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2)
- 2023(11725)
- 2022(10334)
- 2021(9719)
- 2020(8063)
- 2019(18455)
- 2018(18472)
- 2017(35524)
- 2016(19156)
- 2015(21444)
- 2014(21556)
- 2013(21328)
- 2012(19514)
- 2011(17496)
- 2010(17303)
- 2009(15797)
- 2008(15250)
- 2007(13211)
- 2006(11378)
- 2005(10030)
- 学科
- 济(75425)
- 经济(75334)
- 管理(54461)
- 业(51205)
- 企(44599)
- 企业(44599)
- 方法(36755)
- 数学(30002)
- 数学方法(29644)
- 中国(19195)
- 农(19156)
- 财(18405)
- 业经(18169)
- 学(17877)
- 理论(16360)
- 地方(14414)
- 和(13934)
- 贸(13297)
- 贸易(13293)
- 农业(12985)
- 易(12814)
- 教育(12291)
- 制(12209)
- 务(11803)
- 财务(11742)
- 财务管理(11723)
- 环境(11544)
- 企业财务(11176)
- 技术(11077)
- 银(10624)
- 机构
- 大学(273233)
- 学院(270326)
- 管理(109898)
- 济(103372)
- 经济(101021)
- 理学(95977)
- 理学院(94917)
- 管理学(93316)
- 管理学院(92834)
- 研究(87039)
- 中国(63137)
- 京(58286)
- 科学(54298)
- 财(46929)
- 所(42693)
- 研究所(39053)
- 业大(38779)
- 中心(38729)
- 财经(38504)
- 范(38095)
- 农(37849)
- 师范(37830)
- 江(37068)
- 北京(37011)
- 经(34974)
- 院(31815)
- 州(30955)
- 师范大学(30841)
- 经济学(30129)
- 农业(29579)
- 基金
- 项目(186672)
- 科学(146599)
- 研究(139238)
- 基金(134634)
- 家(115883)
- 国家(114842)
- 科学基金(99150)
- 社会(86397)
- 社会科(81696)
- 社会科学(81675)
- 省(72316)
- 基金项目(72171)
- 自然(64434)
- 教育(64110)
- 自然科(62868)
- 自然科学(62856)
- 自然科学基金(61690)
- 划(60750)
- 编号(58534)
- 资助(54861)
- 成果(47442)
- 部(41058)
- 重点(41038)
- 课题(39393)
- 发(38861)
- 创(38613)
- 项目编号(36642)
- 创新(35759)
- 教育部(35561)
- 科研(35492)
- 期刊
- 济(114189)
- 经济(114189)
- 研究(80957)
- 中国(46376)
- 学报(41355)
- 管理(39817)
- 科学(38287)
- 教育(34536)
- 财(34109)
- 农(34055)
- 大学(31721)
- 学学(29421)
- 农业(24295)
- 技术(22238)
- 融(19501)
- 金融(19501)
- 业经(19349)
- 经济研究(18503)
- 财经(18250)
- 图书(17043)
- 经(15506)
- 问题(14069)
- 理论(13931)
- 科技(13221)
- 商业(12956)
- 实践(12797)
- 践(12797)
- 现代(12348)
- 技术经济(12197)
- 业(12119)
共检索到383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靳代平 王新新 刘伟
消费者文化理论自2005年提出以来,引起了学者们的热议。八年来,该理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国内学者目前对该领域关注较少,缺乏相应的文献来对该理论进行整体性的介绍。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介绍了消费者文化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框架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理论及其发展进行了评析,并结合我国的相关消费行为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关注,推动本土的该领域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伟 王新新
消费者文化理论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范式。本文在回顾消费者文化理论历史渊源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并综述了消费者文化理论的哲学基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将其与基于实证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做了对比;最后指出了该范式对国内营销学界的重要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促进本土消费者研究的多样化,推动本土消费者文化理论研究的起步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冰 申其辉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种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尽管消费者剩余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对它却一直存在着争论。一、消费者剩余理论的提出法国工程师Jules Dupuit首先在1844年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观点,后来马歇尔将它正式称为"消费者剩余"。 1.Ddupuit的主要观点。Dupuit的消费者剩余思想主要来源于他对当时公共部门融投资问题的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戴万稳
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不同社会文化,是影响全球化组织管理的诸多变量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变量之一。本研究基于组织管理视角从分析架构与研究范式入手,对社会文化理论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岩 董大海
消费者依恋(consumer attachment)是联结消费者与特定消费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动性的心理纽带。相关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心理学领域的依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关系营销和态度理论两大背景,消费者依恋理论日益引发西方营销学者的关注,但对中国市场营销学界来说相关研究还近乎空白。论文通过对近20年来西方学者有关消费者依恋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进一步明晰了消费者依恋的概念内涵、测度方法与作用机理。在对西方消费者依恋理论进行全面述评的基础上,论文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我国市场营销学界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雪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已有流通理论对现实中流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力下降,理论导向功能弱化,而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流通的快速发展对流通理论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流通理论发展滞后已经成为经济理论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理论界对流通概念、流通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流通业的价值、流通理论的存在性以及流通理论体系的构建等几个流通理论核心问题的梳理,认为目前流通概念不统一、研究对象和目的不明确、流通业价值认识不清是造成流通理论发展滞后,甚至对流通理论的存在性产生置疑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流通 流通理论 流通价值 流通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佳讯 卢泰宏
借用本土人际关系理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关系进行了理论建构,认为存在四种基本的品牌关系类型"家人关系"、"好朋友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和"熟人关系",可以揭示并描述品牌关系的差异。作者通过两个研究验证了理论建构的合理性:研究1初步显示本土人际关系隐喻适用于中国消费者对品牌关系评价的情境;研究2进一步验证了品牌关系类型与品牌关系质量具有良好的同时效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伟丹 袁安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应聘者如何知觉甄选过程的研究逐渐成为甄选研究领域新的热点。文章介绍应聘者知觉的三种主要理论研究框架:传统组织公平理论、Gilliland的模型和归因理论,并分别对这三种理论框架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提出未来研究进展的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菊华 李进军
消费者参与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方向。消费者参与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对自身位置的感知和对期望价值的追求,因此,心理学中关于个体的理论和群体的理论为消费者参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这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参与的原因、消费者参与的程度以及消费者参与对其他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沈鹏熠
购物价值是消费者在购物中感知到的多种价值组合,体现了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综合评价,反映了购物的功能性、享乐性和社会性意义。作为一种从消费者行为视角看待的价值概念,购物价值对零售企业的营销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购物体验 购物价值 商店环境 零售产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爱梅 刘楠 孙海龙 熊冠星
"内隐人格理论"是人们所持有的对人的基本特征(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质)及周围事物可变性的看法,可分为实体论和渐变论。本文旨在探讨"内隐人格理论"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应用。对人的基本特质及周围事物可变性的看法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动机,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实体论者更希望选择能凸显自我且简单易用的商品,同时更加注重消费结果;而渐变论者则更倾向于选择能够使自己得到发展和学习的、需要花费努力才能使用的商品,同时更加注重消费过程。此外,品牌和企业同样可以投射出实体论或渐变论倾向,消费者会据此对企业做出评价。在本文中,我们也探讨了测量和启动内隐人格理论的可能性及其在消费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内隐人格理论 实体论 渐变论 消费者决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俊菊 卢璎
中国旅游市场的迅速崛起,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学术研究。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往往受制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要了解中国旅游市场和中国游客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对中国游客的影响。文章检索了1993—2016年境外主要国际期刊上有关中国旅游者文化研究的英文文献,从多角度揭示了中国旅游者行为的文化理论境外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该领域已有学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对前期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的潜力领域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更好地研究和开发中国旅游市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旅游者行为 综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俊菊 卢璎
中国旅游市场的迅速崛起,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学术研究。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往往受制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要了解中国旅游市场和中国游客的行为,就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及其对中国游客的影响。文章检索了1993—2016年境外主要国际期刊上有关中国旅游者文化研究的英文文献,从多角度揭示了中国旅游者行为的文化理论境外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该领域已有学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对前期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的潜力领域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更好地研究和开发中国旅游市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旅游者行为 综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嘉仪
知识溢出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Marshall对外部性的讨论,自新经济地理理论以来,知识溢出更成为了近年来研究区域经济学增长、产业集群创新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变量。首先,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溢出的研究,发现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是知识溢出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产业内知识溢出和产业间知识溢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程度各异的影响;其次,因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的存在,限制了局部区域知识的外溢,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域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本流动、商品贸易、FDI、合作研发、非正式交流等活动均成为了知识溢出的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