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00)
2023(16125)
2022(13751)
2021(12954)
2020(10701)
2019(24424)
2018(24150)
2017(46187)
2016(24655)
2015(27680)
2014(27285)
2013(27173)
2012(24824)
2011(22491)
2010(22159)
2009(20383)
2008(19369)
2007(16475)
2006(14334)
2005(12369)
作者
(68393)
(56648)
(56344)
(53633)
(36028)
(26841)
(25700)
(22312)
(21382)
(19992)
(19170)
(19113)
(17706)
(17681)
(17340)
(17217)
(16967)
(16716)
(16167)
(16133)
(13907)
(13836)
(13441)
(12869)
(12585)
(12474)
(12391)
(12268)
(11244)
(11126)
学科
(104386)
经济(104273)
管理(70451)
(65300)
(54542)
企业(54542)
方法(47574)
数学(39949)
数学方法(39597)
中国(28499)
(27590)
贸易(27575)
(26788)
(26767)
业经(24263)
(23848)
(20315)
地方(19844)
环境(18400)
农业(17564)
(17513)
(17438)
理论(16958)
技术(15378)
(14787)
银行(14751)
(14697)
财务(14632)
产业(14607)
财务管理(14607)
机构
大学(348183)
学院(347501)
(149379)
经济(146685)
管理(138379)
理学(120560)
理学院(119321)
研究(117578)
管理学(117524)
管理学院(116928)
中国(87456)
(73153)
科学(69557)
(64233)
(57261)
财经(52768)
研究所(52410)
中心(51909)
(50139)
业大(48530)
(48230)
(46956)
北京(46296)
经济学(45963)
(44985)
师范(44641)
(43045)
经济学院(41634)
财经大学(39407)
农业(39334)
基金
项目(240220)
科学(190199)
研究(179046)
基金(176141)
(152361)
国家(151167)
科学基金(130265)
社会(115317)
社会科(109341)
社会科学(109320)
基金项目(93283)
(91307)
自然(82664)
教育(80956)
自然科(80709)
自然科学(80693)
自然科学基金(79239)
(76950)
编号(72513)
资助(72055)
成果(57815)
(53983)
重点(53363)
(51972)
(50344)
课题(49086)
国家社会(47918)
教育部(46944)
创新(46931)
人文(46093)
期刊
(159701)
经济(159701)
研究(103816)
中国(60631)
学报(50451)
管理(50097)
科学(48101)
(46252)
(45349)
大学(38802)
学学(36509)
教育(35574)
农业(32398)
经济研究(28062)
技术(27767)
(27218)
金融(27218)
业经(26826)
财经(25056)
(21855)
(21628)
问题(21337)
国际(18902)
(17446)
商业(17035)
图书(16748)
技术经济(16392)
世界(16343)
科技(16058)
理论(15802)
共检索到499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徐苗  
在以"生产者责任原则"界定和核算碳排放责任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因在世界产业价值链分工及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与权利不一致的更大责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生产者责任原则"下的碳减排责任重大,也成为近年中资企业遭受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消费者责任角度探讨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碳排放责任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35个产业部门的最新数据,在数据处理上考虑技术异质性、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并利用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从消费者责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徐苗  
在以"生产者责任原则"界定和核算碳排放责任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因在世界产业价值链分工及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与权利不一致的更大责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生产者责任原则"下的碳减排责任重大,也成为近年中资企业遭受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消费者责任角度探讨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碳排放责任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35个产业部门的最新数据,在数据处理上考虑技术异质性、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并利用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从消费者责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徐苗  
在以"生产者责任原则"界定和核算碳排放责任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因在世界产业价值链分工及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承担与权利不一致的更大责任。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生产者责任原则"下的碳减排责任重大,也成为近年中资企业遭受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消费者责任角度探讨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碳排放责任有重要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WIOD数据库1995-2011年35个产业部门的最新数据,在数据处理上考虑技术异质性、区分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品,并利用价格指数消除通货膨胀,从消费者责任角度研究中国与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碳排放量和责任划分。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部门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巨大,且进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严重不平衡;其中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器械制造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部门的失衡度较高;在消费者责任原则下,我国29个产业部门承担的碳排放责任,相比生产者责任原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后,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门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生产隐含碳比消费隐含碳高4.53%,净出口隐含碳达2.98亿吨。我国的CO2排放贸易条件是0.93,这说明我国单位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单位进口的碳排放强度,国际贸易总体上来说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进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隐含碳贸易顺差最大的部门是"纺织业",逆差最大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本文采用Full-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与世界40个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生产侧碳排放、消费侧碳排放和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并首次提出将贸易利益作为分配因子,对中国与各国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进行分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一直显著高于消费侧碳排放,且对多数国家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呈现顺差,中国实际为全球消费承担了碳排放,并非仅为发达国家;中国90.41%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来自制造业,行业碳排放强度较高是造成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以贸易利益为分配因子的共担责任原则下,中国2009年承担的碳排放责任比生产责任原则下低6.7%,比消费责任原则下高12.9%,按共担责任原则计量中国的碳排放责任更加合理和折衷,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丽丽  袁劲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李珊珊  
本文利用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以及进口贸易技术前向溢出四种指标,以检验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按行业碳排放强度分组,估算了研发投入强度、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反映吸收能力的行业特征在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中的作用。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分行业的研究表明,高碳排放行业对外贸易的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影响显著,而低碳排放行业影响系数不明显,行业特征对对外贸易技术效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祺  贺立  
基于环境保护和贸易保护的目的,部分国家提出了征收"碳关税"的诉求。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文章根据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细分数据,分析了征收碳关税可能对各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莉  吴林海  
产出法计量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隐含碳排放,探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易的低碳优势,及时建立中国特色的食品碳标签制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玉龙  钟章奇  吴乐英  赵金彩  
利用19802012年的样本数据,使用自回归滞后模型研究了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消费、非再生能源消费、对外贸易各影响因素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并重点对比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消费对EKC模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考虑可再生能源消费影响的情况下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EKC曲线,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加入可再生能源消费之后则发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支持倒U型的EKC曲线,且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为负相关关系。此外,可再生能源消费在长期和短期中对碳排放有负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玉龙  钟章奇  吴乐英  赵金彩  
利用1980~2012年的样本数据,使用自回归滞后模型研究了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消费、非再生能源消费、对外贸易各影响因素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并重点对比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消费对EKC模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考虑可再生能源消费影响的情况下我国并不存在二氧化碳排放的EKC曲线,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加入可再生能源消费之后则发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支持倒U型的EKC曲线,且对外贸易和碳排放之间为负相关关系。此外,可再生能源消费在长期和短期中对碳排放有负向影响作用,其中长期系数比较明显,短期系数并不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玮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贸易结构上的不尽合理及其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也随着厦门贸易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厦门外贸结构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以利于更好地认清对外贸易形势,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地发展。文中着重从3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厦门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其次,指出了当前厦门外贸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厦门对外贸易结构调整思路,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佟家栋   冯祥玉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脚步不断加快,低碳经济时代已随之而来。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各国碳减排的政策目标将会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发展产生影响,低碳贸易竞争力将作为一项贸易禀赋影响贸易格局。然而,目前针对低碳背景下各行业低碳贸易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缺乏连续年度的分析。本文对中国17个产业部门2007—2020年间的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了连续测度,描绘了各产业部门低碳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目前中国各产业部门的出口情况,进行了产业部门的“低碳禀赋”匹配分析。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能源结构调整对各产业部门出口额的拉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总体低碳贸易竞争力不高,低碳贸易竞争力具有高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集中在轻工业,如服装、木材、纺织等部门。冶金行业、能源行业的低碳贸易竞争力处于比较劣势。总体上,中国产业部门的低碳贸易竞争力与其出口占比呈现较好的一致性。在纺织业、能源行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开展清洁能源改革,会对中国总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带来比较明显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真真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说明了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中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快速积累资本,使真正决定产业结构的要素禀赋结构得到提升。同时,要完善市场机制,营造高效率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和地区发展差异建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