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3)
2023(2166)
2022(1899)
2021(1696)
2020(1560)
2019(3539)
2018(3589)
2017(6822)
2016(3941)
2015(4075)
2014(4096)
2013(4067)
2012(3893)
2011(3327)
2010(3330)
2009(3127)
2008(3065)
2007(2849)
2006(2407)
2005(2185)
作者
(12817)
(10644)
(10444)
(10220)
(6642)
(5198)
(4743)
(4199)
(4097)
(3785)
(3704)
(3566)
(3506)
(3503)
(3453)
(3367)
(3342)
(3216)
(3131)
(3100)
(2866)
(2777)
(2744)
(2486)
(2429)
(2367)
(2339)
(2296)
(2276)
(2193)
学科
(15186)
经济(15175)
(9924)
管理(8975)
(8619)
企业(8619)
方法(6710)
数学(5959)
数学方法(5898)
(5815)
结构(4902)
(4665)
中国(4020)
产业(4000)
(3745)
(3558)
地方(3258)
(3158)
(3102)
财务(3100)
财务管理(3095)
企业财务(3015)
业经(2970)
产业结构(2907)
体制(2707)
(2402)
金融(2401)
(2378)
银行(2359)
(2263)
机构
大学(55294)
学院(54154)
研究(21759)
(21159)
经济(20745)
管理(17458)
科学(15818)
中国(15722)
理学(15273)
理学院(15044)
管理学(14618)
管理学院(14520)
(14240)
(12263)
(12166)
研究所(11421)
农业(11379)
业大(11093)
(9694)
中心(9388)
(8712)
(8163)
财经(7844)
(7525)
农业大学(7437)
(7431)
北京(7422)
经济学(7165)
(7146)
实验(6888)
基金
项目(39628)
科学(30399)
基金(28983)
(27187)
国家(27001)
研究(24685)
科学基金(22059)
(15666)
自然(15570)
社会(15369)
自然科(15205)
自然科学(15195)
基金项目(15047)
自然科学基金(14942)
社会科(14607)
社会科学(14605)
(13675)
资助(12521)
教育(11126)
重点(9764)
计划(9001)
(8823)
编号(8668)
科技(8481)
(8396)
科研(8062)
(7855)
创新(7496)
(7112)
成果(7098)
期刊
(22030)
经济(22030)
学报(15241)
研究(14893)
(12545)
科学(11535)
大学(10937)
学学(10638)
中国(10447)
农业(8358)
(7595)
管理(6508)
业大(4776)
(4394)
金融(4394)
经济研究(4203)
(4186)
财经(4143)
农业大学(3980)
技术(3934)
(3875)
教育(3698)
(3646)
统计(3242)
业经(3163)
林业(3060)
问题(3025)
科技(2977)
(2804)
自然(2690)
共检索到79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懋  黄二春  魏于生  万松良  
本文对淡水鲳六项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是红细胞(RBC):179×10~4/mm~3;白细胞(WBC):7.22×10~4/mm3,血红蛋白含量(Hb):6.4g/100ml;红细胞脆性(开始溶×完全溶):0.333Nacl%×0.217Nacl%;红细胞大小(长×短):13.69×10.20um~2;红细胞核大小(长×短):5.51×3.39um~2。白细胞的百分式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嗜中性细胞次之,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极少。此外,还对淡水鲳的血液指标与其它养殖鱼类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数量、形态、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金凤   刘小红   汪浩宇   刘小琴   王志坚  
为探讨四川华鳊血细胞的组成类型及其血细胞发生过程,研究其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实验采用Wright-Giemsa染液对其外周血涂片以及血细胞发生相关的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的印片进行染色,观察并统计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数量组成。结果显示,四川华鳊的外周血液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是主要类群。白细胞有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类型,其中淋巴细胞占比最高,达65.79%±0.10%,为主要类群;其次是血栓细胞,占16.76%±0.07%;再次为嗜中性粒细胞,占13.92%±0.09%;单核细胞含量最少,仅有3.33%±0.01%。四川华鳊的血细胞发生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发育历程均可分为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中红细胞的幼稚阶段包括早、晚2个时期,而粒细胞的幼稚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各造血器官中,头肾和体肾是主要的血细胞发生场所,脾脏也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肝脏仅具有淋巴细胞的生成功能。幼稚阶段的各类血细胞会迁移至肝脏等器官进行发育和成熟。本研究为长江特有鱼类四川华鳊进一步开展在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实现其科学化人工养殖和健康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慧玲  方建光  王清印  张继红  梁兴明  燕敬平  孔杰  杨爱国  姜明  
采用荧光染色剂DAPI己固定的泥蚶成熟卵和受精卵进行染色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泥蚶受精细胞学过程。通过DAPI的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 ,泥蚶的成熟未受精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再次启动 ,释放出第一和第二极体 ,完成成熟分裂。部分受精卵的第一极体有极明显的分裂现象。精子入卵的部位是随机的 ,且自精子入卵至成熟分裂完成 ,入卵的精子在形态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均具有极明显的膨大现象。并且在系列的样品中可观察到 ,在雌雄原核联合的过程中具有雄性原核向雌性原核移动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倩  乔亚明  毕燕会  周志刚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海带配子体能够进行有丝分裂以形成无性繁殖系(克隆)。但目前对其配子体克隆有丝分裂的细胞学特征鲜有报道。本实验首先制备海带配子体石蜡切片,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DAPI染色,获得其核分裂各期的细胞结构变化图像。通过DAPI染色,清晰展示出不同分裂期核大小及形态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成功观察到由中心体发射出的纺锤丝及“钟罩”状纺锤体。随后,制备海带配子体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于细胞板的形成位置,观察到由质膜内陷产生的向内生长的分裂沟。分裂沟的最前端呈现封闭的弯曲状,其中无或仅少量细胞壁成分,以促成向心式生长,直至最后接触、融合和形成新的细胞壁,完成胞质分裂。最后通过压片法制备染色体,苏木素染色后利用DAPI进行复染,获得配子体完整细胞的染色体图像,从而进一步明确海带配子体具有31条染色体。本实验首次获得海带配子体有丝分裂完整过程(核分裂和胞质分裂)的图像和结构特征,同时完成海带配子体完整细胞的核型分析。这些结果为海带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准确数据,也为褐藻胞质分裂方式及机制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证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玲  严安生  
将土池饲养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成鱼在室内养鱼系统中充分恢复,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外周血细胞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观察。在血涂片上可鉴别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电镜观察可确认这些细胞类型。血涂片上还观察到幼红细胞及正在分裂的红细胞。血栓细胞是数量仅次于红细胞的血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78%。淋巴细胞是核质比最高的血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17.5%。一种与斑点叉尾鮰非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相似的淋巴细胞被观察到。嗜中粒细胞是所观察到的唯一一种有粒细胞,是最大的白细胞,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占3.7%。在嗜中粒细胞中只观察到一种有丝状内涵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全震  杨俊毅  王小谷  高爱根  
通过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的观察 ,将其血细胞分成 5种类型 :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特殊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根据胞核的形态和胞质中细胞器的结构特征 ,研究认为大、小颗粒细胞是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 ,而特殊细胞则是大、小颗粒细胞的原始细胞 ;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是两类完全分化了的细胞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师尚丽  曹伏君  陈思  叶宁  
报道了长鳍裸颊鲷(Lethrinus erythropterus)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血涂片经过WRIGHT氏染色,在Olympus BX51显微镜下观察,可鉴别出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栓细胞和单核细胞等7种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数量最多,多为椭圆形,具有圆核;在白细胞中,数量多少依次是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中很罕见。血栓细胞体积最小,嗜中性粒细胞最大。淋巴细胞包括小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和大淋巴细胞3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玲玲  李加儿  区又君  蔡文超  艾丽  
以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对条石鲷外周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观察到的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6.03%、26.97%、11.86%和25.14%.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核影、未成熟和正在分裂、降解的红细胞以及正在分裂的血栓细胞.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曾蓓蓓  黄旭雄  危立坤  刘林林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4株微藻(多芒藻Golenkinia sp.SHOU-F56,绿球藻Chlorococcum sp.SHOU-F93,月牙藻Selenastrum sp.SHOUF119和绿球藻Chlorococcum sp.SHOU-F124)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在适宜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下4株微藻细胞的生化组成。结果表明:多芒藻,绿球藻SHOU-F93,月牙藻和绿球藻SHOU-F124的最适温度条件分别为29.5、19.3、21.5和24.3℃;最适光照强度分别为35.5、8.3、22.5和19.2μmol/(m2·s)。绿球藻SHOU-F93的色素和总糖含量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谢婷  高云涛  李明月  高云红  贾玉东  闫冬春  
鱼类血液极易凝结,经抗凝剂处理后的血液可充分满足各项生理指标检测,为衡量鱼体各项生理机能提供重要参考,同时鱼类种属多样,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以欧亚养殖良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选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肝素钠和柠檬酸钠3种抗凝剂,通过对大菱鲆正常状态和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溶解氧浓度为(1.2±0.3) mg/L]抗凝效果评价、血细胞形态观察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筛选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最佳血液抗凝剂。结果显示,正常溶解氧状态下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效果显著,急性低氧胁迫下静置 6 h和12 h后,抗凝效果显著抗凝剂分别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肝素钠。正常溶解氧状态肝素钠抗凝剂下血细胞出现双核现象,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下分别出现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急性低氧胁迫导致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肝素钠、柠檬酸钠抗凝剂下均观察到双核血细胞,其中,肝素钠和柠檬酸钠抗凝剂下还分别出现微核和无核血细胞。急性低氧胁迫处理后,3种抗凝剂作用下血液白细胞数目均显著增高(P<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肝素钠抗凝作用下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柠檬酸钠抗凝剂作用下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3种抗凝剂作用下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增高(P<0.05),但肝素钠抗凝剂作用下葡萄糖和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P<0.05)。综上,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可作为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大菱鲆血液学分析的首选抗凝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红  郑秋玲  董文琦  李秀丽  张红心  李运朝  商闯  范尉尉  贾银锁  
采用根冠细胞测定法,以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处理基因型为B37的同核异质体(Homo-caryon)雄不育C细胞质和正常N细胞质玉米的根冠离体细胞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C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多于N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在对照中未观察到凋亡现象。还记载了玉米根冠细胞凋亡的具体过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蔡文超  
利用石蜡组织切片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肾脏进行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卵形鲳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将其划分为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5个部分。卵形鲳鲹肾小体长径平均70μm,短径平均40μm;比淡水鱼种类的肾小体直径要小。肾小管中第一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具有丰富的微绒毛,并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应为重吸收的主要场所。而第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较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内壁均没有微绒毛,但三者均可见有较多的线粒体,表明它们仍具有一定的重吸收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张红心  李运朝  崔四平  王立安  贾银锁  戴志刚  
【目的】研究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诱导同核异质体玉米的离体根冠细胞发生凋亡的差异性及凋亡规律。【方法】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结果】HMC毒素诱导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Mo17-C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Mo17-N。采用AO与EB复染方法,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7 h时,Mo17-C细胞凋亡率达最高值,为68.7%,而Mo17-N仅为29%;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下,Mo1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虹  陈耀锋  王睿辉  任惠莉  李春莲  韩德俊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由小麦“千斤早”和“小偃22”幼胚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继代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胚性无性系和非胚性无性系的结构差异。结果发现,小麦“千斤早”和“小偃22”的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微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体细胞之间的组织形式上,胚性无性系发生能力强的小麦具有较好的细胞组织形式,胚性无性系发生能力弱的小麦其体细胞组织形式也较差。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体细胞胚性无性系在组织结构上趋于无序化,且这种无序化的进程也受到小麦基因型的影响:对于耐离体培养小麦,在经历多次继代后,组织的有序化程度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对于胚性无性系产生频率低的小麦,不仅其早期培养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镜思  郑国华  陈清西  刘殊  黄晓红  温元卫  
果梅(Armeniaca mume Sieb.)属蔷薇科,杏属,是原产我国的特产果树,已有数千年栽培历史.果梅果实用途广泛,风味独特,价值高,尤其是作为果品加工原料,生产颇有发展前途.果梅对生态条件要求较严,生态适应性较差,分布范围较窄.我国有极丰富的果梅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