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3)
- 2023(17197)
- 2022(14460)
- 2021(13686)
- 2020(11589)
- 2019(26904)
- 2018(26335)
- 2017(49701)
- 2016(26416)
- 2015(30391)
- 2014(30093)
- 2013(29787)
- 2012(27724)
- 2011(24740)
- 2010(24792)
- 2009(23516)
- 2008(22950)
- 2007(20122)
- 2006(17474)
- 2005(15846)
- 学科
- 济(109470)
- 经济(109329)
- 管理(74305)
- 业(73336)
- 企(59344)
- 企业(59344)
- 方法(51672)
- 数学(46158)
- 数学方法(45568)
- 中国(36181)
- 财(35405)
- 农(29979)
- 融(29104)
- 金融(29101)
- 银(27468)
- 银行(27435)
- 行(26416)
- 制(23368)
- 贸(23212)
- 贸易(23198)
- 业经(22980)
- 易(22663)
- 税(22032)
- 学(20976)
- 税收(20556)
- 地方(20419)
- 收(20374)
- 农业(20087)
- 务(20052)
- 财务(19992)
- 机构
- 大学(376083)
- 学院(373283)
- 济(162780)
- 经济(159764)
- 管理(143059)
- 研究(127869)
- 理学(123153)
- 理学院(121854)
- 管理学(119693)
- 管理学院(119018)
- 中国(104737)
- 财(79980)
- 京(78943)
- 科学(75025)
- 所(63748)
- 财经(62768)
- 中心(61608)
- 农(59250)
- 研究所(57628)
- 经(57138)
- 江(54588)
- 经济学(52238)
- 业大(51656)
- 北京(50271)
- 经济学院(47266)
- 范(47065)
- 财经大学(46653)
- 师范(46596)
- 农业(46369)
- 院(45300)
- 基金
- 项目(247335)
- 科学(195427)
- 基金(183389)
- 研究(179955)
- 家(160204)
- 国家(158671)
- 科学基金(136068)
- 社会(117057)
- 社会科(111139)
- 社会科学(111109)
- 基金项目(95640)
- 省(92666)
- 自然(86646)
- 自然科(84727)
- 自然科学(84702)
- 自然科学基金(83222)
- 教育(82235)
- 划(78974)
- 资助(76407)
- 编号(71882)
- 成果(59111)
- 部(56121)
- 重点(55543)
- 发(52182)
- 创(51238)
- 国家社会(50269)
- 教育部(48739)
- 课题(48350)
- 科研(48058)
- 创新(48055)
- 期刊
- 济(172651)
- 经济(172651)
- 研究(116178)
- 中国(72067)
- 财(62484)
- 学报(57904)
- 农(53016)
- 科学(52524)
- 管理(51505)
- 融(45853)
- 金融(45853)
- 大学(44171)
- 学学(41436)
- 农业(35485)
- 教育(34829)
- 技术(31380)
- 财经(30780)
- 经济研究(29812)
- 经(26497)
- 业经(25615)
- 问题(22347)
- 贸(21137)
- 统计(20081)
- 业(20040)
- 国际(19687)
- 世界(18609)
- 务(18237)
- 技术经济(18106)
- 理论(18103)
- 图书(17840)
共检索到570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蓉 熊阳
消费税因其选择性征收而具有一定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收入群体因消费结构差异和"税负感受度"差异产生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感受性差异,是消费税调节职能与作用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微观模拟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测算中国城镇与农村家庭的消费税负担,评估2014年消费税改革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消费税的家庭平均负担率为0.75%,具有累退性,对收入再分配起逆向调节作用;但征收消费税后家庭收入分布更接近帕累托最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升,其中,对农村家庭征收消费税后的收入平等性和福利效应都不如城镇。基于此,本文提出扩大高奢消费的征税范围、减轻农村居民消费税负担、适当降低高档化妆品税率等建议。
关键词:
消费税 再分配效应 帕累托最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廖藏宜 于洁
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MT指数及其AJL分解方法,基于医疗保险受益视角研究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最终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制度间的垂直不公平和水平不公平,且垂直不公平为主要影响因素,垂直不公平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依次增加,水平不公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更为明显。另外,医疗保险报销能部分缩小由于医疗支出扩大的收入差距,且这种调节效果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最大,其次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最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文雯 任重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和2007两次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城镇低保政策的再分配效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和检验。2002年,经低保救助后,我国居民收入差别的基尼系数下降了0.35%,2007年下降了0.82%,表明当前我国城镇低保的再分配效应有改善的趋势,但力度仍然较弱;城镇低保再分配效应的分解结果显示,低保补贴的发放导致了水平不公平问题,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富关系因低保补贴发生改变;在低保再分配效应的分类测算中,我们发现单人户、女性户主、户主残疾、户主无业家庭是低保的主要救助群体。"十三五"时期,要消除贫困,最大限度地实现"底线公平",必须加大低保投入,同时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对象的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佩 孙立娟
金融健康是家庭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体现,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提升关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五个维度测度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并使用工具变量法研究户主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部分家庭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意外保障管理得分较高,日常收支管理和养老保障管理处于及格线水平,但流动资金管理较差,通过等权重法计算的家庭金融健康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抗风险能力不够;(2)户主金融素养会对家庭金融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户主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健康水平越高,但这种影响只在女性户主家庭中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全民金融素养;多措并举提高家庭社保参保率,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家庭金融 金融健康 金融素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莹莹
理论上,消费税具有引导消费、调节收入差距等功能;实践上,消费税对收入分配有何影响呢?基于此,文章通过对中国消费税及分税目的卷烟消费税、酒消费税、燃油消费税和汽车消费税的Kakwani指数的计算,实证研究中国消费税对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消费税从2007年开始具有累进性,对收入分配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从具体税目来看,卷烟消费税和酒消费税具有累退性,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而燃油消费税和汽车消费税具有较强的累进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童锦治 苏国灿 刘欣陶
作为特定性税种,消费税已经成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收入分配效应也引起了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差值的估算,得出了我国消费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用Kakwani分解方法研究了形成这一效应的结构性原因。研究发现:(1)我国的消费税总体呈现出累进性,有利于收入再分配;(2)不同应税项目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烟和酒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成品油和汽车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3)成品油和汽车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的正向调节作用抵消了烟和
关键词:
消费税 收入分配 再分配效应 征税范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童锦治 苏国灿 刘欣陶
作为特定性税种,消费税已经成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收入分配效应也引起了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税前税后基尼系数差值的估算,得出了我国消费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用Kakwani分解方法研究了形成这一效应的结构性原因。研究发现:(1)我国的消费税总体呈现出累进性,有利于收入再分配;(2)不同应税项目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烟和酒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成品油和汽车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3)成品油和汽车消费税对收入再分配的正向调节作用抵消了烟和酒对收入再分配的负向调节作用,最终使得消费税的收入再分配总效应表现为较强的正向调节。
关键词:
消费税 收入分配 再分配效应 征税范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茜萌 倪红福
随着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和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整体税收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引起理论研究的关注。本文利用引入增值税抵扣机制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间接税税收负担,并结合直接税税负,分析整体税收负担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增值税的累退性显著高于营业税,因此与征收营业税相比,征收增值税的模式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我国整体税制呈累退性,并且总税收(间接税和直接税)整体而言加重了社会收入不平等现象,税后不平等程度逐年上升。与城市相比,间接税在整体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会愈发加重该地区内部的贫富差距;虽然在农村地区税收仍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加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特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特性有所缓解。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税收负担 收入分配 增值税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志安 付正淦 邱国庆
文章重点关注间接税减缓相对贫困效果,并基于CFPS2012年与2018年微观数据测算模拟表明:匿名评价下中国间接税整体K指数为负值,具有逆向调节的收入再分配与减贫效应,加剧了总体贫困广度、深度以及强度,但现阶段结构性减税使间接税归宿的累退性、平均税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减小了城乡相对贫困倍差;非匿名评价下居民家庭税前收入位置与间接税负担率呈现“U”型关系,且低收入群体位于拐点左侧,这使部分家庭收入减损流入相对贫困阶层。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自发推动“益贫式增长”收入再分配格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云亮 冯珺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中等收入群体迅速增加的背景下,旅游消费增长的趋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引发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居民家庭旅游消费的时间约束条件出发建立数理框架,并借助2011年、2013年、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3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家庭旅游消费的收入结构因素。研究发现:首先,对全样本而言,不同类别的收入增长均对家庭旅游消费支出产生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其次,在利用工具变量克服潜在的内生性影响后,估计结果显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旅游消费的拉动效应大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最后,对非农户籍人口而言,金融类财产性收入对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大于非金融类财产性收入对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对农业户籍人口而言,税后补贴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兼职收入对家庭旅游消费支出影响显著,基本工资收入、金融类和非金融类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所引致的政策含义在于:一方面,就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侧而言,应创造条件让更多家庭拥有财产性收入或进一步提升其财产性收入比重,并着力增加农业户籍人口的工资性收入,以激发家庭潜在旅游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就旅游业发展的供给侧而言,着力建设更为友好的旅游休闲制度环境,有针对性地优化旅游产品及服务,以市场发育本身突破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瓶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何辉 李玲 张清
本文选择平均税率累进性和税前税后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利用城镇居民调查数据,从结构与整体视角论证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具有累进性,具有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作用;个人所得税的税后基尼系数比其税前基尼系数小,具有收入再分配正效应,而且不同时期的效应存在着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让中国了解自己,让世界认识中国一、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西南财经大学于2010年成立,旨在用科学的抽样方法采集中国家庭金融数据,并开展学术政策研究。中心在甘犁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组成一支集数据调查、政策与学术研究相
关键词: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数据公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靖羽 周静 杨柠泽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的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剖析影响农民家庭再次创业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农民家庭再次创业的关键因素包括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家庭的年人情支出额度、自有住房情况、创业间隔、家庭参与项目投资额以及先前创业次数。考虑群体内部异质性后发现,造成两代农户再次创业差异主要为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规模以及自有住房四个因素。建议农民家庭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对待创业活动;重视农民素质的培养,提升农民家庭实现自我实现与发展的源动力;区分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提高就业质量与就业稳定性。
关键词:
农民家庭 再次创业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涛 伍骏骞
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对于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有显著促进效应,数字金融将带来户均消费提高24.50%,2016年折合消费为8694.81元。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家庭非农就业水平和金融可得性引致消费增长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中低收入农户、参与互联网理财和网络借贷农户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的消费增长效应高于同期传统信用卡使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新时期扩大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以驱动农户消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户消费 非农就业 金融可得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于忠江
文章利用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展开分析,研究了新生人口对地区文化服务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收入、政府文化支出、人口素质、老年人口负担、社会保障支出等变量后,新生人口数量对文化服务消费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这说明当年的新生人口越多,该地区的文化消费越有可能显著减少。文章对此现象的解释是:新生人口对家庭而言,具有类似于直接的比例税效应,新生儿出生即意味着税收的增加,由此带来的家庭内部收入再分配会促使父母首先减少收入弹性大的文化服务的消费。因此文章的研究意味着,在发展文化服务产业时,除了"就文化产业谈文化发展"的思路外,其他思路也需要考虑,而就文章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社会互动、信息渠道与家庭股市参与——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实证研究
非线性定价、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再分配效应调整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及级距设定探究——以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例
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初次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公平满意度研究——基于浙江省11个地区958份居民家庭问卷调查分析
农民进城务工与子女教育期望——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健康冲击、劳动参与对农村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知识对城镇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