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9)
- 2023(7481)
- 2022(6253)
- 2021(6011)
- 2020(4934)
- 2019(11099)
- 2018(10651)
- 2017(20630)
- 2016(11403)
- 2015(12527)
- 2014(12774)
- 2013(12521)
- 2012(11784)
- 2011(10356)
- 2010(10618)
- 2009(9702)
- 2008(9907)
- 2007(8768)
- 2006(7664)
- 2005(6925)
- 学科
- 济(40737)
- 经济(40685)
- 管理(39342)
- 业(36675)
- 企(29674)
- 企业(29674)
- 财(27292)
- 方法(18291)
- 数学(16381)
- 数学方法(16152)
- 农(13432)
- 中国(13118)
- 务(12948)
- 财务(12929)
- 财政(12918)
- 财务管理(12885)
- 企业财务(12368)
- 制(11706)
- 政(10524)
- 策(9250)
- 银(8690)
- 银行(8677)
- 地方(8523)
- 农业(8494)
- 贸(8488)
- 贸易(8486)
- 业经(8436)
- 学(8289)
- 易(8265)
- 行(8191)
- 机构
- 学院(157423)
- 大学(154680)
- 济(66668)
- 经济(65247)
- 管理(59789)
- 研究(53495)
- 理学(51175)
- 理学院(50669)
- 管理学(49896)
- 管理学院(49590)
- 中国(42233)
- 财(41494)
- 科学(31432)
- 京(31297)
- 财经(28702)
- 所(27436)
- 经(25962)
- 农(25771)
- 中心(24601)
- 江(24455)
- 研究所(24315)
- 业大(21382)
- 财经大学(20960)
- 经济学(20401)
- 农业(20238)
- 北京(19735)
- 院(19296)
- 州(19170)
- 范(19160)
- 师范(18971)
- 基金
- 项目(100356)
- 科学(79107)
- 研究(73642)
- 基金(73335)
- 家(63666)
- 国家(63073)
- 科学基金(54157)
- 社会(46990)
- 社会科(44586)
- 社会科学(44576)
- 省(38796)
- 基金项目(37361)
- 自然(35012)
- 自然科(34254)
- 自然科学(34245)
- 教育(34168)
- 自然科学基金(33636)
- 划(32564)
- 资助(31274)
- 编号(29754)
- 成果(25006)
- 部(22878)
- 重点(22385)
- 性(21578)
- 课题(20953)
- 发(20763)
- 创(20547)
- 教育部(19704)
- 科研(19352)
- 国家社会(19335)
共检索到245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志刚
始自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国际性金融危机,危机的不断蔓延给全球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也动摇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念。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金融危机,财政买单"成为各国政府应对此次危机的主要举措。尽管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晓安 王志刚 胡祖铨
反周期调控是财政的重要经济稳定职能,国内基于全口径的反周期效果评价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利用国际标准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财政政策反周期效果,结果发现:(1)从1995-2014年期间,一般公共预算的反周期性年份比例仅为75%,加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后的反周期年份比例仅为83%,表明了预算平衡调节基金的反周期性特征显著。四本预算账户综合后的反周期年份比例为100%。其中,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2008年为反周期财政政策。(2)分账户看。反周期表现从好到差依次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平衡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于此,我们分析了一些主要原因并对未来如何改进财政政策的反周...
关键词:
预算 赤字 反周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红生
经济学家对顺周期性财政政策这一反常现象给出了四大理论解释并做了相应的经验研究。本文认为,在理论上,尽管与贪婪效应论、腐败与民主互动论和社会偏好极化论相比,金融约束论并没有给予其合理解释,但是后者可以增强前者在经济衰退期的解释力。在经验上,现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识别哪个是更好的理论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除此之外,本文还指出,现有研究成果可以从两方面有助于中国周期性财政政策行为的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天琦 杨岚 苗文龙
作为反周期工具的财政政策,调控行为及效果是研究的一个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利用计量方法、设计相机财政统计量、检验财政政策行为特征,得出如下结论:我国财政收入受经济周期影响显著,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财政支出总量波动顺周期行为显著,但结构变量波动周期特征不一,从类别上分析,购买性支出变量较转移支付变量顺周期特征明显;从时间上分析,财政支出在1998年之前具有一定的顺周期特征,之后逐渐呈现出经济繁荣期的顺周期与经济萧条期的逆周期并存的非对称性特征。与其他国相比,中国相机执行了更多积极的财政刺激措施,在经济下滑时期表现出更高的逆周期性;在经济上升时期具有更高的顺周期性;相机抉择效应大于自动稳...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财政政策 顺周期(逆周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霞
通过对失业进行分解,利用菲利普斯曲线间接地估算自然失业率,研究表明中国实际失业率的变动趋势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回归模型对财政政策变量与就业变量进行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增长的确引致了政府投资的增加,但政府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率并不是很高即政府投资存在逆就业倾向;虽然中国政府投资支出与就业量增长具有相同的变动趋势,但政府支出拉动就业的成本要远高于民间投资拉动就业的成本。因此,必须同时着眼于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此两种不同成因的失业,一方面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目标,另一方面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以降低经济活动成本,才能够有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竹志奇 武彦民 丁硕伟
本文在厘清债务规则与财政规则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新《预算法》中债务规则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债务规则的出现是我国财政政策逆周期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该结论部分解释了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积极性遭遇某些质疑的原因。而后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含有扭曲税率的NK-DSGE模型,考察了三种不同经济下行原因的情况下,财政政策逆周期性下降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政策逆周期性的减弱虽然在短期内造成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出恢复速度降低;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逆周期性下降可以有效降低债务风险和提高经济的中长期恢复速度。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新《预算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及其具体效应,最后基于结论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元红
本文首先从农业投入角度肯定了财政支农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然后检验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短期波动的调控作用 ,发现财政支农的波动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波动明显同步 ,财政政策未能发挥缓周期作用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推波助澜的因素。财政支农的不稳定及其在反周期方面的不良作用 ,主要是由于总体财力有限这一根本原因所造成的。在新形势下 ,国家应在扩大财政规模的前提下 ,逐渐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和作用。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农业 周期波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积极的财政政策》课题组 贾康 吕旺实 邵原 牟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绍宾 尹振东 汤玉刚
中国的税收立法权集中,而税收征管执法权却高度分散,宏观税收政策的周期性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共同决定。本文在税收平滑模型基础上引入财政分权体制下国税和地税部门两个税收政策执行主体,发现中央和地方债务融资约束的不同以及税收共享机制将导致中央、地方税收政策周期相背离——中央税收政策是逆周期的,地方税收政策是顺周期的,而宏观税收政策是非周期性的。基于中国2002—2013年间29个省级单位国、地税征管数据的实证检验为中央、地方税收政策周期相背离的理论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的发现不仅为理解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对优化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效果,从分税制、地方债务、转移支付等财政体制源头上治理税收政策顺周期行为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税收政策周期 政府间财政关系 融资约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常态下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常态化。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超期服役而疲态尽显,有逐步走向稳健的需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L"型增长轨迹的确认,向稳健财政政策过度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地方债置换导致的政府债务的累积,政府存款暴涨背后的政府支出低效率和由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支出增速的上涨给财政可持续性和公共部门的稳健运行带来的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杠杆过程的推进,都要求适度稳健的财政政策。解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不能依靠常规的周期性财政政策,而是应当引入结构性赤字和长周期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常态下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意味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常态化。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超期服役而疲态尽显,有逐步走向稳健的需要。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L"型增长轨迹的确认,向稳健财政政策过度的基础已经基本具备。地方债置换导致的政府债务的累积,政府存款暴涨背后的政府支出低效率和由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支出增速的上涨给财政可持续性和公共部门的稳健运行带来的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去杠杆过程的推进,都要求适度稳健的财政政策。解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不能依靠常规的周期性财政政策,而是应当引入结构性赤字和长周期预算,构建符合中国制度和发展特征的多层次财政平衡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晓安
消除财政政策顺周期效应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其中一个重点目标就是解决财政政策顺周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曾晓安
按照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理想的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应呈现显著的逆周期性,即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政策刺激复苏,经济繁荣时采取紧缩性政策防止过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政政策顺周期效应明显,增加了财政可持续风险。一、我国财政政策效应顺周期的具体表现国外学者对56个国家实证研究成果表明,G7国家的财政政策基本上符合逆周期调节的性质,但拉美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却显示出顺周期的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峰 邓可斌
本文首次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了国际资本约束是发展中国家顺周期财政政策形成的重要动因。同时基于125个发展中国家1960-2016年的面板数据,得到了与理论预期一致且稳健的经验证据:发展中国家呈现出顺周期财政政策的典型事实。在充分考虑内生性问题,引入加权的贸易伙伴实际GDP增长率和加权的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作为有效工具变量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主权信用评级每下调1个级别,顺周期财政政策倾向将会增加5. 83%。这种国际资本市场的劣势地位所引致的国际资本强约束,是发展中国家采用顺周期财政政策的关键原因。本文的研究在经验上丰富了关于发展中国家顺周期财政政策成因的讨论,为深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互助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