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0)
- 2023(13789)
- 2022(12038)
- 2021(11335)
- 2020(9512)
- 2019(21433)
- 2018(21410)
- 2017(40870)
- 2016(22064)
- 2015(24327)
- 2014(23768)
- 2013(23559)
- 2012(21489)
- 2011(19456)
- 2010(19299)
- 2009(17547)
- 2008(16897)
- 2007(14754)
- 2006(12669)
- 2005(11007)
- 学科
- 济(82601)
- 经济(82506)
- 管理(67147)
- 业(65627)
- 企(56386)
- 企业(56386)
- 方法(39028)
- 数学(33077)
- 数学方法(32696)
- 中国(22251)
- 财(21892)
- 农(21318)
- 业经(19629)
- 技术(19470)
- 学(19252)
- 地方(16060)
- 理论(15844)
- 制(15265)
- 农业(14593)
- 贸(14443)
- 贸易(14434)
- 务(14272)
- 财务(14210)
- 财务管理(14188)
- 易(13960)
- 和(13752)
- 银(13652)
- 银行(13611)
- 企业财务(13562)
- 技术管理(13199)
- 机构
- 大学(305388)
- 学院(303086)
- 管理(124107)
- 济(118691)
- 经济(116157)
- 理学(108371)
- 理学院(107172)
- 管理学(105398)
- 管理学院(104835)
- 研究(99751)
- 中国(73136)
- 京(64497)
- 科学(62238)
- 财(54005)
- 所(49219)
- 农(46137)
- 研究所(45058)
- 业大(44980)
- 中心(44814)
- 财经(43817)
- 江(42700)
- 北京(40664)
- 范(40316)
- 师范(39963)
- 经(39959)
- 院(36546)
- 农业(36138)
- 州(35187)
- 经济学(34860)
- 商学(33365)
- 基金
- 项目(212014)
- 科学(167803)
- 研究(155059)
- 基金(154344)
- 家(134289)
- 国家(133125)
- 科学基金(115400)
- 社会(97700)
- 社会科(92593)
- 社会科学(92571)
- 省(83275)
- 基金项目(82664)
- 自然(75835)
- 自然科(74132)
- 自然科学(74115)
- 自然科学基金(72796)
- 教育(71061)
- 划(69704)
- 编号(62775)
- 资助(62441)
- 成果(50239)
- 创(48103)
- 重点(46705)
- 部(46341)
- 发(44274)
- 创新(44105)
- 课题(42824)
- 科研(40459)
- 教育部(39944)
- 大学(39727)
- 期刊
- 济(127892)
- 经济(127892)
- 研究(89863)
- 中国(57084)
- 学报(47969)
- 管理(47049)
- 科学(44570)
- 农(40843)
- 财(39930)
- 教育(36726)
- 大学(36353)
- 学学(33978)
- 农业(28687)
- 技术(25851)
- 融(24836)
- 金融(24836)
- 业经(21502)
- 经济研究(21207)
- 财经(20737)
- 经(17667)
- 图书(17086)
- 科技(17042)
- 业(15493)
- 问题(15411)
- 理论(14996)
- 技术经济(14933)
- 商业(14284)
- 实践(13718)
- 践(13718)
- 现代(13613)
共检索到434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姝 刘伟 王正斌
创新是管理研究的重要主题和热点,然而以往的创新研究主要从客观的企业角度来探讨如何开展创新,却忽略了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创新的主观看法和判断。消费者感知创新性研究则主要探讨消费者在主观上如何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性和创新顺序,是继消费者创新和消费者创新性之后从消费者视角研究创新的"第三条路径",但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为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消费者感知创新性领域的重要概念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梳理并述评了国外关于感知产品创新性的影响因素、感知产品创新顺序的形成过程以及感知创新性的影响作用等方面的文献,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董淑兰 张竞文 李康熙 娄桂莲
当前复杂经济环境要求企业营销职能与会计职能融合发展,这也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营销与会计研究聚焦于消费者会计,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文章对消费者会计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着重于消费者获利能力与消费者终生价值的演进。应该看到消费者会计的发展影响着组织内部行为,并且通过消费者的传导作用固化了社会权利与关系。因此为了发挥消费者会计的积极作用,相关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会计技术水平,通过着力于消费者与企业共创价值的研究,增进社会整体福利,同时摒弃全盘功利主义思想,使冰冷的数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崔保军
产品伤害危机,对企业仅是一场"突发"危机,对社会却是一场"人造"灾难,不仅引起公众心理恐慌,更导致消费者感知风险倍增。因此,认知产品伤害危机情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发展规律并有效化解之,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之上,首先界定消费者感知风险的概念和构面,接着重点分析危机的性质、危机企业因素、危机响应主体、危机产品类型、心理距离和消费者特征等影响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因素及企业化解感知风险的短期和长期策略,最后指出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宋梦佳 曹菲
消费者专业性指成功执行产品相关任务的能力。获得产品信息渠道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培养某一产品领域专业性变得容易。消费者专业性不仅会影响自身购买决策,也会对他人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关于消费者专业性的现有文献内容繁多且零散,缺少系统的梳理。为此,本文首先明确了消费者专业性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消费者专业性在认知能力上的表现,分析了消费者专业性的来源,归纳和比较了消费者专业性的研究方法;其次,从正面和负面探究了消费者专业性的作用机制,从自身和他人视角阐释了消费者专业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专业性的理论框架;最后,指出了消费者专业性在概念范畴、主观与客观专业性差距、对自身影响与对他人影响四个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不仅有助于理解不同专业性水平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差异,为企业制定市场细分营销策略提供新的洞见,而且有助于理解消费者如何判断其他消费者专业性,提升企业口碑营销策略的效率和效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宋梦佳 曹菲
消费者专业性指成功执行产品相关任务的能力。获得产品信息渠道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培养某一产品领域专业性变得容易。消费者专业性不仅会影响自身购买决策,也会对他人购买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关于消费者专业性的现有文献内容繁多且零散,缺少系统的梳理。为此,本文首先明确了消费者专业性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消费者专业性在认知能力上的表现,分析了消费者专业性的来源,归纳和比较了消费者专业性的研究方法;其次,从正面和负面探究了消费者专业性的作用机制,从自身和他人视角阐释了消费者专业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者专业性的理论框架;最后,指出了消费者专业性在概念范畴、主观与客观专业性差距、对自身影响与对他人影响四个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不仅有助于理解不同专业性水平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差异,为企业制定市场细分营销策略提供新的洞见,而且有助于理解消费者如何判断其他消费者专业性,提升企业口碑营销策略的效率和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波 马金伟
老字号品牌以其传统特色和经营之道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很多老字号品牌逐渐走向没落,为摆脱危机,企业界与学术界一直在探索老字号品牌创新之道。在影响老字号品牌创新有效性的因素中,消费者感知老字号品牌创新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消费者感知老字号品牌的创新性水平,决定了老字号品牌的创新能否被接受。本文即主要结合老字号品牌现状及消费者感知品牌创新性的有关研究,以老字号品牌个性为基点,研究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创新性的感知与认同,并提出老字号品牌创新对策,以期使老字号品牌能够适应现代消费需求。
关键词:
老字号品牌 消费者 感知创新性 品牌个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永斌 王其冬 万文海
由于需求的异质性,消费者会修改现有产品和服务或者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创新"。信息和社交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更加愿意和更有可能进行创新,消费者创新实践越来越多,创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现有研究尤其是国内学者对消费者创新的关注还非常少。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界定了消费者创新的概念,回顾了消费者单独和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消费者对其创新的处理方式,以及企业如何利用消费者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基于对现有文献的评析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万广圣 晁钢令
品牌信任是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核心,直接影响购买意愿。文章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品牌信任的内涵、品牌信任的维度、品牌信任的形成机制以及品牌信任与其他营销变量间关系等内容,试图描绘品牌信任理论研究的整体框架。同时,对品牌信任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消费者品牌 品牌信任 综述 研究展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孙艳欣 龙如银
为了应对变化的营销环境、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不断推出升级产品。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消费者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尽管产品升级现象非常普遍,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上的探讨,但是现有研究缺乏对消费者视角产品升级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整合。基于此,本文首先在概念层面上厘清了升级产品与消费者产品升级的关系;其次,从利益成本权衡、心理账户、比较忽视和自我品牌联系四个方面阐述了消费者视角产品升级的理论基础;接着将消费者视角产品升级相关研究概括为三个研究主题:消费者对升级产品的价值判断,消费者产品升级的影响因素,升级产品对消费者的影响效应;最后,指出了在升级产品价值判断、消费者产品升级影响因素、消费者产品升级结果效应以及升级产品对消费者影响效应四个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为消费者视角产品升级后续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借鉴,也为企业制定升级产品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菊华 李进军
消费者参与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方向。消费者参与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对自身位置的感知和对期望价值的追求,因此,心理学中关于个体的理论和群体的理论为消费者参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将这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参与的原因、消费者参与的程度以及消费者参与对其他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琪 王晓玉
温度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依据,它对消费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营销领域,尽管温度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加,但目前还缺乏对温度研究系统的文献梳理和述评。本文首先介绍了物理温度与社会情感的隐喻联系。紧接着,从不同的温度范围出发,回顾了物理温暖、物理高温、物理低温和人际温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并介绍了温度的通感研究。随后,本文从同化和补偿效应两方面解释了温度的影响机制,并阐述了实验法中温度的操控方式。最后,本文就温度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并从前置因素、影响后果及机制、边界条件、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
温度 综述 操纵 消费者反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李东进 张初兵
努力是一种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有限的资源投入,既是消费者目标追求不可或缺的要素,又意味着成本。包括信息搜寻、备选方案比较、实际购买行为、购后消费和评价在内的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努力。虽然以往已有一些关于消费者努力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分散和零散。鉴于此,本文将营销领域已有的消费者努力研究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努力与目标的关系、努力与价值的关系、努力与奖赏的关系,并且指出了消费者努力研究的意义、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消费者努力 目标 价值 奖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长宝 何蔓莉 许陶然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行为减速实现体能恢复和精神重塑已是大势所趋,"慢"消费也应运而生。尽管当前围绕消费者减速已有一些探索,但对其内涵及内在机制仍缺乏系统梳理。本文运用Scoping Review的方法,以2001年至2021年1月的国内外92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在明晰消费者减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前因、影响因素以及后效进行了回顾,并据此总结了消费者减速的内在机制。未来,仍需进一步总结消费者减速的理论体系,丰富减速研究的应用场景,重视中国情境下的本土研究并关注数字媒介对消费者减速体验的影响,从而使理论研究与消费实践更匹配且更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玉生 张耕宁 刘健
在社会化网络背景下,狂热消费者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消费人群,狂热消费也成为一种新兴的重要消费力量。狂热消费者的特质及其所展现出来的狂热消费行为正深刻影响着营销方式的新变革。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归纳出狂热消费者的特征、消费者狂热行为的内涵以及狂热消费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本研究为消费者的狂热行为和消费心理研究,以及营销策略创新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贵 刘俊琴
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数据在变得更易获取、更有价值的同时,也比以往更加脆弱。相应地,有关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相关研究依然较为零散,一系列关键问题亟须探索。通过阐述消费者隐私悖论的形成与化解,梳理消费者隐私保护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顾客、技术、企业和政府多元主体协同的消费者隐私保护路径问题,构建了消费者隐私保护研究的整合框架,并揭示出未来的七个重点研究方向:(1)辨析消费者隐私保护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构建隐私应对行为合理性的评价标准;(2)基于多个视角进一步深入挖掘消费者隐私悖论的成因及化解策略;(3)加强对消费者隐私担忧影响隐私保护行为的条件及情境范围的深入考察;(4)进一步深入研究消费者隐私素养的衡量、形成及培育机制;(5)深入考察消费者隐私疲劳的前因与影响机制;(6)综合考虑各方责任与利益动态平衡,突出协同作用,深入挖掘多元主体协同的消费者隐私保护路径;(7)扩展消费者隐私保护的跨文化与本土化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