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50)
2023(17678)
2022(14868)
2021(13843)
2020(11773)
2019(26959)
2018(26936)
2017(52063)
2016(28320)
2015(32007)
2014(32010)
2013(31653)
2012(28704)
2011(25837)
2010(26245)
2009(24683)
2008(24501)
2007(21978)
2006(19635)
2005(17520)
作者
(82532)
(68974)
(68525)
(65199)
(43720)
(33036)
(30876)
(27000)
(26148)
(24645)
(23353)
(23339)
(21986)
(21951)
(21311)
(20839)
(20510)
(20358)
(19688)
(19654)
(17145)
(17089)
(16734)
(15951)
(15446)
(15434)
(15374)
(15298)
(13932)
(13577)
学科
(116773)
经济(116602)
(107908)
管理(94308)
(89279)
企业(89279)
方法(53121)
(49491)
数学(43360)
数学方法(42640)
(35552)
业经(35377)
农业(32984)
中国(28835)
(26806)
(24545)
财务(24461)
财务管理(24423)
企业财务(23145)
(23060)
技术(21616)
理论(21607)
地方(20588)
(20461)
(19836)
贸易(19825)
(19689)
(19284)
(19092)
(19004)
机构
学院(411108)
大学(406501)
管理(166555)
(163932)
经济(160433)
理学(143748)
理学院(142274)
管理学(139709)
管理学院(138983)
研究(131459)
中国(102280)
(86572)
科学(81718)
(78592)
(77411)
(66130)
业大(65400)
(62353)
财经(61100)
中心(60685)
农业(60390)
研究所(59722)
(55427)
北京(54315)
(50950)
师范(50504)
(49665)
经济学(47735)
(47252)
财经大学(44900)
基金
项目(275423)
科学(217221)
研究(201797)
基金(200056)
(173677)
国家(172149)
科学基金(149158)
社会(127220)
社会科(120314)
社会科学(120280)
(108797)
基金项目(105995)
自然(97648)
自然科(95357)
自然科学(95334)
自然科学基金(93627)
教育(91879)
(89999)
编号(83367)
资助(82565)
成果(66595)
重点(61036)
(60364)
(58476)
(58216)
课题(56427)
创新(54092)
(52837)
科研(52221)
国家社会(51796)
期刊
(188273)
经济(188273)
研究(117954)
中国(80316)
(77038)
学报(63927)
管理(63370)
(61651)
科学(60362)
农业(52040)
大学(49773)
学学(47392)
教育(41772)
(37344)
金融(37344)
技术(37342)
业经(35897)
财经(29788)
经济研究(27565)
(27443)
(25402)
问题(24864)
技术经济(21679)
(20841)
科技(19858)
现代(19423)
理论(18939)
商业(18440)
统计(18262)
世界(17752)
共检索到608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智敏  田小海  鄢圣芝  黄永平  
采用了系统工程、生态农业、农业气象、作物栽培、技术经济等原理,通过对江汉平原涝渍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性能解析、现有种植制度与新拓高效农业模式分析评价、高效优化机理的探讨,从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利于农业结构调优,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筛选归纳了四类适宜的高效种植(养)模式,即“稳粮兴油”增值型;“稳棉机动”增值型;“粮经、粮饲兼顾”饲养型;“种地与养地”结合型。上述高效农业模式具有产品优化功能、结构优化功能、缓和大范围洪涝和自我调控补偿功能,它们既自成体系,各显特色;又互成体系,构成粮、经、饲、肥“四元”种植结构。必须实行有序高效模式自身水旱轮作,高效模式与传统耕作制度之间轮作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继权  黄元宁  黄福建  高正宝  
根据1997、1998两年实验区和调查资料,对皖中地区种植结构调整中稳粮增收新种植方式的产量、经济与可持续因素,以及预留带套种的机械使用、墒间设计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示范应用意见和栽培技术要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陶建平  李翠霞  
两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通过对两湖平原农业生态环境分析 ,探讨两湖平原农业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 ,进而提出在洪灾胁迫下调整两湖平原农业种植制度 ;通过发展耐涝农业生产、开发冬季农业、选育早熟或晚熟品种错开洪涝高峰期、推广套种技术、发展精养渔业等途径 ,实现农业避洪减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友山  文化  
市场经济与种植制度钱友山,文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100081)1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分析据国家统计资料:199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44275.8万吨,全国人口为117171万人,人均占有粮食377.8公斤。从同年全国畜产品推算,年需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汉艮  姚霞  朱艳  曹卫星  
以优化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为出发点,着重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来研究种植制度设计的知识表达体系,在系统收集和分析种植制度设计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解析种植制度指标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创建了种植制度设计知识模型;充分利用软构件的技术特点,在VisualC++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和组件化的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实现了适宜作物选择、作物搭配、作物布局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本研究克服了传统种植制度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弱的不足,为实现种植制度设计的定量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同君  
建立规模化高效农业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各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有初步实践,但无论是从该模式遭遇的瓶颈制约还是国外成功经验来看,制度保障对规模化高效农业模式都是极为必要的。从规模化高效农业模式的内在要求出发,高素质劳动力、土地产权、农业知识产权、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等的制度保障应成为该模式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应进一步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以便为规模化高效农业模式的展开奠定良好制度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同君  
建立规模化高效农业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各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有初步实践,但无论是从该模式遭遇的瓶颈制约还是国外成功经验来看,制度保障对规模化高效农业模式都是极为必要的。从规模化高效农业模式的内在要求出发,高素质劳动力、土地产权、农业知识产权、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等的制度保障应成为该模式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应进一步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以便为规模化高效农业模式的展开奠定良好制度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鄢圣芝  雷慰慈  刘章勇  田小海  程玲  黄智敏  
结合涝渍地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推广体系,把试验示范、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引进优质新品种、研究综合配套技术和推广高效农业模式为主要内容,探索了一条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的新方法、新措施和新机制;筛选出最适合的新品种、新技术和高效农业模式在涝渍地上示范推广,提高了涝渍地的效益。五年来,共引进新品种105个;引进旱育抛秧技术在晚稻上应用,解决了晚稻旱育抛秧中的三大技术难题,增产达到23.63%,在国内属于领先。示范新技术5项,推广高效农业模式4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5.1万hm~2,新增利润2.2亿元。并建成了涝渍地的五大产业开发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世博  张方亮  张镇涛  周丽涛  赵锦  杨晓光  
【目的】大豆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明确不同区域限制大豆高产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可为东北三省大豆合理布局、防灾避灾以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19年(时段Ⅱ)两个时段,利用调参验证后的DSSAT-CROPGRO-Soybean模型模拟研究区域大豆潜在种植区各站点气候生产潜力,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大豆冷害和干旱指标,明确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冷害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统计方法,明确限制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结果】(1)与1961—1980年(时段Ⅰ)相比,1981—2019年(时段Ⅱ)大豆潜在种植区增加2.81×106 hm2,占研究区域总土地面积的3.57%;(2)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稳产区面积占比减少,其中高产稳产区面积占潜在种植区内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7.67%减少到17.11%,高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3.54%增加到15.13%,低产稳产区占比由34.98%增加到38.17%,低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8.58%减小到18.49%;(3)研究时段内,大豆生长季冷害发生频次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产稳产和高产不稳产区冷害特别是严重冷害发生频次高于低产稳产区以及低产不稳产区;大豆生长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次增加,重旱发生频次减小;(4)大豆产量变化与冷害发生频次呈负相关关系,产量变异性的变化与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潜在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可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高产不稳产和低产稳产面积增加,高产稳产区和低产不稳产区面积减少;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内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不同,低产区较高产区总体低温冷害发生频次高,不稳产区较稳产区干旱发生频次高。但在高产稳产性变化区域,冷害发生频次下降,干旱发生频次上升。总体而言冷害是大豆高产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冷害和干旱是大豆产量不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田  曲辉辉  杨晓光  张晓煜  李茂松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建飞  
系统分析了太湖地区种植制度的演变过程 ,即从一年一熟水稻向麦稻两熟演变 ,麦稻两熟制向麦稻及经济作物多熟制发展 ,双季稻的发展和稻田种植多样化的形成 ,归纳出若干对当前种植结构调整有意义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晓海  沈俊儒  邵岩  卢秀萍  曾建敏  杨雪彪  谭永红  程多福  
以津巴布韦马绍兰烟草公司和中国天泽公司合同种植计划为蓝本,从合同种植目标、农户分级、产前投入资助、农艺技术服务、合同签订、合同种植管理、债务回收、烟叶购买等方面介绍津巴布韦的烟草合同种植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素心   申格   余强毅   吴文斌  
【目的】耕地种植制度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其形成受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土地利用行为综合影响,反映了“人类-自然”的耦合关系。本研究旨在科学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制度格局,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结合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等手段,构建适合我国农情的跨年度种植制度探测方法体系,并开展空间格局分析。首先,通过辨析种植强度、复种指数等概念,从长期性、周期性、稳定性等方面,定义种植制度的内涵;其次,构建连续度、频度指标,并利用基于时序遥感的2001—2018年中国复种指数监测结果,结合时间滑动窗口方法,在像元尺度分别计算两个指标的具体值;最后,评估耕地的种植强度与种植制度特征的显著性,利用决策树方法确定种植制度类型,从区域差异、动态规律等方面分析不同区域种植制度的时空异质特征。【结果】(1)面积上看,一年一熟所占面积最大,占53.52%,超过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其次是一年两熟,占23.28%,季节性休耕(如两年三熟)与年度休耕分别占12.80%和6.94%。(2)空间上看,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季节性休耕与年度休耕的集中分布区分别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与“镰刀弯”地区。(3)时间上看,动态稳定的种植制度从时间维度上揭示了静态复种指数背后的异质性,例如,2018年复种指数为1的区域,其中75.18%属于一年一熟、6.60%属于一年两熟、8.92%属于季节性休耕、8.02%属于年度休耕。【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时序遥感监测与空间决策树模型的跨年度分类体系,揭示了中国耕地种植制度分区聚集、种植强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直观展现了松嫩平原、“镰刀弯”等空间聚集区;分析了耕地复种与种植制度的时空差异特征,主要表现在种植制度与年度复种指数的空间不一致性,以及种植制度特有的周期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提高耕地复种强度、推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提供案例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米艳华  陆琳  陈艺齐  张德  段曰汤  杨顺林  朱红业  
在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灌溉型坡地上,调查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光能、热量和水分利用率,从中优选干热河谷坡耕地高效种植模式。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番茄和水稻—番茄模式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及热量接纳系数相对较高,玉米—菜豆模式相对较差。玉米—番茄模式水分利用率最高,水稻—洋葱模式最低,仅为7.546 kg/mm.hm2。番茄因收获期最长,产量最高,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使玉米或水稻—番茄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