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55)
2023(2261)
2022(1970)
2021(1773)
2020(1526)
2019(3326)
2018(3170)
2017(6183)
2016(3205)
2015(3449)
2014(3444)
2013(3624)
2012(3217)
2011(2988)
2010(2869)
2009(2653)
2008(2505)
2007(2188)
2006(1799)
2005(1624)
作者
(9537)
(8003)
(7900)
(7778)
(5008)
(3785)
(3671)
(3184)
(3049)
(2811)
(2810)
(2637)
(2580)
(2498)
(2440)
(2433)
(2409)
(2341)
(2337)
(2335)
(1956)
(1950)
(1930)
(1895)
(1823)
(1728)
(1725)
(1724)
(1656)
(1596)
学科
(15214)
经济(15199)
管理(10531)
(9877)
方法(9367)
数学(8634)
数学方法(8597)
(7664)
企业(7664)
(4842)
人民(3845)
(3781)
消费(3574)
结构(3229)
(3221)
贸易(3221)
(3091)
(3018)
水平(2900)
消费水平(2897)
中国(2837)
业经(2601)
(2539)
银行(2538)
农业(2501)
(2472)
(2467)
财务(2466)
财务管理(2463)
收入(2428)
机构
大学(47833)
学院(47745)
(21593)
经济(21264)
管理(19388)
理学(17109)
理学院(16983)
管理学(16705)
管理学院(16625)
研究(13734)
中国(11438)
(10167)
(9493)
(8988)
财经(8536)
科学(8235)
业大(7881)
(7851)
农业(7532)
中心(7246)
经济学(7085)
(6721)
商学(6606)
商学院(6566)
经济学院(6505)
财经大学(6505)
研究所(6124)
(6046)
北京(5598)
经济管理(5502)
基金
项目(33938)
科学(27134)
基金(26510)
(23422)
国家(23225)
研究(22000)
科学基金(20424)
社会(15604)
社会科(14994)
社会科学(14993)
自然(13885)
基金项目(13864)
自然科(13641)
自然科学(13640)
自然科学基金(13406)
(12571)
资助(11465)
(10428)
教育(10238)
编号(8144)
(7892)
重点(6997)
国家社会(6984)
教育部(6878)
(6841)
科研(6693)
人文(6561)
创新(6466)
大学(6343)
计划(6219)
期刊
(21612)
经济(21612)
研究(12412)
学报(8838)
(7464)
(7464)
中国(7355)
大学(7032)
管理(6780)
学学(6750)
科学(6707)
农业(5440)
(4851)
金融(4851)
经济研究(4807)
财经(4277)
业经(4049)
商业(3968)
统计(3648)
(3629)
(3131)
理论(3026)
(3003)
决策(2947)
技术(2942)
实践(2813)
(2813)
业大(2619)
商业经济(2597)
消费(2544)
共检索到65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玲玲  于甜甜  陈秀娟  吴林海  
为评估在肉类食品上显示瘦肉精检测信息属性的意义,利用全轮廓联合分析法,以猪肉为对象,设立瘦肉精检测信息、可追溯信息、外观、价格等4个属性,研究了无锡市298位消费者对显示瘦肉精检测标识的可追溯猪肉的偏好与支付溢价,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11种市场方案,估算相应可追溯猪肉的市场份额。结果表明:1)消费者最偏好外观属性,其次是价格属性和瘦肉精检测信息属性,最后是可追溯信息属性;2)与无瘦肉精检测信息的可追溯猪肉相比,显示瘦肉精检测结果合格的可追溯猪肉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约30%,且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额外价格上浮10%。据此,笔者提出了在公开不同层次检测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对肉类食品加贴瘦肉精类非法添加剂等检测信息标识,加强对可追溯信息与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宣传等对策建议,以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并防范瘦肉精类非法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林海  王红纱  刘晓琳  
本研究立足于消费者个体偏好差异,以可追溯猪肉为案例,设定猪肉可追溯信息的不同组合,以实证调查为手段,通过获得消费者对具有不同可追溯信息组合的猪肉的偏好数据,研究消费者可追溯猪肉消费的现实需求,为政府食品监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和普及可追溯食品、构建安全食品市场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检验实验拍卖与真实选择实验两种方法的差异与一致性。以此为目标本研究基于相同的样本,采用实验拍卖与真实选择实验两种非假想性实验法研究了无锡市143位消费者对具有不同可追溯信息组合的猪肉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虽然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在不同实验机制下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对猪肉可追溯信息一致的偏好序,且参与者更偏好于政府认证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春晓  王凯  王学真  
为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全国正逐步推广可追溯体系。文章基于山东省617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并测度消费者对生鲜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对追溯食品的认可度、对可追溯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自身年龄及家中是否有孕妇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产品支付的意愿;并进一步通过模型测算出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为1.19元/斤,溢价水平为6.6%。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林海  王红纱  朱淀  蔡杰  
为满足消费者猪肉安全需求,防范猪肉的安全风险,国家商务部等从2010年开始分批选择若干个城市实施肉类可追溯体系。可追溯猪肉能否有效推广内在地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本文基于随机n价实验拍卖方法,对江苏无锡市区272位消费者对具有不同层次安全信息的三种类型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愿意为具有可追溯属性的猪后腿肉支付一定的溢价,且对具有养殖信息与政府认证信息的可追溯猪后腿肉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而进一步运用MVP模型的研究证实,消费者对三种不同层次安全信息属性的可追溯猪后腿肉的偏好具有差异性。因此,政府完善猪肉可追溯体系并与政府认证机制相结合是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层次安全信息的可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应瑞瑶  侯博  陈秀娟  徐玲玲  
本文以中国无锡的消费者为案例,构建了具有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追溯功能的可追溯猪肉轮廓,引入Becker-Degroot-Marschak实验拍卖法研究了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并借助多变量ProBit模型研究了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事前质量保证属性的支付意愿高于对事后追溯属性的支付意愿,且对事前质量保证属性中猪肉品质检测属性的支付意愿最高;消费者年龄、学历、收入等个体特征与消费者健康状况、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食品安全满意度以及对食品安全标识的信任程度等因素影响其对可追溯猪肉不同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本文认为,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生产者生产融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林海  王淑娴  Wuyang Hu  
本文基于中国猪肉全程供应链体系的主要环节的安全风险,界定了猪肉的可追溯信息,并以商务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七个试点城市的1489个消费者为调查对象,运用选择实验(choice experiment)方法,借助混合Logit(mixedLogit)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1atentclassmodeling)研究了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属性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研究结论显示,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属性的偏好与支付意愿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对质量认证属性最为重视,其次为外观和可追溯信息;相对于政府认证,消费者更偏好于国内第三方机构认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属性的偏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程培堽  殷志扬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其中有些事件形成了消费者恐慌心理,并造成广泛传播的,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后果。基于Arrow和Pratt的风险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一个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反应的概念性模型。模型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反应不仅受风险知觉、而且亦受风险偏好,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风险偏好在理解和预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事件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用苏州市消费者在瘦肉精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的猪肉消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提出的概念性模型。这个结果对处理食品安全危机有着重要的公共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百臣  朱桥艳  欧晓明  
在信息高度不对称和信任机制严重缺失的双重约束下,有关消费者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及其溢价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偏低,需要慎重对待。"供港食品"在广东超市出售的独特现象为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研究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真实支付意愿及其溢价水平提供了现实可能。本文研究基于对购买"供港食品"(以供港猪肉为例)的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发现,相对于内地标准而言,消费者更信任"供港标准";其平均溢价水平为44%左右,低于市场实际溢价,但明显高于国内一些学者得出的国内其他认证标准产品的溢价水平,验证了本文关于现有相关研究有可能低估了消费者的溢价支付能力的判断。本文的实证分析还发现,影响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及其溢价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林海  秦沙沙  朱淀  李清光  Wuyang Hu  
本文以中国江苏省无锡市110位消费者为样本,采用真实选择实验的方法,借助随机参数与潜在类别模型研究了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属性及其层次的偏好。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信息真实性的政府认证属性支付意愿最高,对原产地属性的支付意愿高于对可追溯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且追溯到屠宰加工环节的可追溯信息属性与本地产属性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与外地产属性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因此,尽管消费者群体存在异质性,但不同类别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本地产属性均具有一定的支付意愿。故在中国可追溯食品市场建设初期,在可追溯食品属性体系中设置原产地属性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玲玲  刘晓琳  应瑞瑶  
在食品可追溯体系推广与普及的过程中,满足消费者对可追溯标签上所呈现信息的内容与类型的期望至关重要。通过相关信息的公开,能够有助于消费者辨别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并提高消费者的信任。为了解消费者对可追溯标签上信息内容的偏好与需求,本文选择猪肉为例,从目前我国已经实施的猪肉可追溯体系,提取18种涵盖养殖、屠宰与销售的可追溯信息。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和五位专家的反复调查构建了将不同可追溯信息分别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和食品信任三种标准相对应的网络框架,基于该框架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评估模型,展开150位消费者的随机调查,研究消费者对猪肉可追溯信息的偏好。评估结果显示,消费者偏好的8种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火生  孙超  庞卫军  杨公社  孙世铎  
 为了研究我国脂肪型猪与引入的瘦肉型猪ob基因的蛋白表达差异,用Western杂交比较检测了内江猪、八眉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血清Leptin水平。结果发现,脂肪型猪体内存在Leptin抵抗现象,血清Leptin水平比瘦肉型猪高3.23倍;同时发现一个大小约为33ku的蛋白与Leptin有一定的结构同源性,该蛋白也可能是Leptin的二聚体;另外,脂肪型猪ob基因的表达高于瘦肉型猪,二者肥胖程度和瘦肉率性状的差异可能还存在与ob基因表达有关的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林海  卜凡  朱淀  
基于现有的研究文献,本文在对可追溯猪肉不同质量安全信息做出设定的基础上,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山东省潍坊市765位消费者对含有不同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猪肉的偏好。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关注"猪肉可追溯标签"信息、自身收入与家中是否有孕妇、受双汇"瘦肉精事件"影响等变量显著影响其对含有不同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猪肉的偏好。对变量边际效应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偏好可追溯猪肉的消费者更偏好含有养殖与屠宰信息的可追溯猪肉,高收入消费者则偏好同时含有养殖、屠宰、加工三种信息的可追溯猪肉,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者选择含有不同层次可追溯信息猪肉的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增金  乔娟  王晓华  
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495份消费者问卷,选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对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不同追责意识下品牌可追溯性信任变量对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影响的差异,全面考察了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普遍倾向于购买可以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且多数消费者将之转化为行为习惯;消费者对品牌可追溯性的信任度整体较高,大多数消费者相信对可以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比不能明确识别品牌的猪肉更易追查到安全事件责任人;消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增金  俞美莲  乔娟  
基于北京市、西安市消费者实地调查数据,以可追溯猪肉为例,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整体不高,只有32.68%的人知道可追溯食品,购买过可追溯猪肉的比例更低,只有12.53%的人购买过;电视、网络、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可追溯食品相关信息的3种主要渠道。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整体较高,但对猪肉追溯信息发布方的整体信任度不高;信息源信任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信息源信任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起到间接影响消费者可追溯猪肉购买行为的效果;收入水平、购买成员、购买场所、职业、地区等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因此,提出加大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力度并提高消费者追溯查询意识和习惯、规范追溯信息查询渠道并由政府发布追溯信息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增金  俞美莲  乔娟  
基于北京市、西安市消费者实地调查数据,以可追溯猪肉为例,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食品购买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度整体不高,只有32.68%的人知道可追溯食品,购买过可追溯猪肉的比例更低,只有12.53%的人购买过;电视、网络、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可追溯食品相关信息的3种主要渠道。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整体较高,但对猪肉追溯信息发布方的整体信任度不高;信息源信任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消费信心变量显著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