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5)
- 2023(10999)
- 2022(9781)
- 2021(9152)
- 2020(7788)
- 2019(17845)
- 2018(17805)
- 2017(34195)
- 2016(18894)
- 2015(21262)
- 2014(21087)
- 2013(20923)
- 2012(19152)
- 2011(17244)
- 2010(17033)
- 2009(15290)
- 2008(14683)
- 2007(12662)
- 2006(11055)
- 2005(9528)
- 学科
- 济(70371)
- 经济(70287)
- 管理(50718)
- 业(47746)
- 企(39937)
- 企业(39937)
- 方法(33576)
- 数学(28925)
- 数学方法(28561)
- 学(20185)
- 农(18651)
- 中国(17635)
- 财(16993)
- 业经(15602)
- 地方(15180)
- 农业(12576)
- 理论(12335)
- 和(12221)
- 贸(11998)
- 贸易(11992)
- 制(11654)
- 易(11601)
- 环境(11596)
- 技术(11121)
- 务(10726)
- 财务(10668)
- 财务管理(10648)
- 企业财务(10103)
- 教育(10053)
- 划(9857)
- 机构
- 大学(265425)
- 学院(262182)
- 管理(103084)
- 济(95839)
- 经济(93529)
- 研究(92763)
- 理学(89727)
- 理学院(88671)
- 管理学(86900)
- 管理学院(86482)
- 中国(66346)
- 科学(63324)
- 京(57849)
- 农(48953)
- 所(48544)
- 研究所(45049)
- 业大(44626)
- 财(42637)
- 中心(41054)
- 农业(38949)
- 江(37409)
- 北京(36625)
- 范(35640)
- 师范(35166)
- 财经(34536)
- 院(34452)
- 经(31454)
- 州(30912)
- 技术(29237)
- 师范大学(28667)
- 基金
- 项目(190155)
- 科学(147705)
- 基金(136910)
- 研究(133321)
- 家(122618)
- 国家(121646)
- 科学基金(102414)
- 社会(80104)
- 社会科(75644)
- 社会科学(75618)
- 省(74787)
- 基金项目(73706)
- 自然(70749)
- 自然科(69035)
- 自然科学(69015)
- 自然科学基金(67775)
- 划(64431)
- 教育(60168)
- 资助(56591)
- 编号(53911)
- 重点(43507)
- 成果(43189)
- 部(40705)
- 发(40606)
- 创(39083)
- 课题(37526)
- 计划(37475)
- 科研(37401)
- 创新(36455)
- 大学(34370)
共检索到373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乔德亮 洪磊
研究分析了淮河水系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可数性状:背鳍Ⅶ,Ⅰ-9~10,尾鳍14~15,臀鳍Ⅰ-7~8,腹鳍Ⅰ-5,胸鳍14~15,纵列鳞36~41,横列鳞14~18,体侧感觉乳突线鳞28~30,第一鳃弓鳃耙数9~11,脊椎骨数28~29。可量性状:全长是体长(1.23±0.03)倍;体长是体高(3.82±0.45)倍,是头长(3.08±0.49)倍,是尾柄长(5.19±0.54)倍,是消化道长(1.86±0.52)倍,是肠长(6.99±2.86)倍;头长是吻长(2.94±0.42)倍,是眼径(6.09±0.87)倍,是眼间距(3...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丁严冬 藏雪 张国松 汪亚媛 陈树桥 王佩佩 刘炜 周国勤 尹绍武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15项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射阳群体(SY)和太湖群体(DXS)的形态最接近,与当涂群体(DT)、建德群体(JD)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5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8.070%、16.717%、11.374%、9.504%、7.182%,累积贡献率为62.84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河川沙塘鳢群体在形态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体长、头长、眼后头长、体高和体厚这5个形态性状上。判别分析中采用8个不同的变量...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君 沈颂东 徐建荣 韩晓磊 许璞
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Günther)的胚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胚胎发育可分成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体节分化、腮和出膜等8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形态建成和发育特点,卵裂阶段被细分为2~32细胞期和桑葚期,囊胚阶段分为囊胚早期、中期和晚期,原肠阶段分为原肠早期、中期和晚期,神经胚阶段分为神经胚早期和晚期,体节分化阶段分为2~41体节期,腮阶段分为消化系统形成期、肝脏形成期、腮裂期、脾脏形成期、口裂形成期和鳔形成期,出膜阶段出膜前期和出膜期,合计33个时期。河川沙塘鳢胚胎在水温(21±1)℃时,发育时间为502 h。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帼英 郭学彦 郭学彦
研究了河川沙塘鳢的年轮特征、生长特性、繁殖和摄食习性。观察比较了耳石、鳞片、脊椎骨和胸鳍支鳍骨的年轮特征,选取耳石作为鉴定年龄的依据。渔获物有0~Ⅳ龄五个年龄组,其中Ⅰ和Ⅱ龄组占渔获量的85%,Ⅳ龄组仅为1.02%。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直线相关。体长与体重(W)和纯体重(W′)均呈指数函数增长关系,W=2.2416×10-2L3.0867;W′=2.498×10-2L2.9747。卵巢发育分Ⅵ期及重复发育的Ⅳ′和Ⅴ′期,属分批非同步型产卵鱼类,产卵时间为3~6月,盛产期为4~5月,繁殖期间至少产两次卵。该鱼主要以无经济价值的小鱼和虾为食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生物学,太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俊利 熊邦喜 吕光俊
2007年在金沙河水库分别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157尾、鳙(Aristichthys mobilis)53尾样本,对其年龄组成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库鲢、鳙均以3~4龄为主。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H=1.0×10-4 L2.5135,WA=2.7×10-5 L2.8705。鲢、鳙的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鲢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H=112.1244[1-e-0.1544(t+0.1371)],WH=14189.16[1-e-0.1544(t+0.1371)]2.5135;鳙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A=68.5382[...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丁军 李小勇 刘薇
北京市西北风口地区主要是指昌平区西北部的阳坊、南口、马池口、流村四镇。北沙河水系生态环境脆弱,对于维持风口地区生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昌平区其他小型河道相比,北沙河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其水量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和最显著的作用。通过对北沙河生态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北沙河水系存在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严重、生态机理破碎等主要问题,提出修复北沙河水系功能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风口地区 北沙河 生态修复 战略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丽娟 祝斐 尹绍武 侯新远 胡亚丽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母本、鸭绿沙塘鳢(O.yaluensis)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代。利用胸腔活体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溶液后,取头肾细胞进行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鸭绿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44,4st+40t,NF=44。经对比分析,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鸭绿沙塘鳢 杂交子代 核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丽娟 祝斐 尹绍武 张亚萍 侯新远 胡亚丽
使用15对微卫星引物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O.yaluensis,♂)及其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代3个群体进行扩增,研究3个群体的分子遗传机制,结果表明:(1)15对微卫星引物中OP215a和OP110a在鸭绿沙塘鳢中呈现单态性,其余的13对在3个群体中均能良好扩增;OP10a、OP23a和OP46a可鉴别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杂交子代3个群体。(2)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PIC)含量分别为0.645 0、0.537 5、0.518 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4.297 7、3.618 8、2.779 3...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文旭 张宏叶 王涛 王丹 张红燕 尹绍武 陈树桥 周国勤
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axis,GH/IGF-轴)是调控鱼类生长的主要内分泌轴线。为探讨生长相关基因GHR、IGF-2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河川沙塘鳢的GHR、IGF-2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GHR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2 179 bp,开放阅读框为1 830 bp,共编码609个氨基酸,IGF-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1 586 bp,开放阅读框642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GHR、IGF-2基因在9个不同组织(脑、肝、心、肌肉、脾、肠、性腺、鳃、肾)和8个胚胎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期、桑椹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体节期、口裂期、出膜后1 d、出膜后3 d)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2和GHR基因在所检测的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脏、肌肉、性腺、脑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胚胎发育阶段GHR和IGF-2基因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原肠胚期表达量较高,表明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qRT-PCR进一步比较了雌、雄河川沙塘鳢GHR和IGF-2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90、150、210、270、330 d)脑、肝、肌肉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各时期雄鱼GHR和IGF-2基因在肝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雌鱼,肌肉和脑GHR基因mRNA的表达量则无显著差异。而IGF-2基因则仅在雌、雄鱼210 d的脑和150、210 d的肌肉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肝GHR和IGF-2基因mRNA表达的雌雄差异是河川沙塘鳢雌雄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园园 徐育强 蒋骄云 许世杰 王倩 曲宪成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的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选择4种开口饵料,分别为经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蛋黄、轮虫+小型枝角类和鱼苗专用开口配合饲料。通过15 d的投喂实验,选出最适口的开口饵料。实验表明,经过15 d的投喂以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最为适合,其平均体长为8.759 mm,平均体重为0.050 3 g,成活率为94%,蛋白含量21.65%,脂肪含量1.57%。其次为轮虫+小型枝角类组,蛋黄和鱼苗配合饲料不适合作为开口饵料。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开口饵料 鱼体成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兴川 张菁 陈孟初 高光明
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的研究徐兴川张菁(湖北省鄂州市水产研究所436000)陈孟初高光明(湖北省黄冈市水产研究所随着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长江蟹)天然苗种的匮乏,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辽蟹)蟹种已开始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养蟹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柯伟清 刘至治 钟英斌 李晨虹 刘志伟
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能够连续多次产卵,繁殖周期约5~9d;在交配前后1d的时间里,雄性海南新沙塘鳢出现体色(特别是鳃部)变黑的现象;海南新沙塘鳢受精卵呈椭圆形,其一端具黏性附着细丝;在(20±2)℃水温下,其胚胎发育历时约157 h,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出膜期8个时期,分别历时50 min、4 h 30 min、6 h 40 min、5 h、2 h、16 h、110 h、12 h;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卵黄囊上始终出现油球。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特征与其他塘鳢科鱼类相似,但在器官发育时序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海南新沙塘鳢 胚胎发育 沙塘鳢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严鸥 姚峰 余文斌 彭志东
研究了体重增加时不同性别沙塘鳢鱼体生化组成和能值的变化。结果显示,雌性沙塘鳢的干物质、脂肪含量和能值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与体重没有显著相关性;雄性沙塘鳢的脂肪含量和能值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干物质含量与体重没有显著相关性。随着体重增加,雌性沙塘鳢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和能值以及雄性沙塘鳢的蛋白质含量和能值都与各自鱼体的干物质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雄性沙塘鳢的脂肪含量与干物质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沙塘鳢 体重 性别 生化组成 能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柯伟清 刘至治 钟英斌 李晨虹 刘志伟
为探究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hainanens)繁殖和胚胎发育的特性,观察并记录10对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周期,采用显微镜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28℃水温下,人工繁育的海南新沙塘鳢约6月龄时达到性成熟,能够连续多次产卵,繁殖周期约5~9d;在交配前后1d的时间里,雄性海南新沙塘鳢出现体色(特别是鳃部)变黑的现象;海南新沙塘鳢受精卵呈椭圆形,其一端具黏性附着细丝;在(20±2)℃水温下,其胚胎发育历时约157 h,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肌肉效应期和孵化出膜期8个时期,分别历时50 min、4 h 30 min、6 h 40 min、5 h、2 h、16 h、110 h、12 h;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其卵黄囊上始终出现油球。海南新沙塘鳢的繁殖和胚胎发育特征与其他塘鳢科鱼类相似,但在器官发育时序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海南新沙塘鳢 胚胎发育 沙塘鳢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吉婷婷 王细元
[目的]揭示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水文时期水质的时空特征,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阐明不同水文时期水质的时空特征。[结果](1)时间上,不同水质指标在各水文时期的中位值总体接近,但波动幅度差异较大;丰水期前期水质偏差而后期较好,而平水期和枯水期污染物浓度以2月、3月偏高。(2)空间上,不同水文时期的水质表现为干流较好而北侧支流较差的格局。各水文时期pH总体稳定,DO仅在丰水期时空间差异略大;不同水文时期COD_(Mn)和NH_3-N的浓度差异较大,空间分异较突出,北侧支流水系浓度较高水质偏差。(3)水质时序差异与不同水文时期降水径流的消解作用和水利工程的调节控制有关;而水质的空间差异主要受南北水系不对称且降水南多北少的水文差异和水体自净能力影响。[结论]淮河生态经济带各水文时期的水质在时间上波动差异较大,而空间上干流水质较好但北部支流水质较差,应当重点加强经济带内淮河干流北侧支流的水体污染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