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8)
2023(17974)
2022(15175)
2021(14301)
2020(11957)
2019(27659)
2018(27053)
2017(52178)
2016(27984)
2015(31351)
2014(30814)
2013(30302)
2012(27847)
2011(24843)
2010(24476)
2009(22267)
2008(21374)
2007(18190)
2006(15678)
2005(13744)
作者
(77189)
(64376)
(63533)
(60955)
(40934)
(30625)
(29159)
(25295)
(24413)
(22506)
(21886)
(21780)
(20216)
(20151)
(19942)
(19672)
(19132)
(18890)
(18351)
(18235)
(15767)
(15702)
(15409)
(14642)
(14378)
(14358)
(13955)
(13801)
(12714)
(12619)
学科
(116488)
经济(116359)
管理(77730)
(75320)
(61923)
企业(61923)
方法(53445)
数学(47015)
数学方法(46445)
中国(31909)
(30700)
(27635)
业经(26249)
(23717)
(21841)
贸易(21830)
地方(21507)
(21261)
(20384)
农业(20307)
技术(17568)
(17454)
理论(17237)
环境(17137)
(16963)
财务(16892)
(16861)
财务管理(16856)
银行(16820)
(16551)
机构
大学(389906)
学院(387109)
(163526)
经济(160501)
管理(155312)
理学(135645)
理学院(134220)
研究(132410)
管理学(131853)
管理学院(131175)
中国(98977)
(82703)
科学(79920)
(71256)
(64455)
中心(59793)
研究所(59275)
(59161)
财经(58389)
业大(56264)
(53501)
(52765)
北京(52320)
(50671)
经济学(50352)
师范(50179)
(48656)
农业(46263)
经济学院(45479)
财经大学(43897)
基金
项目(272932)
科学(216350)
基金(200906)
研究(199971)
(175620)
国家(174012)
科学基金(150032)
社会(128421)
社会科(121835)
社会科学(121803)
基金项目(105977)
(103413)
自然(96835)
自然科(94641)
自然科学(94615)
自然科学基金(92913)
教育(90999)
(87779)
资助(83022)
编号(80319)
成果(64158)
(61008)
重点(60895)
(58457)
(56858)
课题(54405)
国家社会(53988)
创新(53085)
教育部(52762)
科研(52214)
期刊
(171014)
经济(171014)
研究(113775)
中国(68567)
学报(59750)
管理(56603)
科学(56286)
(53094)
(52313)
大学(46282)
学学(43516)
教育(39765)
农业(37542)
技术(33164)
(30952)
金融(30952)
经济研究(29430)
财经(28165)
业经(27556)
(24257)
问题(21990)
(20370)
图书(19983)
技术经济(18512)
科技(18350)
理论(17871)
(17689)
统计(17544)
世界(17511)
(17380)
共检索到554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瞿锴  
本文基于多部门增长模型和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估计消费者的偏好特征并分析消费需求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逻辑。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每增加1%,农产品、工业产品和服务业产品的需求量各增加约0.51%、1.11%和1.31%。相比于服务业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低偏好更为明显,这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有重要影响。反事实实验表明,1978—2018年需求侧因素(家庭消费)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贡献比例大约为80%。最后,基于理论模型,本文探讨了消费需求对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红凤  黄璐  
在新发展格局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升级是实现供需两侧有效协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07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和地级市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家庭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具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家庭文娱教育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而抑制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随分位数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对家庭消费水平的边际效应呈倒U型,而对家庭消费结构的边际效应呈逐步增加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仅对东中部地区家庭消费结构具有积极作用,且该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和高收入家庭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增长的中介渠道促进家庭消费水平提高,并通过互联网发展效应、文化传播效应和健康服务效应间接促进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据此提出发挥需求侧对供给的牵引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畅通居民消费升级渠道,以供需两侧协同发展助推新发展格局构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强  吴庆跃  张柏杨  
动态优化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说明:(1)商业财产保险对家庭投资水平短期和长期影响都为正,但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对家庭消费水平的短期影响为负,长期影响为正。(2)以低消费水平为基准,家庭缴纳越多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中低消费水平、中高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家庭消费意愿就越强烈,且商业财产保险对中高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以不愿意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为基准,家庭缴纳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水平越高,家庭进行各种投资的意愿越强烈。因此,扩大商业财产保险覆盖面、提高其保险保障力度,将有助于家庭形成良好的消费和投资预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强  吴庆跃  张柏杨  
动态优化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说明:(1)商业财产保险对家庭投资水平短期和长期影响都为正,但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对家庭消费水平的短期影响为负,长期影响为正。(2)以低消费水平为基准,家庭缴纳越多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中低消费水平、中高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家庭消费意愿就越强烈,且商业财产保险对中高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以不愿意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为基准,家庭缴纳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水平越高,家庭进行各种投资的意愿越强烈。因此,扩大商业财产保险覆盖面、提高其保险保障力度,将有助于家庭形成良好的消费和投资预期,进而增加相应支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婷婷  张典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以中国城市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家庭住房消费决策的消费动机和投资动机,构建Ordered Probit模型与多元独立Probit模型,研究住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家庭住房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家庭的住房投资需求大于住房消费需求,住房投资需求和住房消费需求之间的差异是影响家庭住房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2)对于仅拥有一套房的家庭而言,家庭住房消费决策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婷婷  张典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以中国城市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家庭住房消费决策的消费动机和投资动机,构建Ordered PrObit模型与多元独立PrObit模型,研究住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家庭住房消费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家庭的住房投资需求大于住房消费需求,住房投资需求和住房消费需求之间的差异是影响家庭住房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2)对于仅拥有一套房的家庭而言,家庭住房消费决策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小丹  李俊文  
本文将流动性约束和社交网络引入到家庭消费模型中,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微观数据为支撑,通过理论影响机制和实证模型两种方式,研究社交网络和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1)流动性约束会显著降低家庭的总消费水平,并且对耐用品消费、教育类消费和服装类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2)社交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文娱类消费、耐用品类消费和服装消费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小丹  李俊文  
本文将流动性约束和社交网络引入到家庭消费模型中,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微观数据为支撑,通过理论影响机制和实证模型两种方式,研究社交网络和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1)流动性约束会显著降低家庭的总消费水平,并且对耐用品消费、教育类消费和服装类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2)社交网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文娱类消费、耐用品类消费和服装消费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盛来运  方晓丹  冯怡琳  刘洪波  
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微观家庭的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我国人口未来变动趋势,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属性、受教育水平三个维度着手,就家庭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具有负面效应,更为积极的生育政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本文建议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国内消费市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盛来运  方晓丹  冯怡琳  刘洪波  
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微观家庭的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我国人口未来变动趋势,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属性、受教育水平三个维度着手,就家庭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具有负面效应,更为积极的生育政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本文建议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国内消费市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佳佳  董书萱  李秀婷  董志  董纪昌  
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家庭关系网络开展家庭膳食消费调研。此次调研采用城乡交叉分层抽样,首先从国科大在学的4万余名学生中抽取来自全国31省市、符合城乡比例的813名学生作为调查员。由学生调查员按照调研方案的要求从家属及亲朋中抽选8130名被调对象进行膳食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粮食、蔬菜和水果、畜禽肉、蛋类和水产品、乳类、食用油、酒类及饮料等各类食物摄入量,以及周末在外就餐的次数、就餐地点、食物重量、就餐人年龄、城乡、性别、收入、工作、教育程度、使用美团平台的次数、在其他家庭就餐次数和同吃同住人数对居民膳食消费行为的影响。调研时间为2017年8月15日至2017年9月15日期间的任选五天,包括三个工作日和两个周末。本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周末在外就餐的次数、城乡、居民收入和同吃同住人数对我国膳食结构的优化具有稳健的影响;(2)高校学生及家庭周末在外就餐次数与膳食消费结构的优化正相关,说明周末在外就餐是改善饮食的较好选择;(3)就餐人年龄与膳食结构的优化呈倒U型关系,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所在的家庭应重点关注青少年和老年人。此外,居民日常生活也应重点关注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日常饮食营养。最后,本文从建立健全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和监测体系,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食品实验室之间的合作,关心农村青少年营养结构,加强膳食营养宣传力度和保障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各环节的食品卫生与安全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聪  杜奕璇  
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作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正对家庭消费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不容轻视的长远影响。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2016),从消费水平、消费率、消费结构三个层次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家庭消费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比上升显著降低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率,其中收入最低组、中下组及最高组受影响程度明显;少儿人口比上升显著增加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率,收入中上组受影响程度明显。随着老年人口比上升,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衣着、日用、交通通讯及文教娱乐支出占比下降;随着少儿人口比下降,家庭恩格尔系数和衣着支出占比下降,交通通讯、居住及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对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重视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制度建设和金融创新来顺应家庭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积极提升家庭消费率,引导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层次升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涛涛  胡玉坤  杨胜运  马木兰  
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其农村家庭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家庭旅游消费却远未达到与其收入匹配的预期水平,这可能与家庭收入结构有关。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账户理论,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检验不同来源收入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需求的差异化影响,从理论和经验上验证农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结果表明:农村家庭针对不同来源的收入采用不同的旅游消费预算和处理规则,表现为不同类别收入存在差异化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即存在心理账户效应,并且农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比城镇家庭更显著。同时,文章发现,典型的农村家庭特征对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以及心理账户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村家庭,其边际旅游消费倾向总体更高,且心理账户效应更显著。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农村家庭在旅游消费上的心理账户效应也越显著。对于子女年龄处于中学阶段的农村家庭,其旅游消费的心理账户效应比较明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大永  曹红  
本文基于我国首次较详尽的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探讨了家庭房屋价值、金融资产及其他财富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拥有自有住房、房屋价值高低和金融资产规模等对家庭消费都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房地产总财富效应大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且住房价值对家庭非耐用品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耐用品;金融资产中的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对消费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无风险资产对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而风险资产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此外,结果表明年轻的低收入家庭所表现出来的财富效应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