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14)
- 2023(2511)
- 2022(2179)
- 2021(2113)
- 2020(1860)
- 2019(3777)
- 2018(3775)
- 2017(7244)
- 2016(3802)
- 2015(4336)
- 2014(4477)
- 2013(4516)
- 2012(4277)
- 2011(4089)
- 2010(4261)
- 2009(4279)
- 2008(4148)
- 2007(4199)
- 2006(3922)
- 2005(3505)
- 学科
- 济(19371)
- 经济(19234)
- 管理(11009)
- 业(10270)
- 企(9355)
- 企业(9355)
- 学(8498)
- 方法(8260)
- 理论(7244)
- 中国(5833)
- 业经(5754)
- 和(5730)
- 农(5597)
- 教育(4563)
- 数学(4458)
- 数学方法(4420)
- 财(4286)
- 社会(4048)
- 人民(3917)
- 经济理论(3853)
- 结构(3649)
- 消费(3586)
- 企业经济(3569)
- 农业(3569)
- 制(3544)
- 经济学(3303)
- 收入(2926)
- 水平(2905)
- 消费水平(2891)
- 贸(2509)
- 机构
- 大学(69108)
- 学院(66298)
- 济(26522)
- 经济(26039)
- 管理(22945)
- 研究(21867)
- 理学(19021)
- 理学院(18781)
- 管理学(18496)
- 管理学院(18350)
- 中国(15791)
- 财(14206)
- 京(14184)
- 科学(12897)
- 范(11737)
- 师范(11683)
- 财经(11304)
- 所(11277)
- 江(10396)
- 经(10027)
- 研究所(10008)
- 师范大学(9479)
- 北京(9146)
- 中心(9013)
- 经济学(8886)
- 州(8490)
- 农(8285)
- 财经大学(8120)
- 经济学院(7638)
- 社会(7598)
- 基金
- 项目(36358)
- 研究(28766)
- 科学(28748)
- 基金(26363)
- 家(21833)
- 国家(21551)
- 社会(20875)
- 科学基金(18447)
- 社会科(18363)
- 社会科学(18352)
- 教育(13983)
- 省(13659)
- 基金项目(13250)
- 编号(12410)
- 成果(11552)
- 划(11278)
- 资助(10397)
- 自然(10119)
- 自然科(9882)
- 自然科学(9881)
- 自然科学基金(9716)
- 部(8637)
- 课题(8340)
- 国家社会(7977)
- 重点(7938)
- 教育部(7828)
- 项目编号(7700)
- 人文(7549)
- 性(7480)
- 大学(7378)
共检索到106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显志
消费社会学初论周显志一、消费的二重性与开创消费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人类的消费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的消费行为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就是消费的二重性特征。消费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在一般经济学原理和消费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扑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 ,从背景看 :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 ;从学术取向看 ,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 ;从交融结果看 ,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 ,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建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铁群 张世波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中规范、价值、信仰和表意象征符号的复合体。课堂文化冲突是普遍地、必然地存在着。课堂文化结构是复杂而多元的。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堂文化的生成状态,为构建课堂教学的秩序与均衡提供借鉴。
关键词:
社会 课堂文化 规范 同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骏 邓国彬
一、“消费社会”的探源 “消费”(consume),根据199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耗”。但这一现代词义在语言学上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威廉斯(Williams)的考证,“消费”一词于14世纪在英语的最初使用中,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意指“毁坏”、“用光”、“浪费”、“耗尽”,其隐含的意义是超过了恰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地占有和使用的范围。从18世纪中期以后,它的贬义开始消退,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成为一个与“生产”(produce)相对的概念,但其消极内涵在19世纪后期依然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殷文 沈晓燕
购房既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本文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出发,基于2016年12月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及购房意愿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市青年的住房资金来源、购房意愿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调查显示,认为房价未来会涨的社会意识和无房贷状况会提高城市青年购房的可能性,住房满意度与城市青年购房意愿无显著影响,城市青年目前房产的数量不对其在社会行动中的房屋购买意愿产生直接影响,需考虑购房是出于刚需还是投资需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天宇
与经济学中的“代表性消费者”假设不同,社会学强调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研究消费问题。本文对社会学家韦伯的阶层地位消费假说、西美尔的模仿消费理论、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布迪厄的资本-场域-惯习分析框架进行了述评,指出了他们的缺陷和对于经济学家的可资借鉴之处,并提出了经济学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社会学 消费理论 社会分层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包括学科要素与学科历史两个基本论域,学科要素则主要由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方法论三者构成。通览我国教育社会学近百年的学科论,可概括大要为如下四则:"一涉",即研究方法论上的"价值涉性";"二说",即研究对象上的"社会化过程说"与"相互关系说";"三论",即学科性质上的"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及"事实与规范兼有论";"四段",即学科历史上的"初创"、"停滞"、"重建"及"转型"四个阶段。本文以史带论地检视了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中的四个困扰性问题:研究对象上长期主导的"关系说"其实并不能标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独特性,学科性质上不得不坚持的"事实学科论"事实上难以成立,学科历史上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文化思潮,现代性是当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共同的核心主题。从当代教育社会学中可以区分出后现代教育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当代教育社会学从阶层和性别向度对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资本主义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表明其具有了后现代意蕴,这也标志着后现代教育社会学的产生。批判教育学是当代教育社会学的后现代实践,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社会学的具体表现形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宏亮
在教育社会学的话语中,学校课堂是居于身份高位者的教师与作为心智匮乏者的学生之间知识授受的场域,在那里教师享有俯视、言说、监听之特权,学生履行被看、倾听、附议之本分,师生协同建构了一种主从尊卑的差序格局。而感官社会学的触角更为精敏,它深刻探察到课堂更是一个多感官竞逐、合作、依存、共生的生态网络,在那里师生的感官系统在行使自然功能的同时,更发挥着隐喻意义上的社会功能:视觉喻指"眼睛的权利"与"权力的眼睛",听觉表征着"全纳的耳朵"与"本真的倾听",而声觉则在追问"是谁在言说"以及如何消解"声音的霸权"。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感官社会学 视觉 听觉 声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符福峘
Six special methods are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sociology.They are the methods of logical thinking,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comprehensive analysis,quantitative analysis,scientific summing up and systematic recognition.It's pointed out that the methodology of information sociology is an...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汉林
新技术社会学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它有丰富的学术渊源:马克思主义技术社会观的汲取、科学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影响、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践等。
关键词:
新技术社会学 理论背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基于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之关系的角度,侧重研究主题、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对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进行了探讨。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三个特征:研究主题:追随、反映社会变迁及教育变革;研究旨趣: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研究范式:由过去的二元对立走向现在的整合。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创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学派。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方法论 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全生
新型农民是决策层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近几年的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出现。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中国农民的社会表现形态依次为传统社会的乡土小农、总体化阶段的集体社员、社会转型中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是农民的现代化形态,因此要结合有关西方的学术理论予以解读。新型农民的社会学规定性涵盖了社会化、社会联系、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行为、组织化程度、社会控制、生活方式、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社会保障、社会参与、环保取向等诸多内容。
关键词:
新型农民 社会学规定性 农民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