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35)
- 2023(3350)
- 2022(2819)
- 2021(2544)
- 2020(2188)
- 2019(4859)
- 2018(4895)
- 2017(8831)
- 2016(4985)
- 2015(5741)
- 2014(5361)
- 2013(5332)
- 2012(5093)
- 2011(4723)
- 2010(4692)
- 2009(4234)
- 2008(4205)
- 2007(3773)
- 2006(3415)
- 2005(3117)
- 学科
- 济(17183)
- 经济(17157)
- 业(11382)
- 管理(10915)
- 企(8093)
- 企业(8093)
- 学(7729)
- 方法(6927)
- 数学(5952)
- 农(5858)
- 数学方法(5840)
- 中国(5247)
- 财(4931)
- 农业(4344)
- 制(3762)
- 地方(3481)
- 税(3472)
- 业经(3426)
- 税收(3217)
- 收(3179)
- 贸(3094)
- 贸易(3092)
- 易(2987)
- 和(2960)
- 银(2693)
- 理论(2673)
- 银行(2658)
- 行(2586)
- 及其(2584)
- 人口(2582)
- 机构
- 大学(73285)
- 学院(71119)
- 研究(32533)
- 济(25154)
- 经济(24542)
- 科学(23773)
- 中国(23600)
- 管理(22357)
- 农(20643)
- 理学(19044)
- 所(18811)
- 理学院(18725)
- 管理学(18095)
- 管理学院(18000)
- 研究所(17516)
- 京(17103)
- 农业(16835)
- 业大(15127)
- 中心(14278)
- 院(12174)
- 财(12073)
- 省(11930)
- 江(11787)
- 室(11680)
- 北京(10834)
- 实验(10718)
- 农业大学(10496)
- 科学院(10375)
- 实验室(10283)
- 重点(9808)
- 基金
- 项目(52203)
- 科学(40034)
- 基金(38345)
- 家(37531)
- 国家(37269)
- 研究(31253)
- 科学基金(29582)
- 自然(22378)
- 自然科(21846)
- 自然科学(21836)
- 自然科学基金(21444)
- 基金项目(20090)
- 省(19857)
- 划(18642)
- 社会(18349)
- 社会科(17268)
- 社会科学(17261)
- 资助(16062)
- 教育(13986)
- 重点(13165)
- 计划(12855)
- 科技(11861)
- 发(11406)
- 编号(11149)
- 部(11035)
- 科研(10995)
- 创(10302)
- 专项(9965)
- 创新(9783)
- 成果(9355)
共检索到111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斌 阳运秀 刘凡 黄丽
以亚热带的棕红壤为装柱材料,用pH 3.5不同浓度(0~0.08 mol/L)的铁、锰单一或混合溶液淋溶土柱40次,研究在干湿交替和不同淋溶方式(铁、锰同时淋溶或交替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铁、锰元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溶的进行,土柱淋出液的pH逐渐降低,淋溶40次后淋出液的pH低于淋溶液的pH,淋出液中铁、锰的含量与淋溶液的相近;淋溶后土壤中铁、锰含量最高的为游离态,其次为非晶质态,最低的为络合态;淋溶后,土柱中铁的淀积量大于锰的淀积量,除络合态铁、锰的含量比较接近外,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的淀积量都远高于相应形态锰的淀积量。铁、锰同时淋溶处理的土柱中铁的淀积量高于相应交替淋溶的淀积量,而...
关键词:
棕红壤 淋溶 铁 锰 运移 淀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斌 阳运秀 刘凡 黄丽
以亚热带的棕红壤为装柱材料,用pH 3.5不同浓度(0~0.08 mol/L)的铁、锰单一或混合溶液淋溶土柱40次,研究在干湿交替和不同淋溶方式(铁、锰同时淋溶或交替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铁、锰元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溶的进行,土柱淋出液的pH逐渐降低,淋溶40次后淋出液的pH低于淋溶液的pH,淋出液中铁、锰的含量与淋溶液的相近;淋溶后土壤中铁、锰含量最高的为游离态,其次为非晶质态,最低的为络合态;淋溶后,土柱中铁的淀积量大于锰的淀积量,除络合态铁、锰的含量比较接近外,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的淀积量都远高于相应形态锰的淀积量。铁、锰同时淋溶处理的土柱中铁的淀积量高于相应交替淋溶的淀积量,而...
关键词:
棕红壤 淋溶 铁 锰 运移 淀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程 顾沛 黄丽
为了研究干湿交替下土壤中铁和锰的淋溶淀积特征,以亚热带的黄棕壤为土柱材料,用pH 3.5的0~0.08 mol/L的FeSO4和MnCl2单一或混合溶液(浓度比分别为4︰1、2︰1和1︰1)淋溶土柱40次(每次间隔7 d),分析淋出液的pH和铁锰含量、土壤中铁锰含量和钙镁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淋溶次数增加,铁锰淋溶处理的土柱淋出液的pH总体降低1.10~2.68,甚至低于淋溶液的pH值;淋出液中的铁含量要低于淋溶液中的,而淋溶7次之后淋出液中的锰含量则相反;淋溶第一阶段(20次)和第二阶段(40次)土壤中铁和锰的全量、铁的游离态和非晶质态的含量有所增加,铁锰浓度高的淋溶液淋溶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含量升高,游离铁含量最高为89.14 mg/g,游离锰含量最高为13.35 mg/g;干湿交替淋溶下铁氧化物比锰氧化物更易形成,铁氧化物含量在上层(5 cm)土壤中较高,锰氧化物含量在下层(25 cm)土壤中较高;淋溶后土壤中钙、镁含量分别降低0.45~4.89、8.68~14.45 g/k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松 夏彪 顾沛 黄丽
以湖北省孝感市的黄棕壤B层土壤为装柱材料,在干湿交替(pH=5)条件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0.08 mol/l)FeSo_4和mnCl_2的铁、锰混合溶液,淋溶土柱60次,分析土壤中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锰氧化物的淋溶淀积规律及其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与解吸特点。结果表明:当淋溶液的铁浓度分别为0.04和0.08 mol/l时,淋溶液中锰浓度增加,土壤中的锰含量呈增加趋势,铁含量无明显变化;淋溶后土壤中游离和非晶质铁氧化物的淀积量均高于锰氧化物的淀积量,同一处理土柱上层(0~10 Cm)的铁、锰淀积量基本上大于下层(20~30Cm);淋溶60次后,土壤样品对pB~(2+)的吸附量随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军 李韵珠 蒋以超
进行的非饱和土壤中多离子运移和交换反应的研究表明,在非饱和非稳态流下,土壤中非反应性溶质Cl~-运移时的锋面趋向滞后于水的湿润锋面。由于交换反应,交换性离子锋面和峰出现的位置则滞后的更多,并与离子的交换能力、浓度和供水强度有关。交换反应主要表现在含水量较为稳定和溶液总浓度较为恒定的区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用恒定的2离子 Gapon 交换参数,能够较好地模拟以 Ca~(2+)为主的土壤中 Ca-Mg-Na-K 交换体系中 Ca~(2+)的运移;当某1离子与土壤溶液中总的阳离子的活度比发生较大的变化时,模拟时应考虑 Gapon 交换参数的改变。由本研究确定的供试土壤的 Gapon 交换参数 K_(...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秋怡 何黎明 马跃 钱新标
用模拟酸雨对红壤和红色石灰土的原状土柱进行连续淋溶,探讨土壤盐基的淋溶强度、容量以及土壤pH和交换性盐基的变化规律。结果指出,酸雨对红色石灰土的盐基淋溶强度和容量大于红壤。交换性盐基的淋溶速率也有同样趋势;土层厚度的增加能大大降低酸雨对盐基的淋溶强度、容量和淋溶速度;红壤的pH对酸雨淋溶较敏感。而红色石灰土的交换性盐基对酸雨的反应较敏感。所以就土壤酸化速率而言,以土壤pH为指标时,则红壤大于红色石灰土;但以盐基淋失量为指标时则相反。
关键词:
模拟 酸雨 阳离子 淋溶作用 酸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冰 乔云峰 黄领梅 莫淑红 宋孝玉
通过室内有沙层土柱入渗中钾离子运移试验,研究了有沙层土柱中钾离子随入渗水运移的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由于沙层阻水造成钾离子在沙层以上积累,而在沙层内钾离子浓度并不增加。经平衡计算和有无沙层试验比较表明,粗沙基本不吸附钾离子,因沙层阻水而使钾离子暂时滞留在土-沙界面上,随水量增大钾离子浓度锋透过沙层。因此,干旱区农田洗盐需要一定水量并持续一定时间,方能使盐锋达到沙层以下,起到抑制盐分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履一 翟明普 王勇
导水率K(hydraulicconductivity)是表示孔隙介质透水性能的综合比例系数,即单位水力势梯度下水的通量密度或渗透流速。K值是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固体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土壤紧实度的函数。因此,对于不同的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K值亦可能有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李强 王书敏 丁武泉 杨志敏 陈玉成
【目的】基于有机肥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研究典型有机肥在紫色土中的淋溶流失特征。【方法】本文以牛粪、沼液、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供试有机肥,以化肥(磷酸氢二铵)为对照,对比研究有机肥/化肥中氮素在紫色土中淋溶流失。【结果】(1)牛粪、沼液、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有机肥在紫色土中也会造成氮素淋溶流失,且在一定条件下沼液、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素淋溶流失率超过化肥30%以上,与化肥相比差异显著(P
关键词:
典型有机肥 氮素 淋溶流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剑波 庄季屏
本文运用马尔可夫过程的理论,模拟了硝态氮在土壤非饱和流条件下通过褐土隔离土柱的运移特征。将时间可变系统假设为由紧密相连的时间均质情况相接而成,使得运用马尔可夫过程成为可能,并将随机过程与确定过程相结合,在给定土壤水流量及汇源项转移强度的土壤层次中,给出了硝态氮溶质的概率分布,在计算各土层间的转移概率时考虑了硝态氮的作物吸收、淋洗、硝化和反硝化等主要过程。在褐土农田土壤非饱和流条件下,用隔离土柱对该模型运行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性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樊红柱 陈庆瑞 秦鱼生 陈琨 涂仕华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鲜猪粪)、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8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平衡、累积和去向状况,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层(0—2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演变规律及土壤剖面(0—100 CM)全磷、有效磷迁移特征。【结果】钙质紫色水稻土33年不施用磷肥(CK和N)作物籽粒和秸秆磷素携出总量为613.12 Kg·hM-2,种苗、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林龙飞 魏建军 王杰
以盐酸为介质,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及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了不同时空条件下成都某地稻田水-土界面上土壤锰形态、总锰的含量及表面水、孔隙水中可溶态锰的浓度。结果表明:各形态锰含量随淹水时间、土质和灌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冬水田A可溶态锰的峰值于4、5、6月均出现在水-土界面下3~7 cm处,而水旱轮作田B的峰值则从4月的7~8 cm上移至5、6月的4~5 cm;2块稻田均出现氧化物结合态锰随着水淹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的现象;插秧前氧化物结合态锰含量最高,插秧后残渣态锰含量最高,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锰形态含量很少;2块稻田因灌溉水的酸碱性不同而导致了碳酸盐结合态锰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2块稻田总锰...
关键词:
锰 稻田 水-土界面 形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西林 蒋益民 张龚 向仁军
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在湖南韶山对亚热带针阔混交林4个采样区进行酸雨监测,分析林内穿透水中主要离子的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pH值明显升高,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对SO24-、NO3-、Mg2+、NH4+和Na+具有吸收作用,SO24-、Ca2+和Mg2+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明显减少。Ca2+、K+和Cl-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着pH值增加而增加。韶山地区在常年酸沉降作用下,森林冠层对酸性离子SO42-、NO3-的吸收作用最强。根据18个月离子浓度平均值来计算,韶山地区森林冠层离子的淋溶序列为:K+>Ca2+>Cl->Mg2+>SO24->NO3->NH4+>Na+。
关键词:
酸雨 淋溶 亚热带森林 韶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建霞 赵英男 李博文 刘文菊 马理
为探讨黄瓜温室土壤溶液中钾含量的变化特征,以河北永清县黄瓜主产区的黄瓜温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黄瓜温室整个生育期根层(35~40 cm)和非根层(95~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土壤中钾的淋失特征。结果表明,根层(35~40 cm)各处理土壤溶液钾含量为47.7~114.0 mg/L,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在非根层(95~100 cm)土壤溶液中,常规施钾处理(施钾量为3 022 kg/hm~2)的钾含量(40.3~105.0 mg/L)动态变化规律与根层相似,而对照处理(不施钾)的钾含量(49.6~66.5 mg/L)和推荐施钾处理(施钾量为600 kg/hm~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秀勤 牛新湘 蒲胜海 杨涛 马红红 李磐 彭银双 马兴旺
为探明长期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露地菜田土壤灌水渗漏和氮素淋溶损失特征,利用新疆平原露地菜田国控监测点2014-2017年监测数据,分析常规生产模式、关键减排模式、综合减排模式下土层深度90 cm处的产流量、氮素淋溶量。结果显示,常规生产模式下,平均年产流量285.2 m~3/hm~2,产流系数8.8%,总氮淋溶量为16.8 kg/hm~2,是当季氮肥施用量的4.2%,其中硝态氮6.3 kg/hm~2、铵态氮0.16 kg/hm~2,总氮淋溶量为当季氮肥施用量的4.2%。与常规生产模式相比,关键减排模式显著增产4.0%,分别削减产流量11.4%、产流系数12.3%、总氮淋溶量21.0%;综合减排模式显著增产20.6%,分别削减产流量25.3%、产流系数61.3%、总氮淋溶量36.9%。结果表明,新疆灰漠土区蔬菜的常规施肥灌水模式会导致灌水渗漏,引起氮淋溶损失,通过减少施氮量、改进施肥方式能增产并减少灌水渗漏、降低氮淋溶量,减少施肥量的同时降低灌溉量可以更大幅度减少氮淋溶量、增加产量,重点是减少秋季土壤残留氮数量以降低冬季降雪融水造成的氮淋溶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