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6)
2023(8099)
2022(6842)
2021(6322)
2020(4914)
2019(10679)
2018(10352)
2017(19749)
2016(10131)
2015(10675)
2014(9898)
2013(9460)
2012(8254)
2011(7376)
2010(7265)
2009(6864)
2008(6011)
2007(4895)
2006(4314)
2005(3547)
作者
(24803)
(20843)
(20658)
(19826)
(13230)
(9774)
(9446)
(7922)
(7881)
(7061)
(7055)
(6937)
(6554)
(6386)
(6370)
(6207)
(6098)
(6075)
(5995)
(5917)
(4865)
(4823)
(4812)
(4764)
(4688)
(4482)
(4411)
(4378)
(4144)
(4042)
学科
(37873)
经济(37828)
管理(28125)
(24119)
(19384)
企业(19384)
方法(14314)
中国(14104)
数学(12000)
数学方法(11870)
(10236)
地方(9362)
(9204)
业经(8940)
环境(7269)
农业(7096)
(7003)
贸易(7000)
理论(6868)
城市(6806)
(6717)
(6680)
(5873)
(5646)
(5515)
财务(5506)
财务管理(5499)
(5485)
(5375)
企业财务(5210)
机构
学院(133584)
大学(130621)
(52688)
经济(51463)
管理(51104)
理学(44806)
理学院(44205)
管理学(43408)
管理学院(43159)
研究(41860)
中国(30290)
(26570)
科学(24844)
(23861)
(20494)
师范(20384)
财经(19877)
中心(19495)
(18540)
(18178)
(18153)
研究所(16828)
师范大学(16668)
经济学(16525)
业大(16297)
(16107)
北京(15887)
(15288)
财经大学(14982)
经济学院(14945)
基金
项目(95539)
科学(78034)
研究(71288)
基金(71228)
(61153)
国家(60659)
科学基金(54260)
社会(48404)
社会科(46001)
社会科学(45994)
基金项目(38557)
(36913)
自然(34368)
自然科(33668)
自然科学(33663)
教育(33044)
自然科学基金(32989)
(31068)
编号(29255)
资助(26411)
成果(21690)
重点(21053)
(20675)
(20452)
国家社会(20408)
(20211)
课题(19610)
创新(18766)
人文(18479)
教育部(18342)
期刊
(59791)
经济(59791)
研究(39345)
中国(21257)
管理(17875)
(17143)
科学(16933)
学报(15605)
教育(14597)
(13404)
大学(12388)
业经(11774)
学学(11670)
经济研究(10596)
农业(9405)
(9381)
金融(9381)
技术(9312)
财经(8963)
问题(8525)
商业(8167)
城市(8051)
(7926)
(7859)
现代(7016)
资源(6377)
商业经济(5365)
(5294)
科技(5287)
图书(5216)
共检索到184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谈佳洁  
"场景"是近年来在城市消费空间差异化发展趋势下出现的新概念。作为城市消费空间代表的购物中心,其场景化发展已经进入稳步推进期,但学界对"场景"仍未形成较为明确和公认的概念界定。为建立场景概念,基于扎根理论,从大量消费者对城市消费空间的评论中提炼和概括了当前阶段消费者对城市消费空间场景的认知,探讨了场景的类型、特征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分析了消费者层面上的场景概念,以期为城市消费空间研究中场景概念的界定提供借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兵  
我国正由"生产者社会"向"消费者社会"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对传统经济的生产组织结构和日常交易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要素的配给、商品的生产及消费由过去的"单向科层式"转向"互动扁平化"转向,从中心化转向去中心化。消费者结构性弱势地位正在改善,其权义内涵正在更新,其行为及模式正在重构,其中以消费数据为核心的消费信用体系构成了人工智能场景下生产消费活动展开的基石。为此,须更新消费者保护理念,革新保护模式,重构保护理路,调整现行消费者保护的倾斜配置。从倾斜保护走向融合平衡保护,从单向保护转向多元协同保护和整体系统保护。推动以消费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消费者社会的科学化与法治化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唐璞妮  杨红岗  淳姣  
城市阅读空间作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全民阅读的宏观战略与个人阅读行为的微观实践。文章以成都10个代表性城市阅读空间为例,从高频词分析、情感倾向等方面对公众评论进行文本挖掘,结合现场调研,基于场景理论从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维度探究阅读空间的场景构建,拓展了场景理论的本土化实证研究,为城市阅读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雪静  
在分析各国对金融消费者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认为金融消费者是购买或使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商品、以非投资为目的、当前或曾经享受过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锋  
本文在对金融消费者概念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消费者应该具备如下特征:第一、金融消费者仅限于自然人;第二,金融消费者应该包括个人投资者;第三,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弱势地位是判断金融消费者的根本标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建勋  
国内外金融消费者概念的阐述金融消费者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在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使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存款人保险人等保护制度日趋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美国也出台了一系列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为主旨的金融立法。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规定,金融消费者是指为个人、家庭成员或家务目的而从金融机构得到金融产品或服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荃  
提倡金融消费者这一独立法律概念源于法理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以往根据主观目的来界定金融消费者的方式在金融消费行为的消费性和投资性的双重属性制约下已凸显不合理,基于金融消费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往往是普通自然人而并非金融机构,因而以是否处于弱势地位来界定金融消费者更为妥当;除此之外,金融消费者还包括金融资本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及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佳  
城市商业文化是城市文化在商业领域的体现,对作为消费中心而存在和发展的城市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本文运用场景理论,对城市商业文化这一概念进行具体化、可操作化研究,通过量表测度城镇居民对城市商业文化的感知和评价,建立城市商业文化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多元有序决策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完备的社区商业、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权益保障、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空间、商品集合和商业推广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增加消费支出。转变发展思路,切实发挥文化场景推进城市经济的效能,打造场景式城市商圈、突出商圈文化,吸引建立在场景基础上的"时间消费",营造有利于文化消费、信息消费等体验式消费的氛围,是持续促进城镇居民消费的有效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军红  刘虹秀  李仲香  李甫  
研究消费者情绪及购买行为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NVivo软件,借助环境心理学模型识别影响移动购物中消费情绪(愉悦、唤起与支配)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对消费情绪影响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社会层面因素包括移动技术、移动购物情景特征、移动朋友圈等;组织层面因素(移动营销设计)包括移动销售端促销方式、移动销售端界面质量、移动销售端诚信行为等以上因素均对移动购物消费情绪产生影响。基于此,应加强移动技术环境建设,开发出更多消费者可以移动购物的智能居家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加强移动端的营销创新及诚信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林波  朱兴婷  
心理账户理论的提出有助于解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支出行为,但心理账户的影响因素研究却仍是一片空白。鉴于此,文章结合"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消费者个体属性、社会网络结构特征与心理账户之间关系,进而从理论层面建立消费者心理账户形成机制,为心理账户理论在消费者行为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最后提出可供继续研究的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谈佳洁  刘新静  
文化舒适物是城市文化消费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消费空间营造消费社群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上海K11购物中心为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由1008位消费者点赞行为组成的关系网络,从消费者感知视角分析了文化舒适物对消费者网络的形塑结果。研究认为:文化舒适物感知同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网络关系的形成;文化舒适物感知强度与消费者网络影响力显著相关,且文化舒适物感知强度主要与消费者间的整体距离相关。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城市消费空间应立足自身定位,加强在线社区文化舒适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体验活动积极培育消费者意见领袖,并进一步夯实文化舒适物长期开发基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秦春秀   马茜茜   马续补   时莹  
[目的/意义]场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本文系统探究场景的内涵、特征并构建场景分析模型,以期为场景驱动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框架。[方法/过程]使用文献分析法剖析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场景概念,分析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场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场景分析模型。[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场景在服务主体、研究对象、空间和研究目标方面具有明显的领域特征,并在提高要素整合能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构建的场景分析模型由空间、时间、技术设备、信息资源、用户五大核心要素构成,关注场景与信息资源管理各环节工作的交互过程,可为场景驱动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研究提供参考框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艳萍  梁树霖  
随着网络团购模式的趋同化发展和用户的缓慢增长,团购网站需要新的突破点来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消费者。文章基于S-O-R模型和感官体验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团购服务场景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实证研究表明:团购服务场景中的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能够促进消费者产生正向情绪,从而激发消费者的团购意愿,而物理因素和信息交换有助于消费者形成虚拟触觉体验从而产生团购意愿,其中,时间压力在认知状态与团购意愿中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团购运营商利用服务场景吸引并留住消费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鹏   邢秋慧   梅蕾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服务业面临着一个重要课题:究竟是人工服务还是人工智能(AI)服务更能让消费者满意?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本文基于任务技术匹配理论,将服务方式与服务场景、感知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顾客社交焦虑特质纳入统一的理论模型,考察这些变量的交互作用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认知—分析类服务场景下,顾客对AI服务满意度高于人工服务;在情感—社交类服务场景下,顾客对人工服务满意度高于AI服务;感知服务质量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顾客社交焦虑起到调节作用。基于此,应根据服务场景特征选择相匹配的服务方式,围绕顾客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不同特质的顾客提供适合的服务方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栩  孟明明  李宏扬  
随着AI+IoT在实际应用中落地融合,企业智能家居联动技术已趋于成熟,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联动场景的强烈需求正导致“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消费模式快速形成。本文聚焦于消费者线上购买行为的感知与决策过程,在智能家居联动场景下,运用体验学习理论构建“线下体验—感知风险—感知质量—线上购买行为”的链式影响机制模型,并运用回归分析与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了上述链式中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智能家居联动场景下,线下体验对线上购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和感知质量在线下体验与线上购买行为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消费者价格敏感程度的分组下,从线下体验到线上购买行为的作用过程会出现感知阶段跨越这一独特现象,即随着价格敏感程度降低,线下体验到线上购买过程的阶段跨越逐渐增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