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4)
2023(13977)
2022(11580)
2021(10907)
2020(8675)
2019(19531)
2018(19000)
2017(36229)
2016(19457)
2015(21570)
2014(20926)
2013(20066)
2012(17902)
2011(15809)
2010(15474)
2009(13932)
2008(13243)
2007(11313)
2006(9671)
2005(8458)
作者
(50597)
(42578)
(42120)
(40269)
(26666)
(20275)
(19107)
(16525)
(16232)
(14816)
(14490)
(14456)
(13258)
(13183)
(13178)
(13064)
(12544)
(12343)
(12104)
(12079)
(10362)
(10120)
(10117)
(9646)
(9495)
(9437)
(9210)
(9126)
(8372)
(8280)
学科
(75726)
经济(75613)
管理(59632)
(52559)
(44121)
企业(44121)
方法(32896)
数学(29275)
数学方法(28874)
(22403)
(21556)
中国(19520)
(18424)
业经(18067)
地方(17690)
农业(14326)
(13735)
财务(13689)
财务管理(13654)
(13307)
(13208)
环境(13177)
企业财务(13000)
理论(11745)
(11734)
银行(11724)
(11676)
贸易(11667)
(11643)
金融(11638)
机构
学院(258097)
大学(255703)
(105451)
经济(103312)
管理(102106)
理学(88727)
理学院(87828)
管理学(86373)
管理学院(85871)
研究(81385)
中国(61890)
(51926)
(50981)
科学(47617)
财经(40405)
中心(39208)
(38627)
(37450)
(36847)
业大(36363)
(36274)
研究所(33914)
(33265)
经济学(33059)
师范(32958)
北京(31806)
(31635)
财经大学(30349)
(30096)
经济学院(29920)
基金
项目(185257)
科学(148343)
研究(140097)
基金(135322)
(117093)
国家(116140)
科学基金(101470)
社会(90948)
社会科(86224)
社会科学(86205)
(72978)
基金项目(71679)
教育(65746)
自然(63540)
自然科(62010)
自然科学(61997)
自然科学基金(60853)
(60718)
编号(56865)
资助(52898)
成果(44830)
重点(42335)
(41418)
(40181)
(40113)
(39893)
课题(39433)
国家社会(38374)
创新(37351)
教育部(36463)
期刊
(112971)
经济(112971)
研究(72617)
中国(50101)
(41002)
管理(37844)
学报(36005)
科学(35080)
(32854)
教育(30643)
大学(29794)
学学(28236)
技术(25121)
(22954)
金融(22954)
农业(22042)
财经(19883)
业经(19759)
经济研究(17178)
(17059)
问题(15118)
科技(12356)
(12324)
理论(11742)
财会(11356)
技术经济(11331)
资源(11287)
职业(10844)
(10791)
现代(10786)
共检索到372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容坤  
涉林纠纷事件具有复杂性、群体性、危害性,亟需创新纠纷化解机制。武平县涉林纠纷"大调解"机制,在组织架构上创建纵向定责和横向联动机制,形成纠纷治理的压力体制;在运行流程上构建诉前化解与诉调衔接机制,实现诉讼与非讼的有机契合。两个面向双管齐下,达成涉林纠纷化解的整体性格局。研究发现,在涉林纠纷"大调解"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科层组织的维稳逻辑、农民个体的利益逻辑以及村落共同体的秩序逻辑三者相互嵌套,共同构筑纠纷化解的一致行动,而这也促使涉林纠纷的调解途径呈现由单一制转向多元化、由个案处置转向源头治理、由对抗性转向协商性三大治理特色。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尚鑫  
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是在全国价格认定系统普遍开展的一项调解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目前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全国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对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的具体模式展开了有益的探索,并走出了多条适合本地方调解工作开展的道路。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价格认定机构选择同人民法院合作,通过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的方式来开展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本文将针对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工作与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二者对接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武  
行政诉讼调解虽然为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禁止,但却在实践中大量隐性存在,应当予以正视。本文以涉农纠纷解决机制为视角,探讨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正当性及对行政诉讼调解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形成正确认识,为完善我国涉农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选择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媛  
伴随着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日益复杂化、专业化,金融消费纠纷日趋增多,货币与监管当局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也日趋重视,加快金融消费纠纷的解决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方式难以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引入行政调解机制,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以满足金融消费者需求、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尤为重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  
土地细碎化治理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土地细碎化问题无法通过单一的治理方式解决,需借助多种力量合力应对。中部金峨县的经验表明,土地细碎化治理应以县域为单元构建治理体系,整合地方政府、农民和市场主体等力量,使政府、社会和市场形成治理合力,实现土地细碎化治理的目标。在土地细碎化县域治理体系中,以地方政府引导为核心的行政化机制是前提条件,供给土地细碎化治理资源,引导土地细碎化治理实践;以农民自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化是组织机制,村社集体统筹协调土地整合和土地流转过程,农民通过自主决策和民主协商参与实践过程;以市场耦合为核心的市场化机制是必要条件,耦合行政化机制和社会化机制,借助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推动土地集中高效利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国明  江华  
林权纠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目前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如何以合法的途径化解林权纠纷已然成为必须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因此,应当通过对林权纠纷的现状、特征、原因、现实解决途径等的分析,寻找化解林权纠纷之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伟兵  唐超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达成的"三峰"金融监管理论引导下,各国都在不断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人民银行作为金融监管当局,近年开通了"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热线电话,深入金融消费民事领域,充当金融消费纠纷的调解者,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从"12363"金融消费纠纷调解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完善"12363"金融消费纠纷调解机制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寅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公民环境意识与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环境民事纠纷也不断增加。人们在进行诉讼的同时,特别关注行政调解的作用。但由于环境纠纷的行政调解本身也存在着客观缺陷,从而阻却着纠纷的顺利解决。因此,进一步探寻环境纠纷行政调解机制法哲学根基,在公平与效率、自由与秩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成为当前解决环境纠纷的重要话题。为此,本文从环境纠纷行政调解必要性与可能性法哲学视角,进一步阐释了在处理环境纠纷过程中正视行政调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瑞华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科技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社会变迁,以数字代码运转的互联网虚拟世界会产生各种纠纷,如何解决纠纷并以技术手段实现数字正义是当下的重要课题。伊森·凯什、奥娜·拉比诺维奇·艾尼的《数字正义:当纠纷解决遇上互联网科技》一书详解在线纠纷的解决机制及数字时代的正义命题与实现路径。一、数字时代的正义命题得益于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迈向数字时代,可用技术和机器处理纠纷。数字社会的纠纷处理如何实现正义?作者认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卫望玺  谢屹  余尚鸿  
化解集体林权纠纷是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但林权纠纷解决难度大,影响了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研究首先梳理了集体林权纠纷解决的制度安排;其次以江西省某县A、B两个村民小组因737号山场发生的林权纠纷案件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林权纠纷解决过程的特殊性;再次,探析了现行纠纷解决制度存在的低效问题及其成因。最后提出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重视非正式制度作用、加强调解机构能力建设、创新纠纷解决方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荃  
人民法院委托行业协会调解制度是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委托调解方式,该制度是一项借助行业知识对金融纠纷进行调处的模式。然而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自觉适用率低、适用范围过窄、成功率不高等障碍,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审理范围与委托范围之间存在冲突等三方面,必须通过厘定可委托调解案件范围的界限、适用辨清事实和司法审查相结合的辅助制度、加强培训及增加激励等举措完善该项制度,以凸显人民法院委托行业协会调解制度本身所具备的正当性价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施明浩  
在证券业创新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证券纠纷波及面较广,具有跨行业化、复杂化的特点,呈现出举证难、上位法律不完备等困境,加之法院对于金融案件受理的特有选择机制,给诉讼途径解决证券纠纷造成很大的障碍。而对仲裁而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仲裁原有的便利性、灵活性等优势也难以充分发挥。证券调解相对于当事人和解、仲裁和诉讼而言,有着专业性、自愿性、权威性和高效性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中小额度的证券纠纷,更能发挥其优势。调解是我国证券纠纷解决的必要途径之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席滔  
金融纠纷的解决作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环节,在金融危机后期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非诉解决机制(ADR)由于在成本、时效方面的明显优势,近年来被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于解决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金钱纠纷。本文以中国香港"金融纠纷调解中心"(FDRC)的运作为例,详细阐述了香港非诉解决机制的运作程序,简要分析了香港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在处理金融纠纷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期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方面为我国大陆地区构建多元化的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董新义  王馨梓  
2019年12月28日修订后的《证券法》在第六章专门规定了"投资者保护"共八个条文,开启了我国金融基本法律专章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先河。其中证券纠纷调解制度也是新证券法强化投资者保护的一大亮点性措施。新证券法第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投资者与发行人、证券公司等发生纠纷的,双方可以向投资者保护机构申请调解。普通投资者与证券公司发生证券业务纠纷,普通投资者提出调解请求的,证券公司不得拒绝。"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应当向何投资者保护机构申请调解、调解的受案范围、金融机构是否存在先行处理的前置程序问题、调解的效力如何,均值得进一步研究。除此类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鑫  于法稳  胡晓燕  
本文从生态环保督察视角,阐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现实背景、基本概念与内涵特征,并基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概括分析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重点流域面源污染、工矿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累积性、变动性和区域性等特征。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理论思维滞后导致整治实践陷入误区,主体责任缺位造成整治内生动力不足,行为能力有限导致整治效果欠佳,服务供给不足造成整治问题解决滞后等。为此,本文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夯实主体责任、增强行为能力和提升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提出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