013(11750)
2012(11412)
2011(10621)
2010(10823)
2009(9848)
2008(9732)
2007(8728)
2006(8113)
2005(7714)
作者
(33479)
(27903)
(27830)
(26029)
(17399)
(13266)
(12469)
(10773)
(10556)
(9795)
(9459)
(9330)
(8890)
(8799)
(8601)
(8503)
(8222)
(8002)
(7910)
(7781)
(6981)
(6949)
(6678)
(6340)
(6225)
(6209)
(6189)
(6086)
(5645)
(5556)
学科
(54039)
经济(53999)
管理(31294)
(27920)
地方(22150)
(20788)
企业(20788)
中国(18135)
(16190)
环境(15413)
方法(13703)
业经(13327)
地方经济(12983)
数学(11210)
数学方法(11122)
农业(11085)
(10982)
(10979)
(9753)
金融(9752)
(9454)
(9269)
(9085)
银行(9072)
(8948)
(8817)
(8531)
(8129)
贸易(8119)
发展(7976)
机构
学院(161173)
大学(156869)
(66290)
经济(64807)
研究(62330)
管理(57657)
理学(48420)
理学院(47778)
中国(47046)
管理学(47043)
管理学院(46746)
科学(38809)
(34844)
(32221)
(29683)
研究所(29147)
中心(27903)
(27462)
(25613)
(24653)
师范(24422)
(23089)
财经(22535)
北京(22414)
业大(22136)
(21502)
农业(21098)
(20190)
(20105)
经济学(19837)
基金
项目(105904)
科学(84261)
研究(79758)
基金(74536)
(65224)
国家(64629)
科学基金(55042)
社会(51611)
社会科(48895)
社会科学(48882)
(44189)
基金项目(39320)
(36458)
教育(34650)
自然(33399)
自然科(32477)
自然科学(32468)
编号(32352)
自然科学基金(31806)
(30392)
资助(29031)
成果(26068)
重点(24984)
发展(24779)
(24344)
课题(23926)
(22164)
(22060)
国家社会(21243)
创新(20748)
期刊
(84207)
经济(84207)
研究(50217)
中国(38717)
(27148)
学报(24085)
科学(23761)
管理(22292)
(21250)
教育(20280)
农业(18894)
大学(18069)
(17200)
金融(17200)
学学(16944)
业经(15546)
技术(13841)
经济研究(12973)
财经(10821)
问题(10709)
资源(10563)
(9378)
(9373)
科技(8236)
(8120)
商业(7983)
图书(7954)
(7787)
论坛(7787)
(7735)
共检索到258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国华  
该文探讨了政府、企业和环保NGO在淮河污染治理中的结构与作用力,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企业环保NGO之间多重博弈关系,发现污染治理陷入了"囚徒困境",并基于"永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构建了三大行为主体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模型,以走出"囚徒困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亮  徐建刚  蒋金亮  袁艳华  孙东琪  
采用淮河流域35个地市2010年社会经济、网络调查和水环境污染相关数据,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的构建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流域各市水污染防治能力进行评价,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能力的总体、局部的空间差异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各地市水污染防治能力普遍较低,且呈现显著空间差异性,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整体呈现干流高于支流,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梯级趋势;②流域经济发达地区防治能力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防治能力远高于普通地级市;③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能力空间分布与流域实测水质空间分布高度契合,即防治能力较高地区水质普遍较高,防治能力较低地区水质则较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维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年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生态补偿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淮河流域生态补偿一要健全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部门职能,为上游生态补偿提供组织保证;三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其它类型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模式;四要完善淮河上游生态补偿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五要加强上游生态补偿绩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六要调动流域上游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桂元  王文举  
一、淮河水污染对沿淮地区的影响 淮河处在我国南北分界线,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向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江苏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淮河流域跨豫、皖、苏、鲁、鄂五省,有36个地市,182个县以上城镇,流域面积26.9万平方公里,据1991年统计,有耕地1.83亩,人口1.51亿,分别占全国耕地、人口的12.8%和13.1%。淮河是中原的中部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很多都发源于或展开于淮河流域。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两岸人民大力兴修水利,治理水患,使淮河在农田灌溉、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维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年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生态补偿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淮河流域生态补偿一要健全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部门职能,为上游生态补偿提供组织保证;三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其它类型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模式;四要完善淮河上游生态补偿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五要加强上游生态补偿绩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六要调动流域上游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静  陶璐  杨娜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2004-2013年国控重点监测断面周数据,运用OLS法和最邻近匹配方法(NNM,Nearest Neighbor Matching)考察地级市行政边界对河流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淮河流域行政边界下游比上游污染更为严重,"行政边界效应"分别达到-13.764%(DO,溶解氧)、46.453%(COD,化学需氧量)和145.736%(NH3-N,氨氮)。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环境政策对淮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的影响,发现纳入考核范围的COD的"行政边界效应"在"十一五"后期才有所改善,"十二五"政策则显著缓解了约束性指标COD和NH3-N的"行政边界效应"。研究对于打破淮河流域各地级市"逐底竞争"的考核机制、制定更为合理的考核办法、鼓励地级市间环境合作治理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世辉  葛玉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由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作为应对环境困境的重要手段,如何巧妙地运用环境审计职能来解决环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学科的主要分支,为了提高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本文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以期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世辉  葛玉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由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作为应对环境困境的重要手段,如何巧妙地运用环境审计职能来解决环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学科的主要分支,为了提高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本文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以期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的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柏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区和传统工业生产基地,淮河流域污染严重,治理污染刻不容缓。由于淮河最主要的污染源来自工业企业,本文着重从工业企业这一微观角度出发,引入绿色营销的概念,分析了企业加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指出绿色营销是企业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红贵  
淮河流域是中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也是第一个真正大规模开展水污染管制的流域。在目前的管制制度下,淮河流域的管制是低效率的,虽然短期内政府可以用行政命令的管制方式达到水环境改善的目的,但不能长久。只有建立责任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改变目前的管制制度,才能提高淮河流域的污染管制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仇蕾  陈曦  
淮河流域是我国的重要水系,面临着严重的水质恶化问题。考虑到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物的排污权的初始分配受到环境、社会、经济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以排污权交易理论为基础,基于网络分析法与熵权法得出综合权重,兼顾效率和公平,确定淮河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方案,以期达到减少排污量、优化水质、保护水环境的目标。结论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淑艳  宋豫秦  程必定  张振亚  张力小  
本文在距离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构建了距离指数———层次综合分析法 ,用以评估淮河流域及其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结果表明 :评估年 (1997年 )相对于参照年 (2 0 0 5年 )而言 ,环境子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资源子系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相对较好 ,均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 ,整个流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前川孝昭  宋豫秦  程必定  张力小  
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选定淮河流域为研究的典型区域 ,试图通过对淮河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系统分析 ,提出实现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鸿昌  高万青  
在市场机制建立与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由于各级政府未能发挥应有的积极职能 ,致使淮河流域工业结构和工业规模都不尽合理 ,淮河流域受到严重污染。面对 2 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淮河流域为实证 ,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认真吸取教训 ,以新的思路 ,正确选择淮河流域工业发展模式。抓住人类刚刚步入知识经济的契机 ,在不限制经济快速发展、不否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分配并利用好环境容量 ,在淮河流域快速完成工业化进程 ,最终迈进现代化行列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华  赵景华  
水利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优化区域发展质量的调控手段。水利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四个方面。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分别从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淮河流域整体、流域内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水利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基本协调。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