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0)
- 2023(12099)
- 2022(10009)
- 2021(9598)
- 2020(8128)
- 2019(18817)
- 2018(18405)
- 2017(35285)
- 2016(19114)
- 2015(22101)
- 2014(22030)
- 2013(22005)
- 2012(20418)
- 2011(18430)
- 2010(18615)
- 2009(17655)
- 2008(17708)
- 2007(15437)
- 2006(13455)
- 2005(12106)
- 学科
- 济(87960)
- 经济(87859)
- 管理(58933)
- 业(55033)
- 方法(46211)
- 企(45976)
- 企业(45976)
- 数学(41257)
- 数学方法(40638)
- 财(31997)
- 中国(25334)
- 农(21137)
- 贸(18885)
- 贸易(18873)
- 易(18425)
- 制(17170)
- 业经(16607)
- 务(15876)
- 财务(15839)
- 财务管理(15787)
- 学(15645)
- 企业财务(15048)
- 理论(14879)
- 地方(13649)
- 农业(13639)
- 银(13586)
- 银行(13572)
- 财政(13511)
- 融(13045)
- 金融(13045)
- 机构
- 大学(282504)
- 学院(279293)
- 济(124551)
- 经济(122458)
- 管理(107646)
- 理学(93467)
- 研究(93084)
- 理学院(92553)
- 管理学(90818)
- 管理学院(90341)
- 中国(73941)
- 财(63955)
- 京(58944)
- 科学(53335)
- 财经(48207)
- 所(46535)
- 经(44034)
- 研究所(41745)
- 中心(41665)
- 经济学(40793)
- 农(40130)
- 江(39507)
- 北京(37680)
- 经济学院(36735)
- 业大(36606)
- 财经大学(35824)
- 范(34563)
- 师范(34244)
- 院(32874)
- 农业(31469)
- 基金
- 项目(180760)
- 科学(144001)
- 基金(135510)
- 研究(131263)
- 家(117482)
- 国家(116574)
- 科学基金(100855)
- 社会(87016)
- 社会科(82743)
- 社会科学(82724)
- 基金项目(69257)
- 省(66820)
- 自然(64076)
- 自然科(62775)
- 自然科学(62763)
- 教育(62164)
- 自然科学基金(61667)
- 资助(58527)
- 划(56917)
- 编号(51212)
- 成果(42386)
- 部(42278)
- 重点(40542)
- 国家社会(37468)
- 教育部(37286)
- 创(37224)
- 发(36980)
- 课题(35579)
- 人文(35252)
- 大学(35117)
- 期刊
- 济(134273)
- 经济(134273)
- 研究(87556)
- 中国(55026)
- 财(52722)
- 学报(41120)
- 管理(41012)
- 科学(38670)
- 农(35526)
- 大学(32421)
- 学学(30504)
- 教育(28620)
- 融(25975)
- 金融(25975)
- 财经(25581)
- 经济研究(24652)
- 农业(24180)
- 技术(23956)
- 经(22011)
- 业经(18932)
- 贸(17177)
- 问题(17164)
- 统计(16956)
- 策(14876)
- 国际(14818)
- 技术经济(14630)
- 世界(14349)
- 业(14167)
- 决策(13611)
- 商业(13128)
共检索到420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晓燕
文章基于1997—2010年的省际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对全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人均研发资本、行业出口导向度、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存在区域差异,行业创新程度对知识产权创造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知识产权创造 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可斌 何问陶
文章基于跨期替代资产选择理论,建立了一个较符合我国实际的模型,并结合相关经济数据,将其用以分析我国消费增长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提高跨期替代弹性是解决我国消费不足问题的关键;(2)通过减少个体风险偏好或提高其对社会地位的重视程度来增加消费的方法在理论上并不可行;(3)通过减少贫富差距来减少社会地位因素的受重视程度,可能对刺激消费有一定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谢建国 陈漓高
政府支出的增加之所以能够引致居民消费的增长 ,是由于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应。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模型 ,分析了中国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认为在短期内 ,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增加总需求 ,但在长期均衡时政府支出完全挤占了消费支出。
关键词:
跨期替代 政府支出 居民消费 挤出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建国 陈漓高
政府支出的增加之所以能够引致居民消费的增长 ,是由于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应。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模型 ,分析了中国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认为在短期内 ,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的方式增加总需求 ,但在长期均衡时政府支出完全挤占了消费支出。
关键词:
跨期替代 政府支出 居民消费 挤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要本文以 Amano 和 Wirjanto 永久性收入模型为基础,研究1960~2003年期间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以及两者各自的跨期替代弹性,并结合新的理论发展,检验政府和居民消费之间的互补(替代或无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78年以后政府与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政府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有了明显的下降,而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及两者之间的期内替代弹性则有了显著的上升,且改革后政府和居民消费仍然保持着互补关系。本研究也指出,现阶段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降低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促进当期消费,同时我们不能过度依赖扩张性财政政策,因为随着跨期替代弹性的下降以及期内替代弹性上升...
关键词:
跨期替代弹性 期内替代弹性 递归协整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迎斌 刘志新 柏满迎 罗淇耀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政府面临沉重的财政负担,也引发了学者对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的深入研究。本文在跨期叠代模型基础上,结合最新、最合理的数据,实证分析出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和均衡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分析,本文指出养老金替代率、人口增长率与成年人存活至退休期的概率这三个变量在决定社会均衡体系指标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文还指出,社会统筹替代率提高将导致社会统筹养老金账户价值与退休期消费水平提高,但个人账户养老金价值以及工作期消费将下降,并对社会总储蓄起到了挤压作用,导致利率提升,工资降低,消费者总效用下降。而个人账户替代率与社会统筹替代率的作用正好相反,个人账户替代率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顾六宝,肖红叶
There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measure of 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al. Up to now, there have no scientific and convincing methods for measuring it.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estimating plenty of data,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wo statistical models for estimate the parameter and measure the intertemporal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关键词:
消费 跨期替代弹性 统计估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正霞 许士春
文章在一个跨期替代模型中,通过分析居民的微观决策来说明房产泡沫的形成与破灭。研究表明:(1)只要存在预期房产实际价格上升,便有房产的投机行为引起房产泡沫;(2)居民预期收入增加和银行过度金融支持会加大房产泡沫;(3)实际利率的上升和预期收入的下降是房产泡沫破灭的主要外生冲击变量。
关键词:
房产泡沫 预期收入 价格 跨期替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 樊星 郑金珏
现有对遗产税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本文以我国稳增长与转结构的双重战略为研究背景,利用扩展的跨期替代模型,从扩大内需实现稳增长的角度,对开征遗产税的消费需求效应与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征遗产税可以成为我国实现稳增长的有效手段;遗产税的消费需求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均与遗产税税率呈正向变动的关系;我国遗产税税率选择在30%50%为宜。最后,针对我国当前开征遗产税的基础性条件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腊生 樊星 郑金珏
现有对遗产税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本文以我国稳增长与转结构的双重战略为研究背景,利用扩展的跨期替代模型,从扩大内需实现稳增长的角度,对开征遗产税的消费需求效应与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论证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开征遗产税可以成为我国实现稳增长的有效手段;遗产税的消费需求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均与遗产税税率呈正向变动的关系;我国遗产税税率选择在30%~50%为宜。最后,针对我国当前开征遗产税的基础性条件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莹莹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拉动内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因此进行跨期消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过程中,对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估计立足于拉姆齐模型和不确定生命周期模型,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采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进而为更好地进行城乡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消费跨期 替代弹性 消费结构 居民支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耿
本文分析了不同偏好参数下的经济波动福利成本,通过在离散跨期模型的框架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以下新发现:首先,大多数时候风险规避系数与福利成本负相关;其次,当风险规避系数较小时,时间折现系数和福利成本负相关,当风险规避系数较大时,时间折现系数与福利成本正相关;最后,经济波动对不同个体产生的福利效应有正有负,即有人受益、有人受损。数值结果还表明,时间折现系数较小且风险规避系数较小的个体,是经济波动中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
风险态度 时间偏好 经济波动福利成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封福育 饶晓辉
基于消费习惯形成理论,利用我国2003—2015年的省级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广义矩方法实证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和跨期替代。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内部习惯形成特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受其上一期消费支出水平影响。(2)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个人消费行为会受到周围群体消费水平的影响。(3)农村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相对偏高。(4)跨期替代弹性与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之积小于1,这表明消费效用函数的时间可分离性假设不成立,即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在时间上是不可分的。
关键词:
习惯形成 跨期替代 消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传林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程度很低,尤其是贫困农户的参与度更低。已有的研究认为正规金融部门实施的信贷配给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而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命题: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是出于成本收益的算计,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越贫困的农户越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此外,还运用数理模型论证了该命题在理论上成立的可能性,并通过对相关调研资料的梳理及实地调研为该命题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超 易祯
消费跨期决策体现了经济主体对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权衡,通常用跨期替代弹性衡量。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以及中国家庭金融调查3个微观数据库,估计了4种效用函数形式下中国的跨期替代弹性。结果显示,样本期中国跨期替代弹性均值为0.1526,取值区间分别为[0.1304,0.1694]、[0.1349,0.1558]、[0.1485,0.1767]。这意味着相对当前边际效用,如果未来消费边际效用上升100%,中国家庭将更偏好未来消费,消费总增长率将平均上升15.26个百分点。我们还发现,越富有、年龄越长、身体越差的群体越倾向于未来消费,跨期替代弹性越高。在理论意义上,本文细致估计了跨期替代弹性,为后续研究提供设定参考。在现实意义上,随着中国人口学特征的快速改变,家庭将更着眼未来,政策上需提前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