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0)
2023(5673)
2022(4558)
2021(4363)
2020(3876)
2019(8363)
2018(8154)
2017(15941)
2016(8819)
2015(9417)
2014(9509)
2013(9522)
2012(8765)
2011(7984)
2010(7982)
2009(7406)
2008(7332)
2007(6554)
2006(5500)
2005(5143)
作者
(26191)
(21869)
(21542)
(20897)
(13966)
(10563)
(10058)
(8455)
(8325)
(7904)
(7573)
(7419)
(7145)
(7036)
(6881)
(6716)
(6566)
(6562)
(6500)
(6135)
(5500)
(5384)
(5198)
(4975)
(4973)
(4925)
(4908)
(4696)
(4463)
(4327)
学科
(31400)
经济(31356)
(27689)
管理(24320)
(20274)
企业(20274)
方法(18093)
数学(16263)
数学方法(16079)
(10866)
(10778)
保险(10773)
中国(10005)
(8548)
(8544)
银行(8530)
(8345)
(8092)
(7453)
(7386)
财务(7376)
(7357)
金融(7357)
财务管理(7356)
企业财务(7124)
业经(5957)
(5932)
贸易(5931)
(5772)
农业(5521)
机构
大学(124496)
学院(123440)
(50754)
经济(49769)
管理(46905)
研究(41594)
理学(40410)
理学院(39971)
管理学(39002)
管理学院(38771)
中国(36117)
(27162)
科学(26474)
(25812)
(25018)
(21701)
财经(21644)
农业(20076)
业大(19920)
中心(19852)
(19847)
研究所(19834)
(17839)
财经大学(16554)
北京(16206)
经济学(16125)
(15043)
经济学院(14648)
(14281)
(13950)
基金
项目(84425)
科学(66686)
基金(64223)
(57551)
国家(57092)
研究(56244)
科学基金(48703)
社会(36724)
社会科(34823)
社会科学(34814)
自然(33877)
基金项目(33214)
自然科(33173)
自然科学(33163)
自然科学基金(32606)
(31342)
资助(27837)
(27249)
教育(25627)
编号(20599)
(19268)
重点(19013)
科研(17310)
(16721)
计划(16400)
教育部(16261)
(16228)
(16147)
成果(16056)
国家社会(15785)
期刊
(52226)
经济(52226)
研究(37482)
中国(23891)
学报(23176)
(21629)
(20554)
科学(20002)
(17932)
金融(17932)
大学(17218)
学学(16700)
管理(16669)
农业(14604)
财经(10573)
经济研究(9578)
(8866)
业经(8312)
(8193)
教育(8067)
技术(8055)
统计(7518)
(6609)
(6432)
商业(6258)
问题(6113)
业大(6060)
决策(5992)
理论(5977)
技术经济(5591)
共检索到182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桂仙  赖爱萍  袁玉伟  张志恒  赵首萍  朱加虹  王强  
【目的】明确不同食物源中的二氧化硫残留累积暴露风险,为硫磺或亚硫酸盐类(以二氧化硫残留计)在水果、蔬菜等产品中的使用及其二氧化硫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生产及流通环节的各类食品(包括农产品),共计3 299个样品,参照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结合文献资料中淀粉、酒类、食用菌及藻类罐头等408个样品的二氧化硫残留数据,基于残留均值、人均消费量及体重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评估中国不同人群的二氧化硫累积性膳食暴露风险。【结果】在27种食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郭莹莹  
依据1999年~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各省区FDI、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和贸易开放会促进SO2排放;人均收入与人均SO2排放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能源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SO2排放;技术进步会抑制SO2排放;上一期SO2排放量对当期SO2的排放量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奇  陈小鹭  李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环境公平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环境公平具有不同的理解,基于环境资源的特殊属性,界定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内涵。以二氧化硫为例,以省级单位为公平主体,通过构建环境基尼系数来表征我国环境公平的状况;然后利用不同评价对象经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了调整,进而评估了我国1998-2004年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排放的环境不公平程度比较严重并有减缓趋势。最后,利用锡尔系数的因子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的环境强度等三个因素对于我国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经济能源强度差异对环境公平的贡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越华  甘志勇  梁宏合  秦玉燕  时鹏涛  李鸿  王运儒  陆仲烟  
【目的】建立花茶中二氧化硫含量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为茶叶中二氧化硫的分析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将花茶样品加酸后采用水蒸气蒸馏,用过氧化氢溶液吸收蒸馏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采用AG11-HC型保护柱和AS11-HC型分离柱进行分离,在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模式下,对KOH淋洗液的浓度和流速进行优化。【结果】在KOH浓度为30.00 mmol·L~(-1),流速为1.00 m L·min-1条件下,硫酸根标准溶液浓度在3.60~36.00 mg·L~(-1)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出限为0.06 mg·L~(-1),加标回收率为80.89%~93.6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3)为2.45%~4.85%。【结论】加酸蒸馏—过氧化氢氧化间接离子色谱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花茶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测定。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文伟  管宇  王祖良  潘军辉  
应用灰色GM ( 1 ,1 )模式理论与方法 ,建立了临安市大气二氧化硫质量浓度的灰色残差预测方程x (t+ 1 ) = 0 1 0 7432e-0 0 95872t+ 0 1 2 391 7,并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介于 0 5 6%~ 1 4 5 1 %之间 ,预测结果后验比与小误差概率分别为0 2 80 2和 1 0。表明模型与实测值拟合程度好 ,达到了较高精度。表 3参 1 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士国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征收硫税对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硫税税率和减排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这种非线性特征在单一种类的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上也有明显的体现;而且,征收硫税既能达到二氧化硫减排的目的,又对实际GDP没有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还发现,征收硫税导致二氧化硫排放结构、能源消费数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含硫量低的能源对含硫量高的能源的替代。最后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传杰  卫平  
运用LMDI方法对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进行分部门分解,得出分析结果:总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以及生产部门产业结构与总产出的变化是引起我国SO2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SO2排放强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部门差异,两部门SO2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完全一致;生产部门9种能源的能源强度变化均对减少SO2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生活部门有3种能源的能源强度的变化引起了排放强度增加,针对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建议制定和实施灵活的减排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云华  冯兵  
本文分析了湖北省二氧化硫排放现状;并运用经济学有关基本原理,介绍了排污权交易的基本程序和做法;最后,以湖北省自身的环境与资源状况为切入点,从总量控制、实施基础、开展领域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开展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思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晓敏  李传武  朱雨婷  
探究排污权交易机制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减排工作中设计出高效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此,本文以2007年开始试点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制为例,采用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未试点的省份,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降低了试点省份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推动排放权交易机制改革,促进节能减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卓子涵  李万新  白重恩  
环境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工业污染仍然是造成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受到县、市环保局的监管,而中国具有广泛的地区差异性,政府监管的地区差异性与企业环境行为的关系如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1998-2005年河南、湖北两省重点污染源的排污申报和运营状况的面板数据,比较两个相邻省份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发现河南、湖北两省火力发电企业SO2排放和其所属行政区划的政府环境监管行为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对湖北火电企业的减排激励显著大于河南省企业。总体而言,中国当前环境监管制度尚未对企业环境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青  邹骥  王磊  
传统的区域二氧化硫控制优化都是基于损害函数法和环境标准化法的,本文在分析比较了传统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优化中的损害函数法和环境标准化法各自的优点与局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时间序列决策的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这一理论模型更好地描述了控制战略实施的过程,把时间作为模型优化的一个因子,这种基于时间序列的过程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并能分析这些时间价值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战略的动态过程影响。本文的模型是更加符合现实的情况,它对于区域二氧化硫控制的中长期决策优化显得更为有效和准确。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晓玲  
二氧化硫税是西方国家“绿色税收”中的主要税种。文章通过对几个国家的二氧化硫税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应完善增值税,依煤炭的含硫量实行差别税率;强化资源税保护生态的功能;将二氧化硫费改为二氧化硫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彬  刘佳  姚西龙  
构建了包含技术创新要素及二氧化硫排放要素的理论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2000~2011年间我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要素对其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干中学、国外技术引进以及自主研发等因素抑制了中部六省二氧化硫的排放,而经济规模、自主研发与国外技术引进的交互效应则促进了中部六省二氧化硫的排放。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干中学效应。此外,不同技术创新要素对不同省份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益江  陈杜满  刘玉明  刘淑荣  
研究了4a中马尾松新梢受二氧化硫污染后的外部特征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马尾松在清明节前后第1次抽梢时受害最严重,新叶呈褐色坏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上升,生长高度明显下降。说明新叶中积累的SO2-3和HSO-3浓度超过一定值时,马尾松生长受到伤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