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6)
- 2023(13315)
- 2022(11418)
- 2021(10497)
- 2020(8842)
- 2019(19825)
- 2018(19544)
- 2017(37322)
- 2016(20394)
- 2015(22423)
- 2014(21913)
- 2013(21488)
- 2012(19422)
- 2011(17493)
- 2010(17427)
- 2009(16374)
- 2008(15989)
- 2007(14434)
- 2006(12314)
- 2005(10506)
- 学科
- 济(79298)
- 经济(79107)
- 管理(59078)
- 业(57613)
- 企(47066)
- 企业(47066)
- 方法(38727)
- 数学(32820)
- 数学方法(32543)
- 农(24177)
- 财(24051)
- 中国(20827)
- 业经(19083)
- 学(17084)
- 贸(17066)
- 贸易(17064)
- 易(16587)
- 农业(16158)
- 务(15343)
- 财务(15317)
- 财务管理(15287)
- 制(14561)
- 企业财务(14547)
- 地方(14030)
- 和(13520)
- 理论(12988)
- 环境(11939)
- 银(11800)
- 银行(11743)
- 技术(11395)
- 机构
- 学院(288125)
- 大学(286981)
- 济(116518)
- 经济(114298)
- 管理(110223)
- 理学(96672)
- 理学院(95587)
- 管理学(93884)
- 研究(93657)
- 管理学院(93365)
- 中国(69019)
- 科学(59657)
- 京(57786)
- 农(54770)
- 财(53344)
- 所(47815)
- 业大(46974)
- 农业(43819)
- 研究所(43815)
- 中心(43665)
- 财经(43552)
- 江(41431)
- 经(39526)
- 范(36602)
- 经济学(36211)
- 师范(36113)
- 北京(35193)
- 院(33039)
- 经济学院(33000)
- 州(32914)
- 基金
- 项目(198900)
- 科学(156069)
- 基金(145205)
- 研究(140305)
- 家(128549)
- 国家(127442)
- 科学基金(108523)
- 社会(91783)
- 社会科(86094)
- 社会科学(86064)
- 省(78386)
- 基金项目(77688)
- 自然(71364)
- 自然科(69781)
- 自然科学(69757)
- 自然科学基金(68557)
- 划(66273)
- 教育(64874)
- 资助(57729)
- 编号(56544)
- 重点(44926)
- 成果(44612)
- 部(43744)
- 发(42195)
- 创(41967)
- 科研(39232)
- 创新(39139)
- 课题(37890)
- 国家社会(37647)
- 计划(37479)
- 期刊
- 济(123416)
- 经济(123416)
- 研究(76148)
- 学报(51530)
- 中国(49832)
- 农(49456)
- 科学(44630)
- 财(42524)
- 大学(37770)
- 管理(37062)
- 学学(36117)
- 农业(33224)
- 教育(26174)
- 融(22384)
- 金融(22384)
- 业经(22125)
- 财经(21445)
- 技术(21407)
- 经济研究(21072)
- 经(18427)
- 业(17469)
- 问题(16231)
- 版(15635)
- 商业(14796)
- 技术经济(13474)
- 科技(13314)
- 贸(13287)
- 业大(12872)
- 理论(12574)
- 统计(12548)
共检索到401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倪恒意 胡振
本文从消费者剩余出发,首先在消费者剩余被垄断企业攫取并转化为垄断利润后,将其分割成多个部分,其次对每一部分在企业内外部的流动转移进行独立分析,最终,将垄断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的不同社会总剩余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垄断对社会总福利影响的确切结论。意在指出垄断企业并不像传统观念中那样总是带来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垄断行为能够带来使社会总福利上升的结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许鸿文
本文从消费者剩余如何转移到厂商手中分析入手,认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消费者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且消费决策也日趋理性,垄断厂商要获取最大利润,必须在收取消费者剩余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具有实质内容的服务,使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不同价格不同享受,才能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消费者剩余 消费结构 价格歧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綦勇 侯泽敏 向涛
在具有水平差异且进行古诺竞争的双寡头结构中考虑技术拥有企业内生决定降低成本技术的创新程度,分析不同授权方式下技术拥有者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并对不同授权方式下的技术创新程度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技术拥有者通过双重收费、特许权收费方式总能实现利润增加,且双重收费方式能带来最大利润,而固定收费方式可能降低其利润;固定收费方式下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高于双重收费,更高于特许权收费方式;技术创新程度与技术授权方式以及产品替代程度有关,且无论产品的替代程度如何,双重收费方式下的技术创新程度达到最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车圣保
垄断行业一般是实行政府规制的行业,规则条件下垄断价格表现为规则价格。由于垄断厂商对成本信息的垄断,规制者和被规制者在成本信息方面极不对称,因而目前垄断行业普遍以成本加成方式制定的规制价格,成为垄断厂商攫取消费者剩余的手段。垄断者具有增加成本和虚报成本的冲动,迫使政府制定更高的规制价格,从而攫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玉岭 陈潭
美国反垄断政策是美国政府调控自由市场经济最为基本的手段。它通过保护竞争,进而刺激企业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推动物质生产的最大进步,最终确保消费者福利并使之最大化,即:使消费者能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质量最好的商品,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
反垄断 政策目标 消费者福利 谢尔曼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公欢
数字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福利损害范围的规模性和不特定性、损害方式的个性化、损害结果的难以计量性要求反垄断法介入保护,数字经济非价格因素和动态竞争的特征使得传统消费者福利标准适用失灵,而实践中消费者福利标准往往会成为案件分析中的修饰性表达,导致反垄断法规范目标偏移。数字经济高度集中化的趋势,要求消费者福利保护由重视经济效率向重视市场结构和竞争过程转变,反垄断法作为行为规制法对消费者福利进行保护,防止消费者福利庸俗化。为避免科技巨头经济垄断权力蔓延至政治中心,新布兰代斯学派反对以消费者福利作为唯一诉求,主张通过反垄断法分析范式转型保障消费者选择权,实现经济民主和反垄断法多元目标。消费者福利保护是反垄断法的间接目标,应被作为判断竞争损害的参考要素。对于数字经济反垄断中消费者选择权损害的分析,应遵循合理原则,综合权衡经营者行为的竞争损害效果和消费者福利增进效果。同时,从实体标准和程序制度层面细化和完善消费者福利标准在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行为规制中的具体适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文慧
对农民实行补贴是每个国家常用政策,补贴方式很多:支持价格是传统的间接补贴方式,还有直接补贴、实物补贴等。本文比较了几种补贴方式,得出各自优缺点,为我国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
支持价格 直接补贴 实物补贴 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婧
本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并结合经验数据发现:在国际贸易中,民营经济是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融资约束和行政垄断双重瓶颈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被扭曲,社会福利损失。最后提出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突围",必须和打破行政垄断结合起来,尽快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关键词:
融资约束 行政垄断 社会福利 民营企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唐要家 王逸婧
消费者隐私管理对算法个人化定价的福利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消费者具有隐私管理能力且隐私管理成本适度的情况下,个人化定价会实现消费者福利和社会总福利的提高。因此,对垄断平台个人化定价不应一刀切地加以禁止,而应采用合理推定原则进行个案分析。政府需谨慎直接介入平台个人化定价,赋能消费者的隐私管理能力是最佳的反垄断政策。同时,应通过立法强化消费者隐私权保护,赋予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自主决策权,并鼓励增强消费者隐私管理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淑桥#副教授
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在他们合著的《垄断资本》中,明确界定了经济剩余这一关键概念,并对经济剩余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而剩余价值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经济剩余和剩余价值二者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经济剩余是剩余价值的基础,剩余价值不同于经济剩余,它是经济剩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探析经济剩余和剩余价值概念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
关键词:
经济剩余 剩余价值 垄断资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玲苑
算法技术推动下的个性化定价机制,其有明确的技术应用逻辑。通过对消费者细分解构后发现,消费者细分是个性化定价实施的基础。个性化定价作为一种经营策略,其本身是中性的,对消费者和市场竞争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算法个性化定价的反垄断规制需要从伦理逻辑和经济效应上进行综合分析,且需要遵循限度原则和事先预防原则。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个性化定价行为的反垄断规制中,应从政策路径和法律路径关注消费者细分背后的市场失灵;从行为路径和技术路径识别消费者细分背后的消费者利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龚六堂
关于现实经济中大的垄断企业是否需要拆分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拆分可以消除垄断,加强竞争,从而促进创新,这将最终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拆分使得垄断利润减少,消除规模效应,这可能不利于创新,因而拆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坏的。基于Aghion和Howitt(1992)的熊彼特增长模型,本文考察了拆分对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拆分对研发投资规模和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企业拆分越多,研发投资规模越小,经济增长率越低;拆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从社会福利水平极大化的角度出发,垄断企业是否需要拆分取决于竞争性均衡经济中研发投资规模与社会最优经济中研发投资规模的对比...
关键词:
拆分 经济增长 社会福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妮妮
传统的反垄断法理论建立在"个体效率主义"的基础之上,即以理性选择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追求反垄断法实施的"总福利标准"。这将导致反垄断法过于强调对"个体消费者"予以"倾斜性保护"的弊端。只有重构反垄断法的分析范式,从"效率主义"转向"消费者福利导向",从"个体倾斜保护法"转向"集体平衡赋权法",最终以"集体消费者主义"取代"个体效率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实施机制,才能够最终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整体保护。
关键词:
反垄断法 效率 消费者福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静
消费者福利一直是反垄断法保护的对象。在知识经济时代,反垄断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将保护消费者福利明确定位为反垄断法的终极目的与核心价值,有针对性的制定微观制度与政策,是传统反垄断法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反垄断法 知识经济 消费者福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照龙 王学武
本文应用投资者剩余的福利分析指标,通过博弈的方法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决策进行福利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在讲真话机制下,单寡头垄断比双垄断能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剩余。在不能确定是否讲真话的情况下,双垄断好于单寡头垄断,因为它能通过竞争增加评级机构说真话的机率,并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剩余。
关键词:
投资者剩余 信用评级机构 “讲真话”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