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3)
2023(16145)
2022(13787)
2021(12688)
2020(10562)
2019(24444)
2018(23895)
2017(45952)
2016(24520)
2015(28189)
2014(28346)
2013(28509)
2012(27269)
2011(25003)
2010(25335)
2009(23734)
2008(23658)
2007(21228)
2006(19055)
2005(17810)
作者
(72721)
(61116)
(60884)
(58109)
(39204)
(29417)
(27746)
(23528)
(23194)
(21751)
(21065)
(20437)
(19528)
(19435)
(19184)
(18879)
(18048)
(17886)
(17665)
(17609)
(15542)
(15032)
(14834)
(14020)
(13809)
(13772)
(13469)
(13405)
(12387)
(12070)
学科
(128213)
经济(128086)
管理(68819)
(67019)
(51514)
企业(51514)
方法(49583)
数学(43760)
数学方法(43388)
中国(36582)
(33259)
地方(30592)
(28411)
业经(25660)
(24411)
贸易(24396)
(23572)
(22823)
(22801)
农业(22565)
(20103)
银行(20075)
(19933)
金融(19930)
(19363)
环境(17720)
地方经济(17622)
(16834)
(16450)
(15935)
机构
大学(371055)
学院(370054)
(170126)
经济(166919)
管理(138000)
研究(135209)
理学(117018)
理学院(115623)
管理学(114006)
管理学院(113300)
中国(105659)
(79199)
(78130)
科学(77458)
(69440)
研究所(62121)
财经(61368)
中心(60772)
(59538)
(56011)
(55610)
经济学(54264)
北京(51472)
(49844)
师范(49434)
业大(49079)
经济学院(48780)
(47598)
农业(46219)
财经大学(45242)
基金
项目(232188)
科学(183815)
研究(172937)
基金(170077)
(146976)
国家(145726)
科学基金(124287)
社会(113574)
社会科(107748)
社会科学(107723)
基金项目(88571)
(87909)
教育(78596)
自然(76189)
(74647)
自然科(74428)
自然科学(74406)
自然科学基金(73124)
资助(70522)
编号(68837)
成果(57440)
(54989)
(53374)
重点(52619)
课题(48375)
国家社会(48052)
(47634)
教育部(46321)
发展(45202)
人文(44723)
期刊
(200155)
经济(200155)
研究(121199)
中国(76211)
(59569)
(55636)
学报(52942)
管理(51639)
科学(50715)
(41085)
金融(41085)
大学(40433)
学学(37814)
教育(37741)
农业(37470)
经济研究(33495)
财经(31938)
业经(31122)
技术(31023)
(27663)
问题(26518)
(23475)
国际(20693)
世界(20469)
(20309)
技术经济(20216)
统计(18673)
商业(18199)
理论(16917)
经济问题(16541)
共检索到582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孔繁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从消费的视角来看,东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所导致的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λ假说,通过对两地区1978年-200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显著差异的存在;而提高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及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西部地区金融信贷市场和培养西部地区居民积极的消费理念等政策方法是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可行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兴江  李志国  
博弈通常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对弈各方均按各自最优决策博弈,以达到个体效率的最大,但由于各方的不合作,个体理性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博弈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人力资源竞争、产业结构、产品市场等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区域由非合作走向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陈婷婷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黎禾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实行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进行生产力合理布局,偏重内地建设,但这并没有改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1992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每年9.1%,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增长率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很大,1979年至1992年间,增长率最高的广东省为13.3%,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2%,相差7.1个百分点。1992年以后,这种差距更大了,1992年的GDP增长率最高的省是江苏,为26.2%,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5%,相差19.7个百分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孔海涛  
通过对283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程度的提升能够显著缩小地区生产率差距,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则有扩大地区生产率差距的倾向;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程度的增强对东中部区域城市生产率差距影响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立人  
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相互之间的差距还在随快速增长而不断扩大。能否经以控制而给以调整,力争逐步走向相对平衡,成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讨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开俊  
“两基”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势必会对“两基”在各地区间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把握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才能制定出既有利于全局发展 ,又有利于各地区相互协调、促进的政策 ,尽快缩小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芯  陆小莉  
文章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组合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从全国、南北、三大地区和省域共4个层面探究了1990—2019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并对接下来5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走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第一,绝对离差、泰尔指数与阿特金森指数的组合测度结果表明,全国和南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均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第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教育水平和生产资料对东部地区不平衡的调节作用最强,政府干预、生产资料、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最大,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到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逆冲击效应最为显著;第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不仅存在很强的时间依赖特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演变特征,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2016—2024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存在“倒U”型变化趋势,这也证实了政府干预过度会扩大地区差异、生产资料流动性加强与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永祯  齐海鹏  
财政在处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上的对策刘永祯,齐海鹏我国在以往的经济建设中,注意了全国范围的生产力合理布局,贯彻了各民族、各地区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方针政策,财政正确发挥了调节不同地区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因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永祯  齐海鹏  
论财政在处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上的对策刘永祯,齐海鹏一我国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注意了全国范围的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贯彻了各民族、各地区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方针政策,财政正确发挥了调节不同地区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因而取得了全国各地区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部经济金融发展与东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某些方面,甚至与西部也存在差距。本文通过对中部与东西部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指标的对比实证分析,提出若干促进中部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乐尧  
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值得注意的是,自50年代以来曾一度趋于缓和与缩小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进入80年代以后在改革与开放的过程中又重新扩大并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促成的,有其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经济与文化上的必然性,但却不能认为是合理的、有益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过于不平衡,不但势必影响作为整体的全国国民经济的快速、高效的发展及其效益的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代明  覃剑  
流域经济是以水系为轴线的区域经济,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其研究为区域开发提供新视角。通过对珠江主干西江流域的实证分析,测度并比较其上、中、下游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发现流域经济常常呈逆地理梯度状分布,即逆水系上行,受区位自然变异带来的直接限制作用和由此衍生而来的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地理空间与经济空间不相称由此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运用区域规划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卓建伟  史清华  
都市农户是介于城市住户与一般农户之间的特殊群体 ,其经济发展路径明显有别于一般农区的农户。在大都市光环照耀下 ,他们的收入水平怎么样 ?发展均衡吗 ?增长速度快吗 ?统计数据表明 :都市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不足城市居民的一半 ,收入增长出现徘徊 ,而且发展极度不均衡。这一现状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与大都市繁荣发展形成强烈反差。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定点观测户数据的统计分析 ,寻找造成都市农户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源 ,为其他学者研究如何提高都市农户收入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