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5)
2023(9574)
2022(8147)
2021(7496)
2020(6331)
2019(14234)
2018(14338)
2017(27452)
2016(14551)
2015(16518)
2014(16729)
2013(16299)
2012(15137)
2011(13891)
2010(13966)
2009(13204)
2008(13301)
2007(11996)
2006(10740)
2005(10115)
作者
(41451)
(34552)
(34234)
(32818)
(21988)
(16586)
(15972)
(13225)
(13136)
(12663)
(11827)
(11772)
(11276)
(10876)
(10780)
(10481)
(10252)
(10175)
(10080)
(9913)
(8833)
(8285)
(8182)
(8084)
(7759)
(7725)
(7668)
(7525)
(6889)
(6706)
学科
(58107)
经济(58004)
管理(52913)
(44950)
(39428)
企业(39428)
方法(23438)
(20925)
数学(18674)
数学方法(18473)
(16931)
业经(15735)
(15448)
中国(14499)
(13308)
财务(13275)
财务管理(13243)
企业财务(12627)
理论(12354)
(12290)
(11413)
(10700)
银行(10693)
农业(10356)
地方(10328)
(10166)
环境(9899)
(9757)
(9740)
金融(9736)
机构
大学(216177)
学院(213776)
(85095)
管理(83170)
经济(83114)
理学(70294)
理学院(69521)
管理学(68504)
管理学院(68079)
研究(67043)
中国(53814)
(46652)
(45896)
科学(38537)
财经(35717)
(33621)
(32466)
中心(32169)
(32027)
北京(28781)
(28595)
(28549)
研究所(28511)
师范(28386)
业大(27261)
(27069)
经济学(26392)
财经大学(26245)
(24258)
经济学院(23569)
基金
项目(135492)
科学(107538)
研究(102519)
基金(99360)
(84547)
国家(83784)
科学基金(73317)
社会(66574)
社会科(62920)
社会科学(62910)
基金项目(52288)
(51897)
教育(47238)
自然(45872)
自然科(44727)
自然科学(44716)
自然科学基金(43921)
编号(43323)
(42897)
资助(39833)
成果(37163)
(30644)
(30453)
重点(29447)
课题(28653)
国家社会(27653)
(27472)
项目编号(27331)
(27283)
教育部(26926)
期刊
(101561)
经济(101561)
研究(66385)
中国(44439)
(40106)
管理(31478)
学报(30191)
科学(27187)
(25788)
教育(23488)
大学(23352)
学学(21241)
(21171)
金融(21171)
财经(18535)
技术(17089)
农业(16695)
业经(16455)
经济研究(15937)
(15860)
图书(15408)
问题(12790)
理论(11639)
财会(11310)
书馆(10823)
图书馆(10823)
会计(10715)
实践(10546)
(10546)
现代(9972)
共检索到332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耀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到《网络安全法》第41条,以同意规则为中心的消费者信息保护模式,在当前大数据环境受到了极大挑战。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全面控制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而这一乌托邦式的愿景源于隐私控制理论。通过回溯与检讨隐私控制理论,将隐私权理解为对个人信息的相对控制,并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关系中引入知情理论,较之当下单一的同意规则更具操作性与合理性。《民法总则》第111条之规定为解释和重塑上述规则提供了依据和空间。结合当前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最新立法动向,应适当限缩同意规则的适用,采纳场景风险规则,从权利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联隐私技术法律研究课题组  
通过隐私技术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应依法采取充分的业务合规措施并进行必要评估,从而兼顾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金融数据资源盘活所谓隐私技术,是一种在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的信息技术,它能够保障数据在流通与融合的过程中实现"可用不可见",从而为数据流通与融合业务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我国颁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从专门法角度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框架,将金融账户信息明确列入敏感个人信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处理要求,结合现有的个人金融信息细化监管规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斌  潘亚南  
通过实例介绍美国、日本和我国开展个人信息认证保护的实践情况,评析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认证机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完善的对策,并对发展我国的网络个人信息隐私认证机制阐明观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锐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的确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交易成本下降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扩展,企业通过消费者行为的综合分析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然而,个人信息的容易获取同时也引出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个人信息的易泄露给消费者亦带来了不便与损害——消费者经常受到垃圾邮件和推销电话的骚扰,还可能被迫支付他人盗用自己信用卡消费后的账单。金融业是信息和数据流最多的行业之一,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涵盖信用征信与评级、数据结算与处理等活动的金融信息服务业也逐渐从提供信用的传统金融业中分离出来,该行业在信息处理中最重要的原则永远是安全和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锐  
网络时代中信息的获取成本大幅下降,促进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导致了个人金融信息的泄露风险。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隐私权,美国《Gramm Leach-Bliley Act》(简称GLB)法及其实施细则作出了具体规定,然而实际的金融监管并不容易完成,本文借鉴了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的监管经验,并介绍了由信息安全中介机构协助进行金融监管的可行性及其优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晓丹  李颖灏  刘芳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和沟通隐私管理理论,通过三个2×2的实验设计,分析了在线隐私政策对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意愿的具体影响机制,并考察了信息敏感度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线隐私政策的告知明确性、权限水平及保护程度对消费者的信息控制感知和隐私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信息敏感度正向调节隐私政策的权限水平、保护程度与感知信息控制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隐私政策的权限水平、保护程度与感知隐私风险之间的关系;感知信息控制和感知隐私风险对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晓东  章亮明  
本文从网络消费者和个人信息的界定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个人信息具有的人格和财产利益,结合消费者信息保护迫在眉睫的现实情势,论述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并通过对消费者信息保护立法现状的分析,阐明了消费者在寻求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个人信息举步维艰的现状。最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日本和美国的经验,从专门信息立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程序法上举证责任的分配入手,对如何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培育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履行的法律义务以及违反相关义务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对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得相对比较原则,且针对的是一般消费行为,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的特殊性并未加以特别关照,因而需要在借鉴国外立法成熟经验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细化,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具体而言,一要构建个人信息权利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收集知情权、信息收集选择权、信息控制权、信息安全请求权等方面的内容;二要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使用、信息安全保障义务等三个方面;三要完善个人信息侵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六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信息泄露和滥用造成侵权的现象层出不穷,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被提上日程。为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在构建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时,要充分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本质内容,充分认识个人信息保护的机理,唯有建立在法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上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才最终能够切实达到保护个人信息的目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付少雄  赵安琪  
隐私保护政策是应对移动健康市场中个人信息滥用及泄露问题的核心举措,现有研究对健康APP中隐私保护政策的关注较少,缺乏面向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文本的专门解读。文章以5类代表性健康APP为例,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为框架,对其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未明确违规处罚措施;健康APP的隐私保护政策多数未达到个人信息安全的规范标准;健康APP企业较少设立单独的用户隐私团队或部门;未成年信息保护是国内健康APP隐私保护政策中的薄弱环节。应制定面向隐私权保护的系统性法律法规,确保隐私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的底层实施,构建企事业单位隐私保护组织与制度,细化未成年隐私保护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续继  王于鹤  
本文以互联网用户虚构个人信息作为这一行为切入点,探讨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以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使用CGSS2017数据进行Ordered Probit等回归发现,用户受隐私顾虑影响,倾向于向互联网平台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提升用户数字技能并不能显著降低个人信息虚构,但对个人隐私保护成效有正向影响;在线交易、在线社交需求增加,有助于缓解虚构个人信息的行为;且当用户对于平台相关企业普遍具有较高信任时,隐私顾虑会较少地转换为个人信息虚构。由此,本文建议政府着力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提升国民数字技能,完善平台与用户间的信任机制,积极引导用户积极安全地共享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石柏林  付小飞  
电子商务在我国出现后,很多学者都讨论过其中的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但所提出的对策有些只具有纲领性的意味,实质性的具体分析不够。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在立法、行业自律、司法救济等方面找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瑞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作为金融消费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事权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实践中金融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其与金融机构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金融消费者的隐私权屡屡成为博弈的牺牲品。鉴于此,我国法律有必要对此加以规制。但是,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机制还存在诸多制度性缺陷。为弥补这些缺陷,将完善相关立法、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疏通权利救济路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今后解决该问题的必经之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卓  
在当前的交易模式下,电子商务活动整体仅仅侧重于对交易数量的扩增,却忽视了对于交易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的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这直接导致了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隐私权被侵的现象屡屡发生,因此,本文通过阐述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具体内涵,总结了交易过程中常见的消费者隐私权被侵的主要表现形式,最终提出了关于如何构建起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隐私保护制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顾朝晖  卢振波  
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必须重视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使用户得到应得的人格尊严;以遵守法律法规为主,以行业自律和安全技术保护为辅,消除用户顾虑,融入国际隐私权保护体系,促进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