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7)
- 2023(9979)
- 2022(8524)
- 2021(8058)
- 2020(6753)
- 2019(15159)
- 2018(14986)
- 2017(29992)
- 2016(16462)
- 2015(18412)
- 2014(18489)
- 2013(18103)
- 2012(16902)
- 2011(15332)
- 2010(15860)
- 2009(15432)
- 2008(15311)
- 2007(14185)
- 2006(13125)
- 2005(12124)
- 学科
- 济(64885)
- 经济(64781)
- 业(58362)
- 管理(50533)
- 农(46618)
- 企(37151)
- 企业(37151)
- 农业(30816)
- 制(21193)
- 财(21004)
- 方法(20832)
- 业经(19917)
- 中国(18956)
- 数学(17883)
- 数学方法(17529)
- 体(14350)
- 策(14293)
- 贸(13810)
- 贸易(13804)
- 银(13633)
- 银行(13625)
- 易(13555)
- 行(12993)
- 地方(12845)
- 融(11893)
- 金融(11891)
- 务(11628)
- 财务(11589)
- 财务管理(11556)
- 企业财务(10951)
- 机构
- 学院(234795)
- 大学(229629)
- 济(103495)
- 经济(101243)
- 管理(90784)
- 研究(80263)
- 理学(76565)
- 理学院(75825)
- 管理学(74667)
- 管理学院(74220)
- 中国(68294)
- 农(53635)
- 财(52845)
- 京(47761)
- 科学(44452)
- 所(40669)
- 农业(40436)
- 江(39369)
- 财经(39283)
- 中心(39122)
- 业大(36653)
- 研究所(35463)
- 经(35336)
- 州(30386)
- 经济学(30297)
- 北京(30140)
- 范(29072)
- 师范(28879)
- 省(28376)
- 财经大学(28272)
- 基金
- 项目(144387)
- 科学(114865)
- 研究(112533)
- 基金(104813)
- 家(88990)
- 国家(88092)
- 科学基金(76124)
- 社会(72654)
- 社会科(68553)
- 社会科学(68539)
- 省(57070)
- 基金项目(54325)
- 教育(50398)
- 编号(47725)
- 划(46572)
- 自然(46171)
- 自然科(45074)
- 自然科学(45066)
- 自然科学基金(44259)
- 资助(42895)
- 成果(40344)
- 制(34110)
- 部(33394)
- 课题(32700)
- 重点(32043)
- 发(31929)
- 性(30649)
- 农(30253)
- 创(29758)
- 国家社会(29671)
- 期刊
- 济(127769)
- 经济(127769)
- 研究(77294)
- 农(57835)
- 中国(53650)
- 财(40906)
- 农业(38157)
- 融(35704)
- 金融(35704)
- 管理(32033)
- 学报(30617)
- 科学(30513)
- 业经(25540)
- 大学(25363)
- 教育(24342)
- 学学(24017)
- 技术(19610)
- 财经(19536)
- 问题(17825)
- 业(17542)
- 经济研究(17252)
- 经(16673)
- 农村(15809)
- 村(15809)
- 农业经济(14615)
- 世界(13785)
- 贸(12919)
- 统计(12508)
- 经济问题(12273)
- 版(12268)
共检索到384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于彪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自颁布实施以来,虽经历几次微调,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方面。调研发现,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在制度设计、指标设计、统计操作与数据申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涉农贷款数据失真、划分不准、操作困难、反映不全、应用受限。本文从修订制度框架、调整报表设置、修订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增设部分统计指标、推进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标准化建设及加强培训与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涉农贷款 专项统计 制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席凤梅
为进一步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激励机制,支持"三农"发展,从2010年起,各级财政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60%,市、县两级财政承担40%。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2011年,全市6县(市)14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文胜
本文介绍了涉农贷款统计现状,实证分析了黄冈市涉农贷款统计运行情况,指出了涉农贷款统计中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涉农贷款统计的建议。
关键词:
涉农贷款 统计 问题 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有龙
为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财政部于2010年9月出台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但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在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时由于理解存在偏差,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国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支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翔宇 武宁 李晴
为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促进我国农村信贷良性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贷款保证产品,但在涉农领域,现有的贷款保证产品界定不清、保险公司定位不明确、反担保体系不完善、费率设定单一是其并未发挥担保职能的主要障碍。本文结合保证业务和保证保险的基本定义及相关理论,提出理论上涉农贷款保证业务优化的操作流程设计,并指出结合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涉农贷款保证业务、确定合理有效的反担保物、加强政府监管力度、规范贷款保证产品费率厘定流程等措施是解决涉农贷款保证业务现存问题的重要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绍荣 杨晓杰 蔡华铭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角度,对涉农贷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存在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涉农贷款向城市和农村的涉农企业、组织倾斜,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步伐缓慢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机构 涉农贷款 信用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艳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农村经济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还不够成熟,现有金融规模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但这也催生出了数字农贷的兴起,并由此引发了涉农贷款的风险问题。为此,应高度重视数字农贷对农村金融领域的影响,结合农业农村对金融的实际需求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数字农贷 涉农贷款 风险补偿 机制优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林
为解决涉农客户的贷款难问题,银行和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开辟了很多渠道,如,扩大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类的担保种类,扩大担保公司担保规模和范围等,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客户,特别是以种、养业为主的广大农业生产者,由于其提供不了银行认可的担保,所以,贷款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对于这一问题,银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更新思维、调整思路,以更加务实、科学的精神来分析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金泉 李松 王哲尔
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是解决"三农"融资问题的重要尝试,但在运行中广泛存在持续性不足、信用风险聚集以及机构意愿不足并存的问题。本文从激励的角度研究了风险补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根源,研究结果表明: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受到了金融机构隐藏成本信息、贷款管理道德风险以及政府机构违约可能性的困扰,导致了政府高运行成本和金融机构低参与意愿并存,影响了涉农贷款的长期持续性。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采用依贷款规模单调递减的菜单式补偿、基于相对绩效递增的损失分担比例和分离托管与结算的制度安排,在提高机构参与积极性同时降低补偿成本,保障补偿机制持续有效性,确保信贷资金持续流向"三农"领域,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志超 谢海芳 魏昭
本文运用某国有银行2002~2009年的企业借款数据,采用线性概率模型和非线性Logit模型,研究了涉农贷款违约以及货币政策和贷款违约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涉农贷款违约概率显著高于非涉农贷款,而且一旦涉农贷款违约,贷款形态的变迁速度较普通贷款更快,涉农贷款违约存在显著的行业效应。本文用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指标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银行体系的贷款违约风险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基准利率的变化对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大于对非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从涉农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来看,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贷款合约条款,以及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型、管理特征等因素,都对涉农贷款违约有重要影响。本文还发现,涉农贷款的违约...
关键词:
涉农贷款 货币政策 信贷风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程鑫
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等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户是涉农金融机构所面对的数量最多的客户群体,只有对农户进行客观的信用评价并按照不同信用水平作出差别化贷款定价,才能缓解当前我国涉农信贷市场面临的窘境。论文从农户的信用行为特点出发构建了农户信用评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信用评价与贷款利率联动的定价模式,对农户信贷市场的规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飞
当前,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扶持政策存在三方面问题。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作用有限。一是增量考核条件对新设机构更为有利,忽视了对支持"三农"贡献度大小的政策引导。"三农"信贷资金需求的满足是全体农村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增量的纵向考核固然重要,机构间的横向对比也很重要。在目前县域经济状况下,加之人民银行用差别准备金率动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佘传奇 张羽
农户融资行为有生产目的和非生产目的,贫困农户融资偏好于非生产,富裕农户融资偏好于生产,从农户融资效用角度比农户融资利润角度分析农户更准确。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三条结论,一是降低利率抑制了金融机构贷款给融资能力弱的贫困农户,但低利率却促使贫困农户融资行为,两者相互作用影响贷款底线。二是信用建设与减低融资成本虽能促进农户融资,但存在作用范围。三是需要根据农户融资行为对贷款措施的敏感程度划分农户,并对不同类型农户实施政策措施。
关键词:
农户 金融机构 融资 效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危俊
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的基本功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聚焦三农,强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人民银行运用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深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较大程度上弥补了三农领域的资金缺口,有效支持了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
涉农贷款 乡村产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屹然 谢家智
金融显性集权与隐性分权是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分配金融权利的内在模式,而这种分权模式对我国农业信贷的影响却并不清晰。基于此,本文以显性和隐性金融分权为门槛变量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分权程度与涉农贷款投入规模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表明,显性和隐性金融分权对涉农贷款的影响均存在"双门槛效应",金融分权程度在不同门槛区间内对涉农贷款规模产生不同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适当的显性金融分权有利于农业信贷规模的增长,但过高的隐性金融分权则起到抑制作用。
关键词:
农业信贷 金融分权 农村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