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63)
2023(18370)
2022(15376)
2021(14033)
2020(11660)
2019(26146)
2018(25508)
2017(48799)
2016(25761)
2015(28252)
2014(27641)
2013(27111)
2012(24985)
2011(22493)
2010(22289)
2009(19927)
2008(19110)
2007(16741)
2006(14368)
2005(12682)
作者
(71269)
(59872)
(59344)
(56351)
(37901)
(28609)
(26741)
(23221)
(22685)
(21081)
(20388)
(20112)
(19088)
(18722)
(18545)
(18374)
(17733)
(17371)
(17152)
(17068)
(14723)
(14596)
(14429)
(13781)
(13539)
(13197)
(13167)
(12857)
(12010)
(11793)
学科
(113026)
经济(112932)
管理(74030)
(73854)
(59083)
企业(59083)
方法(46148)
数学(40190)
数学方法(39714)
中国(32281)
(31264)
地方(29427)
业经(26392)
(24737)
技术(24221)
农业(21484)
(20391)
(19382)
贸易(19364)
(19089)
(18626)
(17750)
银行(17720)
(17586)
金融(17583)
环境(17541)
(17119)
理论(16549)
地方经济(16471)
产业(16213)
机构
学院(357159)
大学(352412)
(151044)
经济(148186)
管理(139709)
研究(121431)
理学(121211)
理学院(119821)
管理学(117789)
管理学院(117106)
中国(90888)
科学(73595)
(73450)
(66682)
(59448)
(56849)
中心(56260)
研究所(54176)
财经(53560)
(53198)
业大(51273)
(48899)
(47991)
师范(47520)
经济学(46882)
北京(45547)
(44889)
农业(44260)
(42687)
经济学院(42353)
基金
项目(249076)
科学(199941)
基金(182408)
研究(182402)
(159269)
国家(157940)
科学基金(137563)
社会(119445)
社会科(113606)
社会科学(113586)
(98980)
基金项目(97092)
自然(88024)
自然科(86127)
自然科学(86108)
自然科学基金(84576)
教育(83796)
(82592)
资助(72409)
编号(71804)
(58226)
重点(56459)
(56265)
成果(55677)
(54805)
创新(51990)
国家社会(50444)
课题(50255)
教育部(47428)
科研(47372)
期刊
(165714)
经济(165714)
研究(103258)
中国(72172)
管理(53676)
学报(51895)
(51520)
科学(51057)
(49486)
大学(40312)
教育(39751)
学学(38186)
农业(35988)
技术(34263)
(33015)
金融(33015)
业经(29466)
经济研究(27809)
财经(25635)
(22337)
问题(21259)
(19884)
技术经济(18878)
科技(18708)
商业(18421)
统计(16696)
(16561)
资源(16126)
(15936)
现代(15851)
共检索到525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利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基于我国2000-2018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消费水平和技术创新对流通业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业发展水平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消费水平与科技创新均对提升流通业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消费水平的影响效果更明显;消费水平与科技创新对流通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地区来看,消费水平与技术创新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消费的直接带动效应表现为西部最强、东部次之、中部最弱;技术创新的直接带动效应表现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消费水平与技术创新的溢出带动效应只在东部地区效果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消费与技术对流通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促进流通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向阳   宋晓文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流通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转型机遇。为检验移动互联网发展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本文构建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流通企业经营绩效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企业经营绩效;技术创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之间起到显著中介作用。移动互联网发展对流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银  
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智慧物流发展对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物流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提升,并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地区异质性表明,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智慧物流发展对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传导路径促进流通产业韧性水平的提升。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惠东  
新发展格局下,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已成为热议话题。本文利用2008-2020年29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流通技术创新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技术创新可促使价值链攀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数字新基建水平与人力资本较好的地区内流通技术创新对价值链攀升的正向效应更为凸显。通过影响渠道研究得出,流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主要通过区域专业化水平影响价值链攀升。文章最后指出,立足于新发展格局,应聚力创新要素,形成核心技术优势;优化制度供给,重塑政策环境;加大研发力度,重视自主创新,助力我国价值链快速攀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弘  
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已成为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A-U模型表明技术创新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技术创新推动流通产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过程。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对国际市场动态和国际流通巨头的研究;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本重组,推出重量级大零售商,带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升  
本文从实证角度讨论了我国流通产业创新发展是否能够有效促使农民增收。经研究得到:总体上,我国流通产业创新发展水平有明显提升趋势,而且流通产业创新发展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比较显著;同时,这一增收效应在我国存在明显区域空间差异性,东部和中部地区增收效应都是显著的,且东部地区增收效应更大,但是西部地区增收效应却尚未有效释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晓冬  秦续天  刘金晶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有效方式。为深入探究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创建评价体系,对各省区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最优,其次是北京市、江苏省;各省区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密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梯状格局,且各区域间有较大差异,东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最优;产业结构、政策支持氛围等在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具有积极影响。基于上述结论,应驱动区域产业互助,落实邻近省区市协作发展;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婧文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发挥跨国运输通道的纽带作用,紧密衔接国内国际双重市场。文章依据中欧班列在双循环通道的理论与现实证据,实证检验了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从数量、结构、综合水平3个维度带动了沿线区域技术创新,但受市场分割约束可能产生技术“掩蔽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欧班列通过国内循环通道的研发人才跨区域流动与国际循环通道的商品跨国流动,以“人才流”和“商品流”为媒介驱动地区技术创新,形成国际运输通道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双循环”驱动机制,但通道间的联动效应还未充分发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可敬   孟维福   程龙   赵凤扬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利用2011-2020年我国地市级样本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和教育人力资本视角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克琴  
创新驱动是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不同维度的创新可能会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视域下的企业创新驱动视角,通过构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指标以及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维度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但相比较而言,管理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赋能作用要略强于技术创新。进一步从细分行业来看,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对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而言,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强,对于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而言,管理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强,而对于仓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而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影响效应强度相近。控制变量中,省域层面的居民消费水平和企业层面的企业成长能力对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明显强于其他变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灵慧   徐紫腾   袁丰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探究创新发展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从创新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涵盖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评估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等方法探究城市群创新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性、演化梯度性特征。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绩效逐年优化,但创新环境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2)总体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阶梯式递增特征;(3)总体创新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群间的差异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是释放要素优化配置红利和增强供给侧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至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单元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集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人员要素流动相比,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更明显,且创新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强化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创新驱动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霄楠  
流动人口是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流动人口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8-2020年全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究人口流动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人口流动可以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且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可信;第二,人口流动可以促进就业活跃度提高,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因此,要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着力提高流动人口人力资本水平、完善流动人口就业市场体制、促进人口有序双向流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孟维福  刘婧涵  
本文采用熵值法测度了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检验了绿色金融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要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发挥绿色金融在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正向作用,通过协调区域发展、提升消费水平和提高信息化程度增强绿色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嘉丽  
本文以2015-2021年流通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DID模型和GMM模型实证考察多维度产业政策工具对流通创新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工具的实施有利于流通创新发展能力的增长和创新发展效率的提升,但存在地区、产业和企业不同维度的异质性影响路径;政府补贴通过“资金增加效应”对流通创新发展发挥全方位的积极作用;税收减免通过扩大生产要素供给激励流通创新发展能力的增长,但受局部性高门槛筛选限制对创新发展效率的改善有限;贷款利率优惠的强市场金融信贷工具对流通创新发展能力和效率的正向促进效果明显且均衡,但低于政府补贴工具。文章得出实施精准产业政策工具、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工具与市场功能的互补性、优化现代化流通业政策的设计与管理以及实施科学的约束调节机制等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