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5)
2023(2118)
2022(1815)
2021(1813)
2020(1455)
2019(3531)
2018(3635)
2017(6796)
2016(3779)
2015(4294)
2014(4098)
2013(4029)
2012(3794)
2011(3300)
2010(3104)
2009(2701)
2008(2414)
2007(1900)
2006(1679)
2005(1359)
作者
(9789)
(8365)
(7945)
(7602)
(5149)
(4121)
(3688)
(3179)
(3176)
(2969)
(2853)
(2761)
(2731)
(2520)
(2473)
(2413)
(2391)
(2335)
(2264)
(2260)
(2028)
(1953)
(1928)
(1854)
(1833)
(1820)
(1798)
(1783)
(1744)
(1600)
学科
(12316)
经济(12304)
管理(7133)
(6496)
地方(5476)
(5363)
土地(4751)
(3984)
企业(3984)
农业(3833)
方法(3560)
(3519)
数学(3025)
数学方法(2991)
业经(2821)
环境(2787)
资源(2773)
中国(2634)
地方经济(2187)
问题(2186)
(2002)
(1989)
理论(1903)
城市(1845)
(1844)
贸易(1843)
生态(1801)
(1731)
(1715)
经济学(1622)
机构
学院(45245)
大学(44285)
管理(16483)
研究(15703)
理学(14093)
(13949)
理学院(13847)
管理学(13587)
管理学院(13499)
经济(13483)
中国(12270)
科学(11426)
(10495)
(9706)
业大(8708)
中心(7921)
(7804)
师范(7762)
农业(7654)
(7565)
(7408)
研究所(7041)
师范大学(6383)
(6349)
北京(6289)
(5989)
(5935)
资源(5907)
农业大学(5592)
(5369)
基金
项目(33995)
科学(26189)
研究(25330)
基金(23401)
(20812)
国家(20598)
科学基金(17364)
社会(14670)
(14135)
社会科(13694)
社会科学(13691)
基金项目(13594)
自然(11975)
(11874)
自然科(11594)
自然科学(11593)
自然科学基金(11356)
编号(11159)
教育(10968)
资助(8422)
成果(8294)
(7911)
重点(7553)
课题(7475)
(6873)
(6815)
计划(6494)
创新(6438)
科研(6345)
(6284)
期刊
(17524)
经济(17524)
研究(11709)
中国(10570)
(8668)
科学(7705)
学报(7121)
农业(5962)
资源(5548)
教育(5186)
大学(5150)
(4816)
学学(4684)
管理(4336)
技术(3853)
(3663)
业经(3456)
(3421)
图书(3095)
城市(2812)
问题(2685)
(2589)
(2467)
金融(2467)
国土(2432)
现代(2332)
科技(2314)
地理(2202)
书馆(2166)
图书馆(2166)
共检索到66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泽政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紧紧把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机遇,在利用工矿废弃地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13427亩,通过对采煤塌陷地复垦整理和废弃窑厂、矿山综合治理,增加农用地9730亩,补充建设用地指标8308亩,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统筹了城乡用地布局,改善了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阳春花  谢艾伶  向娟  
针对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复垦方向的优缺点,提出在我国工矿废弃地因地制宜地投建赛场,从而达到平衡耕地保护、投资获益与生态改善三方面关系的复垦目的。选取重庆某采石场废弃地,将其所采用的传统复垦与本文提出的赛场投建复垦在施工规划与成本估算方面进行详细的对照分析;同时将赛场投建复垦与公园开发复垦做对比。赛场投建复垦在盘活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元鹏  周旭  周妍  
矿产资源开发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目前,我国有超过667万公顷因生产建设项目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土地未得到复垦,其中60%以上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针对大量历史遗留损毁土地难以复垦的问题,提出了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参与复垦的激励措施。2012年,原国土资源部启动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旭  周妍  谢川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自2012年开展以来,已成为推动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四川省泸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同时在保障工矿废弃地复垦质量方面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笔者将以此为例,进一步探索保障复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泸州工矿废弃地的特点工矿废弃地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首批纳入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金华  刘小玲  张伟  
本研究为土地整治领域引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同时客观确定神木县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潜力。以陕西省神木县工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实地调研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后的星座图聚类法计算其复垦潜力并分区,最后在ArcMap中绘制出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可分为四级:I级区潜力值为0.75,II级区潜力值在0.46~0.56之间,III级区潜力值在0.27~0.38之间,IV级区潜力值分别为0.18和0.19。研究结论得出应用星座图聚类法研究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潜力直观简便,使潜力等级划分更科学,但要根据研究样点的个数合理确定坐标点的分布范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玉婷  王桂波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临沂市积极展开实践探索,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临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剖析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背景下该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和推进工作开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俭民  王家骥  刘晓春  
本文通过对矿山废弃地及其恢复情况调查,分析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方向及蕴藏的产业机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萍  
日常生活中,在人们餐桌上被视为垃圾而弃之的虾壳和蟹壳,殊不知竟是一种多功能的天然物质。因虾、蟹壳中含有壳质和脱乙酰壳多糖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没有毒性的超功能物质。它能吸附铀、钚等放射性元素,大量使用也不会污染环境。 最近,俄罗斯政府决定利用壳质和脱乙酰壳多糖物质打捞沉没的前苏联原子能核潜艇,其方法是在壳质中添加几种化学物质,并把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云霞  
变废为宝安徽省泗县瓦韩乡瓦韩轮窑厂1987年创建以来,效益可观。但是,窑厂附近因多年烧窑取土造成200余亩土地无法耕种。乡党委、乡政府决定复垦这块荒废的土地,发动全乡干群投资50万元开挖一个百亩精养鱼塘,并利用塘里土把鱼塘周围坑洼填平,复垦耕地1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废弃矿地复垦利用一直是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矿业市场低迷、治理费用高企、地方财政紧张等因素影响,地方和企业对废弃矿地复垦的积极性普遍下降,推进难度进一步加大。但笔者近期在浙江省德清县的调研发现,他们面对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积极探索,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德清废弃矿地复垦利用的做法有哪些创新和突破,是否可复制、可推广,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废弃矿地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周妍  周旭  
201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22个省份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对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进行复垦利用,并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然而,试点实践中,各部门对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质量评定均有各自目标、方法和侧重的角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煜  刘洁羽  周艳  胡荣云  冯磊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大型城市项目建设中遗留下许多工矿废弃地,开展这些工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重建工作,对城市再造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辽宁省海城市教军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现状条件,引入生态恢复学理念,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物进行降解,并利用工程技术措施对环境进行优化,使原本污染、破败的工矿废弃地环境得以修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历史文脉对景观环境进行重建,实现工矿废弃地的更新和再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冬妍  李江风  赵剑雄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鄂中偏东地区潜力相对较优,其中包括复垦(耕地)空间集中连片度在内的5个指标成为制约全省潜力大小的因素。PVW-Voronoi图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实现动态调整,突破行政界限进行分区:潜力优势区、内敛区、劣势区及限制区,使结果更趋合理,具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宏观尺度上复垦利用的战略制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冬妍  李江风  赵剑雄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联军  张博  
我国石料矿山数目较多且分布广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景观和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与其他矿种的采矿迹地相比,石料矿山采矿迹地具有污染少、区位好、残余资源易于利用、后期地基处理容易、治理效益显著等特征,因而,其治理模式与一般采矿迹地的治理也应有较大区别。笔者建议采用"多挖少填"的再开发式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