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1)
- 2023(10130)
- 2022(8452)
- 2021(7434)
- 2020(6273)
- 2019(13597)
- 2018(13122)
- 2017(25728)
- 2016(13486)
- 2015(14848)
- 2014(14469)
- 2013(14540)
- 2012(13790)
- 2011(12754)
- 2010(12551)
- 2009(11760)
- 2008(11070)
- 2007(9873)
- 2006(8785)
- 2005(7850)
- 学科
- 济(86085)
- 经济(86009)
- 管理(40864)
- 业(37837)
- 方法(36770)
- 数学(34049)
- 数学方法(33920)
- 企(29432)
- 企业(29432)
- 地方(17741)
- 中国(16780)
- 财(16223)
- 农(15978)
- 业经(13852)
- 学(13523)
- 贸(13095)
- 贸易(13092)
- 易(12616)
- 地方经济(12576)
- 农业(11270)
- 融(10704)
- 金融(10704)
- 制(10692)
- 环境(10667)
- 务(9611)
- 财务(9606)
- 财务管理(9589)
- 银(9584)
- 银行(9548)
- 企业财务(9266)
- 机构
- 大学(209624)
- 学院(208267)
- 济(103972)
- 经济(102510)
- 管理(80348)
- 研究(71322)
- 理学(70991)
- 理学院(70281)
- 管理学(69225)
- 管理学院(68870)
- 中国(53412)
- 财(43657)
- 科学(41320)
- 京(41008)
- 农(37072)
- 财经(36410)
- 所(35528)
- 经济学(34967)
- 经(33374)
- 研究所(32440)
- 业大(32167)
- 中心(32051)
- 经济学院(31599)
- 农业(29455)
- 江(28827)
- 财经大学(27338)
- 北京(25129)
- 院(24909)
- 商学(24249)
- 商学院(24022)
- 基金
- 项目(142729)
- 科学(113687)
- 基金(109048)
- 研究(96573)
- 家(96564)
- 国家(95839)
- 科学基金(82667)
- 社会(68372)
- 社会科(65261)
- 社会科学(65246)
- 基金项目(57710)
- 自然(53683)
- 省(53547)
- 自然科(52558)
- 自然科学(52544)
- 自然科学基金(51674)
- 资助(45001)
- 划(44948)
- 教育(43652)
- 编号(34402)
- 部(32581)
- 重点(31911)
- 发(30579)
- 国家社会(30240)
- 创(29515)
- 教育部(28537)
- 科研(27902)
- 创新(27767)
- 人文(27598)
- 大学(26837)
共检索到298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海清 徐大为
文章通过对我国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特征的比较与分析,得知市场化改革以来二者的稳定性都大幅度提高了,并且在1994年之前是消费波动幅度大于经济波动,在那之后则相反,然后以投资、消费、GDP增长率作为内生变量进行脉冲反应,对投资经由消费直到GDP波动这一机理进行了验证,发现在买方市场之下一个单位的消费冲击会导致1.2个单位的GDP的同步波动,而在卖方市场之下却只会导致0.5个单位的GDP的波动,这说明买方市场之下消费会加剧经济波动,而卖方市场之下才真正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文章最后还从体制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与说明。
关键词:
消费波动 经济波动稳定性 稳定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薇
文章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及TARCH模型检验考察了1978年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与投资波动之间的实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与投资波动多次出现恶性循环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投资率和农产品价格的放开引发了物价的大幅波动,而由于物价对投资波动的杠杆效应,因此又引发了投资更大的波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成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房地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房价的波动会对居民的消费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先就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进行理论层面分析,并基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现状,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hausman检验等计量方法,研究了2003-2016年我国35个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文章从房价痛苦指数、挤出效应及人口流入的区域差异三个方面就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解释,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波动 居民消费 影响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源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市值的不断增大,其价格的不稳定性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越发明显,同时也增大了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文章基于货币需求函数构建货币流通速度修正模型,对中国1993~2012年证券市场和实体经济关系进行量化分析,进而找出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点,并通过对此冲击点阀值的事先控制来稳定经济,最终达到预警和防范金融危机的效果。
关键词:
证券价格 实体经济 货币流通速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剑平 向坚 蔚立柱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只有自身具有稳定性和代表性,才能作为储备资产和大宗商品的记账单位,实现其国际货币的职能。本文首先引入2013年中国占全球贸易额比重等因素,发现加入人民币后的SDr与主要商品价格波动的协方差是最小的。相比没有人民币的SDr,协方差大约减少了一半左右。其次,通过比较各国有效汇率(eer,使用广泛)波动与SDr汇率(使用甚少)波动,发现两者虽然在趋势线上相仿,但SDr波动只能解释很少部分的有效汇率波动。残差一方面说明各国有效汇率波动中SDr的成分少,另一方面说明SDr亟需扩容代表性货币,尤其是占全球贸易权重较大的国家的货币。相关检验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文军 陈乐一
本文通过对消费品市场波动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率曲线和经济增长率曲线、消费品市场波动与经济波动的比较分析,得知消费品市场波动和经济波动是互相作用的,并且消费品市场波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正越来越强,必须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的调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太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经济波动、地方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研究发现,经济波动加剧时,公众对工作部门的选择意愿会受到影响,更偏好较私人部门更稳定的政府部门工作,引致更大规模的地方政府,使得更多的资源从生产性的私人部门撤出,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经济增速回落。进一步,基于3SLS方法对中国1978—2014年省级面板样本的实证检验显示,经济波动确实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张,而政府规模扩张抑制了经济增长。上述结论在多种敏感性分析下均十分稳健。这表明虽然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存在其他可能途径,但其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规模进而负向作用于经济增长是显著的,且是一个被遗忘的至关重要的传导机制。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推进就业部门结构转变以控制地方政府规模,有利于经济在合理区间内"稳中求进"。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地方政府规模 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瑞怀 彭育贤 邹庆华 覃兆勇
当前存货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刻,存货波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对湖南253家工业企业监测财务数据,通过BB算法分析、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存货变动特点和趋势,研究存货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内在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存货波动具有顺周期特点,滞后经济波动2个月左右,企业经营性贷款需求与存货波动密切相关,而存货波动主要受物价、产品销售和经济景气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工业企业 存货 经济周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文章根据国内外经济波动的不同特征,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供给角度考察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在RBC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在固定劳动和可分劳动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二是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劳动供给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技术进步对改革后的产出、居民消费和就业都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效应较小,致使我国的劳动需求增长率明显小于劳动供给增长率,劳动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这也是导致就业波动较为平缓、失业问题日趋严峻的一个重要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俊娟
文章对省域第三产业波动及其对宏观经济波动冲击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第三产业内生波幅的计算,得知第三产业横向波动较大;而由第三产业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协动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相关性强,协同性显著;TARCH模型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存在着非对称缓和作用,增大其比重有利于减缓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最后就如何发展省域第三产业、促进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波动 经济波动 非对称冲击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悦 冯宗宪 孙坤伟
为充分研究不同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及解决货币中性问题,文章引入一个包含12个冲击的DSGE模型,采用校准法和贝叶斯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条件方差分解来研究对中国经济造成波动的冲击来源。DSGE模拟结果显示:技术冲击、利率冲击、货币增长率冲击和实际工资加成冲击等对中国经济波动影响较大,能解释大部分中国经济波动性的冲击。其中,技术冲击、利率冲击和货币供给冲击能解释70%的产出波动;工资加成冲击、利率冲击和货币供给冲击能解释接近70%的通货膨胀波动。
关键词:
冲击 中国经济波动 DSGE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小会 陆远权
在考察中国区域经济波动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分解为产能过剩因素和价格扭曲因素,利用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格扭曲在产能过剩与经济波动的影响路径上具有中介效应;产能过剩、价格扭曲均与经济波动显著正相关;价格扭曲程度与异常经济波动正相关;通货膨胀和金融发展与经济波动显著正相关,全要素生产率和FDI与经济波动显著负相关。因此应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反应真实、灵敏的价格信号机制,化解产能过剩,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抑制通货膨胀水平与金融发展程度,适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FDI所占的比重,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价格扭曲 经济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沂 肖继五
1997年至今,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波动 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琼 王志伟
随着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逐渐减弱,以利率代替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原始的泰勒规则及其扩展型,采取历史分析方法、政策反应函数方法以及时间序列的协整技术,对泰勒型规则在中国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泰勒规则在中国是一种不稳定的利率规则,而且利率对产出缺口的相关性极低,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偏向通货膨胀而不是经济增长。因此,本文认为,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盯住单一的通货膨胀目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迎君
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密切。目前,对服务业发展能否缓和宏观经济波动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在定性分析前提下,采用1978-2008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时间序列资料,用HP滤波法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波动性大于国民经济的波动性,服务业的相对波动性是国民经济的1.2258倍。即服务业比重的提高,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稳定,相反会加剧经济波动。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波动 HP滤波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