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0)
- 2023(7275)
- 2022(6215)
- 2021(5763)
- 2020(4870)
- 2019(10948)
- 2018(10848)
- 2017(20561)
- 2016(11751)
- 2015(13001)
- 2014(12807)
- 2013(12823)
- 2012(12296)
- 2011(11370)
- 2010(11704)
- 2009(10748)
- 2008(10854)
- 2007(9992)
- 2006(9266)
- 2005(8166)
- 学科
- 济(47962)
- 经济(47907)
- 农(45232)
- 业(35756)
- 农业(30000)
- 管理(21933)
- 方法(17725)
- 数学(15735)
- 数学方法(15513)
- 企(14999)
- 企业(14999)
- 业经(14933)
- 学(14077)
- 中国(11512)
- 制(10165)
- 农业经济(10043)
- 发(9449)
- 地方(9428)
- 村(9005)
- 农村(8995)
- 及其(8283)
- 贸(8121)
- 贸易(8118)
- 财(8112)
- 策(7990)
- 易(7917)
- 发展(7727)
- 体(7721)
- 土地(7648)
- 展(7628)
- 机构
- 学院(177195)
- 大学(174858)
- 研究(70752)
- 农(69009)
- 济(68416)
- 经济(67042)
- 管理(60062)
- 农业(54059)
- 理学(52330)
- 中国(51988)
- 理学院(51633)
- 科学(50494)
- 管理学(50325)
- 管理学院(50059)
- 业大(43629)
- 所(40475)
- 京(38288)
- 研究所(37544)
- 农业大学(33641)
- 中心(31577)
- 江(29136)
- 业(27917)
- 省(27474)
- 财(26911)
- 科学院(24903)
- 院(23847)
- 范(23502)
- 北京(23318)
- 师范(23073)
- 州(21809)
- 基金
- 项目(124483)
- 科学(94762)
- 基金(88557)
- 家(83167)
- 国家(82408)
- 研究(82378)
- 科学基金(66042)
- 省(51250)
- 社会(50134)
- 基金项目(47319)
- 社会科(46890)
- 社会科学(46872)
- 自然(45785)
- 自然科(44659)
- 自然科学(44637)
- 自然科学基金(43852)
- 划(43570)
- 农(36459)
- 教育(36136)
- 资助(35989)
- 编号(32637)
- 重点(29455)
- 发(28512)
- 计划(27672)
- 部(26750)
- 成果(26326)
- 科技(26314)
- 业(25950)
- 创(25530)
- 科研(24605)
- 期刊
- 济(82411)
- 经济(82411)
- 农(72914)
- 农业(49619)
- 研究(46055)
- 学报(45580)
- 中国(39619)
- 科学(37326)
- 大学(32985)
- 学学(31902)
- 业(24008)
- 业经(19667)
- 财(17565)
- 融(17189)
- 金融(17189)
- 管理(17185)
- 教育(15889)
- 业大(15739)
- 版(14170)
- 农业大学(13679)
- 农村(13439)
- 村(13439)
- 农业经济(13433)
- 技术(12549)
- 问题(12122)
- 世界(11048)
- 经济研究(10145)
- 财经(10059)
- 资源(10042)
- 中国农业(10033)
共检索到266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符明清 范鹤龄 张丽 李昌珍 张荣萍
为探索液态农用酵素及其不同组分对原生和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离心分离液态农用酵素,得到上清液和酵素菌液。利用土壤室内培养法,以无菌水(CK)为对照,分别用上清液(T1)、酵素菌液(T2)、液态农用酵素(T3)处理原生和农田土壤,从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理化性质、微生物方面评估不同处理对2种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1和T3处理下,第14天原生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501.67%和2 173.5%(P<0.05),第21天农田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896.5%和1 484.49%(P<0.05)。2)T1处理下原生土壤和T3处理下农田土壤的pH分别从6.75和6.8(第0天)增加至7.49和6.94(第28天);与CK相比,第21天,T3处理下农田土壤电导率显著增加了10.13%(P<0.05),第28天,T3处理下原生土壤电导率显著增加了29.68%(P<0.05)。3)与CK相比,T2处理下原生土壤的放线菌和农田土壤的细菌数量分别显著增加了415.71%和1137.84%(P<0.05);T1处理下农田土壤的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了81.69%(P<0.05);T3处理下原生土壤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了44.44%(P<0.05)。4)与CK相比,原生土壤在T1、T2和T3处理下>2.00 mm粒级团聚体分别显著增加了35.25%、39.80%和35.77%(P<0.05);T1处理下农田土壤中0.30~1.00 m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了77.65%(P<0.05);T2处理下原生土壤的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显著增加了17.38%和22.55%(P<0.05)。5)液态农用酵素中对原生和农田土壤起到改良作用的主要是其上清液。6)电导率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pH与MWD和GM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综上,液态农用酵素能够快速激活原生和农田土壤,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团聚体稳定性,其中酵素中的上清液发挥了主要作用。
关键词:
农用酵素 土壤酶活 土壤团聚体 土壤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越 高游慧 陈颖 白秀梅 刘雪连 王小芬
为探究农用酵素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农用酵素对沙土、酸性土及盐碱土进行为期30 d的短期改良,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对农用酵素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沙土,农用酵素可使其pH由9.63降至6.42,有机质含量提高8倍,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也均有所提升,农用酵素中的有益微生物(Lactobacillus和Acetobacter)成为土壤优势细菌菌群,同时显著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对于酸性土,农用酵素对其pH影响不大,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增加,酵素中有益微生物可在酸性土中有效定殖;对于盐碱土,农用酵素可有效降低其pH(由10.37降至7.77),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施用农用酵素后土壤中Acetobacter、Kocuria、Planococcus和Alk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较高,从而抑制了土壤病原真菌的生长。未来农用酵素可针对不同土壤的突出问题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品质。
关键词:
农用酵素 土壤改良 沙土 酸性土 盐碱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沛聪 谌建宇 罗隽 庞志华 王振兴 张燕
为探索陶粒废料的农业资源化处置途径,对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进行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X射线扫描(XRD)分析,并将陶粒废料(350 g)和土壤(1.2 kg)混合,用于华农2008糯玉米(T1处理)和珍甜1号甜玉米(T2处理)盆栽试验,与未施加陶粒废料的空白对照组CK1、CK2进行比较,对陶粒废料改良土壤的效果、原理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含有碱性物质,表面附着有一定量的磷酸钙水合物、三斜磷钙石和磷酸氢钙钠等含磷矿物;施加陶粒废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的pH值,显著增加有效磷和全磷含量,其中,T1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比CK1提高27.9%,T2处理较CK2提高了...
关键词:
陶粒废料 土壤改良 农用效果 玉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宏宇 卢静洁 杨培志 胡跃高 王小芬
为探究农用酵素对餐厨垃圾快速产酸发酵的影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添加0(JT_0)、1 (JT_1)、3(JT_3)、7(JT_7)、10 g/L(JT_(10))的农用酵素进行餐厨垃圾发酵,测定各处理发酵过程中p H、有机酸、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发酵第1天5个处理的p H均显著下降,第7天后基本处于稳定。在发酵酸化过程前3 d有乳酸、乙酸、丙酸产生,且乳酸含量显著高于乙酸、丙酸。其中JT_3最终乳酸含量最高,为50.65 mg/L。乳酸的产生会造成p H的迅速下降。各个处理均在发酵3 d时产生大量的乳酸,7 d后产酸基本结束,p H也趋于稳定。餐厨垃圾主要产酸时期为前3 d,并于第7天趋于平缓。2)在发酵第7天时,JT_3的干物质含量为21.77 g/100 g,比发酵前降低11.13%,比其他同时期处理下降最多。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各处理均在发酵第7天时,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JT_3在发酵第7天时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90 g/100 g。各处理在发酵后粗脂肪含量都有所下降,除JT_(10)中粗脂肪含量与原料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处理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JT_3粗脂肪含量最高为17.54 g/100 g。结合p H、有机酸及各项代谢产物来看,JT_3的发酵效果相对较好。综上,农用酵素添加量为3 g/L,发酵时间为4~7 d,餐厨垃圾发酵酸化效果最佳,是低成本快速处理餐厨垃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农用酵素 餐厨垃圾酸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宇 陈娇月 赵飞 刘小平 张强 周立宏 高游慧
为探究农用酵素在有机番茄种子发芽和种植过程中的提质作用,以番茄品种‘苹果青’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发芽试验和栽培试验;发芽试验中,使用商品育苗(S)和农场自制(Z)基质,每种基质都设置农用酵素(JS)和自来水(CK)处理,测定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在栽培试验中,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农用酵素处理(灌根250 mL+地上部喷施20 mL,J_1),以等量水替代酵素为对照(J_0),以15(Y_1)、45(Y_2)、75(Y_3)t/hm~2有机肥用量为副区,共6个处理,测定番茄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叶片SPAD、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等指标,对品质综合评价值(D)最高的农用酵素灌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用酵素处理可以提高番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ZJS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ZCK上升26.7%和4.3%;SJS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SCK升高2.3%和2.0%。2)栽培试验中,农用酵素处理可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升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J_1的番茄茎粗相较于J_0增加6.4%~7.1%,SPAD升高6.3%~7.1%,植株节间缩短11.9%~21.2%,产量增加9.7%~16.9%;Y_1、Y_2有机肥用量下J_1果实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分别较J_0升高55.7%~70.7%、7.2%~17.0%、24.2%~33.4%,且各有机肥用量下J_1果实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值均高于J_0。3)农用酵素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与微生物群落结构。J_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J_0升高24.2%~43.6%,硝态氮含量较J_0升高17.3%~28.0%;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较J_0分别下降12.2%和22.8%,但土壤中子囊菌门的真菌丰度上升6.24%,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细菌丰度分别上升6.31%和11.33%。综上,施用农用酵素可有效提升有机番茄优质高产的生产效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书林 吴琼 王馨悦 高游慧 张越 王小芬
为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农用酵素接种菌剂,并探明其作用效果,采用限制性继代培养法,分别利用改良MRS(M)和红糖(H)培养基对酵素微生物进行培养,获得2组乳酸菌复合菌系,分别命名为MLA 1和HLA 1,并将这2种菌系接种到农用酵素发酵体系中,测定继代培养体系的pH和有机酸含量,复合菌系的微生物结构和多样性,接种后发酵液的细菌和乳酸菌数量、pH、有机酸含量及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MLA 1和HLA 1均主要由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酸菌属(Acetobacter)构成;在限制性培养中,MLA 1相比HLA 1产酸升高40%,乳酸菌丰度升高5%,而HLA 1的Chao、Faith和Shannon指数高于MLA 1,表明其微生物多样性更高;接种到酵素发酵体系中,MLA 1和HLA 1的接种分别使酵素发酵过程的乳酸产量升高251%和295%,乳酸菌在细菌中的占比分别升高12%和16%,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升高15%以上。综上,HLA 1和MLA 1的接种效果接近,考虑到成本,利用红糖培养基筛选复合菌系(HLA 1)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在农用酵素大规模生产中的降本增效。
关键词:
农用酵素 红糖培养基 乳酸菌 生态投入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润钰 许书林 高游慧 黄雪霜 滕丽秀 陈春虹 王小芬
为探究农用酵素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方法和实际效果,并探讨出水用于农田灌溉的可行性,利用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农用酵素处理污水的1 952篇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农用酵素处理污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用酵素发酵工艺、农用酵素有效组分、污染物去除效果、酵素添加量及处理条件、对环境的影响和应用实例等方面。2)农用酵素是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而形成的以有益微生物、有机酸、多种水解酶等活性代谢成分为一体的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的标准。3)农用酵素作为1种低成本的绿色环保制剂近年来逐渐被用于污水处理,又因生活污水中含有氮磷钾等矿质元素而具有较丰富的养分和灌溉用水潜力,将乡村生活污水经酵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可以有效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和乡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综上,在全球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农用酵素处理污水作为一项新型的高效低成本污水处理和循环再利用的方式,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生活污水等资源还田的模式,为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农用酵素 污水处理 废弃物利用 农田灌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俊华 李国栋 南忠仁 肖洪浪 赵丽萍
耕作历史和种植方式是影响黑河绿洲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及其组成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耕作时间的延长,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AOC)、惰性有机碳(NOC)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AOC、NOC的增幅存在差异,AOC因性质活泼,对农业活动等措施引起的变化较NOC有较快响应,因此,在耕作的初期(0~5 a),AOC的增幅高于NOC,而20 a的耕地NOC增幅大于AOC,之后达到AOC与NOC的增幅接近(>100 a)的动态发展趋势,表明总有机碳含量积累的过程是AOC与NOC增幅逐渐接近、NOC积累增速的过程。>100 a的耕地,因种植方式不同,剖面上TOC、AOC、NOC含量呈现出: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岸冬 张文菊 杨品品 韩天富 徐明岗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探讨施肥对不同利用类型与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可持续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但相对独立的286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种植制度、利用类型等人为管理及土壤属性(质地)等因素下施肥(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组分的含量,其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9.4%和27.7%;且施用(增施或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岸冬 张文菊 杨品品 韩天富 徐明岗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探讨施肥对不同利用类型与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可持续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但相对独立的286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种植制度、利用类型等人为管理及土壤属性(质地)等因素下施肥(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组分的含量,其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9.4%和27.7%;且施用(增施或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美蓉 罗琳 廖育林 魏建宏 孙玉桃 汤海涛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对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赤泥、石灰和海泡石均能有效促进土壤交换态Cd的稳定,有利于Cd的固定,其中以赤泥对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赤泥处理的水稻增产幅度较大,为11.41%,海泡石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提高,石灰处理的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其中以施赤泥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6.63%、8.59%、6.93%、11.95%、5.42%;不同改良剂处理水稻剑叶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添加赤泥更能缓解Cd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玲 朱捍华 苏以荣 肖和艾 黄道友 吴金水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和易地还土对红壤丘陵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以红壤丘陵区长期定位点坡旱地和水旱轮作地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稻草配施氮磷肥(S+NP),对试验6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初始值相比,坡旱地NPK和S+NP处理在前4年内土壤有机碳(SOC)明显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4.6%和36.2%,此后波动较小;微生物量碳(MBC)总体保持增加趋势,NPK和S+NP处理显著高于CK,平均增幅分别为16.1%和33.5%;溶解有机碳(DOC)保持逐年增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旱轮作地各处理土壤有机碳6年内基本保持稳定,但N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书林 徐润钰 王馨悦 白宏宇 刘宇 陈春虹 王小芬
为研究农用酵素对化粪池微生物群落和出水肥料价值的影响,以农村户用式三格化粪池为反应器,设置添加0.2%(V∶V)酵素(AJ)和不添加农用酵素(CK)处理,测定化粪池三池出水的pH、铵态氮、游离氨、硝态氮、sCOD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以及AJ和CK出水灌溉的小白菜植株根长、株高、叶面积、干重和鲜重等指标,并利用共现性网络和线性判别效应量分析(LEfSe)对微生物信息进行注释并推测中心类群。结果表明,添加农用酵素改变了化粪池出水细菌中除Fastidiosipila外的优势类群和所有中心类群,AJ中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和脱硫微杆菌属(Desulfomicrobium)的丰度相比CK分别提升7.04%和10.14%(P<0.05)。而在CK中,泰氏菌属(Tissierella)同时是优势类群和中心类群,在AJ中丰度下降5.62%(P<0.05)。农用酵素的添加可减少人粪尿发酵过程中对植物生长有害成分的含量,AJ出水的游离氨和sCOD分别比CK降低24.5%和27.5%(P<0.05)。施用AJ出水可使小白菜的成活率和产量比CK分别升高17%和34%。综上,在人粪尿发酵过程中添加农用酵素可提升有益土壤或植物生长的细菌丰度,提高有机物代谢速率,并降低对作物生长有害成分的含量,提升了出水的肥料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晓东 胡海滨 麦康森 张彦娇 徐玮 艾庆辉 张文兵
为从土壤中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单宁和植酸的微生物,本实验利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鉴定土壤中的单宁和植酸降解菌,并研究其在液态发酵下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从土壤中共获得109株纯菌落,包括39株细菌、46株酵母菌以及24株霉菌。分别用单宁筛选性培养基和植酸筛选性培养基筛选上述菌株,获得27株植酸降解菌和14株单宁降解菌,其中霉菌M-6、M-3和M-1可以同时分解单宁和植酸,且霉菌M-6的水解圈直径大于M-3和M-1。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20~35°C),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发酵温度为30°C时达到最高值(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春胜 程一松 于贵瑞
该文通过采集土壤溶液并测定其硝态氮 (NO-3 N) ,对不同施N处理下 4 0cm~ 2 2 0cm土层的NO-3 N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太行山前平原褐土农田 80cm和 1 4 0cm~ 1 60cm处土层为NO-3 N高度聚集层 ;随着氮肥施入的增加 ,土壤溶液中NO-3 N浓度显著增加 ;2 0 0kg·hm- 2 的氮肥施入水平 ,2m~ 2 2m土层中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变幅不大 ,说明淋失量很少 ,而 4 0 0kg·hm- 2 和 80 0kg·hm- 2 氮肥施入水平下 ,2m~ 2 2m土层中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呈持续增长 ,且增加量主要发生在 7月~ 9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