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22)
2023(5040)
2022(4404)
2021(4102)
2020(3363)
2019(6958)
2018(7118)
2017(13260)
2016(6889)
2015(7525)
2014(6988)
2013(6375)
2012(5412)
2011(5013)
2010(4908)
2009(4738)
2008(4063)
2007(3729)
2006(3300)
2005(2664)
作者
(16021)
(13451)
(12937)
(12622)
(8235)
(6337)
(6168)
(5047)
(5026)
(4642)
(4419)
(4365)
(4120)
(3979)
(3943)
(3941)
(3907)
(3797)
(3760)
(3687)
(3166)
(3146)
(3125)
(3057)
(3009)
(2986)
(2917)
(2857)
(2751)
(2587)
学科
(22086)
经济(21947)
管理(17806)
(15910)
(13675)
企业(13675)
方法(9908)
(8605)
业经(7427)
中国(7310)
数学(6651)
理论(6607)
数学方法(6545)
(5880)
(5880)
农业(5467)
(4718)
贸易(4716)
(4533)
(4248)
教育(4033)
社会(3962)
人民(3942)
(3922)
结构(3735)
地方(3633)
消费(3592)
环境(3472)
收入(3441)
企业经济(3420)
机构
学院(88025)
大学(84341)
(32307)
管理(32254)
经济(31589)
理学(28250)
理学院(27952)
管理学(27344)
管理学院(27180)
研究(25842)
中国(18315)
(16376)
(15642)
(15321)
师范(15242)
科学(15186)
(12585)
财经(12568)
中心(12156)
师范大学(11981)
(11770)
(11277)
研究所(10551)
教育(10508)
(10485)
(10461)
业大(10292)
技术(10054)
北京(10046)
经济学(9584)
基金
项目(58706)
研究(47736)
科学(47442)
基金(41416)
(34395)
国家(34010)
社会(32081)
科学基金(30156)
社会科(29142)
社会科学(29133)
(24284)
教育(24219)
编号(21853)
基金项目(21455)
(20022)
成果(17608)
自然(17594)
自然科(17244)
自然科学(17242)
自然科学基金(16910)
资助(15844)
课题(14978)
(13642)
项目编号(13384)
重点(13181)
(13126)
(12735)
(12512)
规划(12417)
(12186)
期刊
(40748)
经济(40748)
研究(26846)
教育(18400)
中国(17780)
(11819)
管理(11664)
(10724)
科学(10530)
学报(10339)
业经(9173)
大学(8338)
经济研究(7739)
学学(7663)
农业(7453)
技术(7164)
商业(6183)
(5850)
金融(5850)
财经(5848)
职业(5240)
(5063)
商业经济(4180)
(4032)
问题(4011)
图书(3827)
(3814)
(3692)
论坛(3692)
现代(3660)
共检索到127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靳玉乐  王磊  
受经济全球化与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逐渐表露出消费社会的部分征象。在此境遇下教师身份会因而发生异化,其可能表征有社会形象的庸俗化、角色定位的边缘化、专业权力的虚化以及建构基础的碎片化等。鉴于此,教师身份的重构需要在多种情境下做出努力,具体表现为:在社会情境中利用伦理精神来制约消费主义的蔓延;在教育情境中借助制度力量来规范教育与消费的关系;在个体情境中基于共同体的实践反思来重建教师的专业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美艳  
改变传统的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地方高校实现自身战略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这对地方高校教师自我身份重构提出了新期待。基于社会服务者的视角,把教学意识转化为服务行为,在服务中引领学生和谐发展,引领同伴专业发展,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自我身份重构的主要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云红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是教育的全部蕴念所在 ,这种关系的价值远远超越知识的价值。而现代教育中实然的师生关系多局限于科学知识的传递 ,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 ,其症结主要在于科学知识型状态下的科学霸权。人类知识第三次转型为教师身份的螺旋式回归提供契机 ,师生关系将是教师与学生在这关系中寻找自己存在和人类存在的真义所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容中逵  
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重建的主体力量,尽管在当前我国乡村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质量、待遇、职责等多种问题,但上述仅为表象,其更为深层的缘由却是日益增长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在他者规训异化与自我统整迷失的双重交构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几近丧失、内在根本质素遭致否定、社会身份角色日益游移不定。为确保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必要从外塑和内砺两方面加强乡村教师的身份角色认同感,确保其在地域、身份、价值取向上得到有效归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曲正伟  
研究和探讨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可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分析路径。现实中我国教师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重叠认同”的现象,这使教师群体在认同方式上出现多元的选择状况,也凸显了我国教师生存的真实状态,即要在利益选择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强  龚春明  
境遇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活动的过程化与多元化,要求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但有一些制约教师自主权的现实因素,包括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活动深受死板条文限制、教学过程苦受官僚作风干扰,应不断增强教师知识储备,赋予教师积极教学自主权,保障教师消极教学自主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尹弘飚  操太圣  
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是分析身份认同的两条基本路径。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社会情境与制度期望。借鉴鲍曼的朝圣者、观光者、流浪者等概念,可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自我重构分为四个类型,这一划分为我们理解结构-个人互动中的身份建构以及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爽  林智中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身份往往面临挑战,它也是教师面对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提出关注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专业身份的重新建构,并以质的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寻求专业身份的过程充满了挣扎与无力感,因此要给教师以适切的支持与尊重,使他们获得专业身份的赋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美秀  张寿松  
远程教育教师是在"时空准永久分离"的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通过技术媒体实现教与学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在我国短暂的远程教育发展中,尚缺远程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远程教育教师身份存在不确定性或缺失,影响着教师的身份认同。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建设的战略转型时期,从社会学、教师专业发展视角,提出要充分关注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尊重教师平等对话的生命成长性,并通过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及多种专业技能的融合,有效地促进远程教育教师身份重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护华  
本研究应用人类学的长期参与观察方法和社会转型理论,揭示了我国教师发展中普通教师参与教改所遇到的种种超越教学法技术和方法层面的困难,提出只有正视教改中涉及的微政治元素给教师及其所在实践共同体带来的冲击,深入分析教改所带来的种种权力和利益、情感和观念、身份和文化的重建内涵,才能找到适合本土教改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由"不愿、不敢、不能"到"愿做、敢做、能做"的三部曲行动次序和逻辑,以期指导教师发展的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方红  
教师知识构成了教师境界的根基,它为教师的境界追求提供可靠的保障与前提。在现实中,教师是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个体,身份不同则知识立场不同,立场的复杂性导致了境界的复杂性。面对复杂多元的身份属性,教师理应秉持合理的知识立场和开放性的思维,发挥知识的功用及其价值,直面教师知识立场的多元性、多样性之复杂现实,在多重身份的重叠和冲突中求得知识学习和知识传授的平衡,睿智地破译教师知识的"逻各斯",通过知识提升教师境界,以此达到较高的教育境界和人生境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军凤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教师专业身份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的专业身份认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晓燕  
乡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主要表现为专业性基础之上的公共性发挥。我国乡村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经历了历史变迁,在当前城镇化背景下日渐式微。其现实表征与原因主要有:由于时间精力的匮乏与空间距离的疏离,乡村教师极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由于社会距离的疏离,中青年一代乡村教师普遍对乡村情感淡漠;乡村民众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致使乡村教师失去了文化资本优势。面对诸多困难,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重构的可能路径为:守护乡村教育的公共性,扩展家校合作关系,传承、创生乡村文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天航  王屹  王忠昌  
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他们深嵌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时空结构中,持续地在企业场域中建构着多重身份。转化学习以触发性事件为起点、以经验为素材、以批判性反思为驱动力、以理性对话为媒介,是成人教育领域中重要的学习理论。在转化学习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实践中面临对触发性事件不敏感、经验的消极影响、批判性反思能力不足、理性对话欠缺等困境,导致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中的身份表征为"迟钝者""怀旧者""观光者"和"边缘者"。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实践中需要重构"返乡的陌生人""经验学习者""反思性实践者"和"实践共同体成员"等身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艳  马勇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由于教师、学生的参与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成为一个动态的、可变的社会存在。其中 ,教师对课程的重构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教师重构课程的社会因素包含社会、制度、文化发展和学生的文化需求 ,以及教师自身的社会角色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