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
2023(740)
2022(656)
2021(619)
2020(518)
2019(1013)
2018(1087)
2017(1543)
2016(1136)
2015(1298)
2014(1224)
2013(1296)
2012(1220)
2011(1194)
2010(1104)
2009(1048)
2008(1051)
2007(954)
2006(763)
2005(747)
作者
(6171)
(5251)
(5181)
(4914)
(3372)
(2714)
(2301)
(2095)
(1992)
(1930)
(1925)
(1803)
(1793)
(1790)
(1753)
(1698)
(1613)
(1568)
(1544)
(1541)
(1539)
(1506)
(1396)
(1249)
(1195)
(1191)
(1189)
(1187)
(1157)
(1148)
学科
(2452)
(2008)
(1834)
虫害(1619)
病虫(1498)
病虫害(1498)
管理(1376)
(1362)
经济(1362)
(1355)
(1244)
防治(1240)
(1236)
及其(1178)
水产(1108)
(1043)
(930)
企业(930)
(770)
动物(764)
生物(761)
病害(736)
各种(722)
方法(664)
(657)
(656)
(651)
组织(624)
动物学(607)
地方(527)
机构
大学(17793)
学院(17602)
(11069)
研究(9842)
农业(9196)
科学(9189)
业大(7117)
(6962)
研究所(6581)
(5998)
农业大学(5988)
中国(5790)
实验(5759)
实验室(5599)
(5588)
重点(5305)
(5136)
(4411)
中心(4070)
科学院(4012)
技术(3871)
(3556)
(3330)
生物(3309)
(3263)
工程(3241)
(2946)
管理(2938)
(2827)
研究院(2809)
基金
项目(14772)
(11028)
国家(10963)
基金(10038)
科学(9994)
科学基金(7988)
自然(7296)
自然科(7128)
自然科学(7121)
自然科学基金(7001)
(6784)
(6005)
研究(5726)
科技(5639)
计划(5382)
基金项目(5252)
(4242)
专项(4232)
资助(4162)
重点(3945)
(3620)
科研(3414)
农业(3395)
(3338)
技术(3124)
(3054)
创新(2972)
(2318)
教育(2291)
(2197)
期刊
学报(11144)
(10679)
农业(7479)
大学(7136)
学学(7119)
科学(6761)
中国(5472)
业大(4496)
农业大学(4067)
(3665)
经济(3665)
(3547)
中国农业(2601)
自然(2548)
(2487)
自然科(2264)
自然科学(2264)
研究(1982)
林业(1861)
农林(1658)
(1658)
科技(1649)
农业科学(1549)
水产(1448)
科技大(1410)
科技大学(1410)
渔业(1372)
农学(1367)
华北(1367)
(1362)
共检索到25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振国  孙志景  冯守明  郝爽  姜巨峰  吴会民  夏苏东  刘肖莲  
从患头部溃烂病的淡水白鲨(Pangasius sutchi)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BS1,分别以腹腔注射、创伤浸泡和直接浸泡三种方式感染淡水白鲨。结果显示:该菌株能感染淡水白鲨,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该菌液(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淡水白鲨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达83.3%,直接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为0%,受感染淡水白鲨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BS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序列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高学  原居林  赵云奎  袁明  
为了确定刺参表皮溃烂病的病原菌,从山东省烟台和日照两个地区人工饲养的刺参中挑取具有明显症状的幼参,从体表病灶和体内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5株细菌,利用人工感染试验、细菌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山东省日照地区养殖场刺参表皮溃烂病的病原菌R-2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da);烟台地区养殖场的病原菌Y-1为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media),Y-8为弧菌属的海弧菌生物变种I(Vibro.pelagius biovar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R-2对蒽诺沙星、氟苯尼考、硫酸庆大霉素敏感,对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等8种抗生素不敏感;Y-1和Y...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海英  郑永华  唐洪玉  冯兴无  
对嘉陵江船体网箱养殖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春末夏初流行的溃烂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病灶部位的红细胞溶血,淋巴细胞增生,肌原纤维和肌细胞溶解,肌细胞膜消失,血管充血、出血;病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肾小管管壁细胞之间产生缝隙,肾脏中的血管破裂,红细胞溶血;病鱼的肝小叶中央细胞大量坏死,部分外周细胞也出现了坏死;病鱼的胰脏和脾脏没有发生明显病变。21种抗菌类药物和5种组合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葡萄糖、氨苄西林钠7种药物敏感,对溴氯海因、食盐、强氯精、...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郑芳艳  石存斌  潘厚军  吴淑勤  
从广东深圳患溃烂病的病鳗肝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AnGS020501。该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端生鞭毛,TCBS平板上生长,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对弧菌抑制剂O/129(50μg/片)敏感。通过常规细菌学方法和应用ATB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该菌是鳗鲡溃烂病的病原菌,对鳗鲡、罗非鱼、鲫、斜带石斑鱼和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69×105、1.64×105、4.23×105、6.1×106、1.56×106CFU/g。该菌胞外产物对鳗鲡的LD50为1.02μg蛋白/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于兰萍  胡亮  李艳  刘双凤  姜志强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喆  肖克宇  钟蕾  刘巧林  谭情  江辉  
从患病牛蛙(Rana catesbeiana)肝脏、四肢、腹水等组织划线分离,共获得3株菌,通过对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确认其理化性质一致,均为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采取腹部注射和浸泡两种不同方式人工感染试验均证实该菌存在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W2011-01对左氟沙星、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18种药物敏感,对呋喃妥因、环丙沙星、沙拉沙星、乙酰螺旋霉素、青霉素、杆菌肽、痢特灵、利福平、氨苄西林、强力霉素耐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洋  蔺凌云  姚嘉赟  盛鹏程  潘晓艺  尹文林  沈锦玉  
对湖州地区患"溃疡综合征"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开展病原研究,从典型濒死的病样体内分离到优势菌TH0426,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染试验成功复制"溃疡综合征"症状,证明该优势菌为黄颡鱼"溃疡综合征"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3.98×104CFU/m L。生理生化及16 S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利福平、四环素、多粘菌素B、氟苯尼考、头孢噻吩、强力霉素、头孢西丁、诺氟沙星、头孢拉定、氧氟沙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黄海  焦健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黄海  焦健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红霞  姚俊杰  房文红  李新苍  赵姝  王元  吴俣学  周俊芳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是广受我国消费者认可的名优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疾病成为制约半滑舌鳎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体表溃疡病为其常见病症。从严重溃疡病半滑舌鳎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HX0416,该菌可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并可在绵羊血平板上形成清晰的β-溶血环;经过16S rRNA和rpo D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化特性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健康半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毅  郑凯迪  朱成科  李云  丁诗华  孙瀚昌  
从患有烂尾病的华鲮(Sinilabeo rendahli)体内分离到两个优势菌株(编号:BB090516C-1和BB090516C-2),对分离菌株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鉴定后测定其16S rRNA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对华鲮有较强的致病性,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指标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erom 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维隆气单胞菌的同源性高达9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晓牧  陶敏慧  韩阳  徐婷婷  樊慧敏  唐庆权  彭开松  刘天龙  田纪景  佘锐萍  朱若林  鲍传和  
为探明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溃烂症的病因,从4尾患鱼肝脾中分离纯化出4株优势菌株,并进行病原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动物回归感染和药敏试验。4株优势菌经鉴定并命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achromogenes)X-G1,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 subsp salmonicida)X-P2、X-P3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X-P4。15℃时,杀鲑气单胞菌X-G1、X-P2和X-P3的世代时间(约14 min)均小于嗜水气单胞菌X-P4(约20 min);25℃时,杀鲑气单胞菌X-G1、X-P2和X-P3株的世代时间(约20 min)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X-P4株(约16 min)。X-G1株可检到弹性蛋白酶、溶血素和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3种毒力基因;X-P2株仅可检到弹性蛋白酶1种毒力基因;X-P3株可检测到弹性蛋白酶、溶血素、细胞毒性肠毒素、丝氨酸蛋白酶、酯酶、气溶素和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7种毒力基因;X-P4株可检测到鞭毛、弹性蛋白酶、气溶素、细胞毒性肠毒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丝氨酸蛋白酶和溶血素等7种毒力基因。分离株X-G1、X-P2、X-P3和X-P4在15~17℃水温下腹腔注射攻毒的半数致死浓度(LD_(50))依次为0.49×10~4、0.78×10~4、0.53×10~4、3.84×10~4CFU/g;而在23~26℃水温下测得的LD_(50)依次为1.48×10~4、1.80×10~4、0.82×10~4、0.68×10~4CFU/g。分离株混合感染比单一株感染均表现出更强的致死能力。分离菌株对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均敏感,但因患病鱼不能摄食药饵而导致治疗失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雷坤  谢业扬  马远雄  王邦杰  范道周  陆专灵  徐娣美  何有柯  韦友传  
为确定稻田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出血病病原与防治措施,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出血病的大鳞副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从患出血病大鳞副泥鳅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命名为DLFNQ-1、DLFNQ-2、DLFNQ-3);回归感染实验结果显示,仅DLFNQ-1对大鳞副泥鳅具有致病性,半致死浓度为2.3×10~7 CFU/mL;生理生化试验表明,DLFNQ-1菌株对葡萄糖、阿拉伯糖、氧化酶、七叶灵等反应为阳性,对柠檬酸、尿素酶等反应为阴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相符;DLFNQ-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嗜水气单胞菌(JN391411.1)的相似度达到99.7%,N-J进化树显示其16S rDNA与其它嗜水气单胞菌的聚为一支。DLFNQ-1菌株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这两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结果表明,引起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出血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稻田养殖时可选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进行防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增福  谢红梅  张静  
对患溃烂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原进行了研究 ,病毒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患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灶及内脏中分离到 3种细菌 ,经过回染试验确定了两种主要致病菌。根据这两种细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和一些相关文献 ,鉴定其分别为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提出防治措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彭亚  刘杰  胡大胜  黄艳华  黄钧  梁静真  曾桂忠  
从患典型肠套叠症的濒死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1株病原菌GX-1,经API 20NE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该菌株与温和气单胞菌NCIMB 12065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8%。该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鱼种和成鱼均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人工感染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基本一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GX-1对头孢拉定、先锋必等15种抗生素敏感,对苯唑青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