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2)
- 2023(10583)
- 2022(8817)
- 2021(7961)
- 2020(6414)
- 2019(14160)
- 2018(14109)
- 2017(25716)
- 2016(14499)
- 2015(16264)
- 2014(16613)
- 2013(16015)
- 2012(15387)
- 2011(14262)
- 2010(14694)
- 2009(13493)
- 2008(13387)
- 2007(12383)
- 2006(11369)
- 2005(10816)
- 学科
- 济(62695)
- 经济(62621)
- 管理(38754)
- 业(36365)
- 企(27902)
- 企业(27902)
- 地方(24259)
- 中国(22801)
- 农(19963)
- 业经(16087)
- 方法(15231)
- 制(14280)
- 学(14070)
- 地方经济(13680)
- 农业(13591)
- 银(13069)
- 银行(13047)
- 行(12768)
- 融(12595)
- 金融(12587)
- 数学(12016)
- 财(11948)
- 数学方法(11828)
- 发(11823)
- 环境(10893)
- 理论(10295)
- 体(10282)
- 贸(10100)
- 贸易(10085)
- 和(10026)
- 机构
- 学院(205730)
- 大学(201386)
- 研究(79691)
- 济(79514)
- 经济(77367)
- 管理(71604)
- 中国(61633)
- 理学(58678)
- 理学院(57846)
- 管理学(56794)
- 管理学院(56380)
- 科学(49391)
- 京(45597)
- 所(41827)
- 财(38230)
- 研究所(37554)
- 农(37451)
- 中心(36332)
- 江(36248)
- 范(32230)
- 师范(31865)
- 北京(29612)
- 州(29528)
- 院(29419)
- 农业(28977)
- 业大(28848)
- 省(28315)
- 财经(28055)
- 技术(25677)
- 师范大学(25091)
- 基金
- 项目(128419)
- 科学(100193)
- 研究(97912)
- 基金(87652)
- 家(76725)
- 国家(75992)
- 科学基金(63568)
- 社会(59528)
- 社会科(56229)
- 社会科学(56219)
- 省(53954)
- 基金项目(45258)
- 划(44826)
- 教育(44587)
- 编号(41850)
- 自然(38948)
- 自然科(37976)
- 自然科学(37966)
- 自然科学基金(37212)
- 成果(35567)
- 资助(35272)
- 发(34669)
- 课题(31794)
- 重点(30075)
- 发展(28079)
- 展(27591)
- 部(26511)
- 创(26483)
- 年(25994)
- 创新(24747)
共检索到348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学鹏 刘朝臣
淮河流域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连接中枢,也是我国南北长江经济带与黄河经济带的经济结合枢纽,具有良好的区位、人才、科技、教育等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从战略上对淮河流域进行整体开发的综合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采取因地而异的政策扶持措施等是淮河流域整体开发成功的保障。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整体性开发 和谐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荣胜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前川孝昭 张振亚 魏斌 张立小
《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既是中国水利事业步入“大水利”举措的尝试 ,也弥补了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足 ,对于其他大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鸿昌 高万青
在市场机制建立与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由于各级政府未能发挥应有的积极职能 ,致使淮河流域工业结构和工业规模都不尽合理 ,淮河流域受到严重污染。面对 2 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淮河流域为实证 ,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认真吸取教训 ,以新的思路 ,正确选择淮河流域工业发展模式。抓住人类刚刚步入知识经济的契机 ,在不限制经济快速发展、不否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分配并利用好环境容量 ,在淮河流域快速完成工业化进程 ,最终迈进现代化行列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环境容量 总量控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林 郭爱君 张永年 钟方雷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等方法,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呈现“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在350~450km处分布密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省际交界相邻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同时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呈现递减特征。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创新支持和市场化水平均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林 郭爱君 张永年 钟方雷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并通过空间杜宾模型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等方法,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呈现“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效应在350~450km处分布密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省际交界相邻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同时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呈现递减特征。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创新支持和市场化水平均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兵 臧玲
伊洛河流域复杂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开发历史,使其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经济。基于伊洛河流域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应坚持以经济发展优先、富县与富民相结合、各区段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等为基本原则,以优化农业空间生产结构、改善经济网络结构、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引导农村工业发展和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等为战略重点实施流域开发。
关键词:
流域开发 战略原则 战略选择 伊洛河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远飞,张超
本文从水旱灾害控制、水环境保护、治愚反贫困、优化产业结构等 4个方面 ,分别探讨了实现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基础、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性思路。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减灾脱贫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必定 林斐 俞世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泽云,丁祖荣,丁在尚
淮河下游入海不畅及中游河道弯曲,造成淮河排洪水位高,是涝灾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开凿下游直通入海的河道,是治理淮河流域涝灾的关键工程。资源性缺水是淮河流域缺水的主要原因,在流域内大量增建水库的同时,从流域外调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淮河下游直通入海河道在河口外大量造陆出售,收入用于淮河流域的治理,绰绰有余,淮河流域治理的费用可以全部收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湖根 钱坤 戚仁德
文章在明确我国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优选和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对淮河流域作为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进行了优势分析和制约因素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快推进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主体功能区 淮河流域 政策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文合
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战略是对流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科学谋划,也是发挥流域优势,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交益,实现流域发展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制定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战略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要求从流域开发的内外条件出发,根据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来确定,包括开发整治目标与任务、开发模式、经济发展方向等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淑艳 宋豫秦 程必定 张振亚 张力小
本文在距离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构建了距离指数———层次综合分析法 ,用以评估淮河流域及其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结果表明 :评估年 (1997年 )相对于参照年 (2 0 0 5年 )而言 ,环境子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资源子系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相对较好 ,均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 ,整个流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层次分析综合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前川孝昭 宋豫秦 程必定 张力小
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选定淮河流域为研究的典型区域 ,试图通过对淮河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系统分析 ,提出实现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华 赵景华
水利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优化区域发展质量的调控手段。水利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四个方面。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分别从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淮河流域整体、流域内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水利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基本协调。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
关键词:
水利 协调性评价 淮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