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56)
- 2023(20564)
- 2022(17426)
- 2021(16158)
- 2020(13431)
- 2019(30642)
- 2018(30185)
- 2017(58453)
- 2016(31478)
- 2015(35230)
- 2014(34968)
- 2013(34636)
- 2012(31978)
- 2011(28861)
- 2010(28980)
- 2009(26788)
- 2008(26450)
- 2007(23566)
- 2006(21064)
- 2005(18671)
- 学科
- 济(138025)
- 经济(137878)
- 业(109837)
- 管理(97378)
- 企(90098)
- 企业(90098)
- 方法(59629)
- 农(50857)
- 数学(49467)
- 数学方法(48883)
- 业经(37596)
- 中国(36969)
- 财(36942)
- 农业(34039)
- 地方(31617)
- 制(25875)
- 务(24979)
- 学(24962)
- 财务(24899)
- 财务管理(24856)
- 贸(23777)
- 贸易(23760)
- 企业财务(23589)
- 技术(23518)
- 易(23002)
- 理论(22570)
- 和(22541)
- 环境(20729)
- 银(20127)
- 银行(20083)
- 机构
- 学院(450917)
- 大学(446005)
- 济(185571)
- 经济(181744)
- 管理(181154)
- 理学(156172)
- 理学院(154526)
- 管理学(151980)
- 管理学院(151159)
- 研究(148598)
- 中国(114836)
- 京(94737)
- 科学(90479)
- 财(84684)
- 农(80856)
- 所(73856)
- 中心(68879)
- 江(67984)
- 业大(67891)
- 财经(67425)
- 研究所(66757)
- 农业(62002)
- 经(61429)
- 北京(59568)
- 范(58699)
- 师范(58153)
- 经济学(55288)
- 州(54867)
- 院(54025)
- 经济学院(50010)
- 基金
- 项目(303977)
- 科学(240877)
- 研究(224820)
- 基金(220695)
- 家(191035)
- 国家(189312)
- 科学基金(164413)
- 社会(143368)
- 社会科(135727)
- 社会科学(135689)
- 省(119910)
- 基金项目(116821)
- 自然(105768)
- 自然科(103347)
- 自然科学(103324)
- 教育(102606)
- 自然科学基金(101468)
- 划(99506)
- 编号(92378)
- 资助(90357)
- 成果(73656)
- 发(67740)
- 重点(67693)
- 部(67122)
- 创(64204)
- 课题(63011)
- 创新(59535)
- 国家社会(58960)
- 教育部(57660)
- 科研(57536)
- 期刊
- 济(210649)
- 经济(210649)
- 研究(131006)
- 中国(88413)
- 农(78067)
- 管理(68687)
- 学报(66925)
- 财(65575)
- 科学(64159)
- 农业(53025)
- 大学(52195)
- 学学(49452)
- 教育(48475)
- 融(43103)
- 金融(43103)
- 技术(41425)
- 业经(39320)
- 财经(32804)
- 经济研究(31538)
- 经(28156)
- 问题(27978)
- 业(27452)
- 技术经济(23421)
- 版(21307)
- 科技(21256)
- 商业(20954)
- 现代(20933)
- 资源(20648)
- 理论(20527)
- 统计(20499)
共检索到672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万伦来 麻晓芳 方宝
本文针对淮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特点,依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确立了淮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对淮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最后,提出了提升淮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农业可持续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前川孝昭 宋豫秦 程必定 张力小
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选定淮河流域为研究的典型区域 ,试图通过对淮河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系统分析 ,提出实现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淑艳 宋豫秦 程必定 张振亚 张力小
本文在距离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构建了距离指数———层次综合分析法 ,用以评估淮河流域及其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结果表明 :评估年 (1997年 )相对于参照年 (2 0 0 5年 )而言 ,环境子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资源子系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相对较好 ,均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 ,整个流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层次分析综合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前川孝昭 张振亚 魏斌 张立小
《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既是中国水利事业步入“大水利”举措的尝试 ,也弥补了从整体上研究中国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足 ,对于其他大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胡志华 昂小刚
文章基于2000-2005年安徽淮河流域8个地级市有关工业化的经验数据,对该流域工业化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工业化进程在加速,但是该流域工业化整体水平偏低,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区域内部差距较大。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工业化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远飞,张超
本文从水旱灾害控制、水环境保护、治愚反贫困、优化产业结构等 4个方面 ,分别探讨了实现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基础、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 ,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性思路。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减灾脱贫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孟德锋 张兵
利用淮河流域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参与式灌溉管理不同层次的农户参与行为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宪政规则层面的农户参与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促进了分配公平,而且对低收入农户的帮助更加明显。在用水者协会成员中,集体选择规则和操作规则两个层面的农户参与行为,也都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实际的灌溉管理活动并没有为农户提供充分有效的灌溉管理信息,导致前者的影响并不比后者的影响更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丹
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时期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影响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对推动流域水利建设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剖析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利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分析影响流域水利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水灾害防治四个维度,明确流域水利发展目标体系,设计流域水利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理想解模型和协调度评价法,构建流域水利发展水平动态评价模型,动态评价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水利发展水平与协同发展效度。之后,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淮河流域及沿淮各省水利发展指数动态变化趋势,确定了各维度指标对水利发展指数的平均贡献度,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志安 徐业明
本文通过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以淮河流域3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Matlab2010b等软件,利用空间经济学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对2000~2010年以来淮河流域大气环境和工业能源效应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规律与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2000~2010年淮河流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变量SO2排放和工业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实证结论显示淮河流域工业对本地区环境要素的利用效率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仅以能源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来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能源枯竭问题,因此,转变工业的结构方式,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消费产业,实现集约型工业经济将...
关键词:
工业结构 大气环境 能源消费 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鸿昌 高万青
在市场机制建立与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 ,由于各级政府未能发挥应有的积极职能 ,致使淮河流域工业结构和工业规模都不尽合理 ,淮河流域受到严重污染。面对 2 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淮河流域为实证 ,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矛盾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认真吸取教训 ,以新的思路 ,正确选择淮河流域工业发展模式。抓住人类刚刚步入知识经济的契机 ,在不限制经济快速发展、不否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分配并利用好环境容量 ,在淮河流域快速完成工业化进程 ,最终迈进现代化行列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环境容量 总量控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孟德锋 张兵 刘文俊
参与式灌溉管理可以实现政府和农户的"双赢"。基于淮河流域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业生产和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式灌溉管理可以提高灌溉系统的维护水平、改善用水分配,进而能提高灌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单产,而且在具体作物之间,这种显著的增产效果存在差异。参与式灌溉管理能提高农户种植业收入,低收入农户从中获益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灌溉管理 用水者协会 农业生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万伦来 朱骏锋 沈典妹
基于淮河流域安徽段8个地市1998—2007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构建了淮河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查期内,淮河流域人均GDP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均较高;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为保证淮河流域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环保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开发洁净煤技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大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努力推进新型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邢华 赵景华
水利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优化区域发展质量的调控手段。水利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四个方面。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分别从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淮河流域整体、流域内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水利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基本协调。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
关键词:
水利 协调性评价 淮河流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韵菲 尤飞 栗欣如
以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特尔斐法,分析淮河流域2008年和2012年的农业生产水平、资源环境保障度、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度三个方面的综合水平,探讨其时空聚类格局。结果表明,2008-2012年5年间,淮河流域各市的农业生产水平全面提高,整体平均提高11.75分;整体资源环境保障度上升3.6分,其上升速度远低于生产水平发展的速度;区域之间的开发和保护存在不平衡,使本区域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发生空间聚集,并且在5年间,协调度低的城市以西北—东南走向的条带状格局向西转移。本区域整体的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度均值从2008年的0.14下降到2012年的-0.11,恶化态势明显。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鲁峰
支撑能力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缓冲能力、社会发展能力、经济支撑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管理调控能力六方面。本文从上述六方面对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支撑能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支撑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