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6)
- 2023(9070)
- 2022(7657)
- 2021(7418)
- 2020(6190)
- 2019(14260)
- 2018(14126)
- 2017(27284)
- 2016(14268)
- 2015(15980)
- 2014(15462)
- 2013(14847)
- 2012(13352)
- 2011(12078)
- 2010(12694)
- 2009(11173)
- 2008(10619)
- 2007(9422)
- 2006(8365)
- 2005(7517)
- 学科
- 济(58319)
- 经济(58250)
- 管理(42561)
- 业(39510)
- 企(33172)
- 企业(33172)
- 方法(28234)
- 数学(24963)
- 数学方法(24397)
- 农(16029)
- 中国(15258)
- 财(13988)
- 业经(12884)
- 理论(11026)
- 农业(10778)
- 制(10374)
- 学(10161)
- 贸(10104)
- 贸易(10094)
- 地方(9836)
- 易(9752)
- 技术(8605)
- 银(8460)
- 银行(8447)
- 务(8220)
- 划(8200)
- 财务(8175)
- 财务管理(8157)
- 行(8082)
- 融(8067)
- 机构
- 学院(194944)
- 大学(193620)
- 济(78518)
- 管理(78093)
- 经济(76953)
- 理学(68170)
- 理学院(67395)
- 管理学(65709)
- 管理学院(65355)
- 研究(61714)
- 中国(47366)
- 京(40378)
- 科学(36703)
- 财(35962)
- 所(30143)
- 农(29532)
- 江(29066)
- 中心(28503)
- 财经(28441)
- 业大(27831)
- 研究所(27231)
- 经(25902)
- 范(25894)
- 师范(25660)
- 北京(25337)
- 经济学(23238)
- 州(23162)
- 农业(22707)
- 院(22489)
- 商学(21169)
- 基金
- 项目(132319)
- 科学(105980)
- 研究(97362)
- 基金(97102)
- 家(84327)
- 国家(83602)
- 科学基金(72973)
- 社会(62200)
- 社会科(58910)
- 社会科学(58894)
- 省(52149)
- 基金项目(50627)
- 自然(47781)
- 教育(47403)
- 自然科(46850)
- 自然科学(46842)
- 自然科学基金(45999)
- 划(43876)
- 编号(40394)
- 资助(40073)
- 成果(31868)
- 重点(29569)
- 部(29418)
- 创(28211)
- 课题(27924)
- 发(27694)
- 创新(26117)
- 教育部(25885)
- 国家社会(25421)
- 大学(25333)
共检索到291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宏磊 张博
近年来,为促进产品销售或树立企业网络口碑,电商企业经常通过实施好评奖励活动鼓励消费者发表好评信息。不过,好评奖励活动在改变消费者在线评论行为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后续负面行为。为解决该问题,可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社会交易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通过六组心理学组间实验,探讨购物体验和奖励额度对消费者参与好评奖励活动后续负面行为及其心理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购物体验对消费者参与好评奖励活动后续负面行为和认知失调均具有负向显著影响。购物体验和奖励额度对消费者参与好评奖励活动后续负面行为和认知失调均具有交互效应,即购物体验中等的情况下,高额奖励时的后续负面行为意愿和认知失调均低于低额奖励时;购物体验差和好的情况下,奖励额度高低对后续负面行为意愿和认知失调均无显著影响。购物体验调节影响认知失调在奖励额度与后续负面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即购物体验中等的情况下,奖励额度通过认知失调对后续负面行为产生显著负向中介作用;购物体验差或好的情况下,奖励额度通过认知失调对后续负面行为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可见,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采用经济激励的方式树立网络口碑。从企业视角看,应根据自身所提供购物体验的水平实施差别化好评奖励活动,即所提供购物体验差的企业应致力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而非以激励方式获得虚假口碑,所提供购物体验中等的企业可通过提高奖励额度来获得更好的网络口碑,所提供购物体验好的企业可通过实施小额好评奖励活动来维系网络口碑;从社会视角看,建议由电商平台主导实施科学合理的好评奖励活动,以公平方式激励消费者发表客观评论信息,而非硬性要求的好评信息,以增加和提高平台网络口碑的数量和质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金辉 许虎
为探究双元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阴暗面”,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从员工个体资源和工作资源两个视角出发,构建双元领导负面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被双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336份三阶段领导—员工配对问卷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双元领导正向影响员工角色压力,员工角色压力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员工角色压力在双元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员工中庸思维负向调节双元领导与员工角色压力之间的关系,且进一步调节员工角色压力的中介作用;组织沟通开放性负向调节双元领导与员工角色压力、员工角色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且进一步调节员工角色压力的中介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慧 郝辽钢 于贞朋
基于社会交易理论,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C2C电子商务环境下奖励对消费者在线评论的影响。实验一主要考察消费者在不同产品满意度下对好评奖励计划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对产品满意时,奖励计划能提高消费者的好评意愿和店铺评价;而当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时,奖励计划会降低消费者的好评意愿和店铺评价。实验二主要考察在消费者对产品满意情况下影响消费者在线好评的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所需付出努力程度较低的好评奖励计划比努力程度较高的好评奖励计划能带来更高的好评意愿和店铺评价;同时努力程度对消费者好评意愿和店铺评价的影响均受到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研 黄苏萍 李东进
在社交网络不断兴起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以物质奖励促使消费者进行好评以实现口碑营销,物质奖励涉及赠品、现金、价格折扣等各种形式。企业激励口碑的活动是指一家企业对"消费者对消费者"沟通的主动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而好评返利的口碑激励模式难免被框定于回避框架下,即消费者为了避免损失而不得不在线发布正面口碑,已有关于被动口碑传播的研究主要从积极方面探讨如何利用物质奖励促进口碑传播。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物质奖励对消费者口碑影响的消极方面,以心理抗拒理论和认知一致性理论为基础,以被动口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恒波 朱千林 刘春红
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一种,职场八卦普遍存在于各类组织中,而受到传统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国组织情境下的职场八卦大多传递的是负面信息,即负面八卦。本研究以360名员工为研究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探究了职场负面八卦与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引入组织认同和神经质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表明,职场负面八卦负向影响员工的主动性行为,组织认同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神经质不仅在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组织认同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且调节了组织认同在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主动性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当员工具有较高的神经质水平时,组织认同在职场负面八卦与主动性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会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昊民 孟洪林 刘春秀 邓昕才
越轨创新作为组织内的一种创新行为,对提升组织创新绩效和整体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已有研究探究了越轨创新行为的激活因素,但对其抑制因素的关注相对不足。以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为整体研究逻辑框架,以资源保存理论解释变量间的内部机理,构建职场负面八卦通过心理安全感与和谐式工作激情作用于越轨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在链式中介模型中的边界作用。通过对7家科技型企业的多时点下属-主管配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职场负面八卦对越轨创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心理安全感与和谐式工作激情在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通过缓和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心理安全感的负向影响,进而调节心理安全感与和谐式工作激情的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建新 李东进
日益频发的品牌代言人丑闻无论是给代言人还是给品牌商以及消费者都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但目前相关的研究却极为匮乏。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虽然品牌代言人悖德丑闻与违法丑闻都会降低消费者的品牌信任,但前者较之于后者的影响更严重;心理契约违背与犬儒主义心理会共同在品牌代言人丑闻对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消费者传统性不仅会直接调节品牌代言人丑闻对犬儒主义心理的影响,而且会对双中介产生调节作用,但不会对品牌代言人丑闻影响心理契约违背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对深化和完善品牌代言危机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品牌商、代言人、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等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强 孟陆 董泽瑞
在产品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往往在于新产品的市场扩散效果。本文以新产品市场扩散障碍因素及其营销策略变革为研究对象,从消费者认知视角探索揭示新产品扩散过程中扩散障碍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新产品认知难度和新产品沟通成本正向影响功能性风险感知,进而负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新产品负面影响正向影响情感性风险感知,进而负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消费者创新性在情感和功能两类风险感知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了新产品扩散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产品扩散理论对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强 孟陆 董泽瑞
在产品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往往在于新产品的市场扩散效果。本文以新产品市场扩散障碍因素及其营销策略变革为研究对象,从消费者认知视角探索揭示新产品扩散过程中扩散障碍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新产品认知难度和新产品沟通成本正向影响功能性风险感知,进而负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新产品负面影响正向影响情感性风险感知,进而负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消费者创新性在情感和功能两类风险感知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深入和细化了新产品扩散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产品扩散理论对企业创新实践的解释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倩 侯玉婷 胡志婷
通过229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从供应链视角分析了供应商环境责任缺失对下游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探究了伪善感知在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并考虑了消费者绿色意识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供应商环境责任缺失负向影响消费者态度,伪善感知在供应商环境责任缺失与消费者态度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绿色意识调节供应商环境责任缺失对消费者态度的直接影响,并在"供应商环境责任缺失—伪善感知—消费者态度"影响路径的前半段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晓凌 张逸聪 刘浩
本文借鉴文化心理学领域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提出文化融合度这一概念,通过三个研究考察古今文化混搭产品的文化融合度对消费者产品态度的影响,探究其心理机制和作用条件。研究发现:文化融合度能显著正向地影响消费者的产品态度;消费者古今文化混搭产品态度形成的中间路径为认知流畅性和感知产品创新性;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对两条作用路径发挥负向调节作用,独特性需求越高,认知流畅性和感知创新性的中介作用越弱。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楼尊
随着消费个性化的提高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建立顾客忠诚和赢得竞争优势。以产品定制为背景,基于顾客的视角,探讨顾客对不同参与程度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情境-角色模拟实验设计收集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验证有中介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体验乐趣和满足独特性需求是顾客在参与产品定制过程中追求的重要利益;顾客参与程度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乐趣和购买意愿,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对顾客参与程度与感知乐趣和购买意愿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感知乐趣有效地传递顾客参与程度、独特性需求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细分群体采用顾客参与程度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振宇 王宗军 潘文砚
本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背景,通过采集21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或研发人员的问卷数据,探讨了创新开放度对创新能力作用的新路径,重点分析了知识溢出效应的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组织学习(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开放度对创新能力有直接正向影响,而知识溢出效应在两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利用式学习会显著抑制创新开放度对知识溢出效应的正向作用,而探索式学习对创新开放度与知识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无显著调节效应。本研究结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如何把握知识溢出效应、合理平衡组织学习方式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给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嫣婷 张丽华
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视角,探讨了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旺盛感的中介效应和内在动机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回收有效问卷213份。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旺盛感、内部动机与创新行为四者之间均显著正相关;组织公民行为正向影响创新行为,工作旺盛感在组织公民行为与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此中介作用受内部动机的影响,即内部动机对组织公民行为与工作旺盛感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梓鉴 景楚 孙健敏
近年来,"加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职场"文化"。本研究针对当前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提出疑问:"加班真的能提高绩效吗?其作用机制是什么?"为回答这一问题,本研究运用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探索了加班行为对任务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239名在职企业员工的三阶段配对数据验证假设,结果表明:加班行为与信息性压力感知和控制性压力感知正相关,信息性压力感知、控制性压力感知在加班行为和任务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员工的核心自我评价正向调节了"加班行为-信息性压力感知-任务绩效"的前半径,负向调节了"加班行为-控制性压力感知-任务绩效"的前半径。本研究提供了中国情境下加班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支持,同时澄清了加班行为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对组织充分认识加班行为,妥善设计加班政策,招聘甄选和管理员工,促进员工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网络匿名性对在线年轻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品牌传播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研究
情感型领导、心理安全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心理契约破裂和员工沉默行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心理资本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父母心理控制与中职生网上偏差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一个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辱虐管理对员工心理痛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自恋型领导的双面特质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工程项目个体创新驱动路径:一个跨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