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5)
2023(3194)
2022(2741)
2021(2589)
2020(2467)
2019(5292)
2018(5114)
2017(10526)
2016(5543)
2015(6362)
2014(6353)
2013(6383)
2012(5728)
2011(5092)
2010(5168)
2009(5097)
2008(5149)
2007(4673)
2006(4106)
2005(3846)
作者
(14599)
(12199)
(12117)
(11596)
(7932)
(5776)
(5711)
(4720)
(4600)
(4348)
(4135)
(4077)
(3783)
(3779)
(3758)
(3697)
(3680)
(3655)
(3556)
(3523)
(3031)
(2820)
(2788)
(2757)
(2741)
(2716)
(2645)
(2540)
(2447)
(2312)
学科
(30288)
(26375)
企业(26375)
管理(24568)
(22599)
经济(22554)
方法(14938)
(14317)
数学(13383)
数学方法(13335)
(12398)
财务(12398)
财务管理(12380)
企业财务(12047)
(10788)
保险(10697)
(7632)
(6577)
银行(6577)
中国(6501)
(6132)
(5511)
金融(5511)
公司(5182)
业经(4807)
(4727)
体制(4459)
(4409)
各种(4368)
类型(4281)
机构
大学(81586)
学院(81456)
管理(37371)
(35874)
经济(35274)
理学(32088)
理学院(31907)
管理学(31595)
管理学院(31458)
(22467)
中国(21597)
研究(18833)
财经(17911)
(16359)
(15442)
财经大学(13744)
商学(12508)
商学院(12428)
(11335)
金融(11088)
经济学(10797)
(10554)
北京(9960)
中心(9849)
经济学院(9823)
公司(9392)
经济管理(9272)
(8842)
工商(8521)
科学(8334)
基金
项目(48680)
科学(39825)
基金(38885)
研究(34775)
(31928)
国家(31626)
科学基金(29495)
社会(24433)
社会科(23206)
社会科学(23201)
基金项目(20775)
自然(20056)
自然科(19674)
自然科学(19671)
自然科学基金(19374)
资助(17118)
(16995)
教育(16297)
(14022)
编号(13604)
(12062)
教育部(11262)
人文(11208)
成果(10308)
(9970)
重点(9882)
国家社会(9840)
科研(9789)
大学(9750)
(9698)
期刊
(38274)
经济(38274)
研究(26255)
(20404)
(15612)
金融(15612)
管理(14498)
中国(11999)
财经(9265)
科学(8127)
学报(7771)
(7588)
财会(7452)
经济研究(6921)
大学(6869)
学学(6780)
会计(6142)
业经(6068)
商业(5277)
通讯(5048)
会通(5046)
(4911)
技术(4804)
理论(4569)
保险(4314)
(4314)
统计(4125)
实践(4065)
(4065)
(3949)
共检索到120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卓志  张晓涵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保险监管的目标之一,也是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与成熟的标志。本文以中国保险监管部门开通首个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作为外生政策变量,利用2009-2018年中国163家保险公司数据设计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的外部监督职能及其对保险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的开通显著降低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更差的保险公司业绩;佣金激励水平越高,保险消费者投诉冲击对消费权益保护水平更差的保险公司业绩的负向影响越显著;区分人身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后发现,保险消费者投诉冲击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更差的财产保险公司业绩的负向影响更显著。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消费者权益与保险公司治理理论,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和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文鹏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大致经历了财务导向模式、经济价值(内含价值)导向模式和战略执行(平衡计分)评价模式的演变,本文通过对以上三种模式的在保险公司运用的研究,分析了不同评价模式的在保险公司应用的演进脉络与评价重点,提出了按评价目标需求出发的整合评价模式是最佳业绩评价实践的观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涛  王东  
从国际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自保公司作为大型企业集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商业保险市场形成了明显的冲击;商业保险公司通常会通过与自保公司建立合作机制来应对冲击,并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随着中石油自保公司的成立,我国的商业财产保险公司也必须采取合适的策略以应对冲击,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是应对冲击的重要举措,而业务合作与管理合作则是这种合作模式的重要内容。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卢雨萱   赵桂芹  
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行政处罚数据,研究了监管处罚对财产保险公司的业绩表现是否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监管处罚发挥了直接威慑效应,抑制了违规分支机构的业绩增长,且这种威慑效应是短期的。此外,监管处罚还发挥了间接威慑作用,降低了与违规分支机构同属一家公司的其他分支机构的业绩表现,但对同一地区下其他公司的分支机构无显著影响。区分公司业务类型、股权性质、监管处罚类型和公司所处地区后发现,监管处罚的直接威慑效应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地,佣金激励、营销员规模和信任水平会弱化监管处罚对业绩表现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验证了行政处罚的有效性,为监管机构健全和完善保险监管制度、深化属地监管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卓志  张晓涵  
本文基于2009~2018年中国3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开通为政策冲击,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了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的开通对地区保险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的开通显著促进了保险消费,对地区保险消费总额、保险密度与保险深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在我国东部地区以及寿险行业更为显著;同时,基于更进一步的渠道分析表明,保险消费者投诉热线的开通以提高地方金融发展水平及法治建设水准的方式,促进了保险消费的增加。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拟通过拓宽保险消费者诉求表达渠道的方式,从而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传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建梁  周军  
本文用1994-2003年上市的所有公司作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公司上市后业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我国公司上市后业绩呈现系统性加速下滑的趋势。通过对我国法律环境变化与公司上市后业绩变化特征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程度的提高确实有利于减小公司上市后业绩下滑的速度,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对投资者保护不力是我国公司上市后业绩下滑的根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宏  黄文华  
代理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是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和公司治理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运用2003~200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与高管人员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相对非国有最终控制的公司而言,国有最终控制公司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而支付现金股利可以显著降低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这表明国企分红在抑制在职消费的同时,减少了代理成本。这为我们从优化公司治理、约束管理层代理动机角度思考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世敏  陈怡秀  马智颖  
笔者以中国公司在职消费经济性质为切入点,探索高管关系资源对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关系的中介传导效应,并考察产权性质和在职消费规范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驱动机理。笔者选择2010—2016年969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公司在职消费总体上表现为显著的"效率观";在职消费与高管关系资源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职消费被广泛用于维系各类关系资源;高管关系资源对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具有中介传导作用;产权性质对高管关系资源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而在职消费规范政策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德芳  叶陈刚  
文章利用沪深两市2010年~2013年的上市公司数据对管理层权力对在职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越大,其管理层的在职消费水平就越高,但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公司业绩却在下降,说明了管理层权力提升了在职消费水平,却没能相应的提升公司业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灵芝  石梦微  肖邦明  
为探究新冠疫情对消费者畜禽产品购买偏好的影响,本研究运用选择实验的方法,基于网络问卷形式获得湖北武汉、河南郑州、湖南长沙、浙江杭州4个城市934位消费者行为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从区域上看,不同区域消费者对线上渠道偏好存在差异,相对于轻度疫情区域,重度疫情区域的消费者对线上渠道偏好显著,对时间成本负向偏好明显,且对各属性的支付意愿均较高;从产品上看,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对具有品牌属性的产品支付意愿最高,可追溯信息属性次之,且同一区域内猪肉的支付意愿高于鸡肉。因此,畜禽产品零售企业应促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提高效率吸引消费者;加强与完善可追溯畜禽产品的品牌建设;合理细分产品和区域,逐步拓展可追溯产品市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跃军  李维安  
利益相关者问题事关公司和谐,其在现行公司治理框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设置包括利益相关者参与、和谐这两大部分的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中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和利益相关者和谐程度,得出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CCGISNTKH)。随后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CCGISNTKH)对净资产收益率、股本扩张能力、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良好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和较高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水平有助于公司的和谐发展,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提升企业成长与发展潜力。同时,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对公司业绩也存在重要影响。因此,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丽娜  
通过1999~2005年我国739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考察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控制权市场和公司业绩等因素对经营者变更的影响,以及经营者变更之后公司业绩的变化。实证研究表明:公司业绩下滑、董事会的独立性、公司控制权等因素都显著地影响了经营者的变更。短期来看,如果公司业绩下降,经营者变更是扭转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无论更换经营者还是公司控制权的改变都不是提高公司业绩的长效机制,只有通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才能够保持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亮  许庆高  
本文基于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对象的关系的异质性,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及其影响途径。研究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水平无显著关系;高管薪酬水平是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不是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