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8)
- 2023(16541)
- 2022(14135)
- 2021(13089)
- 2020(11265)
- 2019(25823)
- 2018(25120)
- 2017(47783)
- 2016(25576)
- 2015(28797)
- 2014(28506)
- 2013(27526)
- 2012(25576)
- 2011(23186)
- 2010(23314)
- 2009(21310)
- 2008(20241)
- 2007(17936)
- 2006(15875)
- 2005(14147)
- 学科
- 济(121764)
- 经济(121628)
- 管理(73079)
- 业(61182)
- 企(50542)
- 企业(50542)
- 方法(48122)
- 数学(42462)
- 数学方法(41745)
- 中国(30748)
- 财(26443)
- 学(25963)
- 地方(25889)
- 农(25678)
- 业经(22622)
- 制(19236)
- 理论(18829)
- 农业(17160)
- 贸(16263)
- 贸易(16248)
- 易(15639)
- 和(15582)
- 融(15564)
- 金融(15557)
- 环境(15553)
- 银(15136)
- 地方经济(15131)
- 体(15098)
- 银行(15088)
- 行(14495)
- 机构
- 大学(360396)
- 学院(358522)
- 济(150016)
- 经济(146875)
- 管理(135627)
- 研究(126010)
- 理学(116241)
- 理学院(114927)
- 管理学(112452)
- 管理学院(111787)
- 中国(93854)
- 科学(77482)
- 京(76949)
- 财(69083)
- 所(63452)
- 农(59667)
- 研究所(57539)
- 中心(57482)
- 江(54518)
- 财经(54109)
- 业大(53554)
- 经(49239)
- 北京(48198)
- 范(46891)
- 经济学(46871)
- 农业(46746)
- 师范(46293)
- 院(46100)
- 州(42552)
- 经济学院(41762)
- 基金
- 项目(243343)
- 科学(191608)
- 基金(177262)
- 研究(173901)
- 家(156308)
- 国家(155090)
- 科学基金(132713)
- 社会(111217)
- 社会科(105458)
- 社会科学(105429)
- 省(94899)
- 基金项目(92242)
- 自然(86773)
- 自然科(84876)
- 自然科学(84847)
- 自然科学基金(83241)
- 教育(81339)
- 划(80239)
- 资助(73829)
- 编号(69201)
- 成果(56138)
- 重点(55324)
- 部(53257)
- 发(52096)
- 创(50267)
- 课题(48627)
- 创新(47084)
- 科研(46719)
- 国家社会(46680)
- 教育部(45792)
- 期刊
- 济(169065)
- 经济(169065)
- 研究(108192)
- 中国(73563)
- 学报(59673)
- 财(54535)
- 科学(53430)
- 管理(52800)
- 农(52684)
- 大学(45663)
- 学学(42933)
- 教育(40128)
- 农业(35284)
- 技术(33803)
- 融(30183)
- 金融(30183)
- 经济研究(29122)
- 财经(27554)
- 业经(25127)
- 经(23919)
- 问题(22215)
- 统计(20204)
- 业(19157)
- 技术经济(18067)
- 策(17770)
- 图书(17738)
- 版(17018)
- 决策(16105)
- 商业(15907)
- 贸(15819)
共检索到544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洪钟 齐震
富裕阶层、普通阶层对房产市场调控力度的不同诉求,会影响到政府调控力度的选择。富裕阶层期望弱的调控力度,进而大的泡沫,普通阶层则相反。把社会稳定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的政府,通过权衡这两个阶层的利益诉求,进而选择适当的调控力度,来最大化其政治利益。我们认为,贫富差距和政府公正度对调控力度有正向影响。本文利用全国70个城市2002到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该假说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房产调控 泡沫度 贫富差距 政府公正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可 王维 陈仪
本文从现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探讨了行业的关税水平与该行业的外商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经典文献中的关税决定与外商投资的政治经济学模型进行了扩展,引入了内生外商投资决定机制。通过MATLAB模拟出特定数值参数下博弈的均衡解并对均衡解的性质进行讨论,为关税水平与外资水平的正向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进一步均衡解是高水平均衡还是低水平均衡则取决于该行业的特定行业参数,正是这些行业特定参数的差异导致了现实中复杂的关税保护结构和外商投资水平。
关键词:
关税水平 外商投资 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乔晓楠 冯天异 瞿王城
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针对个人消费数据所有权属于商业数字平台和消费者(劳动者)个人两种情况,区分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三种市场结构,构建体现双边市场特征的数理模型,讨论商业数字平台利润与租金的性质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进而为商业数字平台垄断规制与个人消费数据确权提供原则性建议。研究发现:(1)商业数字平台所实现的流通效率与平均利润率提升是生产部门使用平台服务的前提,级差租金是一种基于流通效率改进的超额利润转移机制,垄断租金则是一种基于垄断地位与权力的平均利润转移机制,因此,平台规制可以允许级差租金存在,但应限制垄断租金收取,避免平台过度挤压平均利润。(2)个人消费数据的确权应当在促进社会再生产持续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兼顾流通效率提升与个人隐私保护。由于数据确权可以改变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总需求的规模及结构,可以结合特定时期“工资主导型经济”或“利润主导型经济”的特征来考虑数据确权的分配倾向。(3)平台规制的缺失将导致平台通过收取垄断租金转移向消费者支付的数据使用费,使得数据确权所形成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实质上失效,因此应当统筹设计平台规制与数据确权。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商业数字平台不同性质的收益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影响,为完善商业数字平台的监管以及优化个人消费数据的确权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义奇
纵向社会结构下政府的超强控制能力与人格化交易习俗下市场基础的薄弱,决定了政府角色在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并存一体的,政府在促进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市场活力弱化、现代银行先天不足等问题。当消极因素的逐渐积累直至其占上风时,政府就有退出金融市场的激励。但是,受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的制约,政府无法实现完全退出。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在干预金融中趋利避害,以推动市场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政府 纵向社会结构 人格化交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元颖
Based on China's 36 industries panel data in the period of 1992 and 2002, making use of panel data regression and Hausman test, we tested the modified Shengbin(2002) model.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endogenous tariff theory also exist in China. The mixed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national benefit model” and “the special interest group model”. China's nominal tariff protest structure is affected by both “the national benefit” and “the special interest group”.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蒙蒙 赵春玲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数字化正在前所未有地塑造着资本主义的新样态——数字资本主义。在数字化时代,作为与大数据技术体系相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是“普照之光”抑或理论建构?数字资本主义催生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数字劳动又是否具有生产性特征?大数据技术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是“自由”的可能性释放还是支配的现实性回归?这一时代问卷需要回溯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依托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贴近时代、符合实际的回答,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清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从而克服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启智
产品和劳动力交易可划分为:不存在和存在可能造成人身伤害风险的两类市场。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及其政府管制理论虽然可解释前一类市场,但用在第二类市场上却不具有自洽性。这一逻辑困境源于新古典经济学非人文社会性的固有缺陷。但在引入政治和社会因素的政治经济学框架看来,一个人健康活着,不仅为自己创造财富,而且还为社会创造财富如税收和非货币财富如参政,因此即使第二类市场不存在失灵,但双方合意的交易不可能把这一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外部性内部化。所以结论就是:健康和安全管制的产生不是源于市场失灵,而是源于市场无能;而这一外部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国家对健康和生命权的重视程度,亦即整个社会和政治的进步程度。
关键词:
市场失灵 市场无论 健康和安全管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宏图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导致消费结构变化,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直接刺激。消费结构变化触发了农民的技术和产业选择,而产业选择导致农产品供给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诱发了价格竞争并引起组织和制度选择(竞赛),结果,由于资本与地权结构及其性质上的差异,同一地区出现多种形态的农业经济组织。由需求结构的持续变化而引致的技术竞争、产业竞争、组织和制度竞争将使新型农业代替传统农业,从而实现农业与农村社会的整体转型。
关键词:
技术选择 产业选择 地权 农业转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平 杨巍
本文在政治经济学关于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理论框架下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运用LOGIT模型对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 ,根据变量在模型中的显著性 ,得出结论认为 :( 1)影响贸易伙伴国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显著性因素有 :①近年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平衡状况。②农产品出口额占GDP比重。③WTO成员国资格。⑤居民消费水平和农业GDP贡献。( 2 )影响较为显著但不满足 95 %置信区间因素有 :①资本土地比。②人均农业增加值。③与中国农产品的贸易特征。另外通过分析本文认为 ,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限制的内因主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技术壁垒 政治经济学 模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黎文靖
本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寻租理论,在分析中国转轨经济的重要制度特征——政府干预的基础上,结合这一届政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区分不同的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评述我国现有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并提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爱平
传统发展经济学包括早期发展经济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存在缺陷。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吸收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展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利益关系、主体行为、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等方面建立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涛 金洪飞
汇率政治经济学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学科领域里新兴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主张汇率的决定不单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政治现象。由于微观主体的汇率偏好是汇率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从Frieden矩阵入手,系统地介绍了汇率偏好的基本内涵和测度方法,及对汇率偏好理论的经验检验与理论扩展;此外,不同汇率偏好的利益集团对于汇率政策决策的影响、国内汇率博弈如何上升为国家间汇率博弈等问题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最后,本文还探讨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适用性问题。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方法 汇率偏好 利益集团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地产寻租和房产泡沫对经济可持续增长负面影响研究
环境污染的政治经济学——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理论及实证
平台经济中政府制度供给滞后问题探究——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中国高房价的决定:基本面与泡沫分解——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1999—2009)
中国区域房价泡沫测度及空间传染性研究——基于2001~2005年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房屋租赁市场与租金泡沫研究——基于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出、土地财政与房地产投机泡沫——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测算与实证
上访与对地方官员问责: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2009年地方债: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理解中国的贸易顺差: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