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4)
2023(13950)
2022(11351)
2021(9997)
2020(8387)
2019(18861)
2018(18220)
2017(34797)
2016(19580)
2015(21752)
2014(21821)
2013(21327)
2012(19544)
2011(17639)
2010(17431)
2009(16246)
2008(16109)
2007(14625)
2006(12810)
2005(11383)
作者
(60937)
(51154)
(51126)
(48538)
(31904)
(24687)
(23138)
(20239)
(19045)
(17882)
(17358)
(17012)
(16328)
(16005)
(15980)
(15844)
(15835)
(15198)
(14632)
(14613)
(13123)
(12522)
(12437)
(11722)
(11495)
(11371)
(11270)
(11191)
(10309)
(10308)
学科
(84613)
经济(84536)
管理(51872)
(49898)
(38222)
企业(38222)
方法(36467)
数学(32494)
数学方法(32213)
(24572)
中国(22524)
地方(20995)
(19150)
(19145)
业经(18601)
农业(16669)
(15540)
贸易(15537)
(15022)
(13693)
环境(13449)
(11901)
地方经济(11567)
(11561)
技术(11557)
(11540)
财务(11517)
银行(11493)
财务管理(11489)
(11450)
机构
大学(285607)
学院(285362)
(115120)
经济(112744)
管理(104325)
研究(101641)
理学(90799)
理学院(89616)
管理学(87895)
管理学院(87390)
中国(73368)
科学(67871)
(60313)
(60162)
(53768)
业大(50076)
研究所(49716)
(49382)
农业(48183)
中心(46070)
(42976)
财经(40172)
(38515)
师范(37986)
北京(36949)
(36570)
(36493)
经济学(35793)
(34125)
经济学院(32694)
基金
项目(199978)
科学(156440)
基金(144834)
研究(137281)
(130420)
国家(129384)
科学基金(108842)
社会(88166)
社会科(83598)
社会科学(83569)
(79953)
基金项目(77889)
自然(72467)
自然科(70797)
自然科学(70770)
自然科学基金(69481)
(67963)
教育(62384)
资助(57289)
编号(53820)
重点(46350)
(44620)
(42901)
成果(42400)
(41369)
计划(39771)
科研(39105)
创新(38872)
课题(37946)
国家社会(37095)
期刊
(122381)
经济(122381)
研究(76955)
学报(55714)
(54116)
中国(52426)
科学(47905)
大学(39986)
学学(38154)
(37685)
农业(36453)
管理(34899)
教育(25979)
技术(22773)
(22131)
金融(22131)
业经(20857)
经济研究(20287)
(19906)
财经(19544)
问题(17159)
(16825)
(16032)
资源(14608)
业大(14580)
科技(14420)
技术经济(14368)
商业(13448)
(13213)
统计(12956)
共检索到406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唐鹏展  杨灿  
文章基于2000-2010年安徽淮河流域8个地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淮河流域工业化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计量分析表明:淮河流域工业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要素推动的,但劳动要素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化水平差异的影响较大,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其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工业化速度也较快。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胡志华  昂小刚  
文章基于2000-2005年安徽淮河流域8个地级市有关工业化的经验数据,对该流域工业化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工业化进程在加速,但是该流域工业化整体水平偏低,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区域内部差距较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丽丽  万云  盛晟  温腾  徐驰  安树青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定量研究了淮河流域1995—2007年间各湿地类型的规模变化,分析了其变化特征,辨识了湿地消长的热点区域,并研究湿地变化热点空间分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流域内水田、库塘等人工湿地大幅增加(净增量分别占1995年湿地总面积的16.81%、4.57%);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则明显减少(净减少量分别占1995年湿地总面积的1.06%、2.79%),且多转为人工湿地。湿地变化热点多分布于流域东部及南部;人工湿地变化热点分布连续而集中,自然湿地变化热点则稀少而分散。高程和气温对人工湿地增长热点及自然湿地减少热点的发生影响强度相对较高;社会经济与可达性因素对热点的发生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燕群  袁鹏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燕群  袁鹏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在空间交互作用方面,工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地方政府可能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互相借鉴与模仿的行为;工业发展水平的二次项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与工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业集聚的空间滞后项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正U"型关系,因此对相邻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提升的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勇  花瑞祥  夏瑞  
气候变化对水量水质的影响是气候变化与水研究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水质的影响。论文以淮河中上游流域为例,利用德国马普研究所的气候模式(MPI)情景数据驱动已率定好的分布式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未来近期(2020年代)和中长期(2030年代)气候变化对流域出口断面水量水质过程、产流系数和污染空间分布的影响。此外,基于历史典型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频率和时间。研究表明:1)温室气体中等排放A1B情景下,相比于基准年(1990年代),流域降水呈下降趋势,但气温增幅近2℃,势必导致出口断面径流量明显减少和流域蒸散发增加,也导致入河非点源负荷减少;此外气温升高导致水体污染负荷降解速率加快,因此出口断面的污染负荷也有所减少。2)从空间分布来看,未来流域产流系数将有所降低。受气候变化影响较高的地区为沙颍河上游和涡河上游地区。受产流系数降低的影响,流域水污染发生率将有所上升,影响较高的区域位于洪汝河上游、沙颍河上游和贾鲁河等水系。3)在排污水平和闸坝调度规则不变的情况下,2020年代和2030年代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测可能发生时间为2035年7月,约为20 a一遇,低于基准期间约3~4 a一遇。总的来说,相比于基准年,气候变化对淮河中上游流域未来水量水质的影响适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伟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中国地区城市化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而教育水平滞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有负面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31个省区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Moran’s I的计算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然后通过固定效应的SDM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非农化、社会保障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区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各因素对邻接省区的影响则不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仅要促进本省区各要素的发展,也要关注邻接省区的战略调整;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注重对本省区的影响,也要注意对邻接省区的影响;为了消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各省区间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宁  王乃昂  王鹏龙  孙彦猛  董春雨  
利用黑河流域及周边地区14个气象站的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黑河流域近50 a来潜在年、季参考蒸散量ET0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敏感分析计算了流域内不同区域典型气象站ET0对各气候要素的敏感系数,并结合各气候要素的多年相对变化定量探讨了导致ET0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年ET0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亦即从南到北呈增大趋势,上游祁连山区年ET0约568~700 mm,中游走廊平原约800~900 mm,下游的金塔、鼎新一带约1 000 mm,额济纳地区则高达1 150 mm以上。各季节ET0亦呈北多南少特征,且ET0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伦来  麻晓芳  方宝  
本文针对淮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依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确立了淮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对淮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最后,提出了提升淮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伦来  朱骏锋  沈典妹  
基于淮河流域安徽段8个地市1998—2007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构建了淮河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查期内,淮河流域人均GDP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均较高;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为保证淮河流域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环保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开发洁净煤技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大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努力推进新型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海兵  徐建刚  
搞清流域工业点源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为水环境整治与工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工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在GIS技术、密度分析法与ESDA方法支撑下,探析江苏淮河流域工业点源与工业污染负荷空间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工业点源集聚于城市、县城及专业乡镇,污染行业地域分异现象显著,其中,河流、港口及临湖地区成为高负荷工业点源集聚地区,化工、造纸、化纤与医药等行业的工业集中于临海、临河及临湖地区,饮料制造业、副食品加工业点源集中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北部流域的少数乡镇,工业氨氮多数来自化工业。在不同工业化水平下,工业污染负荷空间差异大,南部流域负荷整体水平高于北部,北部流域高负荷区分布于少数乡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红贵  
淮河流域是中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也是第一个真正大规模开展水污染管制的流域。在目前的管制制度下,淮河流域的管制是低效率的,虽然短期内政府可以用行政命令的管制方式达到水环境改善的目的,但不能长久。只有建立责任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改变目前的管制制度,才能提高淮河流域的污染管制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