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1)
2023(4043)
2022(3372)
2021(2756)
2020(2347)
2019(4904)
2018(4779)
2017(9362)
2016(4535)
2015(5146)
2014(5290)
2013(5481)
2012(5444)
2011(5292)
2010(5482)
2009(5256)
2008(4708)
2007(4438)
2006(4175)
2005(3949)
作者
(14551)
(12375)
(12362)
(11928)
(7851)
(5699)
(5627)
(4726)
(4718)
(4545)
(4292)
(4106)
(3955)
(3893)
(3889)
(3765)
(3716)
(3530)
(3490)
(3288)
(3169)
(2978)
(2938)
(2928)
(2901)
(2838)
(2578)
(2467)
(2427)
(2371)
学科
(49881)
经济(49856)
地方(14016)
管理(13495)
方法(13208)
数学(12072)
数学方法(12047)
地方经济(11426)
(9614)
中国(8298)
业经(7311)
(7159)
(6538)
企业(6538)
(6468)
经济学(6108)
环境(5751)
产业(5019)
(4968)
金融(4968)
结构(4950)
农业(4896)
(4682)
(4604)
(4572)
(4376)
贸易(4373)
(4372)
(4352)
资源(4302)
机构
学院(81319)
大学(80070)
(49823)
经济(49157)
研究(31517)
管理(28836)
理学(24462)
理学院(24202)
中国(23950)
管理学(23935)
管理学院(23784)
(19713)
经济学(17374)
科学(15957)
财经(15910)
(15764)
(15615)
经济学院(15283)
(14320)
研究所(14087)
中心(13069)
(11633)
财经大学(11579)
(10762)
北京(10184)
科学院(10093)
社会(9909)
经济研究(9899)
(9435)
师范(9390)
基金
项目(47443)
科学(38016)
基金(35754)
研究(34768)
(30241)
国家(30002)
科学基金(26030)
社会(25954)
社会科(24724)
社会科学(24718)
基金项目(18141)
(17596)
资助(14833)
教育(14627)
自然(14547)
自然科(14207)
自然科学(14205)
自然科学基金(13929)
(13814)
编号(12553)
(12458)
经济(12367)
(11759)
国家社会(11571)
(10641)
重点(10565)
发展(10321)
(10191)
教育部(9596)
人文(9583)
期刊
(65654)
经济(65654)
研究(30535)
(13816)
经济研究(12995)
中国(12941)
管理(12563)
科学(9365)
财经(9146)
学报(8993)
业经(8709)
(8300)
(8208)
金融(8208)
(8093)
问题(7614)
大学(7349)
学学(7290)
技术(7134)
技术经济(6328)
商业(6290)
统计(5935)
世界(5541)
农业(5431)
(5356)
经济问题(5006)
经济学(4864)
(4838)
经济管理(4733)
决策(4635)
共检索到131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长庚  彭文平  
一、建国以来我国消费率的变动我国目前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将GDP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二是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产形成和存货增加;三是净出口。其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构成社会总产品的主要部分,在旧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坚毅  徐丽艳  戴李元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消费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中低收入水平国家或地区。本文认为,导致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长期的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表现。通过探讨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有助于优化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永兵  
本文运用因子分解法找出了决定居民消费率的两个基本因素:居民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比重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因。 还对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几种流行观点:投资率过高论、居民收入增长滞后论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论 进行了评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乐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沿着投资驱动的路径不断发展,但消费率严重偏低并持续下降,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切实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构建"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财税手段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对于增强居民消费倾向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春阳  杜莉  蔡璟孜  
内需不振,特别是居民消费滞后已经日益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因而准确判断导致居民消费滞后的主导因素和发生环节,对于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居民消费率的因子分解,并利用1992~2007年的资金流量表的数据,剖析了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内在原因。我们发现,居民部门收入不足和消费意愿低迷是造成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但前者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居民部门收入不足主要发生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因而完善初次分配、提高居民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重要手段。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宋涛  
文章在论证收入分配等多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基尼系数在内的多变量宏观消费函数,并建立了基于城乡分割的居民消费率分解模型,使用该模型对1996-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完备分解。结果表明:(1)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为64.49%;(2)国民收入增长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次要原因,其贡献率为32.66%;(3)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3.21%和1.51%;(4)城乡内部基尼系数增大的贡献率分别为2.20%和1.80%;(5)城镇化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贡献率分别为-12.47%和-3.6%(即提高了居民消费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傅程远  
中国消费率多年来持续下降,长期过低的消费率导致过高的储蓄和投资率,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影响消费率的各因素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税收负担的轻重、物价指数甚至区域产业结构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消费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本文通过对照分析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分位数回归,深入研究了相关因素对消费率的影响效力及各参数的显著性,进而为提高消费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世杰  
两三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论述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问题。但意犹未尽,根据近年一些新情况,再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思义  
按照20年移动平均线计算的美国GDP年均增长率可以看出,过去50年美国经济的基本趋势是显著放缓美联储2019年夏季倾向于降息,可能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中国和全球经济。除了短期影响外,美联储从暂停加息转向降息这一政策变化的原因,也清楚地反映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这两方面都会影响中美贸易谈判。美联储政策为何突然发生重大转变?美联储2019年夏季倾向于降息,等于是全盘否定了其以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多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生产率冲击与生育率、经济增长的关系,在Barro和Becker 1989年提出的生育率模型中引入生产率冲击,探究并模拟检验生产率冲击对生育率、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消费及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生产率正向冲击推动下,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可以抵消生育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尽管生产率冲击增加了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降低了家庭生育率,但是却提高了女性劳动参与率,可以弥补生育率下降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下生产率冲击经由生育率下降对代际收入分配和经济福利的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微分  
应该承认,目前的价格总水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治理通货膨胀所取得的成就,因为两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公平。但是,当我们面对近年来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也同样深刻地感受到通货紧缩也是我们的大敌。因为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能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薛桥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行为信用、政策信用、绩效信用三大层面。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政府失信与社会低信用均衡,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所需要的社会信用系统难以建立;影响公共产品的提供,并促使人们丧失对公共政策的信任;严重影响投资环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丽红   严绍兵  
早在50年代,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就提出了经济工作必须充分注意并不断提高经济效果这一命题.但从实践来说,不仅未予应有的重视,反而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奉行着完全相悖的方针.随着改革开放,在总结3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正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开始注意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我党已经更加自觉地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的核心.同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也逐步积累了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