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91)
2023(7016)
2022(6128)
2021(5911)
2020(5179)
2019(12009)
2018(11895)
2017(22668)
2016(12384)
2015(14029)
2014(13928)
2013(13595)
2012(12561)
2011(11484)
2010(11908)
2009(11008)
2008(10666)
2007(9622)
2006(8578)
2005(7698)
作者
(38349)
(32106)
(31805)
(30228)
(20563)
(15330)
(14429)
(12453)
(12373)
(11577)
(11130)
(11008)
(10464)
(10343)
(10273)
(9951)
(9585)
(9445)
(9344)
(9341)
(8132)
(8065)
(8032)
(7705)
(7324)
(7295)
(7148)
(7002)
(6652)
(6597)
学科
(50177)
经济(50091)
(33215)
管理(31938)
方法(26552)
(24403)
企业(24403)
数学(23565)
数学方法(22970)
(16558)
中国(13163)
(12729)
农业(12050)
(10537)
业经(9939)
理论(9810)
(9186)
贸易(9180)
(8885)
(8179)
地方(7909)
收入(7821)
(7192)
(6973)
(6946)
金融(6945)
银行(6937)
(6683)
环境(6529)
技术(6368)
机构
大学(181337)
学院(181046)
(68988)
经济(67530)
管理(66617)
研究(63808)
理学(57815)
理学院(57129)
管理学(55389)
管理学院(55123)
中国(47225)
科学(42936)
(38965)
(36757)
(34359)
研究所(31683)
业大(30788)
(30754)
农业(29351)
中心(28349)
(27506)
财经(24708)
北京(24521)
(24500)
师范(24111)
(22870)
(22354)
(21926)
技术(20976)
经济学(20846)
基金
项目(124066)
科学(96800)
基金(89710)
研究(84701)
(81094)
国家(80423)
科学基金(67457)
社会(52007)
(49276)
社会科(49091)
社会科学(49074)
自然(46664)
基金项目(46062)
自然科(45659)
自然科学(45641)
自然科学基金(44789)
(42584)
教育(41034)
资助(39095)
编号(34015)
重点(28931)
成果(27412)
(26854)
(26105)
(25448)
计划(25057)
课题(24738)
科研(24248)
创新(23828)
大学(22538)
期刊
(75629)
经济(75629)
研究(50909)
中国(36134)
学报(34485)
(33261)
科学(30985)
大学(25551)
管理(25021)
学学(24181)
农业(22698)
教育(22189)
(21749)
技术(16786)
统计(14606)
(14357)
金融(14357)
经济研究(13113)
业经(12947)
(12238)
(11829)
财经(11614)
决策(11179)
(10101)
业大(10006)
(10001)
问题(9158)
技术经济(8840)
商业(8732)
农业大学(8342)
共检索到266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莺  张华新  
消费需求系统模型是研究消费跨期波动和统计测算贫困问题的基础。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是对消费需求系统模型的改进,使传统依靠宏观数据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可以依靠大量的、更精确的微观家庭调查数据来更准确地研究。消费模型的改进及其在贫困和福利统计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建立的家庭调查数据与相应的统计方法有利于政府对贫困家庭进行更准确地测算和进行跨期和跨地区的比较,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建东  周晓蓉  
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是人类福利的基本决定因素。消费在个体间的分布影响着许多重要的问题,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不公平和贫困等。在大多数国家,总消费是社会总需求最大的组成部分,因此,消费也成为了解释跨期经济活动变动的重要变量。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消费决定了储蓄,进而通过资金的供给决定投资。可见,消费的研究是如此重要,其自然而然地成了20世纪经济研究的中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春萍  
困与贫困治理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学家将贫困问题研究归于福利问题研究,即研究社会的福利水平与分配。当前对贫困的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贫困的内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发展改变的仅是传统评价个人福利和贫困状况的思路,很多问题还处于不断争论的状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范小梅  
教育回报是教育结果在贫困者身上的投射,是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根本。贫困者的脱贫与发展,是教育反贫困研究的关注点;脱贫应建立在满足贫困者的需求上;教育回报是国家教育扶贫作为和个体扶贫结果,以及贫困者内在的教育资本和外在发展样态的中介因素。以Winship的家族对比研究结论和Mydral的循环因果累积理论为基础,建构教育回报的作用模型。得出教育回报实现机制:贫困者主要通过教育来累积获取资源、驾驭资本的意识和能力;贫困家庭父代与子代的教育差和发展差,是代际发展方向和速度的重要依据。为此,要明确教育反贫困的特殊性,重视教育回报,并建立"投入评价"和"脱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蔡连玉  
根据资本理论,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水平是其成长的一个重要表征。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以获致的时间节点为界可分为"原生"与"自生"两类,根据与个体身心关系的不同又可分为"潜在"和"现实"两种,由此可构建社会资本二维四类模型。贫困本科生原生社会资本由于"惯习"和"存量"劣势影响了他们自生社会资本的积累。基于文明社会弱势补偿理念和大学存在合法性的"政治论"哲学,大学应对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实施教育补偿。大学在对贫困本科生实施精准经济资助的基础上,还应通过教育干预培育贫困生潜在社会资本,通过开展校园活动和引导异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芳  
金融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贵州省扶贫区域3272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有序选择模型,对农户融资需求和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低收入、高交易成本和老龄化因素显著抑制农户融资需求,收入和户主文化程度提升可显著强化农户融资需求。农户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家中有村干部以及户主文化程度高有利于农户获得贷款,家庭收入和当前贷款额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对农户融资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农户住所与正规金融机构距离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则会提高农户获得贷款的难度;土地经营权、住宅等农户资产尚未能在融资过程中发挥抵押品作用,无法向金融机构传递关于借款者资质的有效信号。为此,...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游士兵  张颖莉  
精准扶贫政策的合理实施离不开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我们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家庭耐用消费品数据,建立混合模型对所有家庭进行聚类和分层,从而识别和测度相对贫困家庭。这种识别贫困家庭方法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使用耐用消费品进行贫困测度避免了回忆偏误且能够反映社会成员的长期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混合模型不仅可以识别贫困的分布,还可以识别贫困发生的深度及其变化,为国家贫困的测算提供参考的同时还为实施国家减贫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对比2000年和2011年基于耐用消费品数据的混合模型估计结果发现:①近十年内,相对贫困家庭减少,处于中层和高层的家庭比例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改善;②相对贫困家庭的贫困深度减弱,他们获得耐用消费品的能力增强;③尽管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在相对贫困的家庭中,处于官方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家庭占比却经历了小幅的上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晨辉  薛东前  马蓓蓓  
文章首次将Rasch模型引入中国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中,并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家庭的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份的家庭贫困状况差异明显,且大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就全国家庭而言,收入维度的贫困发生率最高,基础设施类维度贫困发生率较低;2在多维贫困测度方法中,Rasch模型具有方便、独立、客观、可预测等优点,其既可用于计算贫困的发生状况,也可用来快速评估个体的贫困程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丽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条件。实现贫困数据的精准分类与识别以及贫困识别由定性到定量、由单维瞄准向多维瞄准的转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精准识别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中的分类算法实现。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生计环境六个方面建立了多维贫困指标体系,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精准识别模型,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模型的分类及识别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模型效果良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昊  匡远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兵  蔡亚庆  侯玲玲  杨军  
理解贫困的本质、短期性、长期性特征,以及贫困动态性的决定因素依旧是我国精准扶贫问题的关键。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运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分析了农户在贫困和非贫困的转变概率;利用危害分析方法研究农户脱离贫困线、进入贫困线以及重新进入贫困线的概率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相对贫困线划分,农户脱离贫困线以及进入贫困线的概率与贫困时间成反比;非工作的家庭成员个数、受教育年限、家庭生产经营类型以及村级特征变量,均对农户脱离贫困线、进入贫困线以及重新进入贫困线的概率有重要影响;在贫困问题的动态性方面,三个省份具有明显的跨时空特征。因此,建立健全保险制度、提高农产品市场透明度、促进农业...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川川  John Giles  赵耀辉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断点回归和双重差分识别策略,估计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减少了贫困的发生、提高了其主观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消费和减少了老年人劳动供给。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更显著,表明"新农保"的政策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庞泓   刘穷志  
本文构建一种新的相对贫困变动测度指数(MeasurementIndexofRelativePoverty Change,简称RPC指数)来测度一段时期内相对贫困的变动。为分析收入增长对相对贫困的减贫效果,本文进一步构建RPC指数的分解模型,既可测度相对贫困群体及社会总体分项收入增长对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和贡献,也可测度样本分组内部相对贫困变动及其对总体相对贫困变动的贡献。基于RPC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至2020年4期家庭人均收入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对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整体收入增长不具有自动消减相对贫困的作用;相较于中位数收入,以平均收入为基数制定相对贫困线能更敏锐地反映居民收入增长分布的合理性;城乡居民分项收入的增长对相对贫困变动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治理相对贫困时需予以不同的考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高鸿桢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four common poverty indices,then analyses the decomposed model of anti poverty.In the end,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anti poverty effect of Chinese country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o reduce the poverty intensity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not only the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高齐圣  王秋苏  
中国在2020年基本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阶段性目标后,反贫困战略将主要围绕减少长期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展开。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相对贫困的治理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HLM)探究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选取城镇化水平作为衡量地区差异的层-2解释变量,通过理论与实证均验证了其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跨层中介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政策作为层-1解释变量对缩小相对贫困有直接的显著效应,而城镇化作为层-2中介调节变量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了财政支农支出减贫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等正向外部性,会更多的惠及贫困人口,极大地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财政支农支出、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减贫效果呈现从东向西递减趋势。因此,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不仅要抓住二三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的相对贫困人口就业,更要警惕其带来的扩大贫富差距的可能,这就要求政府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要更加精准化和效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