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6)
2023(15135)
2022(12771)
2021(12503)
2020(10170)
2019(23937)
2018(24527)
2017(45394)
2016(25839)
2015(29548)
2014(29921)
2013(28450)
2012(25843)
2011(23399)
2010(24042)
2009(21423)
2008(20903)
2007(18748)
2006(16453)
2005(14338)
作者
(70481)
(58779)
(58177)
(55641)
(37062)
(28125)
(26419)
(23209)
(22444)
(21060)
(20021)
(19562)
(18430)
(18330)
(17970)
(17953)
(17758)
(17249)
(16766)
(16674)
(14691)
(14682)
(14240)
(13640)
(13468)
(13137)
(13107)
(12940)
(11839)
(11595)
学科
(93436)
经济(93336)
(67682)
管理(63272)
(48621)
(46481)
企业(46481)
方法(42820)
数学(37712)
数学方法(36989)
农业(32460)
中国(29609)
教育(25227)
业经(23993)
(21432)
理论(20304)
(20052)
地方(19025)
(16943)
技术(15742)
(15297)
(14919)
贸易(14908)
(14507)
教学(14428)
(14260)
(13684)
环境(13458)
(12745)
银行(12711)
机构
大学(350405)
学院(348703)
管理(135025)
(126952)
经济(123790)
理学(117529)
理学院(116216)
研究(114087)
管理学(113688)
管理学院(113058)
中国(81416)
(75796)
科学(72202)
(69855)
业大(57357)
(56679)
(56065)
师范(55686)
(55405)
农业(53510)
(52946)
中心(52860)
研究所(51806)
北京(48225)
师范大学(44530)
财经(44175)
(43166)
教育(42578)
技术(41543)
(40572)
基金
项目(237508)
科学(186644)
研究(182438)
基金(166535)
(143293)
国家(141883)
科学基金(121727)
社会(109878)
社会科(103435)
社会科学(103405)
(96235)
教育(90580)
基金项目(88036)
(80969)
编号(80160)
自然(77912)
自然科(76061)
自然科学(76048)
自然科学基金(74627)
资助(68392)
成果(67309)
课题(56753)
重点(53561)
(53146)
(51324)
(49115)
项目编号(47144)
(46669)
教育部(45721)
创新(45403)
期刊
(140633)
经济(140633)
研究(105676)
中国(79067)
教育(74116)
(70371)
学报(53786)
科学(49085)
农业(48270)
管理(45275)
大学(42818)
(40001)
学学(38230)
技术(36139)
业经(28460)
(27299)
金融(27299)
(23387)
图书(23137)
财经(19759)
经济研究(19564)
职业(19204)
问题(18948)
(17830)
(16729)
科技(16624)
技术经济(16122)
书馆(15928)
图书馆(15928)
理论(15855)
共检索到516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林万龙  崔情情  何志巍  曹志军  
新时代开展耕读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重要实践。新时代的耕读教育具有新内涵与新的发力点,应实现三个层面的现代转译,深入推动耕读教育与多种教育的融合。涉农高校推进耕读教育应在五个着力点精准施策: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课程教材建设上下功夫;在实践平台搭建上下功夫;在高水平师资培育上下功夫;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总结提出中国农业大学构建耕读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育人体系的实践经验:诠释耕读时代内涵,实现全年劳动教育不间断;深挖耕读文化资源,打造优质课程教材体系;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践行勤耕重读知行合一;完善机制保障,开辟劳动教育多元实施空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霞  黄海红  熊久晴  龚良玉  
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与有效延伸。文章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类专业“绿之益”社团为例,遵循“专创融合、项目引领、平台支撑、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原则,探讨构建“一心、二放、三化、六链”的“专创融合”社团实践育人模式,搭建兼具资源整合与动态管理特点的“专创融合”社团实践育人平台,加强耕读教育,涵养“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推动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满足学生对拓宽专业领域视野、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桂清  井岗  张风平  
专业社团是高校大学生将课堂文化知识用于实战的平台,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聊城大学为应用型高校,农学院"新农科技社"为国家级"优秀学生社团",属涉农专业社团,该社团通过十多年的建设,探索出涉农专业社团的"一二三四"(一启蒙、二培训、三训练、四应用)实践育人新模式:开展启蒙教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举办培训活动,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强化应用锻炼,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峰   邹学校   王浪  
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集合体,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挥“四个服务”功能创新。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用“耕读修业”的范式指导园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激发强己强农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阔国际化视野,强化大国三农意识”四大目标;凝练了彰显“耕读修业”温度、深度、宽度、高度、效度等五大主题及其相应的思政元素;实施圈层推进、三堂并驱、多维协同、综合评价,育人效应十分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峰   邹学校   王浪  
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集合体,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挥“四个服务”功能创新。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用“耕读修业”的范式指导园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激发强己强农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阔国际化视野,强化大国三农意识”四大目标;凝练了彰显“耕读修业”温度、深度、宽度、高度、效度等五大主题及其相应的思政元素;实施圈层推进、三堂并驱、多维协同、综合评价,育人效应十分明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祁婧   侯顺   王满囷   张献龙  
农科研究生教育事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农高校在农科研究生教育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特色,应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优势,结合国家复兴战略对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价值引领,突出知行合一。华中农业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不断践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校训精神,凸显中华农耕文化自信,以精神塑造为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教融合、产业实践及农业国际化为路径,建构了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培养出的研究生具有突出的知农爱农情怀、强农兴农本领和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精神。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可  包昆锦  蒋远胜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涉农高等院校创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综合性高端平台。分析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历史使命与创业实践教学价值,梳理了涉农高校创业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从新农村研究院的价值发挥和现有模式的优化出发,提出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关联性建设为着力点,以"涉农高校——地方政府——农村社区——涉农企业"为合作机制,以论坛、协会、社团、创业团队为中介,构建并完善"课堂涉农创业模拟——课外涉农创业实践——创办农业企业实践"的涉农高校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辉峰  
通过国内外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模式的对比分析,利用对苏南、苏中、苏北等地涉农高校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模式的调研及数据的分析,建立适合江苏省涉农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模式,特别是适合涉农行业类招生、涉农技能型招生模式,为决策部门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教民  
抓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后,学界、教育界不断开展关于实践育人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践育人工作逐步向科学化、长效化运行发展。河北省自2012年寒假开始,组织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奔赴千乡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美娥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四融"、"双主体"育人模式,实现了学生、企业、学院的共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慧萍  
当前,多元化思潮下学生缺乏鉴别力给高校实践育人带来新的挑战,"实践育人"模式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育人效果。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唤醒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据此,文章提出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吉奎  
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文化,实施特色文化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行业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存在价值认识不足、双元文化育人机制不够完善、文化育人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应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拓展双元主体协同机制,建设三类文化育人平台,实施四大文化育人路径,打造五大文化育人载体,全面提升文化育人质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滕智源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指导思想:校政协同,注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校企协同,注重与大学生未来职业教育相结合;校社协同,注重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然后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新模式的结构机制。最后探索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具体措施:构建三类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多维度;建设双向阵地平台,打造人才发展共同体;开展"三全"文化活动,稳固人才意识形态圈;健全两个保障机制,提高人才发展质量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华彪  王英  赵海军  
人才培养包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学育人和实践育人等方式。文章探讨的是高校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出发,创新国防教育实践育人手段和模式,切实把军训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成果转化为大学生树立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维护国家统一、捍卫领土完整、保卫民族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推进"中国梦"愿景实现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梦莱  丁宁  
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同时,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体系,应该及时根据社会对于实践性人才需求趋势的变化,推进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育人并非是要抛开理论,而是要在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如何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将理论逐步应用于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强化教育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