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8)
- 2023(15226)
- 2022(12947)
- 2021(11748)
- 2020(10116)
- 2019(23335)
- 2018(22896)
- 2017(44107)
- 2016(23648)
- 2015(26792)
- 2014(26907)
- 2013(26682)
- 2012(25022)
- 2011(22561)
- 2010(22584)
- 2009(21278)
- 2008(20808)
- 2007(18715)
- 2006(16535)
- 2005(14848)
- 学科
- 济(118999)
- 经济(118813)
- 管理(68061)
- 业(64843)
- 企(53298)
- 企业(53298)
- 方法(52004)
- 数学(44376)
- 数学方法(43886)
- 农(28284)
- 中国(27120)
- 财(26729)
- 学(24552)
- 业经(24243)
- 地方(23973)
- 农业(19165)
- 贸(18431)
- 贸易(18421)
- 制(18405)
- 理论(18117)
- 和(17971)
- 易(17807)
- 务(15958)
- 财务(15912)
- 财务管理(15873)
- 环境(15664)
- 融(15434)
- 金融(15430)
- 企业财务(15086)
- 银(15052)
- 机构
- 大学(352498)
- 学院(350978)
- 济(154775)
- 经济(151805)
- 管理(134124)
- 研究(121263)
- 理学(115975)
- 理学院(114716)
- 管理学(112668)
- 管理学院(112029)
- 中国(90785)
- 科学(73686)
- 京(73444)
- 财(69215)
- 所(61852)
- 农(60630)
- 研究所(56188)
- 财经(55420)
- 中心(55262)
- 业大(52566)
- 江(52279)
- 经(50310)
- 经济学(48997)
- 农业(47726)
- 北京(45916)
- 范(44785)
- 师范(44262)
- 经济学院(43902)
- 院(43150)
- 财经大学(41120)
- 基金
- 项目(233313)
- 科学(184034)
- 基金(171469)
- 研究(166125)
- 家(150643)
- 国家(149379)
- 科学基金(127919)
- 社会(108954)
- 社会科(102496)
- 社会科学(102466)
- 省(90295)
- 基金项目(89819)
- 自然(83220)
- 自然科(81323)
- 自然科学(81297)
- 自然科学基金(79873)
- 教育(76522)
- 划(76169)
- 资助(71307)
- 编号(65375)
- 重点(53017)
- 成果(52636)
- 部(52329)
- 发(50588)
- 创(47856)
- 国家社会(45406)
- 科研(45343)
- 课题(45142)
- 教育部(44970)
- 创新(44804)
- 期刊
- 济(172359)
- 经济(172359)
- 研究(103889)
- 中国(64569)
- 学报(57341)
- 财(55065)
- 农(54245)
- 科学(52054)
- 管理(50323)
- 大学(43671)
- 学学(41553)
- 农业(36700)
- 教育(31947)
- 技术(30856)
- 融(29841)
- 金融(29841)
- 经济研究(29109)
- 财经(28787)
- 业经(25741)
- 经(24926)
- 问题(22243)
- 业(19887)
- 技术经济(19060)
- 统计(18846)
- 贸(17239)
- 版(17102)
- 世界(16710)
- 商业(16458)
- 策(16434)
- 理论(15686)
共检索到520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姝兴 丁任重
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中系统剖析消费的功能,探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提振效应。结合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和包含结构变量的潜在产出模型测算中国1979年以来的消费潜力,并预测未来至2035年的消费潜力,探究未来消费潜力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数量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消费潜力的趋势总体平稳,既不会出现强劲的反弹,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失速,中国消费提振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叠加周期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痛点是消费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严重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提升消费潜力的相应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敏
文章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重新审视宏观经济均衡,发现影响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除了两大部类的劳动力增长率、投资比、消费比等宏观因素外,还包括两大部类的知识生产函数、家庭效用贴现率、家庭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等微观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航 高菲 马品
数字经济发展是供给—需求实现总量平衡、结构适配、质量协同升级的关键连接点。揭示数字经济下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适应数字经济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重要启示。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包含数字生产及其下游部门的四部类再生产模型。研究发现:数字要素部门的资本积累对总产出增长有棘轮效应;一旦发生负向的需求冲击,数字经济有助于宏观经济保持韧性,避免短期总产出大幅减少;数字要素部门的相对独占性将可能削弱扩张性需求管理的政策效果。为适应数字经济兴起对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的冲击,中国展开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政策实践。具体包括:发挥数字经济的高能增长极作用,协同推进需求总量调控与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力,构建适应数字技术创新周期的宏观资源筹措、调峰和配置机制;释放数字经济的要素黏合效应,形成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的宏观治理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陆挺 贾珅 管涛 殷剑峰 徐高 余永定 张斌 张德礼 余明 罗志恒 范为 姚枝仲 伍戈 肖立晟 张一
现有计算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方法并不可靠,难以作为决定经济增速意向性指标的根据。尽管不应放任经济增速继续下滑,但争论点在于政策手段怎么用。宏观经济调控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并非对立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学林 董超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中伴随着对外贸易连续高速增长,且出口多于进口,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现象。此现象是由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基于这些基本假设条件构建的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及其变迁机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 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爱俭 牛凯龙
受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内在调整周期与外部调整周期出现重叠,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遇到了严峻挑战,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是提振信心、采取行动的基础。本文以支出法国民收入恒等式为依据,在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总需求变动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环境,对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的变动作了分析展望,以此为基础,对2008年及以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作了预测。本文预计,2008年中国GDP增速将保持在9.6%左右,2009~2010年能够保持在8%以上。从中长期看,只要宏观经济政策得当,我国经济具备保持平稳增长的坚实基础,但增速和波动幅度将比过去30年有所放缓。最后,本文对如何保证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崔东顺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关于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思想非常丰富。其两部类公式揭示了社会总产品再生产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原理。对于再生产理论的重新审视有助于思考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宏观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内在联系,处理好发展中的结构平衡问题,理解并运用再生产理论有效指导宏观经济良性运行。
关键词:
社会资本再生产 供给结构 需求结构 平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本文揭示了现存的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对现有理论中的代表性厂商和消费者假说、完全竞争假说和偏好理论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批判和反思。本文认为不同经济学分支相互割裂的原因是忽视经济主体行为的差异性和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因而没有真正建立起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因此,要重建宏观经济学和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必须放弃代表性经济人理论,把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优化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总量和结构相统一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代表性厂商 不完全竞争 经济结构 偏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常云昆 肖六亿
1997年以后,中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压力不减,物价走低的宏观经济增长悖论。奥肯定律失效,宏观经济关系扭曲,产出对就业和物价的影响无法正常传递,是造成两个悖论的宏观原因。有效就业理论认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有效就业率低,因而奥肯定律失效。释放或充分使用无效就业人员,企业有效就业率的提高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企业有了产出扩张的激励。这是两个悖论的微观成因。较低的有效就业率源自于已有就业制度安排下劳动力的企业内部储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毛振华 刘元春 袁海霞 张英杰
2016年经济呈现出短期底部企稳与泡沫聚集的特点。在潜在增长平台下移、周期性、结构性以及趋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2017年宏观经济仍将持续筑底。而底部运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新产业新动能培育、房地产周期调整、政治经济周期波动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化解与对策等多种因素。与此同时,在"债务—投资"驱动模式下,我国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债务水平已经积累至相当程度,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突出,尤其是广义政府债务水平超出国际警戒线。而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
筑底 债务风险 广义政府债务 风险缓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毛振华 刘元春 袁海霞 张英杰
2016年经济呈现出短期底部企稳与泡沫聚集的特点。在潜在增长平台下移、周期性、结构性以及趋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2017年宏观经济仍将持续筑底。而底部运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新产业新动能培育、房地产周期调整、政治经济周期波动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化解与对策等多种因素。与此同时,在"债务—投资"驱动模式下,我国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债务水平已经积累至相当程度,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突出,尤其是广义政府债务水平超出国际警戒线。而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本质上大多与债务风险密切相关。比如资产泡沫的聚集,实际上是"债务—投资"驱动模式中投放的大量货币在股市、债市以及房地产等领域的伺机流动。债务风险有可能是引发中国经济爆发危机的关键点。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具备防范危机的实力,但是对于可能引发危机的潜在因素必须重视。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危机观,不惧怕危机,建立危机应急机制。另一方面,在债务风险演变至债务危机前,防患于未然,建立风险缓释机制。
关键词:
筑底 债务风险 广义政府债务 风险缓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华
信心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研究对改善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企业家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7种经济先行指数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先行指数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但各类经济先行指数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差别较大,其中,企业家信心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趋势的敏感性最强,消费者信心指数最不敏感。因此,为避免我国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应通过财税政策和制度设计增强企业家信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为群
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分析不同对外贸易类型国家的进出口的不同特征及其对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作用路径,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和方法上的合理性。小国开放经济的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都是国际化的外生变量,可以作为研究小国开放经济进出口影响扩大再生产以及经济增长的特殊作用路径和一般结果的现实出发点。分析得出,小国开放经济的一般状况与两大部类资本有机构成具有"相似性"的特殊情况类似,都需要满足,其资本品出口、消费品出口外生数值处于与本国或者经济体的当时经济结构及产品结构匹配的某个确定的适当范围内,才能够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秋莲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著,本文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弹性系数评价体系,对我国2009-2016年电子商务弹性系数进行测算,然后基于道格拉斯函数探究电子商务弹性系数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弹性系数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强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电子商务弹性系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能够带动宏观经济增长0.019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相比劳动和资本要素而言较弱,与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顾海兵
纵观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动态,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增长速度的高低落差极为悬殊,增长速度时常偏高。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最高值达32.6%(1958年),最低值为负33.5%(1961年)。高低落差竟达近70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最高值达22%(1958年)、23.3%(1970年),最低值为负29.7%(1961年)。高低落差近50多个百分点。1953—1988年36年间,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于2位百分点的达20年,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8%的达20年;社会总产值处于中速增长(8—9%)的年份仅有4年,国民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