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0)
2023(10696)
2022(9683)
2021(9246)
2020(7774)
2019(18088)
2018(17971)
2017(34967)
2016(19104)
2015(21455)
2014(21199)
2013(20927)
2012(19194)
2011(17193)
2010(17083)
2009(15249)
2008(14655)
2007(12507)
2006(10870)
2005(9391)
作者
(53881)
(44954)
(44365)
(42577)
(28371)
(21472)
(20151)
(17833)
(17075)
(15926)
(15519)
(14966)
(14049)
(14004)
(13797)
(13627)
(13409)
(13216)
(12739)
(12582)
(11144)
(10885)
(10775)
(10229)
(10015)
(9867)
(9815)
(9798)
(8882)
(8770)
学科
(73182)
经济(73101)
管理(53790)
(48354)
(40013)
企业(40013)
方法(33668)
数学(29276)
数学方法(28956)
(20179)
(19214)
(19110)
中国(18036)
地方(15389)
业经(15023)
农业(12796)
(12088)
环境(11779)
(11771)
理论(11598)
(11387)
贸易(11381)
技术(11344)
(11080)
财务(11020)
财务管理(10996)
(10971)
(10673)
企业财务(10457)
(10120)
机构
大学(263213)
学院(259832)
管理(106702)
(98753)
经济(96529)
理学(93034)
理学院(91957)
管理学(90340)
管理学院(89868)
研究(86845)
中国(63483)
(58868)
科学(56431)
(47261)
(43488)
(41747)
业大(40847)
研究所(39867)
中心(39500)
财经(37804)
北京(37624)
(36365)
(34734)
(34499)
师范(34434)
农业(32704)
(32265)
(29569)
经济学(28755)
财经大学(28376)
基金
项目(186063)
科学(146029)
基金(135539)
研究(134750)
(118437)
国家(117498)
科学基金(100896)
社会(83412)
社会科(78966)
社会科学(78946)
基金项目(73387)
(71074)
自然(67340)
自然科(65684)
自然科学(65671)
自然科学基金(64461)
(61259)
教育(60508)
资助(55320)
编号(55185)
成果(44423)
重点(41346)
(40734)
(38965)
(38226)
课题(37299)
科研(35975)
创新(35657)
教育部(34547)
大学(34462)
期刊
(104938)
经济(104938)
研究(77064)
中国(47914)
学报(43018)
科学(40094)
(36879)
管理(36571)
(33872)
大学(31990)
学学(29978)
教育(27293)
农业(25978)
技术(20552)
(17514)
金融(17514)
财经(17049)
业经(16782)
经济研究(16237)
图书(14642)
(14311)
理论(13838)
问题(13737)
科技(13378)
资源(13175)
实践(12923)
(12923)
(12742)
现代(11757)
技术经济(11676)
共检索到369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瑞庆  
孙中山的"涨价归公"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征地补偿制度的形成及运行有重要影响。根据此理论,国民政府创设了按照"申报地价"进行地价补偿的征地补偿制度。尽管制度设计是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前提,但结果却往往成为掠夺民众财富的手段。其问题的症结在于在中国传统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中,补偿地价无法客观公正地给予评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熊金武  王昉  
"涨价归公"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解决中国近代土地问题的思路,对近代中国土地税收制度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今日中国关于城市土地升值分配问题的争论中,"涨价归公"也一再被提出来。然而,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和房产税制度不仅不符合"涨价归公"本义,反而导致了对"涨价归公"思想的种种误解和扭曲。"涨价归公"本质上是一种资产增值分配价值取向,并且以尊重土地私人产权和土地市场机制为前提,其相应的土地增值税和土地原价税制度对今日中国扭转土地财政困局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柯伟明  
从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转变是近代中国税收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作为一个引自西方的现代工商税,营业税本应由政府设立征收机关直接查征,但在其征收过程中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税制的烙印。营业税征收制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商人团体代征和包征大行其道,到逐渐由政府收回税权,实行直接查征,并辅之以县政府及其他单位代征,再到混合式的简化稽征。营业税征收制度的变迁是政府在降低征税成本、减少征税风险理念下,根据自身控制力变化与商界博弈的结果。这说明了中国在税收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面临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艰难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东  张仕廉  
现行土地批租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尽管在运行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问题是现行土地批租制度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现行土地批租制度的真正问题在于,非基于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劳动或对土地的投资改良,导致土地增值收益未真正完全实现"涨价归公、地利共享"。应基于"涨价归公、地利共享"的目标取向,对其重构和重构后的运行进行科学设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昉  熊金武  
如何使土地的利用和分配从基于农耕的需要转变为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是中国近代社会能否实现顺利转型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之一。从孙中山的"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施行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经济思想形成及其制度化的过程,具有典型的转型时期的特质。文章试图透过这一微观视角,考察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对经济制度构建的动态影响,进而讨论传统经济思想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以及近代经济思想转型与经济制度转型二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勇  
回顾了历史上涨价归公的各种政策主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涨价归公的理论依据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规律。涨价归公是开征土地增值税的主要目的,而后者是前者的手段。作为政府实施涨价归公的政策工具,我国土地增值税存在可控性低、有效性差和独立性不强等问题。我国土地增值税的出路在于将其重点作为一种调节收益分配的税种加以完善,而不是取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冉春  
作为留学教育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费管理主要受留学教育整体政策引导,同时亦为其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制约。而经费管理的举措是否科学有序,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留学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本文从历史角度着眼,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相关情况加以初步探讨,以求对当前相关决策实施予以一定的参考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功群  王倩  
山东省是晚清时期兴办实业教育较早的省份之一,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山东的职业教育已有了初步发展。山东省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以往山东职业教育的混乱无序以及战后山东的恢复建设,开始着手对职业学校进行整顿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致力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其服务于山东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胡君  
中国现代大学的边疆服务肇始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与近代以来中国基督教传播路径的转向、大学的现代转型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建国宗旨的倡导密切相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边疆服务活动以边疆服务、研究与训练的一体化为指导思想,既体现了参与各方共同服务于抗战建国方针的民族主义倾向,又包含了各自差别化的利益诉求;服务活动的开展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书美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教育经费紧张,民教机关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民众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势下,图书馆界有识之士发出"将学校图书馆公开"的倡议;国民政府也多次颁布相关法规,倡令学校图书馆公开,以增加社会教育功效。面对时代呼唤,各级学校图书馆积极响应,通过开放阅览、举办图书展览、兼办民众图书馆等路径,将本校图书馆公之于众,收效良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建构起以"四行二局"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民营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配合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业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在现代化经营理念的推动下形成了该时期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家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角色定位与社会意识更趋明确化、理性化。与之相应的是,他们所管理的银行业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按照社会的目标与价值,采取具体行动去承担其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建构起以"四行二局"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与此同时,民营商业银行不断改革创新,配合以社会系统为基础的业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在现代化经营理念的推动下形成了该时期独特的企业文化。随着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家群体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角色定位与社会意识更趋明确化、理性化。与之相应的是,他们所管理的银行业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主动地按照社会的目标与价值,采取具体行动去承担其社会责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婧  
20世纪30、4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改变了"私法自治"、"契约自由"古典自然法学的立法思想,转以"社会立法"为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银行法》、《中央银行法》及多部银行监管法,以实现金融统制。这些立法实践,促使银行立法技术的成熟、金融管理的法制化,实现了银行法形式上的现代化。但由于受立法目的及其它因素的局限,国民政府银行法内容超前,未取得良好的立法效益。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袁晓川  
公文制度的构建及改革活动,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到全国政、学、商各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大批学术及实践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互动的研究视角,将"秩序重建"与"效率提升"定义为近代中国公文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政治鼎革——思想纷争——制度构建——行政实践"为逻辑主线,紧密围绕公文制度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主题,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体制特点,围绕其政治秩序构建过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瑞庆  
地价税是西方的"舶来物",不仅是实现"平均地权"的一项土地政策,也是国民政府解决财政问题的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方案。财政为事业之母,为了建设"新政",国民政府积极筹备开征地价税,以解决财政短缺问题。地价税在中国土壤的"嫁接"过程中,与传统的地政体制相互激荡、举步艰难,也使利赖于此的财政改革收效甚微。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却又因财政短绌,终结了已具雏形的地价税,改为田赋征实。在财政和地政的复杂纠葛中,地价税折射出了国民政府的性格,也决定了国民政府的命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