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7)
2023(13184)
2022(10143)
2021(9062)
2020(6912)
2019(15437)
2018(15174)
2017(29910)
2016(15573)
2015(17405)
2014(17433)
2013(17372)
2012(15883)
2011(14495)
2010(14567)
2009(13575)
2008(13342)
2007(12075)
2006(10923)
2005(9806)
作者
(44036)
(37640)
(36835)
(35153)
(23423)
(17723)
(16716)
(14459)
(14233)
(13166)
(12689)
(12393)
(11614)
(11497)
(11488)
(11398)
(10827)
(10715)
(10706)
(10484)
(9446)
(9155)
(8979)
(8597)
(8554)
(8393)
(8142)
(8046)
(7524)
(7238)
学科
(84599)
经济(84523)
(53394)
(50065)
管理(39582)
农业(33394)
方法(32283)
(31991)
企业(31991)
数学(28279)
数学方法(28145)
业经(27944)
中国(22212)
地方(18816)
产业(16442)
(16154)
(14290)
贸易(14285)
(14211)
(13982)
(13827)
农业经济(12736)
发展(11904)
(11883)
(11655)
技术(11482)
(11432)
银行(11426)
(11290)
金融(11290)
机构
学院(235656)
大学(230588)
(107111)
经济(105312)
管理(93029)
理学(81217)
理学院(80506)
管理学(79411)
管理学院(78982)
研究(75806)
中国(58996)
(53339)
(46079)
(45724)
科学(42309)
农业(40175)
业大(37215)
财经(36640)
中心(36514)
(35925)
(35508)
经济学(34023)
(33456)
研究所(32259)
经济学院(30924)
(30019)
师范(29768)
(28139)
经济管理(27975)
北京(27973)
基金
项目(158179)
科学(126822)
研究(121772)
基金(116248)
(98944)
国家(98003)
科学基金(85748)
社会(82812)
社会科(78343)
社会科学(78331)
(62707)
基金项目(61327)
教育(53405)
编号(50278)
(50084)
自然(49917)
自然科(48791)
自然科学(48784)
自然科学基金(47970)
资助(45218)
成果(39925)
(37085)
国家社会(35588)
(35563)
重点(34551)
(33406)
课题(33267)
(31996)
(31826)
发展(31375)
期刊
(123667)
经济(123667)
研究(67458)
(59647)
中国(45705)
农业(40403)
学报(33318)
(32425)
科学(31702)
管理(30985)
业经(28172)
大学(27531)
学学(26049)
(25185)
金融(25185)
教育(20536)
技术(19702)
经济研究(18676)
(18563)
财经(18511)
问题(18108)
(16040)
农业经济(15343)
农村(15136)
(15136)
世界(13651)
(12936)
经济问题(12817)
商业(12439)
技术经济(12113)
共检索到347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瑞峰  
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战略的重要内容,以涉农电商平台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三农”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契机。基于“涉农电商平台动态特征—数字化驱动过程—数字化转型效果”的逻辑思路,初步构建涉农电商平台驱动乡村产业数字转型的理论框架,进而借助基于SEM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创新和区域两个维度来看,涉农电商平台不仅能够直接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而且可以通过激活乡村产业创新和重构乡村产业分工间接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从平台和用户两个维度来看,尽管涉农电商平台能够直接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但涉农电商平台发展与乡村产业组织、乡村从业人员的不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涉农电商平台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从基础维度来看,当前涉农电商平台存在竞争力不强、发展基础薄弱的劣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驱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的硬件、软件、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涉农电商平台优势,降低涉农电商平台模式差异性的抑制性影响,提升乡村从业人员数字经济意识及数字技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瑞峰  李爽  
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电商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改变了传统乡村产业实践逻辑,激发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具体而言,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维度体现在实践主体、实践目的、实践过程和实践效果四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发现,电商技术通过激活乡村产业创新、拓展乡村产业边界、重构乡村产业分工、升级乡村产业组织、赋能乡村从业人员等五个方面影响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涉农电商平台助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要以农民为实践主体、以数字化转型为实践途径、以高质量发展为实践效果、以农民效用最大化为实践目的,强化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导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旭东  刘闯  刘合光  
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数字经济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重塑着各领域的产业格局。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对乡村产业转型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了全产业链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产品新市场、主体协同分工等方面的改善。通过发挥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并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深度融合,可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当前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缺乏、数字技术应用不足、农业产业链主体协同分工不足等难点,应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强化农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增强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中的多主体协同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惟  
随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针的不断深入,为基层治理格局创新提供了机遇。乡村治理工作是我们社会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我国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数字化技术作为现代治理机制的重要载体,符合乡村规范化、专业化、优质化的治理需求,有助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转型升级。对此,积极探索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创新逻辑,多角度分析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的功能属性,通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化治理结构,旨在明确数字资源配置等治理取向,实现乡村治理智慧化、数字化的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毕洋铭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提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者内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解构对于深化数字乡村理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数字赋能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明晰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而后基于全国26个省域287个市域1 601个县域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以及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的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低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且二者差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应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影响机制: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县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辉  李雪薇  
伴随数字技术应用领域逐渐拓宽,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可引导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本文在深入分析商贸流通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模型对二者内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商贸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且在工具变量回归、分地区回归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商贸流通数字化可以通过提升乡村创业活力和推动农村三产融合,间接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据此,提出推进数字化流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深化三产融合、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建议,旨在为加速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益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皓   郑厚天  
跨境电商是利用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壮大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驱动农业产业数字转型的动力载体。智慧农业时代,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需要依托跨境电商的平台优势、载体优势,不断集聚先进技术、乡村数字人才和金融力量等优质要素,通过培育新业态,拓宽农业产业边界,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杨  徐佳  
我国涉农电商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崛起,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致富的步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涉农电商对产业致富的作用机制在于:涉农电商有助于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增收空间,并改变了传统的"输血式"致富为"造血式"致富,进而实现致富机制的转换。与此同时,我国涉农电商在致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扶持、电商人才培育以及相关政策引导四个方面加强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本庆  周清香  岳宏志  
文章对数字乡村建设驱动产业兴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产业兴旺的作用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兴旺水平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产业兴旺各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维度、产业融合发展维度和农户共享发展维度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对产业绿色发展维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对东部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促进作用较大,西部地区次之,而对中部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促进作用较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方方  孙曰瑶  
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且这一作用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会因地区和市场化程度不同表现出异质性,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是数字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路径,即数字产业发展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而间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据此,应以推动以数字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强化技术创新研发为抓手,以优化劳动力结构为重点,以强化区域协同互动为支撑,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浦阳  杨鑫垚  卢泓宇  牛君  
文章基于2010—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了Tobit模型、份额移动工具变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将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提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连续型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层面上,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城市创新,并且在东部沿海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结构性差异上,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覆盖广度”和“数字化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慧珍  
本文基于我国涉农电商发展现状,考察了涉农电商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致富成效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涉农电商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以淘宝村为代表的涉农电商蓬勃发展,规模上由"散点"分布向"集聚"演进,但涉农电商发展也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性。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等东部沿海地区涉农电商发展水平较高,且出现了规模集聚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涉农电商发展相对滞后。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证实了涉农电商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对我国农村居民致富成效提升带来显著效应。具体而言,涉农电商发展的时间效应(淘宝村建立)与规模效应(淘宝村数量)均存在,但相比较而言,涉农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致富成效提升的规模效应要明显强于时间效应。同时,涉农电商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致富成效提升的赋能效应在不同区域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相比较而言,涉农电商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致富成效所带来的时间效应和规模效应强度在发达地区要明显大于后发地区。最后,本文提出了如何更好发挥涉农电商对我国后扶贫时代农村居民增收和涉农经济发展作用的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旭  戚聿东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体现在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我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率提升是基本前提,跨界融合是必要条件,竞争模式重构促进了动力机制的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