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0)
- 2023(4388)
- 2022(3623)
- 2021(3473)
- 2020(2912)
- 2019(6334)
- 2018(5973)
- 2017(11136)
- 2016(5965)
- 2015(6677)
- 2014(6099)
- 2013(6000)
- 2012(5610)
- 2011(5100)
- 2010(5075)
- 2009(4982)
- 2008(5035)
- 2007(4693)
- 2006(4345)
- 2005(4009)
- 学科
- 济(19289)
- 经济(19283)
- 业(17240)
- 管理(17121)
- 银(15687)
- 银行(15542)
- 企(15521)
- 企业(15521)
- 行(14324)
- 制(11914)
- 学(11136)
- 技术(10405)
- 业务(8862)
- 技术管理(8476)
- 度(8403)
- 制度(8402)
- 融(8288)
- 金融(8288)
- 银行制(7721)
- 方法(6771)
- 中国(6306)
- 数学(5395)
- 数学方法(5340)
- 业经(4778)
- 农(4452)
- 理论(4363)
- 地方(4202)
- 体(4140)
- 财(4017)
- 体制(3594)
- 机构
- 大学(81342)
- 学院(79534)
- 济(31522)
- 研究(31299)
- 经济(30846)
- 中国(30396)
- 管理(28263)
- 理学(23076)
- 理学院(22759)
- 管理学(22351)
- 管理学院(22180)
- 科学(20771)
- 农(18187)
- 银(17080)
- 所(16843)
- 京(16647)
- 银行(16275)
- 研究所(15673)
- 财(15302)
- 行(15009)
- 中心(14993)
- 农业(14954)
- 江(14301)
- 业大(12598)
- 财经(11753)
- 省(11637)
- 院(11497)
- 州(11246)
- 湖(10856)
- 经济学(10754)
- 基金
- 项目(52660)
- 科学(40369)
- 基金(37243)
- 研究(35912)
- 家(34357)
- 国家(34100)
- 科学基金(27951)
- 社会(22351)
- 省(21742)
- 社会科(21129)
- 社会科学(21121)
- 基金项目(19232)
- 自然(18401)
- 划(18171)
- 自然科(17973)
- 自然科学(17963)
- 自然科学基金(17656)
- 教育(15769)
- 资助(15063)
- 创(14256)
- 创新(13666)
- 重点(13071)
- 编号(12738)
- 发(11942)
- 计划(11339)
- 科技(10920)
- 部(10860)
- 业(10702)
- 成果(10597)
- 科研(10443)
共检索到136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张红星 汤永安 何胜秋
本文研究了淤泥湖产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春夏季繁殖时期生殖群体的体长、性比、生殖力、卵的特性、产卵场、产卵期等繁殖生物学。并记述了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生态条件等资料。
关键词:
淤泥湖 太湖新银鱼 春夏季繁殖生物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世园 徐红艳 张训蒲 刘传凤 何绪刚 刘军
对富水水库太湖新银鱼性腺发育、生殖群体、生殖力、产卵场和卵母细胞粘丝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产卵群体数量占99%,生殖季节为2~4月,盛产期为2月底到3月上旬;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库湾;卵母细胞粘丝为粗细不同的短丝、其间距不等、长短不一且呈辐射型分布。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繁殖生物学 富水水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民 AmararatneYakupitiyage
近太湖新银鱼个体虽小 ,生命周期只有 1年 ,但它却在湖北省徐家河水库成为最大的鱼类优势种群 ,形成较大的生产量 ,这是它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而决定的。经过多年研究 ,特别是通过对1 995年 5月至 1 996年 4月每月采的近太湖新银鱼的样本分析和研究发现 ,与同时生活在该水库的其它硬骨鱼类相比 ,近太湖新银鱼在繁殖方面表现出广泛的繁殖策略。主要表现为 :生殖腺成熟发育时间短 ,完成卵黄沉积的大生长期只需 50d左右 ;繁殖季节早 ,最早的繁殖时间为每年的 2~ 3月 ,繁殖高峰期为 4月中旬 ;繁殖力高 ,单位体重的怀卵量高出该水库其它鱼类 ,平均相对怀卵量为 4 40~ 1 2 2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训蒲 龚世园 吴育煊 张建伟 何胜秋
对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卵巢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银鱼的卵巢发育基本上相同。均属分批产卵类型;只有一个春夏季繁殖群体;当年6月至翌年1月卵巢处于Ⅱ、Ⅲ期,翌年2月末发育到第Ⅳ期,3至5月为生殖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战伟 李钟杰 刘家寿 张堂林 叶少文 张华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性腺成熟指数(17.26±6.42)、繁殖力(1851粒±342粒)和成熟卵径(0.62 mm±0.05mm)均显著高于秋季群体(体长(55.04 mm±3.18 mm)、性腺成熟指数(11.72±5.01)、繁殖力(1 067粒±190粒)和成熟卵径(0.53 mm±0.04 mm))(P<0.05);但是两个群体的丰满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东明 陈新军 方舟
根据我国鱿钓船于2012年12月—2013年3月渔汛期间,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作业时随机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样本(雌性148尾,雄性99尾),初步研究了其种群繁殖生物学。结果表明,渔汛期间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雌性胴长172~252 mm,雄性胴长164~248 mm。随着月份推移,雌性占比逐月递减,从12月份的84.21%递减至次年3月份的27.03%;雄性个体占比则逐月递增,从12月份的15.79%递增至次年3月份的72.97%。雌性样本超过3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雄性个体超过6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均在性腺功能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世园 张训蒲 张建伟 何胜秋
用电镜观察淤泥湖的近太湖新银鱼第Ⅳ时相、第Ⅴ时相的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的卵细胞粘丝的出现时相;卵细胞粘丝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讨论了卵细胞粘丝的功能。
关键词:
淤泥湖 近太湖新银鱼 卵细胞粘丝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汉良 韩雪峰 张全成 张少杰
于1997年12月~1998年12月在辽河水系的舍力虎水库和西湖水库采集1100尾大银鱼(Protosalanxhyalocranius)性成熟样本进行生物学指标测量。结果表明,辽河水系大银鱼绝对怀卵量5112~20628粒;相对怀卵量423~960粒/g。在辽河水系,大银鱼的产卵高峰期只有1次,为每年的12月15日至12月底,高峰期持续3~6d,成熟卵一次产出体外,卵径(842.9±13.5)μm;当孵化水温4~5℃时,受精卵经过1106h可孵化出膜,孵化积温4424~5530℃·h;胚胎发育至高囊胚期是计算受精率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
大银鱼 怀卵量 繁殖习性 辽河水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世园 易春兵 刘军 张训蒲 杨学芬 何绪刚
从卵细胞粘丝,鳔管长与鳔长比值、鳃膜条宽度与全长比值、产卵群体等4个方面对近太湖新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行的初步比较,证明近太湖新银鱼与太湖新银鱼均为2个有效种。
关键词:
近太湖新银鱼 太湖新银鱼 种间特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德全 曹萤 吴婷婷 杨弘
1996~ 1997年 2年中在太湖 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 (Protosalanx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reganius)和寡齿新银鱼 (Neosalanxoligodontis) ,并发现其中有 2个样品的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 ,进一步的DNA分析结果表明 ,这 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其它种银鱼 ,表明太湖中可能存在 5种银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树国 张全诚 高庆全 成永旭
对蒙古油(Hemiculter bleekeri warpachowskyi)的繁殖季节、繁殖习性、繁殖力、性比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油属敞水性产卵类型,粘性卵,为一次产卵类型。蒙古油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繁殖季节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以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蒙古油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2021~15470粒,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30~1137粒/cm,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273~700粒/g;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分别和体长、体重成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关系。繁殖前期雌雄性比1∶0.83,繁殖期雌雄性比为1∶1.11。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信 熊飞 唐红玉 严莉 陈大庆
通过常规生物学测定、组织切片等手段,较详细的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生物学。卵母细胞从第3时相发育到第4时相基本同步,产后卵巢和精巢的组织学结构恢复到Ⅱ期。青海湖裸鲤为重复产卵类型,以Ⅳ期卵巢越冬,其卵巢1年只成熟1次,已达性成熟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进行繁殖活动。青海湖裸鲤性成熟迟、繁殖力低。每年5~7月,裸鲤洄游到沿湖各河流中繁殖,沙柳河、布哈河和黑马河3条河流为其主要产卵场。调查的繁殖群体总的性比(♂∶♀)为1.66∶1。总繁殖群体中,雄性个体最小体长130·0mm,体重28·0g,年龄4龄;雌性个体最小体长170·0mm,体重51·0g,年龄5龄。青海湖裸鲤性成熟群体的性体指标1年只有1个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德全 曹萤 吴婷婷 杨弘
利用RAPD 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 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于两者之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熊传喜 杨干荣 王宝林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营养成分分析熊传喜,杨干荣,王宝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目前,某些银鱼已成为我国优质的增殖对象。对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种群生态以及增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多,但对银鱼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