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7)
- 2023(13163)
- 2022(10948)
- 2021(9972)
- 2020(8483)
- 2019(19218)
- 2018(18531)
- 2017(36280)
- 2016(18199)
- 2015(20229)
- 2014(19939)
- 2013(19815)
- 2012(17801)
- 2011(15806)
- 2010(15821)
- 2009(15047)
- 2008(13233)
- 2007(11502)
- 2006(10144)
- 2005(9024)
- 学科
- 济(97373)
- 经济(97294)
- 管理(58315)
- 业(58004)
- 企(48306)
- 企业(48306)
- 方法(40325)
- 数学(36683)
- 数学方法(36323)
- 融(26589)
- 金融(26588)
- 财(26428)
- 中国(25622)
- 银(23984)
- 银行(23976)
- 行(23136)
- 地方(22360)
- 农(20668)
- 务(18921)
- 财务(18875)
- 财务管理(18841)
- 业经(18753)
- 企业财务(18104)
- 制(17820)
- 农业(15319)
- 学(13898)
- 贸(13538)
- 贸易(13524)
- 地方经济(13378)
- 体(13345)
- 机构
- 学院(255795)
- 大学(253635)
- 济(122922)
- 经济(120933)
- 管理(103723)
- 理学(89830)
- 理学院(89068)
- 管理学(87789)
- 管理学院(87325)
- 研究(79620)
- 中国(68957)
- 财(57167)
- 京(49459)
- 财经(46097)
- 科学(42021)
- 经(41955)
- 经济学(40205)
- 中心(39927)
- 所(36547)
- 经济学院(36141)
- 江(35499)
- 财经大学(34610)
- 研究所(32675)
- 农(31737)
- 业大(31422)
- 北京(30584)
- 商学(30044)
- 商学院(29780)
- 院(28808)
- 经济管理(28671)
- 基金
- 项目(171305)
- 科学(137415)
- 基金(128448)
- 研究(126851)
- 家(109279)
- 国家(108400)
- 科学基金(96481)
- 社会(85812)
- 社会科(81800)
- 社会科学(81784)
- 基金项目(67920)
- 省(65470)
- 自然(60642)
- 自然科(59153)
- 自然科学(59138)
- 自然科学基金(58111)
- 教育(58011)
- 划(53341)
- 资助(52431)
- 编号(49478)
- 部(38988)
- 成果(38076)
- 重点(38053)
- 发(37082)
- 国家社会(36790)
- 创(36139)
- 教育部(34954)
- 人文(34442)
- 创新(33912)
- 大学(33457)
- 期刊
- 济(133248)
- 经济(133248)
- 研究(77156)
- 财(47248)
- 中国(42699)
- 管理(41497)
- 融(37866)
- 金融(37866)
- 学报(30261)
- 科学(30116)
- 农(27421)
- 大学(25249)
- 技术(24922)
- 学学(24485)
- 财经(23968)
- 经济研究(23737)
- 经(20589)
- 业经(19645)
- 农业(17711)
- 问题(16432)
- 教育(15505)
- 技术经济(14234)
- 统计(13664)
- 财会(13226)
- 理论(12699)
- 商业(12681)
- 贸(12557)
- 策(12106)
- 世界(11728)
- 国际(11520)
共检索到380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建刚 沈蓉 邢苗
消费金融是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国内大循环、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以我国2009年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合成控制法等方法,针对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与异质性进行检验评估。研究发现,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其效果远弱于房地产投资和社会保障水平。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消费金融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拉动消费来助力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因城市间资源禀赋、消费金融生态环境等存在差异,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消费金融良性发展,推动我国消费金融政策的优化与经验推广。这对新发展格局下,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国内大循环、助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梁洁莹 刘小勇 张展培
以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9年中国950个县(市、旗)的面板数据,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金融改革的创业促进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技术创新驱动效应有助于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市场化程度较高、单城布局以及设立金融普惠型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建设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加强地区之间的政策互通和经验共享,实现良性合作和竞争,协同推进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茹慧超 邓峰
数字消费是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进行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数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消费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克服内生性问题、考虑政策时滞效应、排除异质性处理效应、控制城市特征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数字消费对经济发展增量提质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鸿沟负面冲击。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数字注意力配置正向强化数字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数字消费通过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倒逼数字金融纵深发展、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三条路径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探索中国数字消费之谜时发现,数字消费具有包容性增长特征,对不同地区、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下城市内部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一致性。因此,需要有序推动国家信息消费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积极构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调关系,改善数字消费发展软环境与硬环境,依托数字消费健康发展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共同富裕目标早日实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恽世心 栾春娟
探索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及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5—2022年中国城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专利质押融资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深入探究专利质押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内在作用机理表现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金融资产配置,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政府效率、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立生 龚家
文章基于2012—2019年28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1,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对所在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显著提升了所在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对所在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为所在城市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趋势;区域异质性表明,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能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但是对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促进效应只在中西部地区城市显著,东部地区城市不够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是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城市经济水平增长的中介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加入WTO作为我国扩大经济开放的重要事件,其可以被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准倍差法研究了这一事件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对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加入WTO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存在滞后性,且在前四年较不稳定,但在2002~2008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WTO 经济增长 准自然实验 贸易开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娇
本文以我国2013年先后发布的两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11-2021年2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新型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从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影响来看,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对中东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驰 王满仓
科技金融是现阶段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两种路径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区位条件优越、人力资本水平良好以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研究为科技金融的评估提供了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该政策未来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天舒 邱晶晶
基于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我国2011年实施的“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对科技金融政策的城市环境改善效应进行评估,并检验该政策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实施能够有效抑制城市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城市环境。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政策实施尤其对东部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西部城市的工业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也得到了显著控制;另外,政策实施显著减少了一线、二线和五线城市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线、四线城市的工业粉尘排放量。通过提高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性来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该项政策降低环境污染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环境污染 政策试点 准自然实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净
基于我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民营上市公司匹配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评估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证结论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显著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科技金融试点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随政策推进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存在两年滞后期。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政策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城市行政等级越高,科技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越强。同时,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科技金融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越显著。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民营企业 PSM-DID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三良 贾芳芳
基于2006—2019 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科技金融政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发展、集聚科技人才以及促进绿色创新三条路径推动碳排放绩效的提升。第三,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差异与城市规模、资源禀赋及金融发展水平有关,对于等级较高、金融发展水平较高、非资源型的城市,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蒲成毅 潘小军
保险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消费品,是社会经济系统必要的安全服务需求,它要么以企业生产消费形式进入生产领域,要么以家庭个人和政府机构的服务消费形式进入消费领域,构成社会经济系统再生产循环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消耗的一小部分嵌入性投入。嵌入活劳动的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但大于嵌入物化劳动的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而且保险消费数量不大,作用机理特殊,能有效减少人们预防性储蓄需求,改变消费意愿低迷而储蓄率畸高的经济增长困境,撬动储蓄向投资转化,释放消费和活跃投资。保险消费直接助推经济增长的力量有限,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巨大,特别是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突出。
关键词:
保险消费 经济增长 动态效应模型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文姬 夏杰长
基于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等对2013—2020年中国数字金融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和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通过使用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更换样本期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拉动居民消费是数字金融赋能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其中主要是生存型消费起到了中介机制的作用。通过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并且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空间溢出性。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涌 齐佳思
为探究互联网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选取我国2011~2019年互联网金融及经济相关数据,从发展效率、可持续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居民消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发现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只有部分是通过影响居民消费产生的,即居民消费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 熵值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基于拟自然实验的分析
低碳战略能否增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经济增长——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能否助力政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开发区影响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吗?——基于285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智慧城市能否提高经济效率——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退出政府补贴与提高企业经济绩效能否兼得?——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能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试点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功能性产业政策能否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