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01)
2023(13918)
2022(12235)
2021(11434)
2020(9660)
2019(22315)
2018(22316)
2017(43449)
2016(23299)
2015(26279)
2014(26264)
2013(26179)
2012(23771)
2011(21429)
2010(21448)
2009(19722)
2008(19336)
2007(16850)
2006(15002)
2005(13551)
作者
(65347)
(54112)
(53958)
(51340)
(34746)
(25918)
(24668)
(21120)
(20635)
(19570)
(18551)
(18313)
(17277)
(17075)
(16703)
(16566)
(16183)
(16167)
(15642)
(15447)
(13436)
(13190)
(12965)
(12306)
(12082)
(12071)
(12022)
(12019)
(10918)
(10535)
学科
(87375)
经济(87243)
管理(71352)
(67384)
(55682)
企业(55682)
方法(40874)
数学(35173)
数学方法(34825)
(26910)
(25642)
中国(23728)
(23201)
(21967)
贸易(21955)
(21409)
业经(20851)
(20527)
银行(20490)
(19326)
(17649)
地方(16862)
(15939)
(15873)
金融(15870)
财务(15867)
财务管理(15830)
农业(15127)
企业财务(14943)
理论(14768)
机构
大学(327312)
学院(323147)
管理(131999)
(130421)
经济(127443)
理学(113696)
理学院(112498)
管理学(110828)
管理学院(110218)
研究(104041)
中国(82901)
(69419)
(64059)
科学(61715)
(50864)
财经(50392)
中心(48414)
(48000)
(47710)
研究所(45791)
(45727)
业大(45395)
北京(43921)
(41342)
师范(40994)
经济学(39456)
(39095)
(37700)
财经大学(37557)
农业(37398)
基金
项目(219845)
科学(173321)
研究(163754)
基金(160593)
(137933)
国家(136790)
科学基金(118684)
社会(104009)
社会科(98561)
社会科学(98536)
基金项目(85521)
(84436)
自然(76117)
教育(74530)
自然科(74343)
自然科学(74329)
自然科学基金(72993)
(70439)
编号(67643)
资助(65849)
成果(55245)
(49075)
重点(48016)
(45632)
(45439)
课题(45221)
(43784)
教育部(42793)
国家社会(42603)
项目编号(42596)
期刊
(143916)
经济(143916)
研究(99783)
中国(63756)
(49319)
管理(48817)
学报(47730)
科学(43706)
(43058)
(38182)
金融(38182)
大学(36965)
教育(34916)
学学(34263)
农业(28501)
技术(27195)
财经(24639)
业经(23233)
经济研究(23018)
图书(21384)
(20873)
问题(18318)
理论(17615)
实践(16261)
(16261)
(15683)
科技(14904)
技术经济(14736)
商业(14664)
现代(14614)
共检索到487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劲松  郑攀  周林缝  
基于刺激反应理论(S-O-R),构建"影响因素—消费者信任—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探讨影响消费者对于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平台和服务方信任的关键因素,及其如何提升消费者的使用意愿。研究发现:(1)社交影响、平台质量、政府监督和制度保障等因素能够促进消费者对平台方的信任,信任倾向因素则对平台方信任影响不显著;(2)信任倾向和消费者对平台方信任显著影响消费者对服务方的信任,但制度保障和互动历史因素对服务方信任几乎无影响;(3)消费者使用意愿主要受消费者对平台方信任的影响。为此,提升平台整体质量和响应效率,加强制度规范和安全保障建设是共享出行企业提升消费者信任的关键途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贺明华  陈文北  
依托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模式将原本熟人之间的分享扩大到陌生人之间。可以推断,在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对于赢得消费者信任、拓展群众参与基础、提高共享经济质量和效能等具有不可替代的要素优势。而从消费者感知视角出发,运用基于信任的消费者决策模型构建共享经济平台信用机制对持续共享意愿影响的理论框架,并利用SPSS23.0软件和AMOS24.0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线评论和第三方信用评分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信任及持续共享意愿,而在线评级和评分对消费者信任与持续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平台信用机制三个维度对感知隐私风险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且感知隐私风险对持续共享意愿的抑制和影响较弱;消费者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持续共享意愿,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感知隐私风险;在线评论/第三方信用评分与持续共享意愿之间的关系被消费者信任部分中介。因此,为更加有效地引导消费者持续参与共享经济,政府主管部门应严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促进和规范共享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共享平台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信用机制建设,重点优化在线评论与第三方信用评分机制,构建良好的隐私和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消费者信任水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贺明华  梁晓蓓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共享经济平台的制度机制对消费者信任、隐私感知风险和持续共享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共享平台的反馈机制、审核与认证机制、隐私保证机制和争议解决机制均正向影响消费者信任,对感知隐私风险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信任负向影响感知隐私风险但正向影响持续共享意愿。因此,平台企业管理层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共享平台的制度机制,尤其要加大信任机制和隐私保证机制建设方面的投入,以实现共享平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雪梅  石娇娇  
基于传统的信任理论研究,考虑共享主体的个人特征,建立了共享经济下信任形成机制的基本框架。以房屋共享领域的小猪短租为实例,通过基于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和基于LISREL软件的路径分析,研究了共享主体的个人特征对信任形成机制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线评分趋于同质性,不能有效决定共享信任;短租日记和预定历史显著相关,即房东参与积极性影响共享信任;被催促数与预定历史正相关,产品信息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共享主体个人特征才是影响信任形成的关键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种国双  赵衡  裴小兵  
在充分分析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问题后,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流程进行创新,从用户需求获取、识别与匹配和服务对接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出四个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的保障机制,并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以此能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科技资源共享效率,最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贺明华  刘小泉  
在对336份调研问卷实证分析基础上,从在线信任理论、制度信任理论及社会渗透理论出发,对我国共享经济下消费者信任的前因和后果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认为制度机制有效性感知是能代表审核与认证机制有效性感知、隐私保证机制有效性感知和安全保障机制有效性感知的形成性二阶变量,对消费者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供方互动有效性感知对消费者信任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与其他消费者互动有效性感知对消费者信任的正向影响显著;消费者信任对持续共享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对感知风险有显著负向影响;制度机制有效性和社会互动有效性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性别对这两条路径具有调节效应。因此,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构建安全、信赖、可靠的在线交易环境,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以实现共享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共享平台应优化平台网站界面,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构建线上和线下平台共享社区,释放共享平台在基层民主治理创新方面的活力;政府主管部门应牢牢把握消费者安全至上的发展理念,加强与平台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建立和完善共享平台与政府部门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格局;基于消费数据,共享平台应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制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运营策略和营销策略,最大化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学成  涂科  
本文聚焦于出行平台,以优步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及研讨会,描述了出行平台的价值共创过程,并基于顾客视角,识别了其中影响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乘客的出行体验受到三个阶段的影响,依照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是:乘车、下单、支付阶段;各阶段中的关键价值共创因素按照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车况、公民行为、交流与对话、参与行为、相互性、信息共享、透明性。最后,本研究基于服务营销理论、价值共创理论以及共享经济理论提出了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动态价值共创框架模型。本研究的管理意义在于,为企业理解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价值共创过程提供了新框架,从而有利于企业提升服务系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格源  张成刚  
近年来,共享经济平台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便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多数传统企业所面对的单边市场不同,平台企业所面对的用户是双边的,这决定了平台企业运营中要同时对双边用户进行管理。本文以滴滴出行作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整理了滴滴平台运营中出现的司机和乘客权益冲突的事实案例,阐述了平台企业在平衡双边用户信用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比了滴滴和淘宝网用户信用评价机制。为进一步保护司机和乘客权益提供了改善建议,也为其他平台企业完善双边用户管理机制设计给出了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牛阮霞  宋瑞  毛丽娟  
信任是连接共享住宿房源供给方和需求方并促成交易达成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信任建立模型,尝试探究供给方——共享住宿平台房东的信任建立机制,考察影响房东信任建立的主要因素及房东信任对其持续使用共享住宿平台这一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因素中的安全保障、隐私保护、平台服务、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房东对平台的信任;房东因素中的熟悉度并未显著影响房东对平台的信任;房客因素中的互动性和房客的声誉显著正向影响房东对房客的信任;房东对平台的信任可转移到对房客的信任;房东对平台的信任和对房客的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房东持续使用平台的意愿;信任中介了信任影响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与房东持续使用平台意愿之间的关系。文章在理论上深化和拓展了共享住宿房东信任研究,并为共享住宿平台管理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学成  荣朝和  
出租车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准公共服务形式满足了城市居民特定时空特征的出行需求,发挥了补充性公共交通的作用。在价格管制与数量管制的双重约束下,出租车市场供需失衡、利益分配扭曲,因此造成了替代性的私人交通膨胀、非正规出租屡禁不止,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紧张,并形成恶性循环。互联网变革催生的交通出行服务平台,发挥了平台经济的优势,以创新的商业模式调动碎片化的交通资源,引导闲置的私人交通进入准公共交通领域,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对立。行业管理者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处理传统产业与出行服务平台之间的矛盾,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建成完善有序的城市交通体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汴  邬金涛  
信任是保险公司和顾客建立长期关系的关键因素,由于保险服务的特殊性,信任将显著地影响保险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质量。影响信任的前因主要包括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产品的绩效、公司的信誉、满意和共同的价值观。保险公司应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展保险产品的自主创新、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和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来提高信任度,从而维持高顾客忠诚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爱国  王亚萍  邓召惠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已经成为品牌传播的新型途径,但对虚拟社区中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内在机制尚未明晰。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整合精细加工模型(ELM)和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虚拟社区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概念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主体特征和客体属性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两个中间变量,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发生劝导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关钰桥  孟韬  
共享经济作为数字时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商业模式,如何迅速地令大众接受是一个重要却未充分研究的课题。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滴滴出行、哈啰出行和闲鱼为例,构建共享经济企业成长各阶段合法性获取的动态演化机制,并强调不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类型在合法性获取中的差异,体现了内部制度情境因素对合法性获取的影响。研究发现:共享经济具有长期存在的经济逻辑和组织逻辑。合法性获取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共享经济企业自适应环境、制度性嵌入的过程。共享经济企业可以基于制度情境进行合法化战略选择,具备可持续性、动态性特征。协同治理、数字技术赋能和模式多元化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获得合法性地位的三大重要战略。本文突破以往基于价值创造视角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解读,从合法性视角进一步探寻共享经济发展趋势。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合法性理论在商业模式层面的应用,还为共享经济企业实践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仪  陶宇  
大数据技术下,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可以通过共享被加工成知识,从而促进消费者人格的发展以及征信等行业的升级。从本质来讲,信息共享发挥着知识服务的功能。然而,在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信息共享呈现出信息的集中收集与传输、分节点存储与利用特征,这在方便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的同时,造成了共享者组织有序与共享整体高效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共享知识服务功能的实现由此受阻。在对我国治理共享实证资料进行文本分析、对现有共享治理机制效果进行测评的同时,重点借鉴欧美共享治理经验特别是英国沙箱监管模式,并运用知识治理理论进行研究发现,与我国现有治理机制相比,知识治理机制更适合化解当前面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大数据技术下信息共享的知识服务功能。根据知识治理机制,我国宜加强对共享者准入与退出的外部监管,引导共享者自我完善内部组织并寻求彼此协作,以确保共享有序;同时提高消费者对共享的参与度,合理配置消费者和共享者对信息享有的权利,强化权利保护与侵权规制,激励信息共享高效开展。在知识治理机制实施过程中,治理者既要借助法律等正式制度的规制作用,也要借助行业自律规范的引导作用。在评估知识治理机制绩效时,要着重考察信息共享对相关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消费者对知识服务的满意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龙成志  林菁  刘博  周国林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全面到来,消费者正在成为价值创造者,他们自愿为特定品牌的营销传播作出贡献品牌契合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学术界未能识别出推动消费者品牌契合的核心力量及其逻辑机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究共享价值主张影响消费者品牌契合的内在机制,确认共享价值主张在契合营销中驱动消费者品牌契合的基础性作用。以753个互联网原住民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共享价值主张通过消费者品牌-自我一致性对消费者品牌契合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品牌-自我一致性完全中介了共享价值主张对消费者品牌契合的影响。并且,不同类型的共享价值主张对消费者品牌契合的影响强度不尽相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可持续价值、数字化创新和互联网文娱。共享价值主张是驱动消费者品牌契合的根本性力量,消费者自我构念是制约因素,而不同类型的共享价值主张帮助消费者获得社会认同的效应存在差异。企业应关注共享价值主张的提出和管理,加强与消费者等的互动,共建服务生态系统,建立和巩固消费者品牌-自我一致性;重视共享价值主张为核心的整合营销传播,充分发挥共享价值所关联的品牌在帮助消费者建构、巩固、展现个体性自我和社会性自我的作用;基于消费者社会认同的需求与企业资源条件,提供不同共享价值类型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