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6)
- 2023(5861)
- 2022(4905)
- 2021(4418)
- 2020(3811)
- 2019(8292)
- 2018(8197)
- 2017(15843)
- 2016(8458)
- 2015(9502)
- 2014(9584)
- 2013(9441)
- 2012(8531)
- 2011(7884)
- 2010(7961)
- 2009(7683)
- 2008(7562)
- 2007(6847)
- 2006(6217)
- 2005(5908)
- 学科
- 济(33643)
- 管理(33621)
- 经济(33559)
- 业(29981)
- 企(25516)
- 企业(25516)
- 方法(13621)
- 财(13237)
- 制(12434)
- 数学(11350)
- 数学方法(11268)
- 农(10364)
- 业经(9022)
- 中国(8747)
- 体(8653)
- 务(7991)
- 财务(7975)
- 财务管理(7955)
- 企业财务(7625)
- 体制(7354)
- 环境(6937)
- 农业(6858)
- 银(6676)
- 银行(6671)
- 行(6387)
- 划(6302)
- 融(6222)
- 金融(6220)
- 贸(5771)
- 贸易(5769)
- 机构
- 大学(127450)
- 学院(126806)
- 济(55394)
- 经济(54256)
- 管理(50910)
- 理学(43781)
- 理学院(43390)
- 管理学(42879)
- 管理学院(42651)
- 研究(40113)
- 中国(31885)
- 财(29774)
- 京(25908)
- 财经(22968)
- 科学(21064)
- 经(20714)
- 江(19236)
- 所(19086)
- 中心(18375)
- 经济学(17335)
- 农(17244)
- 财经大学(16958)
- 研究所(16733)
- 北京(16217)
- 业大(16089)
- 经济学院(15485)
- 范(15352)
- 师范(15236)
- 商学(14927)
- 州(14900)
- 基金
- 项目(81954)
- 科学(66654)
- 基金(62111)
- 研究(61892)
- 家(52658)
- 国家(52195)
- 科学基金(46223)
- 社会(42389)
- 社会科(40176)
- 社会科学(40169)
- 基金项目(32644)
- 省(30966)
- 教育(28657)
- 自然(28575)
- 自然科(27928)
- 自然科学(27924)
- 自然科学基金(27442)
- 划(25574)
- 编号(24931)
- 资助(24607)
- 制(22314)
- 成果(20502)
- 部(19378)
- 国家社会(17967)
- 重点(17942)
- 教育部(17359)
- 创(17114)
- 人文(16930)
- 课题(16906)
- 发(16550)
共检索到193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东进 张宇东
为确保消费者持续参与量化自我,针对设备商产品技术更新、社群平台建设的努力和消费者短期参与量化自我的矛盾现实,本研究基于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探讨消费者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提出了消费者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形成机制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面对消极测量结果,掌握目标定向较绩效目标定向更能促升消费者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愿。掌握目标定向较绩效目标定向更易唤起消费者对参与量化自我的感知价值,更难唤起其感知代价。自我感知价值和感知代价分别积极和消极地影响消费者量化自我持续参与意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东进 张宇东
对亚健康等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商业性智能应用和可穿戴量化设备的出现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量化自我,追踪测量自我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等。学界和业界对消费者的量化自我关注趋增,已有研究明确了量化自我概念内涵和类型,强调量化自我对优化和管控消费者行为具有积极效用。但已有研究并未探明量化自我对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且尚未形成整合的消费者量化自我分析框架。构建整合的理论框架,以探明量化自我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对量化自我过程中消费者的行为反应作出合理解释,从个体认知差异视角出发,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结合消费者的自尊水平与测量反馈感知不一致,对量化自我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量化对消费者活动参与绩效的影响、感知不一致和自尊水平对消费者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意愿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自我概念清晰性对该影响的中介效应。运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测量阅读页数的实验研究设计,借助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量化自我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内在机制,明确消费者自尊水平与感知不一致的交互作用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非量化情景相比,量化自我将增进消费者活动参与绩效,量化将使消费者更易感知到先前未觉的目标预期与实际行为的不一致。当存在量化条件时,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选择参与量化自我。量化自我过程中,消费者的自尊水平与测量反馈感知不一致同时影响其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且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这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当感知到积极不一致时,低自尊消费者较高自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更低,且低自尊消费者对积极感知不一致反应越强烈,其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继而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越强;当感知到消极不一致时,高自尊消费者比低自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更低,且高自尊消费者对消极感知不一致反应越强烈,其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继而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越强。研究结果在丰富相关理论、深入理解量化自我内在机制的同时,对企业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活动、科学设计和开发产品、呈现和传递信息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泗宗 苏靖
多渠道营销背景下的消费者渠道选择问题备受关注,从匹配的视角出发,在解释了以往研究产生矛盾结论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消费者渠道选择的三个要素:产品特性、渠道特性、消费者特性及其测量维度,并分析了上述三因素之间的匹配机理和不同匹配类型下消费者的渠道行为,以此为多渠道营销企业制定渠道策略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多渠道营销 渠道选择 匹配机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已成为消费者主流的购物场景。本文分析了电商行业的特点,并结合商家的真实情景,以心理距离为中介变量,构建了电商客服形象感知对购买行为的研究模型,并且引入了品牌知名度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电商客服形象感知由人员专业性、外形吸引力、身份真实性和沟通流畅性四个维度构成;电商客服形象感知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心理距离作为中介变量,在电商客服形象感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品牌知名度在电商客服形象感知与购买意愿关系中起正向调节的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高辉 虞松涛 张煜轩 胡守敏
本文以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评论为研究情景,在期望确认模型基础上构建消费者持续参与在线购物评论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和自我价值感知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消费者持续参与在线评论意愿;(2)预期互惠关系对消费者持续参与在线评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说明:电子商务平台应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强化用户评论的互惠关系以及评论的价值效用;积极回应消费者的评价信息,使消费者感知到评论的有用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高辉 虞松涛 张煜轩 胡守敏
本文以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评论为研究情景,在期望确认模型基础上构建消费者持续参与在线购物评论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和自我价值感知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消费者持续参与在线评论意愿;(2)预期互惠关系对消费者持续参与在线评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说明:电子商务平台应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强化用户评论的互惠关系以及评论的价值效用;积极回应消费者的评价信息,使消费者感知到评论的有用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岳蓓蓓 盛光华
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和心理抗拒理论,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了企业道德营销中内疚与非内疚诉求影响消费者道德消费意愿的心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内疚诉求比非内疚诉求更能促进消费者的道德消费意愿,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发挥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受到消费者涉入度的调节。具体而言,低消费者涉入度情境中,相比于非内疚诉求,内疚诉求能够降低消费者的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进而增强其道德消费意愿;高消费者涉入度情境中,相比于内疚诉求,非内疚诉求能够降低消费者的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进而增强其道德消费意愿。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设计道德属性产品的广告策略,有效降低受众心理抗拒反应,提升受众广告体验,进而推动道德消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若愚 宋梅玲 李帮义
资源短缺与环境约束下,再制造成为生产者承担社会责任、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实现策略。再制造品的新商业化实现依赖于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支付意愿。文章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以再制造打印机墨盒为实验样品,实证研究损失厌恶、担保强度对再制造品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服务于生产者的价格决策。
关键词:
再制造 支付意愿 损失厌恶 担保强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东 李东进 金慧贞
消费者高度关注和卷入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对食品消费者面对安全风险时决策逻辑的准确理解。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量化信息搜寻增强和精准化决策需求转变的过程与机制,结合消费者量化消费参与趋向,揭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的决策逻辑。研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会显著增进消费者对风险控制感的寻求和对定制化信息的需求,控制感寻求与定制化需求同等程度地促升了消费者对量化食品安全信息的偏好。而量化信息偏好的增强则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消费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葛万达 盛光华 龚思羽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将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互动、共同创造绿色价值的过程定义为"绿色价值共创"。由于消费者参与绿色价值共创需要付出额外努力,根据归因理论与互惠理论,当呈现企业为保护环境付出努力的信息时,会有利于消费者做出企业利他动机的归因,产生付出同等努力行为的倾向。结果发现,企业环保努力积极影响消费者绿色价值共创意愿,诚意动机感知在企业环保努力影响绿色价值共创意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产品—环保事业契合度调节企业环保努力对诚意动机感知的影响,并进而调节诚意动机感知的中介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升福 王博涵
本文将自我提升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探究酷感知如何对年轻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作用,同时引入面子意识作为调节变量。通过对339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自我提升期望在酷感知和年轻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面子意识在自我提升期望和购买意愿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调节自我提升期望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酷感知的理论框架,开展了酷感知的本土化研究,为营销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使企业在为以酷为卖点的产品制定营销方案时能够有理可循。
关键词:
酷感知 自我提升 购买意愿 面子意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贺明华 陈文北
依托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模式将原本熟人之间的分享扩大到陌生人之间。可以推断,在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对于赢得消费者信任、拓展群众参与基础、提高共享经济质量和效能等具有不可替代的要素优势。而从消费者感知视角出发,运用基于信任的消费者决策模型构建共享经济平台信用机制对持续共享意愿影响的理论框架,并利用SPSS23.0软件和AMOS24.0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线评论和第三方信用评分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信任及持续共享意愿,而在线评级和评分对消费者信任与持续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平台信用机制三个维度对感知隐私风险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且感知隐私风险对持续共享意愿的抑制和影响较弱;消费者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持续共享意愿,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感知隐私风险;在线评论/第三方信用评分与持续共享意愿之间的关系被消费者信任部分中介。因此,为更加有效地引导消费者持续参与共享经济,政府主管部门应严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促进和规范共享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共享平台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信用机制建设,重点优化在线评论与第三方信用评分机制,构建良好的隐私和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消费者信任水平。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何威风 江厚锋
在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今天,作为股票期权"集大成者"和股票期权文化始作俑者的微软却在2003年7月8日宣布放弃公司激励中的股票期权,取而代之为限制性股票。是什么原因促使微软放弃坚持多年并为其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股票期权?它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琪 阮燕雅
笔者借助SEM,引入卖家信誉、消费者保障机制和消费者信任立场3个变量,验证其通过消费者初始信任信念对在线消费者首次购买意愿的影响;同时引入在线产品评论验证其对在线消费者首次购买意愿的直接影响。另外,笔者将性别和网上购买金额占平均月消费支出是否超过10%作为调节变量,验证上述5个变量在不同群组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信誉 消费者保障机制 在线评论 购买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