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3)
- 2023(6663)
- 2022(5529)
- 2021(5244)
- 2020(4645)
- 2019(10560)
- 2018(10470)
- 2017(19752)
- 2016(11371)
- 2015(12392)
- 2014(12533)
- 2013(12319)
- 2012(11464)
- 2011(10485)
- 2010(10656)
- 2009(9605)
- 2008(9854)
- 2007(8576)
- 2006(7450)
- 2005(6576)
- 学科
- 济(43414)
- 经济(43361)
- 管理(30586)
- 业(28222)
- 方法(24317)
- 企(23280)
- 企业(23280)
- 数学(21639)
- 数学方法(21168)
- 学(14249)
- 财(10163)
- 农(9898)
- 中国(9669)
- 理论(8030)
- 业经(7916)
- 和(7592)
- 贸(7542)
- 贸易(7538)
- 易(7336)
- 环境(7303)
- 制(7036)
- 务(7001)
- 财务(6975)
- 财务管理(6963)
- 农业(6934)
- 资源(6741)
- 企业财务(6691)
- 地方(6528)
- 技术(6392)
- 融(6337)
- 机构
- 大学(167053)
- 学院(164769)
- 研究(60225)
- 济(58510)
- 管理(58491)
- 经济(57216)
- 理学(51376)
- 理学院(50635)
- 管理学(48978)
- 管理学院(48688)
- 科学(44413)
- 中国(43052)
- 农(38355)
- 京(36282)
- 所(33657)
- 研究所(31468)
- 业大(31355)
- 农业(30762)
- 财(26967)
- 中心(26578)
- 江(24683)
- 北京(22319)
- 财经(22087)
- 范(22004)
- 师范(21629)
- 院(21363)
- 经(20183)
- 农业大学(20012)
- 省(19690)
- 州(19679)
- 基金
- 项目(119644)
- 科学(93045)
- 基金(88300)
- 家(81498)
- 国家(80953)
- 研究(75824)
- 科学基金(67502)
- 自然(48830)
- 自然科(47653)
- 自然科学(47633)
- 省(47017)
- 自然科学基金(46779)
- 社会(46405)
- 基金项目(46196)
- 社会科(44045)
- 社会科学(44029)
- 划(40825)
- 资助(37618)
- 教育(35790)
- 重点(28068)
- 编号(27979)
- 计划(26060)
- 部(25676)
- 发(24530)
- 创(24188)
- 科研(24186)
- 科技(23282)
- 成果(22783)
- 创新(22748)
- 大学(20881)
共检索到232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李加茹 韩卫娟 刁松锋 张嘉嘉 傅建敏
为阐明涩柿的果实因素(例如品种差异、果实大小、成熟度等)对CO_2脱涩效果的影响,首先对比了25和30℃条件下柿果实CO_2脱涩效果的差异,发现两者差异不显著,然后在25℃条件下利用体积浓度为90%的CO_2对60份涩柿资源的果实进行脱涩处理,并对其脱涩难易程度、耐贮性、表型指标和内含物含量等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60份资源按照果实脱涩难易可分为4类,最易脱涩的资源共30份,其果实经CO_2处理24h即可脱涩;按果实耐贮性,60份资源可分别被聚为5类。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体积、成熟度与脱涩难易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耐贮性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脱涩难易呈显著负相关,总酚、黄酮、单宁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青 梁平卓 李莹 李宝
为研究1-MCP(1-甲基环丙烯)对CO2脱涩柿果实软化及细胞壁成分变化的影响,探讨延长柿果实采后脱涩后货架期的方法,以‘磨盘柿’(Diospyros kaki Thunb cv.Mopan)为材料,研究了采用CO2、CO2+0.5μL/L1-MCP组合处理24h后,在室温下贮存对采后脱涩柿果实软化和细胞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处理和CO2+0.5μL/L 1-MCP组合处理均能够有效的使涩柿脱涩,CO2+0.5μL/L 1-MCP组合处理相对于CO2处理来说在脱涩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柿果实采后脱涩后柿果实贮存过程中硬度下降的速率,降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并且延迟呼吸高峰、乙烯高峰的出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宝 尚丽 薛晓莉 张寅
随着人们对柿果实保健功能的深入认识,柿树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但中国在柿采后生理尤其是涩柿脱涩机理及相应技术的研究仍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制约目前柿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柿不同类型果实脱涩机理及涩柿采后脱涩技术及相关影响因子,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柿 乙醛 鞣质 二氧化碳 脱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年 胡慰望 陈妙颜 王清章 谭军
以涩柿为原料采用CO_2、乙烯利和乙醇等进行制作柿酱前的脱涩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用CO_260—75%,或乙烯利250—300 mg/kg,或乙醇35—45%等三种脱涩剂对完整的柿果进行脱涩,然后打浆制酱是适宜的。
关键词:
柿 柿酱 柿子脱涩 脱涩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镇 戴文浩 蔡斌华 盛炳成 胡国谦
不同脱涩类型柿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物质的变化章镇戴文浩蔡斌华盛炳成胡国谦(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系,南京210095)CHANGESOFTANNINDURINGFRUITDEVELOPMENTINDIFFERENTDEPUCKEY┐TYPEPERSIMMO...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瑶 薛晓莉 李宝
为了解不同脱涩温度对柿果实中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35、45和55℃温水对‘磨盘柿’和‘次郎’进行脱涩,测定果实中的单宁含量、类黄酮、VC、总酚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磨盘柿’果实中的总单宁含量变化介于20.11~25.36 mg/g,而可溶性单宁、缩合单宁、类黄酮、VC、总酚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都呈下降趋势。其中35℃处理的磨盘柿果实可溶性单宁、缩合单宁、类黄酮和ABTS在16 h明显下降,比45和55℃处理的滞后8 h。而次郎果实中单宁含量、类黄酮、VC、总酚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不大并维持较低水平。本试验中发现‘磨盘柿’具有较强...
关键词:
柿 单宁 类黄酮 VC 总酚 ABTS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费学谦 周立红 王劲凤
研究了三种不同甘、涩类型柿果实中可溶性单宁含量、单宁细胞和薄壁细胞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完全甜柿和不完全甜柿的主要脱涩期明显不同,前者在果实发育的早期,后者在近熟期;完全甜柿自然脱涩主要是由于薄壁细胞的持续增大和单宁细胞的早期停止发育,造成单宁细胞占果肉面积比下降所致,而不完全甜柿的树上脱涩主要依赖果实成熟前单宁的凝固作用。在涩柿中这两种机制都不存在,因而不能自然脱涩。在杭州地区,细胞发育及脱涩过程略早于原产地。
关键词:
柿,单宁细胞,脱涩,单宁凝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平 李宝 高琪洁 郑仲明 梁学军
不同温度下保鲜膜包膜处理对脱涩后磨盘柿硬脆货架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 15和 2 5℃条件下 ,无包膜柿果的失水率最高 ,10d后失水率分别为 12 1%和 14 2 % ;而用无孔膜包装的果实几乎不失水 ;有孔膜包装处理果实失水率介于两者之间 ,2个温度下失水率分别为 7 1%和 10 9%。在有孔保鲜膜处理中 ,15和 2 5℃条件下 ,柿果分别在第 9天和第 6天出现 5 %的软果 ,在第 13天和第 11天软果率分别为 70 %和 6 5 % ;无孔保鲜膜处理 ,15和2 5℃条件下 ,柿果分别在第 7天和第 4天出现 5 %和 10 %的软果 ,在第 10天和第 6天软果率...
关键词:
柿 温度 保鲜膜 货架期 保水 脱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费学谦 王劲风 周立红 龚榜初 吴开云
经分析测定4个日本甜柿品种(次郎、松本早生富有、禅寺丸和西村早生)及2个涩柿品种(方柿和火柿)的糖、脂肪、纤维素、可溶性单宁、灰分、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次郎等甜柿在营养成份上有以下特点:①可溶性单宁含量只有0.09~0.495mg/100gFW,远低于方柿和火柿的1.35和2.03mg/100gFW;②除了禅寺丸个别指标偏低外,维生素B1、B2、E及尼克酸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所测涩柿。次郎的Vc含量达121.49mg/100gFW,是方柿的2.45倍。但Vc含量最低的是2个不完全甜柿。③4个甜柿比相应的2个涩柿品种含有更多的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其它成份在品...
关键词:
甜柿、涩柿、果实、化学成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费学谦 周立红 龚榜初
研究了不同甘、涩类型柿果实单宁类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甘涩性状的关系以及罗田甜柿可溶性单宁含量、单宁组分和单宁细胞的特性。鲜样分析结果表明 :完全甜柿 ( PC甘 )类品种在果实发育初期具有较高含量的儿茶素 ( ( +) - C) ,且在果实生长过程中降幅明显小于不完全甜柿 ( PV甘 )和涩柿 ( PC涩 ) ,到 9月 2 5日 ,其含量平均高出后两类品种 2 .89倍。PV甘和 PC涩中没食子酸( GA)含量在果实发育期间始终高于 PC甘类品种 ,最高时分别比同期 PC甘高出 3.2倍和 6.7倍。没食子儿茶素 ( GC)含量的变化趋势与 GA相似 ,PC甘类品种在 7月 2 5日以后几乎检...
关键词:
柿果实 单宁组分 罗田甜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艺儒 刁松锋 韩卫娟 王军 李华威 孙鹏 傅建敏 索玉静
为探索甜柿重要性状及果实表型的遗传变异规律,以170个‘富有’ב赤柿’杂交F_1代单株为材料,通过性状调查与测定,分析性别、果实甜涩类型及表型多样性,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表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单株之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杂交F_1子代群体中,雌株、雄株与雌雄同株的分离比例接近4∶1∶2.5,完全涩柿(PCA)、不完全涩柿(PVA)与不完全甜柿(PVNA)的分离比例约为4∶1∶2.7;2)148个单株的果实样本中,5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36%~34.64%,其中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表型多样性较高;3)果实形状的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为1.746,遗传多样性最丰富;4)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的中亲优势值<0,杂种优势在F_1代群体中呈现下降趋势。综上,甜柿杂交F_1代雌雄性别类型和甜涩类型较丰富,果实表型的多样性较高,本研究为甜柿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琴 韩卫娟 张嘉嘉 孙鹏 梁晋军 傅建敏
为了解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类型、分布状况,分析其表型多样性程度。对河南省各地柿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测定了146份种质资源果实、叶片和种子的43个表型性状,分析其表型多样性,初步进行了种质资源分类与鉴定。河南省柿种质资源均为完全涩柿(PCA),24个描述性表型性状变异类型多,17个性状的所有类型均有分布,仅缺乏7个性状中的10个类型;19个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且变异幅度大,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6%~50.88%,极值相差均在2倍以上;各器官变异程度大小顺序为果实>种子>叶片;不同地区间各表型变异程度不同。R型聚类将43个表型性状划分为5大类,各性状基本按照器官类型分别聚为一类;Q型聚类将146...
关键词:
柿 表型 多样性 聚类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春年 阎萍 刑成峰 裴杰 郭宪 包鹏甲 丁学智 褚敏 朱新书
采用PCR-SSCP技术对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共277头)肌肉抑制素基因(MSTN)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该基因与牦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存在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该基因座上,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大通牦牛呈不平衡状态。3种基因型与牦牛部分生长性状的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MSTN基因内含子2对成年牦牛胸围、体质量、胸围指数、体长指数和肉用指数均显著相关(P<0.05),而不同基因型的牦牛体高、管围、体长和管围指数差异不显著。初步推断牦牛MSTN基因内含子2可作为牦牛标记辅助选择的遗传标记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应梅 杨维泽 杨美权 杨绍兵 杨天梅 许宗亮 李纪潮 张金渝
【目的】探讨珠子参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以12个珠子参天然居群为对象,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珠子参的小叶数、茎色、叶形、叶缘等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有明显变异;7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也存在广泛变异,居群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28%~69.18%,其中茎粗和复叶柄长在居群间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9.18%和57.49%;12个居群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居群是香格里拉普达措(PDC1)为53.61%,变异系数最小的居群是尾木尼村(WMN)为27.11%。相关性分析表明,珠子参居群的叶长、复叶柄长与纬度和海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小叶柄长与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叶长、小叶柄长与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珠子参天然居群可分为4类,但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完全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结论】珠子参天然居群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与分布生境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有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旭 徐阳 龚榜初 谢其均
[目的]揭示大别山区罗田甜柿和野柿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两种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别山区罗田甜柿和野柿的11个群体为研究试材,对其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形态学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1)罗田甜柿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42(柿蒂大小)~4.07倍(单果质量),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3.78%,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1.80。野柿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48(果形指数)~5.53(种子质量)倍,平均变异系数22.15%,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2.04,其变异程度显著高于罗田甜柿;(2)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罗田甜柿群体内变异(34.30%)显著高于群体间变异(17.07%),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3.23%,群体间分化较小;野柿群体间变异(48.75%)显著高于群体内(6.69%)变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13%,群体间表型有较大的分化。[结论]罗田甜柿表型多样性为中等水平,离散程度较轻,各性状分布相对集中,较稳定,不易发生群体分化,而野柿的表型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分化潜力;其中,单果质量、种子数等性状进化及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最易产生变异,是遗传改良的重要基础。作为广布种的野柿和狭域种的罗田甜柿,对复杂多变的生境具有不同的响应能力。
关键词:
大别山区 罗田甜柿 野柿 表型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