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
2023(738)
2022(631)
2021(541)
2020(502)
2019(928)
2018(937)
2017(1868)
2016(833)
2015(958)
2014(1091)
2013(1118)
2012(1042)
2011(994)
2010(1000)
2009(916)
2008(732)
2007(686)
2006(569)
2005(556)
作者
(2440)
(2072)
(2060)
(2030)
(1195)
(1036)
(934)
(794)
(783)
(739)
(680)
(660)
(647)
(628)
(622)
(620)
(619)
(601)
(591)
(587)
(530)
(500)
(479)
(476)
(473)
(461)
(452)
(447)
(443)
(432)
学科
(4832)
经济(4825)
人民(3688)
消费(3559)
(3165)
管理(3165)
结构(2969)
方法(2952)
水平(2883)
消费水平(2883)
数学(2707)
数学方法(2702)
收入(1838)
(1813)
(1761)
企业(1761)
农业(1468)
(1377)
贸易(1377)
(1291)
供销(1211)
(1211)
分配(1210)
中国(1046)
电子(1045)
网上(1038)
网上贸易(1038)
(1017)
业经(965)
生活(879)
机构
学院(15361)
大学(14424)
(7730)
经济(7661)
管理(6518)
理学(5833)
理学院(5807)
管理学(5756)
管理学院(5738)
研究(3783)
(3410)
中国(3254)
财经(2923)
(2625)
商学(2593)
商学院(2580)
(2466)
经济学(2426)
经济学院(2191)
财经大学(2154)
经济管理(2005)
科学(1847)
(1810)
师范(1800)
(1738)
(1676)
中心(1668)
工商(1632)
(1622)
业大(1604)
基金
项目(9706)
科学(7972)
基金(7523)
研究(6960)
(6151)
国家(6070)
科学基金(5589)
社会(5236)
社会科(4979)
社会科学(4979)
基金项目(3907)
(3684)
自然(3464)
自然科(3403)
自然科学(3403)
自然科学基金(3329)
教育(3226)
编号(3022)
资助(3008)
(2751)
(2279)
国家社会(2176)
人文(2133)
教育部(2107)
(1888)
大学(1870)
社科(1869)
科学研究(1862)
重点(1852)
科研(1850)
期刊
(10480)
经济(10480)
研究(4879)
商业(2874)
业经(2711)
经济研究(2692)
消费(2509)
管理(2319)
商业经济(2089)
(1850)
科学(1522)
中国(1414)
学报(1339)
财经(1270)
(1200)
金融(1200)
大学(1165)
(1149)
学学(1135)
(1071)
统计(1066)
(857)
决策(856)
技术(797)
问题(756)
理论(753)
农业(744)
技术经济(689)
实践(683)
(683)
共检索到20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圭武  
什么是消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经济学领域内,消费被定义为是利用物品或劳务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行为,其追求的直接目的是效用的最大化。在社会和文化的领域内,消费被看作是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这里笔者认为,消费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内有不同的界定是由于消费在不同的领域内有不同的属性表现,抛开表现属性,消费在本质属性上应是统一的,这个本质属性就是最大限度消除人生的不确定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陶美重  
教育消费是为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受教育者本身与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货币支出。教育消费不单纯是一种消费,还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消费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是一种文化消费,也是一种发展消费。教育消费要求消费者参与服务过程,并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一定要求。教育消费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具有阶段性和非重复性等特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谢  
一、消费金融领域风险事件频发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在快速发展与整顿规范的过程中前行。一方面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强劲,消费金融市场繁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9.4%;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同比上升14.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伏海  
消费文化的本质刘伏海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人,人的一切活动,包括消费活动,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无不受一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消费文化的目的,在于认清消费活动中文化因素的本质,提高人们在消费活动中的文化素养.消费活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泽应  
消费道德的本质和类型王泽应消费道德在西方是一个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不时掀起讨论高潮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我国至今尚未起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行为及其消费道德问题在社会的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地位愈益突显,研究消费道德的必要性也愈益彰明。本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梅华  
消费本来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的过程 ,但一个世纪以来的人类消费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无偿掠夺的基础上的 ,结果使人类进入了自己为自己制造的陷阱之中。分析消费的本来涵义和产业社会消费的弊端 ,可持续消费将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春成  田云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入WTO后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将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但最根本的还是应从维护规则的需要出发 ,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鹏  龙玥儿  
目前,数字技术与资本的耦合催生了数字消费,它打破了消费的时空限制、革新了人们的消费理念、提升了商品交易的透明度,但也带来了数字消费的异化问题。数字消费异化缩小了传统消费异化的限制,加深了人机捆绑关系,还使炫耀消费、冲动消费现象更为明显。据此,可以将数字消费异化界定为在数字资本逻辑下,商品消费通过数字技术的手段支配人与社会的现象,是传统消费异化的升级,因为它在传统消费异化基础上还具有科技的阶级性问题。在个人层面,数字消费异化重塑了个体的消费知觉与感觉,使消费行为数据化、档案化,进一步剥夺了消费者的主权;在社会层面,它更为隐秘地遮蔽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通过产业融合改变了社会分工体系与支配关系,同时在更深层次加深了抽象统治的地位。破解数字消费异化问题不仅需要进行人本层面的哲学反思,还需要为驾驭资本问题提供策略选择,以建立理性的数字消费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启湘  梁爽  
消费本质是研究消费问题的出发点,而"消费资本化"理论背离了消费本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分配原理,会造成对消费者主权的损害和生产者行为的扭曲,甚至侵蚀市场经济基础机制,在实际中是不可能成功实施的,是一种伪科学理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晓春  吴晓龙  
人具有生产、消费、文化、生态的本质属性,这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中,必须满足居民的这几个方面的本质需求,提供好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居民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保障居民在这些产品消费中的安全。这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必须尊重,这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桂世河  
长期以来,人们把促销视为商品广告唯一的本质功能,但是在符号消费时代,商品广告已不仅在流通领域通过传递商品信息以促进销售,而且成为商品符号价值的生产环节,商品广告具有生产符号价值的新功能。因此,在符号消费时代,商品广告的本质功能存在着一个二元结构:商品的促销功能和符号价值的生产功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何锦强  王众  
作为一种高效的支付结算工具,目前,预付型消费卡在我国已经成为经营者招徕顾客、获取稳定客源和谋取利润的常用方式。而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部分经营者迅速获取最大化利益的动机,还是部分购卡者牟取某种利益需求的特定动机,均会导致预付型消费卡功能的异化,引发的争议和争端也日益增多,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因此,探讨预付型消费卡的本质,并寻求恰当的规制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宝敏  董长瑞  
工业文明及其带来的消费异化使人们正处于一种不自觉的消费之蛊中,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人沦为资本工具理性的消费动物和机器,从而带来消费领域的一系列不平衡问题,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在中国的滥觞镜像,这一切皆根源于资本逻辑指导下的工具理性。文章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层级性失衡、诱导性失衡三个方面考察当代社会消费的不平衡性问题,并认为对消费主义和消费者奴役状态的反思,首先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市场体制,并基于市场机制的科学批判和体制反思破解消费不平衡,实现人类的消费解放,最终完成从黑色消费文明向绿色消费文明的消费体制转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恩碧  
学者们对于体验内涵的认识不一致,代表性观点包括经济提供物论、心理感受论、刺激反应论、特殊经验论、主观内省论和要点集合论。文章基于生活消费领域和消费者的视角,分析了体验的内涵及其主观性和客观性,提出体验消费的本质属性是新奇刺激性,并从消费者和消费对象两个维度对于体验消费的新奇刺激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顺  程东杰  
马克思消费观具有三个逻辑层次:工具层次——作为社会产品的物质性消耗,消费是生产的手段;价值层次——作为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层次——消费推进人的需要的发展及满足,其本真意义体现为人本质的确证及实现。马克思消费观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对消费的作用、地位及本质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拓展并深化了消费的科学内涵,对当今诸多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